APP下载

冬季极端低温和倒春寒对柿生产的危害与减灾对策

2018-09-20艾呈祥杨勇肖军王洁解小锋

落叶果树 2018年5期
关键词:耐寒性甜柿柿树

艾呈祥,杨勇,肖军,王洁,解小锋

(1.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乔官镇林业站;4. 山东省经济林管理站)

柿(DiospyroskakiThunb.)属于柿科(Ebenaceae)柿属,是柿属植物中作为果树利用的代表种,主要分布于暖温带地区,少数产于亚热带。低温是限制中国北部产区柿生产的重要因素[1],冬季极端低温和春季倒春寒易造成柿树冻害和冷害,温度在0℃(冰点)以下,出现持续低温或者低于柿树临界温度(-16℃)时易造成冻害;温度在0℃(冰点)以上,气温出现骤降时易造成柿树冷害。倒春寒是指初春(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近年来,北京、陕西、山西、山东等产区气候异常时常发生,尤其是冬季极端低温和春季倒春寒给柿产业造成了极大损失,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1-9]。单从天气特征角度讲,极端低温灾害多发生于11月和1月,倒春寒灾害多发生于3月。对于极端低温灾害的发生更倾向于定义为在柿树尚未进入自然休眠,冬季出现持续低温所致。刘新连[2]和杨振宇[3]关于磨盘柿的研究结果表明,11月在柿树尚未落叶出现低温会引发低温冷害。在中国北方地区气温骤降,低温持续时间长,柿树易发生冻害。春季气温忽高忽低,无论在北方[4]还是南方[5],均有可能出现倒春寒。

据调查,2009年冬季低温使北京房山区60%的初结果期或幼年期磨盘柿受冻,尤其是丘陵和山地低洼处的柿园几乎全部受冻[2],导致柿园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2012年12月下旬至2013年1月上旬,山东省潍坊、泰安等地出现持续冰雪天气,最低温度至-16.6℃,使本地区柿树遭受严重冻害,部分低洼地甜柿毁园,直径10cm的涩柿也出现严重冻伤或冻死,受冻面积高达70%~80%。即便在一些山区的山顶上,甜柿受冻面积也达25%左右,柿树产区培育的10万余株阳丰甜柿苗几乎全部冻枯,严重打击了果农发展柿树的积极性,阻碍了柿产业的健康发展。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将冻害损失降至最低,笔者分析总结了柿树冻害发生的原因,制定了有效的防冻措施,以期为北方地区柿树安全越冬和春季避春寒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1 冻害症状

1.1 根系

在北方地区,柿树一般以耐寒性较强的君迁子做砧木,极端低温易导致部分低洼处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的柿幼树受冻死亡,遭受冻害的植株根系皮层极易与

木质部剥离,皮层完全变褐或变黑,木质部颜色变深,皮层和木质部之间呈水渍状,近地表20cm之内直径小于2mm的细根死亡率在40%左右,表现皮层和木质部均变褐,用手捏揉时有枯朽感。直径大于3mm的根系未发现死亡现象[2]。

1.2 根颈部

根颈部位进入休眠晚,又近地表,温度变化剧烈极易发生冻害,表现形成层变黄(轻度)、变褐(中度)、变黑(重度)枯死。严重时皮层出现裂缝,极易剥落。君迁子砧的柿树皮层变褐、开裂,甚至整株枯死。冬季发生冻害时,地面以上3~20cm部位的形成层最先变色,春季随温度回升,上部枝条逐渐表现出冻害症状。

1.3 主干

主干遭受冻害后,表现为皮层纵裂(图1),片状脱落,部分或全部变褐,冻害较轻时形成层变黄色,严重时木质部变黑,低洼地、土壤水分含量高的柿园,受冻主干皮层纵裂,春季皮层片状脱落。如果柿园较干旱,即使是冻害较重,皮层一般也不出现纵裂,但在初春时,皮层极易人工剥落,皮层和形成层变褐[2]。

