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2018-09-19夏传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肝素脑出血下肢

夏传星

费县上冶中心卫生院,山东临沂 273401

作为高血压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性脑出血好发于50~70岁老年人群且以冬春交替之际为易发季节,并且高血压往往存在造成脑底小动脉出现病理性变化的可能性,以小动脉管壁出现纤维样或玻璃样变性及局灶性坏死、缺血及出血为最为突出表现,一定程度上削弱血管壁强度极易出现局限性扩张,甚至极易形成微小动脉瘤[1-2]。同时,深受体力劳动、脑力过度、情绪过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血压往往上升较快,极易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以豆纹动脉破裂最为常见[3-4],例如:脉络丛后内动脉、丘脑膝状动脉及丘脑穿通动脉等。鉴于此,该文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入该院实行手术治疗的10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进入该院实行手术治疗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5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9:22(男性29例及女性22例),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48岁,中位数年龄为(61.5±3.2)岁;观察组5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8:23(男性28例及女性23例),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49岁,中位数年龄为(61.6±3.1)岁。结合上述资料发现,2组患者各项资料中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备研究对比的纳入价值,并且2组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已提前了解实验流程及实验内容,该实验得到本地伦理协会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即开展常规预防治疗及脱水治疗,予以适量营养神经药物保护胃黏膜,每日定期测量血压控制血压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避免出现再次出血症状,并且辅助进行肢体训练及智力训练,以达到尽早恢复机体功能的目标。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行低分子肝素治疗,即由于1mL低分子肝素等同于9 500 IU抗凝血因子,医务人员结合患者体质量明确肝素用量,1次/d,每次半支或1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d,每次250~300mL静脉注射左旋糖苷40葡萄糖注射液。

1.3 判定标准

以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为参照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未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且术后双下肢颜色无任何变化无酸胀及水肿等情况为显效,未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且术后双下肢出现轻微肿胀或酸痛为有效,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为无效。同时,观察2组患者是否出现消化道出血、肺栓塞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经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获取的相关数据,其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s),二者对比研究以t值为标准完成检验;其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n(%)],二者对比研究以χ2为标准完成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46%及96.0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69%及1.9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由于卒中瘫痪后下肢处于长期固定状态且腓肠肌受压造成患肢静脉壁严重损伤,极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并且瘫痪下肢肌肉活动被削弱后腓肠肌内静脉丛流速更为缓慢,大大加剧血栓形成概率。有研究资料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与长期卧床、高血脂、肥胖、心力衰竭、糖尿病、高龄及高血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并且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大量激素且释放大量脑部高凝物质,一旦机体素质偏弱或卧床时间过长则存在着引发疾病的可能性[5-6]。同时,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期间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超过10%合并下肢深静脉学生患者存在演变出现致命性肺栓塞的可能性。目前临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以手术取栓、介入治疗、溶栓及抗凝为主要方法,尽可能慎用溶栓类药物避免再次出现脑出血。相较于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临床安全性较高。低分子肝素属于普通肝素酶解且其分子量不到普通肝素的1/3~1/2,其分子量更为均匀,大大降低细胞受体、血浆及细胞外基质的灭活概率,一定程度上提高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生物利用程度。有学者表示,低分子肝素在高血压出血术后治疗中使用,能够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这与此次研究结果相一致。

此次研究,观察组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在治疗依从性上观察组高达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3%;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69%。各项数据充分显示,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案使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实行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有效预防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肝素脑出血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