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造器官:从科幻中走来

2018-09-18杨柳

文萃报·周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蓉蓉耳蜗夹层

杨柳

美国科幻电影《重生男人》描绘了一个人工器官像商品一样流通的未来世界。无论身体的哪个部位受损,更换一款最新型号的机械制品就可以解决问题。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在不久的将来,也许真的可以随意更换自身的“零件”。

植入的人工耳蜗

蓉蓉今年刚刚6岁,和大多数同龄孩子不一样的是,蓉蓉的耳蜗发育残缺,属于先天性双耳重度神经性耳聋。医生建议家人为蓉蓉进行耳蜗移植。

手术的原理并不难理解,植入体和外部的接收装置相互配合。它们就像一对微型电脑,能够瞬间处理极大量的信号。麦克风采集声音,处理器进行解码分析,再由植入体完成信号转换,并传递给大脑的听觉神经。这样,一条人工模拟出的听觉通路就重建完成了。

蓉蓉的手术很成功,就在人工耳蜗正式开机的一瞬间,她的表情有了些許变化。此时她听到的,还只是一连串混杂的、类似电流一样的声音。接下来几个月,蓉蓉的大脑要学习这些声音的意义,像刚出生的宝宝一样,她的大脑开始做新的连接。

换个关节散步去

家住北京的安桂珍,在75岁那一年,体会到了人造器官带给她的便利。在更换了一块金属的关节之后,她终于能够摆脱折磨她已久的疼痛了。

安桂珍回忆,当时主要是左边膝盖疼,“别说是爬楼梯了,就是遛弯儿时多走几步,回到家膝盖就肿”。

安桂珍问题出在了衰老的左膝关节上。膝关节是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关节,承担着人体运动的重要功能。当安老太太每跨出一步时,她接触地面的压力,都相当于体重的三倍。不仅仅是行走,就连我们自身的体重,也会给膝关节带来负担。

“人工关节置换不像咱们老百姓想的那样,不是把这个关节全部拿掉,换个新的。关节置换,它相当于在磨损的关节表面加个套子。”中日友好医院骨关节外科主任郭万首解释道。

由金属和聚乙烯材料构成的人工关节,具有耐磨、润滑的优点,它能很好地和人的肉身融为一体。日常生活中,安桂珍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现在,安桂珍能够正常地上下楼梯、下蹲。

血管也能涤纶造

49岁的患者许宝明的身体里,有着总长度近60厘米的人造血管。2012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肖锋曾主刀,抢救了一位患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中年女性,她正是许宝明。

正常的血管壁是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组成的。而许宝明的血管发生了病变,血管的膜与膜之间出现了缝隙,致使血液不通过正常的血管腔,而是流进了管壁夹层之间。这样的情况非常凶险。因为一旦外膜支撑不了来自血管的压力,血管就会爆裂。更糟糕的是,许宝明主动脉夹层的范围累及整个胸、腹主动脉及其各大分支。而她自己身上,根本找不到足够粗、足够长的能够替换的血管。人造血管成了她唯一的选择。

自1952年首次投入使用,人造血管在大约5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迅猛发展。最初,人们用化纤材料编织成人造血管,比如尼龙、涤纶甚至真丝等。目前,还有一种流行的“面料”是聚四氟乙烯,它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商品名——“特氟龙”。是的,正是厨房中不粘锅的表面涂料。以这种材料编织而成的人工血管,可以随意弯曲而不致吸瘪,现在,它们正广泛地应用在大血管替代手术中,为大动脉瘤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出路。如今,更细的人造血管也已接近实用水平,攻克冠状动脉等疑难病症的大门即将在人类面前打开!

(摘自《小康》 )

猜你喜欢

蓉蓉耳蜗夹层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蓉蓉& 渝渝
预见性疼痛护理在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
人工耳蜗为什么贵
主动脉夹层,比心梗更要命!
人工耳蜗事件,丢失的是科普
关于主动脉夹层的那些事
美国介入治疗专家谈B型胸主动脉夹层
A Report on Observ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es
世态百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