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2018-09-19陈文亚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脊髓康复训练膀胱

陈文亚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脊柱外三科,河南洛阳 471000

在骨科疾病中脊柱骨折是一种常见疾病,而在患有脊柱骨折疾病的患者中,大多数患者在患病后都并发过脊髓损伤这一并发症[1]。出现脊髓损伤的患者,在尿道括约肌以及膀胱逼尿肌均失去了神经支配,使得患者出现神经经源性膀胱。由于这一并发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为此临床上又不少学者对此做出了相关分析[2]。近几年,在临床学者所做出的研究发现,对于患有脊髓损伤的患者来说,在治疗后给予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但是具体该如何给予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目前还是临床大多数学者所研究的对象[3]。为此,该文也在此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该次研究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96例骨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作用和所能达到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96例研究对象,均从该院骨外科所接收的骨髓损伤患者。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①均有明确的外伤史;②给予患者磁共振检查后发现患者为腰骶段骨折且伴随骨髓损伤;③患者存在膀胱排尿功能障碍;④患者并不患有其他心血管或重要脏器疾病。分组采用数字表分组法,将所选取的96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人数共48例,其中男性患者共有28例,女性患者共有20例,年龄区间为20~60岁,平均年龄为(39.1±11.2)岁。对照组人数共48例,其中男性患者共有30例,女性患者共有18例,年龄区间为21~62岁,平均年龄为 (39.7±11.5)岁。经统计学分析,在一般资料上护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在临床治疗上,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但在护理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膀胱引流护理,康复组患者则是接受早期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早期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所包含的措施有:①给予患者健康宣教[4]。在患者接受护理之后,护理人员就应该及时地向患者介绍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作用以及目的。并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选择正确的锻炼方法,帮助患者掌握锻炼的相关技巧。在早期,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坚持50次下左右运动,运动时间为5~10min/次,进行4次/d这样的锻炼。如此坚持锻炼时可以强化患者的骨盆底部肌肉,加强患者的尿道肌肉,以此来使患者尿肌肉收缩,进而减少拔管后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②指导患者控制自身饮水量[5]。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之后,护理人员就应该指导患者对自身的饮水量进行控制。患有骨髓损伤的患者,其每日的饮水量应控制在2 L左右。③给予患者间歇性导尿术[6]。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之后,护理人员首先应先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在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且输液量少时,医护人员再根据患者具体的残余尿量来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间歇性导尿方案。在导尿之前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自解。并控制对患者导尿的频率为4~6 h/次。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的膀胱容量和残尿量进行测量,直至患者膀胱容量为400~500 mL,且残尿量小于80mL时再停止导尿。④给予患者电刺激治疗[7]。为改善患者膀胱功能,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电刺激治疗。所采用的治疗仪为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频率为10 Hz。腰骶部和膀胱区均可作为电刺激部位。这一治疗方法给予患者使用2次/d,15min/次,以10 d为1个疗程[8]。

1.3 统计方法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对照组、康复组患者排尿量相关指标对比

在经过该次康复训练之后,对患者排尿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与测量之后发现,两组患者在这一方面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对照组、康复组患者排尿量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治疗后对照组、康复组患者排尿量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刚出现尿意膀胱容量有强烈尿意膀胱容量 排尿次数 残余尿量 最大排尿量康复组(n=48)对照组(n=48)t值P值241.5±28.6 335.4±36.9 6.896<0.05 456.5±51.8 586.3±63.1 6.752<0.05 13.52±1.86 19.88±2.63 5.963<0.05 63.8±7.24 96.3±10.2 7.214<0.05 269.3±30.2 195.3±23.4 6.352<0.05

2.2 对照组、康复组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情况对比

在经过康复训练之后,两组患者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上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康复组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情况对比(±s)

表2 对照组、康复组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情况对比(±s)

组别NGF(pg/mL)NTF(ng/mL)BDNF(pg/mL)康复组(n=48)对照组(n=48)t值P值131.38±15.38 91.94±9.83 6.821<0.05 5.98±0.71 3.41±0.58 5.273<0.05 13.21±1.85 6.21±6.94 8.832<0.05

3 讨论

在脊柱骨折和脱位疾病中,脊髓损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并发症,这一并发症大多与患者骨折、脱位的原因相关。在所有脊髓损伤患者中,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大。在患者出现脊髓损伤之后,其将会逐渐失去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进而会发生迟缓性瘫痪、肌张力减退、肌肉萎缩等临床症状。而若是患者脊髓损伤部位为患者的腰骶段时,那么患者则会出现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现象,进而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发生。为此,给予患者一定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选取了该院近年来所接受的脊髓骨折患者为对象,以此展开了相关研究。经过分析发现,给予患者早期膀胱功能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研究中所采用的膀胱功能训练中的措施包括给予患者间歇性导尿、给予患者膀胱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控制自身饮水量以及电刺激治疗。其中电刺激治疗能够很好地对患者盆底肌群以及神经丛的功能进行强化,而膀胱功能训练则能够很好地增强患者盆底肌肉功能,两种措施相结合时候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此外,间歇性导尿则可以很好地避免膀胱挛缩、膀胱过度充盈等现象的发生,以此来促进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和避免对患者肌肉造成损伤。

综上所述,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来说,早期对他们进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的,能够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值得临床工作者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脊髓康复训练膀胱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