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琵琶音乐创作研究
——以琵琶独奏曲《点》为例

2018-09-19王玉瑶

黄河之声 2018年13期
关键词:快板指法琵琶

王玉瑶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琵琶,是中国民族传统弹拨乐器的典型代表,书法,是汉字的一种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将书法和琵琶音乐这二者相结合,用琵琶音乐的线条来突出书法的写意,用书法的神韵来支撑音乐的流动,二者相辅相成,而《点》则将这两点完美的诠释了。本文,将会从琵琶曲《点》这首乐曲的创作概况、节奏分析以及创作意义方面,来阐述现代琵琶音乐创作的方向与内在魅力所在。

一、琵琶独奏曲《点》的创作概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促使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十分迅速,出现了许多非传统的音乐作曲方法,尤其是中国的民族器乐曲的创作,加入的异样元素,甚至将其他的文化,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出来。西方的作曲技法在中国普遍起来,尤其是重视了主调音乐风格和复调音乐织体的结合,加入新的音乐思维,这样的音乐创作思维让琵琶音乐迅速的发展。

琵琶独奏曲《点》是由华裔女作曲家陈怡,创作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稿子完成的具体时间是在1991年7月份。在同一年的10月份这首乐曲就已经进行公开演出了,陈怡仅仅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这首乐曲给创作出来了,琵琶一直有诸多的流派,而且很多不同种类的,不同风格的琵琶音乐都有代表性作品,陈怡的这个《点》是一首现代琵琶乐曲的典型代表。

这首乐曲,在谱子上明确的标明了,是根据“永”字八法的用笔法法则来进行创作的,这个八法分别是“侧、勒、弩、趯、策、掠、啄、磔”根据这八笔画当中的运笔和音乐的抑扬顿挫相结合,其次,任何书法当中的笔画,最初的那一笔一定是由点开始,这个“点”字可以想象的出来,非常具有颗粒性的一个字,这和琵琶自身的音色特点完美的契合。

《点》乐曲完成之后,是由旅美琵琶演奏家吴蛮来修订的指法,他自己本身学习的是浦东派音乐这一流派,大学期间师承刘德海,随后又师承林石城老先生。他在编写指法的时候,运用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指法——相角揉弦。其次还有诸多可以突出体现乐曲本身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指法,我将会在下文演奏特点的分析当中仔细的说明。

这一首乐曲,加入了陕西秦腔的创作元素,秦腔是汉族非常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在秦腔当中非常讲究音腔音调,尤其是其中的苦音,在这首乐曲当中不仅通过演奏,还通过整体音乐的创作,都诠释的淋漓尽致,将这种戏曲化的音乐元素,用琵琶这一传统的民族器乐来演奏出来,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二、琵琶独奏曲《点》的节奏分析探究

通过音乐作品当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整体的结构逻辑可以判断出来一首乐曲的曲式结构。而在琵琶曲《点》当中,根据其主体思想“永”字八法来进行判断,可以大致分为八个段落,并且通过速度的不同的变化来进行动力发展和音乐材料的深加工,即中国式的多段体板式变速结构,完全体现出了中国音乐的那种自由变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整体速度大致可以分为慢—快—慢,当然这只是粗略的划分,当中还可以进行细分,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西式的三段体结构,它这种既体现中式曲式结构,又体现西式曲式结构,非常巧妙的将中西方音乐创作逻辑思维进行了整合。

(一)外在节奏与内在节奏的结合

任何一首音乐作品当中,除了其主要的旋律线条的走向,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节奏。如,在新疆音乐当中非常典型的节奏就是切分节奏,这个节奏听上去就有一种想要载歌载舞的冲动,非常符合新疆这一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特点。所以,如果我们说旋律当中的骨干音以及特色音奠定了这首音乐的曲调风格,那么节奏就是确立乐曲的基本格局。

在一首乐曲中会有显而易见的节奏特点,和乐器的指法相结合,谱例上面标明的是2/4,而整段都是柔美的旋律线条,其低音配了比较有特点的节奏形态,从听觉上就会不自觉的被具有特点的节奏给吸引,就会忽略掉方整的2/4的节奏,脑海中反映的也许是刚才出现在低声部的前附点与切分节奏结合的节奏。这样表面的节奏和内在的节奏相结合的特点,在《点》这首乐曲当中可以明显的体会出来。

书法永字八法的第五画“策”的一个表现部分,强调最后收尾的一下必须要干净利落。

琵琶曲《点》没有非常固定的节拍,密密麻麻的十六分音符以及休止符,如果以十六分音符为一拍的话前三小节的拍数是不断的递增的,就意味着在演奏方面速度是不断变快的,从谱面上看,音区也是从低把位进入到高把位的,从听觉上面来,高音区的音色清脆更容易给人一种速度上的冲击。

前半部分当中得分每一小节都是以四弦低音弹开始进入,再以扫弦捂弦结束。瞬间将音符收住,就像在模拟挥鞭最后的爆发力。根据音乐的走向演奏时进行处理,是渐快渐强的相加。在这一大句当中低声部的旋律虽然不是主旋律,空灵的声音外加重音的处理就会成为一句的强拍,营造了音乐的气氛同时弱化了比较呆板的节拍,突出了听觉上的美感。从单音进入到扫弦,音响气势上都是不断的增强,以及被拆分的每个小节,就像是湖面上泛起了涟漪看似平静的节拍被打破,却又有另外一番风味。这就是明显可见的节拍与乐曲本身内在节奏的完美结合。

