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沟沟里飞出了“百灵鸟”

2018-09-18槿色

少年博览·小学高年级 2018年5期
关键词:百灵鸟铜陵嗓音

槿色

“汉民族人民的天才创造”,这是著名作曲家乐蒙对“铜陵牛歌”的赞美。铜陵牛歌流行传唱于用铜陵当地土语交流的沿江一带,有100多年的历史。这里的农家自古习惯种水稻,用水牛耕田。沿江一带草滩大、水潭多,是理想的天然牧场。放牛时对歌、斗牛,便成了最常见的乡间儿童游戏。

如果说“铜陵牛歌”是汉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她,就是这块“瑰宝”上的“明珠”。

“她是谁啊?”

她,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王小梅。

初遇——嗓音里带着旷野的风

第一次遇到王小梅老师,是在铜陵一中的教室里。

60多岁的老人一出声儿,仿佛在平旷的田野间,带起了一阵清爽的风。“重打锣鼓重开台,我出牛歌给你猜,什么团团团上天?什么团团在水边……”

天真机智的牛歌歌词,用旷达的嗓音唱出来,一下子就把听众带回到小时候的田间地头。

“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喜欢学唱民歌,到口的歌我一学就会。‘行高腔亮而悠扬,走低调宽而细腻。这是别人对我的评价,其实我不过就是喜欢。我爱人都会开玩笑说,‘别看她快60岁的人了,一唱起歌就神啦,生点小病都能唱的好。”

因为天生的这副好嗓音,早在1964年老洲乡文化社活动中,王小梅就脱颖而出。后来,小合唱、文艺汇演……她的名声越来越响。县文化馆视她为优秀的农民歌手,重点培养。1978年,王小梅第一次登上省城舞台,便有专家赞誉她是“一位北歌南曲都唱出味儿的奇歌手”。1990年,王小梅带着牛歌参加了“安徽省皖中南民歌大赛”,获得二等奖。她独特的嗓音唱出了牛歌独特的韵味,才使牛歌广为传唱,“王小梅”这个名字也随“铜陵牛歌”载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后来,我就遇见了左老师,他是我音乐上的艺术指导老师。”

跟着左晓群老师,王小梅学会了简谱和乐器,唱会了许多创作歌曲。

刚聊到这,有小歌迷求签名,舞台上大方自然的王小梅老师居然有点腼腆。

“我只读到了小学,字有点丑。”那双拿惯了锄头、锅铲的手拿笔的时候还有点颤抖,却是一笔一划认真写下自己的名字。

“小时候很喜欢学习,没机会,只能在学堂底下偷听。后来牛歌走上舞台,跟着左老师学习乐理知識,已经是非常幸运。能结合时代精神改编牛歌,更让人振奋。”

原来,王小梅老师不仅能唱,更能改编。“牛歌唱响十九大”是党的十九大闭幕之后,她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传承非遗文化相结合,精心改编的牛歌新成果。

“这是我和王老师共同商议改编的。老洲乡在1958年就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文化之乡称号,村子里的老人们随口都能来两句牛歌,时不时再练个快板。国家有人大代表,我们每个村儿都有‘代表大妈,老洲乡春晚上大妈们的表演,就是一场畅快淋漓的年终总结。”左晓群老师告诉我们。

“对,老洲乡春晚,你值得拥有!”王小梅老师眉飞色舞,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舞台上,连皱纹都舒展开了。

“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田间地头忙碌之余,将牛歌传承给后代。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职责,也是老洲乡的未来发展之路。以前的文化之乡,未来的希望之乡,在我们手上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百灵鸟铜陵嗓音
嗓音
亲亲的鸟
其实冬天不可怕
黄绮珊:我的嗓音为什么是这样?
“世界嗓音日”——中央音乐学院嗓音研究中心在行动
百灵鸟多虑了
百灵鸟搬家
百灵鸟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