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对比研究

2018-09-19赵玲张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螺旋下肢血管

赵玲,张军

霍城县中医院影像科,新疆伊犁 835200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为糖尿病疾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导致该合并疾病产生的根源在于患者长期受到高血糖状况的影响,使得患者的下肢血管产生病变,最后形成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这种合并疾病,该疾病的致残率非常高,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治疗,因此,针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区分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应给予重点关注[1]。该文为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对比效果,特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30例和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3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30例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56.67%),女性患者13例(43.33%),年龄控制在41~75岁,平均年龄控制为(49.27±1.6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6例(20%)、大专以下学历患者24例(80%);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60%),女性患者12例(40%),年龄控制在42~76岁,平均年龄控制为(49.26±1.64)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7例(23.33%)、大专以下学历患者23例(76.67%)。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和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和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所有该次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该次研究中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排除该次研究中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该次研究中精神疾病者;排除该次研究中全身免疫性疾病者。该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学会批准。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多层螺旋CT影像学诊断,该次研究中的设备选用GE64排CT机,该研究中选用的对比剂选定为药物碘佛醇注射液,批号180520DD,碘浓度的剂量控制为320 mg I/mL。掌握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和病况后,为两组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测,做好记录;在进行检测前,首先为两组患者做好使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仪器的相关准备工作,应选用绷带将患者的双下肢进行外固定操作,然后引导患者仰卧,患者的足部在前方,然后为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检测,参数设定为5mm的层厚度,0.982:1的螺距,螺旋的速度控制为每转0.6 s,电压控制为220 kV,电流控制为300mA,然后为患者先用碘佛醇注射液,批号180520DD,将患者的腹部主动脉肾动脉水平作为扫描的重点区域,注射速度控制为4.0mL/s,为患者主动100mL的碘佛醇注射液,然后实施连续曝光,中间的间隔时间为1 s,当达到150HU时,将扫描启动,选用平滑的扫描方式对患者的腹部主动脉和肾动脉进行检查,直至扫描完患者的足底部位,完成这些操作后,将扫描后得到的图像输送到ADW4.4工作站,对扫描等到的图像进行最后的技术处理,做好各项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管分支分级情况、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情况。

1.4 统计方法

将该次研究所得数据全部输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将数据实施系统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数据的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s)表示,采用 χ2检验,当数据所得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管分支分级情况

观察组的膝关节水平以上动脉为13例,膝关节水平以下动脉为17例,对照组的为21例和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管分支分级情况[n(%)]

2.2 两组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情况

两组患者在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情况[n(%)]

3 讨论

糖尿病为临床上常见疾病,也为典型内分泌科病症,该疾病的病因非常复杂,与患者自身的遗传因素、外界生活环境及饮食等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受到这些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体内血糖分解较低,最终导致高血糖症状的出现,对患者的危害性非常高,一旦患者的血糖水平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患者其他正常组织器官产生病变,进而形成合并病症,危及患者生命,应给予重视[3]。

通过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研究,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为糖尿病疾病的常见并发症,该合并疾病的产生与糖尿病的发病时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糖尿病病史的升高,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该合并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达到了22.00%~46%,该合并疾病会导致患者致残率升高,对患者的危害性非常大,该疾病的常见症状为多尿、多食、消瘦、多饮等,早期的肢体症状会产生缺血现象,肢体发热、发凉、麻木等,同时,在感觉方面也会迟钝,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该合并疾病的产生主要是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使得患者的下肢动脉产生硬化性堵塞或狭窄,内管内皮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脂肪代谢出现紊乱,血小板在动脉血管内壁上黏附和聚集,进而使得血液黏度升高,血液出现高凝状况,使得下肢的动脉血管产生管腔狭窄或堵塞的现象,进而会造成患者下肢部分局域产生缺血、缺氧症状,甚至导致肢体坏疽,危害性非常大,一旦对患者的病况进行确诊,应及时为其对症治疗;因下肢血管病变的引发因素不同,治疗方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一旦治疗不合理,会导致患者的病况恶化,危及生命,因此,在为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实施治疗方案前,应对患者的引发因素进行准确的诊断,然后才能对症治疗[4]。

临床上,针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和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不同,选用的治疗方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针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和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极为重要和关键;多层螺旋CT技术作为临床上新型的诊断技术,在针对血管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极高的诊断准确性,在该研究中,针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和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能准确地对这两种病症进行准确的区分,能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资料,有利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因此,在针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非常高[5]。该研究中通过选用多层螺旋CT诊断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发现,观察组的膝关节水平以上动脉为13例,膝关节水平以下动脉为17例,对照组的为21例和9例,两组患者在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多层螺旋CT值得选用。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能准确地区分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利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诊治,多层螺旋CT值得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诊断中应用。

猜你喜欢

螺旋下肢血管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血管里的河流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