图1 柿树主干皮层纵裂

1.4 枝条

柿树当年生成熟枝较抗寒,发育不充实的枝易遭受冻害,出现干枯死亡现象(图2)。冻害轻的当年枝皮层褐变,芽眼和形成层受冻变黑变褐,生长发育推迟,新生叶片扭曲、缺刻、畸形,一些枝条外观看起来无异常变化,折断时会发现已严重失水,形成层变褐。冻害严重的当年生枝皮层冻黑干枯,皮层剥离。翌年春季干枯的枝条不萌芽,严重失水的枝条萌芽不整齐。受冻害的枝条由于抵抗力减弱,易遭受炭疽病等病害侵染,造成大枝枯死,甚至引起整株死亡[2,9]。

图2 降温后柿树枝条青干

1.5 花芽

柿树花芽形态分化不同于其他果树。花芽分化当年只形成萼片原始体,极少数发育充实的顶芽可见花瓣原始体分化。翌年3月中旬开始继续分化形成花瓣原始体、雄蕊原始体、雌蕊原始体,至5月中旬花芽分化完成。柿树花芽受冻不像苹果、梨花芽那样症状明显。发生冻害后,主要表现花萼原始体变褐,翌年春季不能继续分化成花芽[2]。树冠下部冻害重,上部轻。树冠中、下部的结果大枝,背上的花、果受冻重,背下的受冻轻。

2 与冻害有关的因素

2.1 品种

不同柿品种的抗寒性不同。起源于亚热带森林的柿不耐寒冷,在其栽培北限冻害问题相当严重,低温成为限制北方地区柿生产的重要因素[1]。有关柿树抗寒性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杨勇等[1]对柿树的受冻症状、发生冻害的树体类型、冻害与品种类型的关系进行了田间调查,并对全国柿树主产区主栽品种的抗寒性强弱进行了分析(表1)。冷平等[10]对柿属植物的3个种17个品种进行了抗寒性研究发现,柿属植物种间抗寒性差异很大,栽培柿品种间抗寒性差异较小,在供试材料中君迁子抗寒性最强,其次为栽培柿,原产亚热带的豆柿最不抗寒。

2.2 气温

柿树冬季休眠期能耐-16℃以上的低温,在-17℃时不同品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抗寒性弱的品种-20℃时会出现冻死现象[11]。低温冻害的发生与绝对低温、降温幅度、持续时间以及低温的骤然来临等因素有关,其中剧烈降温和倒春寒是主要因素。2015年11月下旬,山东省临朐县遭遇晚秋急剧降温,2天内气温从10℃以上降低至-20℃以下,此时甜柿还未完全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树体营养尚未全部回流,枝条皮层含水量高。2016年1月,该地区再次发生降温暴雪天气,此时甜柿树势还未恢复,其冻害程度极其严重。2018年4月4~6日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受强冷空气和高空低压槽的共同影响,日平均气温下降8~10℃,局部地区下降12℃,对正在展叶的柿树影响较大,预计当年产量有所减少。

表1 柿品种资源的耐寒性

注:该表引自杨勇等《柿种质资源田间耐寒性调查分析》[1],并结合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柿圃近年来的冻害进行了补充。

2.3 树势、砧木与砧穗亲和性

不同树势其抗寒性差异很大,如1~2年生柿树因栽植后扎根较慢,新梢生长较慢,枝条木质化程度低,抗寒性最弱,容易发生冻害。5年生以上柿树及盛果期树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逐渐平衡,枝条木质化程度高,树干栓皮层较厚,抗寒性增强。另外,柿树在不同生育期,其抗寒性亦有所不同,休眠期的抗寒性高于生长期。

