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下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对患者踝关节功能影响观察

2018-09-19康涵威王昱林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粉碎性引流术开放性

康涵威,王昱林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山东威海 264400

下肢开放性粉碎骨折是一种由高能量所伤,伴有软组织、神经血管等不同程度损伤的一种疾病。采用解剖学对该疾病进行研究,生理结构与生理形态均呈复杂状态,治疗过程复杂且漫长。下肢开放性粉碎骨折的治疗过程常需要进行多次手术治疗,同时无法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可导致感染、截肢或者死亡等发生。临床上,常使用外固定支架对其进行治疗,有学者指出,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下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有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该文对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整骨医院在骨科进行治疗的116名下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分析,探究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下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对患者踝关节功能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16例在本院接受下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为58例。其中对照组的男、女患者分别为28例与30例;年龄在19~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87±4.29)岁;致病原因中交通事故损伤、重物砸伤分别为:50例与8例;按照Gustilo进行分类II型、III型患者分别为:15例与43例。实验组的男、女患者分别为31例与27例;年龄在20~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72±3.29)岁;致病原因中交通事故损伤、重物砸伤分别为:52例与6例;按照Gustilo进行分类II型、III型患者分别为:12例与46例。所有患者均表示自愿参加该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首先应给予两组患者进行清创。

①使患者保持手术姿势,并进行术前麻醉。对创伤处受到污染的组织取样并送检,检验过程为将细菌进行培养并对给予鉴定。医护人员应对伤口以及伤口周围进行机械消毒,使用的工具为消毒刷,消毒液采用复方氯己定消毒液,操作规范为,对创伤周围使用消毒刷进行刷洗,在每次洗后,使用生理盐水10mL、过氧化钠以及黏膜碘溶液进行过冲洗,此操作循环进行3次,每次需要使用新的消毒刷,最终达到将细菌消除的目的。整个冲洗的过程需要注意刷洗范围为创伤周围,且需要注意力度需要适度,若发现创伤处污染略微严重或者尚有异物残留,则应轻轻刷洗,避免软组织二次创伤。

②在经过杀菌消毒清洗以后,判断创伤以及周围的皮肤以及软组织的活力,若发现组织坏死或者创伤处污染,则需要进行切除。对切除的要求为:需要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且需要在2 cm的范围内进行切除,由浅入深是指外部皮肤至皮下组织至筋膜至肌肉至肌腱,最后为骨骼。对于一些小游离型骨块,可直接进行去除,除此以外的大型骨块或者有膜连接的骨块,不可进行切除,防止局部发生估值缺损,导致愈合困难或者无法愈合。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使用方法为:对清创后的创伤口进行直视,或者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将踝穴处的形态进行恢复,使关节面保持平坦,在达到满意状态以后,使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还需使用外固定支架对患者的踝关节处进行外固定,具有对骨折块以及关节间隙进行稳定的作用。外固定支架的操作规范为使用近端的两枚螺钉对患者胫骨的前内侧进行固定,使用远端的两枚螺钉对跟骨以及距骨进行固定,远端固定时也可选择跟骨与舟骨固定,取患者踝关节的运动圆心,作为外固定架的活动轴位置。

1.2.2 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使用方法为: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在对患者进行外固定以后,将伤口使用固定的针数进行缝合,使用VSD敷料外置,用半透膜封闭并进行吸引,直至达到良好状态。持续进行吸引负压。

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处理: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服用促进愈合药物,适当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恢复。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踝关节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病率。踝关节评分是依据我院自行制定的踝关节评分系统,分别对患者踝关节的疼痛感、活动幅度、关节功能等进行全面的评价,采取满分100制度,分为三个等级:差、良、优,分别对应的分数为:<=60 分、60~80分、80~100 分。 总合格率=(优+良)/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由治疗后踝关节评分与并发症的发病率组成,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踝关节评分对比

实验组治疗总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踝关节评分对比[n(%)]

2.2 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

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改变,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各种机械可产生重大暴力,从而导致了下肢开放性粉碎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下肢开放性粉碎骨折主要是由于严重暴力引起,对受伤部位的骨头、软组织等均产生影响,导致伤残与死亡的可能性极大,其临床表现为多骨块、多骨段、以及粉碎性,并伴有多种并发症。若发生下肢开放性粉碎骨折,需要进行多次手术治疗,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其带来经济压力。临床上常使用外固定支架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固定作用,通过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清洗,坏死组织以及游离碎骨进行清除,对患者创伤处进行固定,促进组织的修复。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局部的血液循环具有促进作用,有效地提高了组织的修复能力。两者结合使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

表2 并发症发病率对比[n(%)]

该次的研究表明,实验组治疗总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下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大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促进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猜你喜欢

粉碎性引流术开放性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寻求开放性道路
双钢板在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骨折方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