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研究

2018-09-19龚海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状况下肢静脉

龚海娇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对于急诊创伤患者临床上通常会采取手术治疗,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休养,以确保创伤能够完全愈合,因此,极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深静脉血栓(DVT)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不动,导致其下肢深静脉中的血液流动出现异常、血液凝固,阻碍正常血液的流速和流量而引起的,若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则会演变成血栓形成后遗症,直接影响到患者日后的生存质量,更有甚者还会引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会急诊创伤术后患者施以必要的护理措施,以防下肢DVT的发生。据有关调查研究指出,综合护理看显著减少下肢DVT的发生,提高患者日后生存质量,因此,为进一步探析综合护理在急诊创伤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72例急诊创伤患者资料,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该院收治的72例急诊创伤患者资料,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成对观察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36~75 岁,平均年龄(47.90±2.25)岁;观察组男 23 例,女 13 例;年龄 30~69 岁,平均年龄(47.30±2.05)岁。 比较2组临床个人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接收到病理学的确诊;②年龄满足30~75岁,性别无限制;③患者身体素质可耐受手术;④诊治档案资料齐全且存档;⑤所有患者均已获得知情权。排除标准:①严重感染、全身瘫痪或血液疾病疾病患者;②不能积极配合检测及后期事项的患者;③精神疾病,意识无法自主患者;④准备妊娠、妊娠、哺乳期的妇女;⑤药物禁忌或过敏体质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如药物指导、病情监测、基础护理等;观察组施以综合护理措施。

1.2.1 肢体护理 采用软枕等物品,将患者下肢垫高至,与左心室持平或稍高于左心室的高度;此外,为防止血液凝滞,还应每隔2 h进行一次主动或被动的功能训练,每天坚持关节活动,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可适当下床活动。

1.2.2 血管内膜保护 人体静脉内壁的内皮细胞表面附着由大量肝素,可抑制血小板黏附,起到抗凝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输液刺穿时,应尽量选择较细针头,不要在同一部位多次刺穿,减少止血带的绑扎时间,减轻对局部、远端血管的破坏,

1.2.3 心理护理 由于急诊创伤术后患者承受着来自疾病的折磨,极易产生诸如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多予以关怀、支持和理解,并嘱咐其家属多与患者交流,帮助其重拾自信[3]。

1.2.4 健康教育 通过宣传手册等方式,告知患者及家属下肢DVT的危险性及预防的重要性,对下肢DVT致病因素、临床表现、防治手段以及护理措施加以讲解,同时对患者及家属疑问耐心解答,并对认知误区及时纠正。

1.3 疗效标准

评估2组生存质量评分、下肢DVT发生状况、护理满意状况。

1 .4统计方法

为了对数据有更准确计算,对各项计数、计量资料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由表1,可知:2组相较而言,护理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 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1 2 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s),分]

项目 时间 环境 生理 心理 社会功能观察组(n=36)对照组(n=36)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51.98±5.22 78.17±10.54 51.53±5.16 68.45±7.68 44.82±5.01 65.69±9.11 44.82±5.01 54.18±6.28 48.56±4.24 68.31±7.33 48.33±4.31 59.27±5.82 47.14±7.15 68.77±7.15 47.51±4.85 57.46±5.97

2.2 组下肢DVT发生状况对比

由表2,可知: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状况更少(13.90%vs 3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下肢DVT发生状况对比[n(%)]

2.3 组护理满意状况对比

由表3,可知: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护理满意状况更高(100.00%vs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满意度状况对比[n(%)]

3 讨论

下肢DVT的形成原因较多,同时也是急诊创伤患者术后较为多发的一种并发症,因此,需加强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防止下肢DVT的发生[4]。综合护理坚持“患者至上”的护理理念,是一款系统化的科学护理措施,它要求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整体病况,完全掌握了解的情况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多方面护理干预,如心理、生理等,让患者全方位地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与照顾,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拉近护患关系;再加以对下肢DVT的健康知识教育,帮助患者了解掌握该疾病的危害及护理方法,提高患者对下肢DVT的认识程度、对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的理解,减少了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进而达到提升护理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2组相较而言,护理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状况更少(13.90%vs.3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状况更高(100.00%vs.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急诊创伤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日后的生存质量,预防或降低下肢DVT的发生概率,减少护患纠纷事件,提高护理满意状况,临床效果颇为显著,因此,可以广泛实践与应用[4]。

猜你喜欢

状况下肢静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