杨勇等[1]调查了国家柿种质资源圃嫁接于不同砧木上甜柿品种经历严寒后的生长情况,并结合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柿圃有关受冻情况,表明同一甜柿品种在不同砧木上受冻情况有较大差异(表2)。早秋用罗田甜柿做中间砧耐寒性较强;而用禅寺丸和西村早生做中间砧耐寒性较弱。阳丰和次郎用君迁子做基砧,耐寒性强或较强;用西村早生做中间砧耐寒性弱;阳丰用次郎做中间砧比仅用君迁子基砧耐寒性有所增强。甘秋用君迁子做基砧或禅寺丸做中间砧耐寒性都偏弱。综合有关数据,在田间自然低温条件下日本甜柿的耐寒性强弱顺序为:次郎﹥阳丰﹥禅寺丸﹥早秋﹥西村早生。

据研究,品种与砧木的亲和性也影响耐寒力,如日本富有系的甜柿嫁接在北方常用的君迁子砧木上表现出不亲和或延迟不亲和,其嫁接部位组织难以愈合致嫁接苗不成活或嫁接苗前几年生长良好,而5~

表2 不同砧木上甜柿品种的耐寒性

6年后甚至十几年后才表现不亲和。为解决这一问题,一般以浙江野柿、湖南野柿、大别山野柿、广西野柿、小果甜柿或本砧为基砧进行嫁接,或在君迁子基砧上先嫁接一个品种做为中间砧,再于其上嫁接品种。杨勇等[1]利用君迁子做基砧,西村早生做中间砧嫁接富有系甜柿时,前几年表现良好,而后期易受低温伤害,认为富有系甜柿品种的中间砧应选择涩柿品种,不要用甜柿品种做中间砧或直接嫁接在柿砧木(本砧)上。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柿圃中以君迁子做基砧或次郎和禅寺丸做中间砧的太秋及富有皆有冻枯发生,也说明品种与砧木不亲和是造成富有系甜柿品种发生冻害的原因之一。

2.4 建园环境

柿树适地适栽的要求是先人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非常珍贵的经验,什么地区、什么地方可以种植柿树(尤其是甜柿),在这些地区种的柿树风险小,品质更好。建园时不仅要考虑大区域合适,更要注意园地小气候。山谷、低洼地、盆谷地霜冻重,山坡、通风平地和地势高的园片轻。山前、村前的柿园冻害轻,山后、村后的柿园冻害发生重。灌溉不方便、土层较薄、灌溉后水分流失较严重的地方也可能是造成树体对低温敏感的原因之一。

3 柿树受害前的预防措施

3.1 选择抗寒品种

品种不对,努力白费,柿树优良品种众多,但品种之间的抗寒性差异显著(表1、表2),因此在品种选择上要根据本地条件,尤其是极端低温和倒春寒多发地区,建议选用抗寒性较强的品种、实生苗等做砧木,在距地面80cm部位嫁接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提高柿树的抗寒性。在栽培北限区域,为避免极端低温对柿树造成毁灭性冻害,采用超低位嫁接(-3~5cm)育苗,适度深栽建园(嫁接部位埋入土中5~10cm),一旦地上部分全部冻死,嫁接部位仍可萌发新梢,当年生长较旺。

3.2 园址选择

柿树冻害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农谚有雪打高山、霜打洼的说法。一般低洼地、山谷底部容易积累冷空气造成冻害;而在山梁、丘陵、倾斜地和阳坡地栽树,空气流通,冻害几率低。因此,建园时一定要避开容易造成冻害的低洼地和山谷底部。

3.3 加强管理提高树体抗性

柿树生长健壮且均衡,枝条发育充实,花芽分化饱满则抗寒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平衡施肥、均衡浇水、后期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供应,促进枝条成熟,秋季施足基肥,严格控制病虫害,防止早期落叶,合理修剪、避免郁闭,合理负载,防止大小年结果,增强树势。

3.4 加强越冬树体防护

为防止树干受冻,可于深秋或初冬在距树干基部1m左右的西北方向培一高70cm的月牙土埂(或风障),降低树干附近的风速,保持地温,减轻和避免柿树受冻。幼树可压倒埋土防寒,成龄树可树干涂白、树体喷防冻剂等防寒,山谷、盆谷、低洼处的幼树还应适当加大土堆并在主干上加绑草把。用杂草、树叶、秸秆等覆盖树盘,既可保墒,又可阻隔冷空气入侵。对小气候地区的成龄果园,当温度降到-5℃时,建议在冷空气易聚集的地方,在果园四周上风口方向燃烧秸秆,随后以土压灭明火产生烟雾,可增加环境热量,提高果园气温。针对不同树势要采取不同的防寒措施,关注天气预报,综合考虑天气变化,将抗冻防寒措施常态化。