(二)中西式节奏的结合

在我国民族音乐当中,是用“板”、“眼”来标记拍子和拍号的。其中“板”指代的是强拍,“眼”指代的是弱拍。在中国的戏曲当中讲究板眼,其中有一板一眼,这种节奏是所有戏曲音乐当中节奏的基础,还有无板无眼,这种不仅仅出现在戏曲当中,在中国的各种传统的音乐当中也是非常常见的,包括:散板、导板、摇板等等,是需要演奏者根据乐曲来自由处理。

在西方的音乐当中,具有固定的标准节拍,通常我们所说的速度达到180,这也是西方节奏当中的一种说法,现代琵琶独奏曲《点》将中国式板眼法与西方严谨的节奏节拍相结合。下面的表格将清楚的表达出这种中西结合。

中式速度标记 西式速度标记 小节 段落散板L a r g o广板 1-6 侧A l l e g r o快板 7-1 3 勒L a r g o广板 1 4-2 4 努快板 A l l e g r o快板 2 5-4 1 趯A l l e g r o快板 4 2-6 0 策快板加速 A c c e l加速 6 1-6 9 掠急板 P r e s t o急板 7 0-1 3 0 啄散板 V e r y s l o w非常慢 1 3 1-1 6 0 磔

可以清晰的看出这首属于中国式的节拍,演奏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强弱音的规律,而中间的快板和快板加速,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就在谱子上明确的标出了速度的标记,完全按照速度变化差距来进行曲目段落的识别,用不一样的速度展现不一样的主题,从听觉效果上给人以区分。同时这个全曲的速度变化也是根据永字八法运笔过程中包含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韵律变化而变化,将书法“永字八法”的写意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

三、琵琶独奏曲《点》的创作意义

与传统乐曲相比,现代乐曲没有明确标题,像传统曲目《十面埋伏》当中,每一小段前面都有明确的小标题,如:列营、埋伏、小战等类似这样的段落标题,而且像十面埋伏所描写的就是项羽被包围走投无路的场景,所以每一小段之前的标题就是像是这个情节的线索一样,贯穿着全曲。

琵琶独奏曲《点》是根据“永字八法”当中的书写过程以及书法当中讲究的精气神来进行创作的,将书法的气韵与琵琶相融合。

永字八法分为“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其内容包括:点位侧,横为勒,竖为弩,挑为趯,左上为策,左下为掠,右上为啄,右下为磔,其中在乐曲中表现的非常具有特点性的是“策”与“掠”。其中“策”这个字在古代就是马鞭子的意思,常常说的策马也是同样的意思,在挥鞭策马时,马鞭子是软的,在使用的时候运用的是虚力,在挥下去之后就是在看最后一下是否有足够的劲道,这才是鞭马的技巧,把它运用到书法过程当中,下笔的时候是慢,最后收尾的一下必须要干净利落。为了表现这样的效果,在“策”的这一段大量的运用到了捂弦,渲染出这种利索的收尾。另外,这一首乐曲当中有一段非常特殊的指法——相角揉弦。这个指法曾经出现过在《霸王卸甲》当中,就是把一弦拉到相的外部再来进行揉弦,通过揉弦来使一弦和相之间产生摩擦,形成刺耳的声音,用这种特殊的音色效果来烘托楚霸王乌江自刎时,内心的沉痛和愤懑。《点》当中出现这样的指法是为了更加烘托出左下为掠之势。

这首作品对于今后的琵琶音乐的发展也是做了非常好的示范,总是说艺术是一家,所以任何艺术之间都是相通的,无论是书法,舞蹈,音乐,影视等等这些,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点》这首作品将书法艺术融入琵琶音乐,今后也不是不可以将其他的元素融入音乐,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可以作为琵琶音乐的创作灵感来源。当然所有的创作都是基于传统之上的,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中国传统的文化,以传统文化为创作之根本,再加入新的题材,新的元素,新的艺术手法来更加丰富我们传统的民族器乐的语言,在继承当中求发展。

琵琶独奏曲《点》的作为今后的琵琶曲创作提供了一个典范,不仅仅是不同音乐之间的融合,而是传统文化之间的结合,体现是以人为本的写意精神,超出音符以外的感情表达,通过结合琵琶本身乐器特点,与现代的创作思维,进行推陈出新。这首作品对于琵琶乐曲在后的发展创作起到了领袖带头作用,在现代琵琶音乐当中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首作品对于琵琶乐曲在今后乐曲创作起到了领袖带头的作用,在现代琵琶音乐当中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猜你喜欢

快板指法琵琶
bB 调大号指法研究
浅谈快板的创新与发展
陕西快板,说唱艺术的另一面
单簧管演奏中指法的合理运用
琵琶老店琵琶声
新形势下少儿快板辅导研究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论钢琴初级程度学生指法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快板)
琵琶仙·寒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