4 柿树受害后的挽救措施

4.1 静观其变,喷施叶面肥

柿树受害后不要急于损毁,应静观其变,有些受冻植株不能正常发芽,待恢复元气后可能萌发,主芽冻死,隐芽也可能萌发。待新叶长出后,选用含氨基酸、腐殖酸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叶面喷施1~2次,间隔7~10天,促进花器官发育和机能恢复,促进开花、授粉受精和坐果。

4.2 补种新苗,修剪冻害枝

柿树遭受冻害后,及时挖除枯死株,重新栽植君迁子或者其他砧木以备嫁接。对仅地上部冻死的单株及部分枝条冻死者,及时锯除枯枝或者平茬(保护好锯口),促使枝干基部的隐芽萌发,利用萌蘖枝及一切可利用的壮枝重新培养树体。

4.3 提高树体贮藏营养

受冻害的植株树势衰弱,易感染病虫害,春季增施有机肥(羊粪等),增强树势,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增强树体的抗寒性。1~2月用乙烯利等生长抑制剂处理可延迟柿树萌芽7~10天以避过倒春寒;生长季用烯效唑和比久处理,使树体健壮,枝条充实,冬季免受冻害。

4.4 减少留果量与夏季修剪

受冻害的树要减少留果量,每个结果枝留1~2朵雌花,每个果保证有20~25片叶提供养分。为防止冬季发生冻害,生长后期要控肥水防徒长,増施磷钾肥,控长促壮,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有效提高树体的抵抗力。幼树生长旺盛,新梢停止生长晚,当延长枝新梢长20~30cm时进行摘心,促使枝条木质化而且可促发二次枝,形成结果枝组。幼树分支角度小,顶端优势强,6~7月要拉枝开张角度,缓和树势,扩大树冠,促进枝条下部芽充实饱满,有利于安全越冬。

5 小结

柿树冬季休眠期能耐-16℃以上的低温,但在进入休眠期以前,-7.5℃的低温可导致部分甜柿发生严重冻害,受冻的枝条形成层褐变,芽受冻后变黑,枝条的形成层较芽易受冻,主芽较隐芽易受冻,浅层根系也表现出一定的冻害症状。冻害程度与品种、砧木、树势、气温及土壤干旱情况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涩柿品种耐寒性强于甜柿品种,中国原产的甜柿品种耐寒性优于日本甜柿品种,同一甜柿品种嫁接于不同砧木上受冻情况差异较大,甜柿品种中耐寒性强弱顺序为:次郎﹥阳丰﹥禅寺丸﹥早秋﹥西村早生;不同树势其抗寒性差异很大,初结果期和幼年期柿树抗寒性最弱,5年生以上柿树及盛果期树抗寒性增强。

日本富有系的甜柿以浙江野柿、湖南野柿、大别山野柿、广西野柿、小果甜柿或本砧做砧木嫁接亲和性好,但其砧穗抗寒性与坐果习性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地选择合适的抗寒品种,通过平衡施肥、均衡浇水、后期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供应等措施加强生长季管理,提高树体抗性,加强越冬树体防护。柿树遭受冻害后,采取补种新苗、修剪冻害枝,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贮藏营养,适当减少留果量并结合夏季修剪等措施,可有效地减轻冻害造成的损失。

猜你喜欢

耐寒性甜柿柿树
广西甜柿发展前景分析
柿树的温柔
母爱哪有多余的
开拓甜蜜“柿”业 “柿柿”顺心
福建·甜柿栽培技术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正式实施
福建:仙游地产台湾甜柿畅销价扬
桃源的柿树
冻融及碱性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的生理响应
结果柿树宜适时冬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