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泱泱喀斯特 拳拳一石中

2018-09-18胡雄健byHuXiongjian

宝藏 2018年9期
关键词:缝合线石灰岩灵璧

文/胡雄健 by Hu Xiongjian

图一 题名:【 溶 】 石种:墨石

2007年6月,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景观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凡去过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广西芦笛岩等景区者,无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喀斯特”得名于原南斯拉夫与意大利交界处的喀斯特(Karst)高原地区,这里的石灰岩因溶蚀和侵蚀作用而形成崎岖不平、坎坷嶙峋的奇特地形,原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治(J.Cvijic)是这一地质现象的最早研究者,遂借用“喀斯特”一词来称呼石灰岩地区的这些现象和特征。中国曾将“喀斯特”意译为岩溶,作为岩石化学溶解引起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的一种统称,典型者就是流水溶解、侵蚀石灰岩(也包括其他可溶性岩层)形成的千疮百孔、千奇百怪、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和景观。喀斯特地质作用是一个十分漫长和复杂的过程,语言难以描述,但我收藏的一块不起眼的奇石,却能直观地了解和诠释喀斯特发育进程和景观成因,堪当喀斯特的形象教学标本。

2005年,笔者闲逛徐州奇石市场,因为挨着宿州,所以市场上多是各种各样的灵璧石,看得人眼花缭乱。突然,在一个不起眼的石头店里,笔者发现了一块与众不同的石头,似灵璧石又非灵璧石,因为缺少灵璧石的质感和花纹,但确系石灰岩类质地,应属墨石类。该石头呈深灰色,包浆浓厚,尺寸不大,形似一把大茶壶(图一)。石身布满了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孔洞,最醒目的是石身上的多道粗细不一、频幅不等的缝合线,黑底白线,分外清晰。缝合线,顾名思义,是一种峰谷相间的曲线,形似心电图,是碳酸盐类岩石在化学沉积过程中发生压溶作用的产物(图二)。蚊子不叮无缝的鸡蛋,流水偏爱有缝的石头,因为缝合线是岩石的薄弱环节,所以就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富含二氧化碳的地下水的优先“眷顾”,缝合线的拐点部位就成了侵蚀作用的着力点,喀斯特当由此发轫。

仔细观察可见,沿着缝合线的走向,分布有众多大小不一的小孔和洞穴。这些水浸细孔多位于峰谷相交之处,而且大部分都已洞穿和连孔成排,即使看上去是闭合的,但用铁丝一捅,也是通的。这些缝合线的拐点之处,实际上就成了地下水流动的通道。一些已经初具规模的洞穴也都分布在缝合线所在的水平线上。当相邻的同一水平面的孔洞溶通之后,就可形成峭壁当中的“栈道”,类似于黄果树瀑布背后的通道(图三)。显然,缝合线作为石灰岩层的薄弱环节,最容易首先遭受地下水的溶蚀溶解。水流的冲蚀,令洞孔逐渐变大变圆,有的则显露为外大内小的喇叭口特点。随着地下水对石壁的不断冲荡侵蚀,单个圆形溶洞的水平方向的洞壁就会被溶断,形成侵蚀型的石笋和石钟乳,分别呈下大上小和上大下小的形态,当二者欲断未断之时,就会出现奇特的欲断还连的“拔丝”景观(图四)。若流水将圆形溶洞顶部的洞壁侵蚀减薄并暴露于地表时,就出现了“天生桥”奇观(图五)。一旦“桥梁”溶毁,则成“漏斗”和“天坑”。当上下两层溶洞不断溶扩并溶蚀掉洞间间隔时,两洞合二为一,就成了哑铃型的洞穴。当上下左右不同方向的洞穴相互溶蚀、崩塌贯通时,就形成了微型的洞穴大厅(重庆奉节小寨天坑附近的红玫瑰洞穴大厅的容积为300m×200m×260m,规模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由于缝合线是穿透性的,当大溶洞形成后,流水就对新暴露出来的缝合线发生新一轮的溶蚀作用,以致在大溶洞中又出现新的小的溶孔和溶穴,而且它们可以朝着不同的水平方向溶蚀成孔、成穴。于是,就有了洞中有洞,洞里套洞的喀斯特常见景色。当然,岩石本身受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纵向裂隙,也是流水侵蚀的热门通道,但这种自上而下的重力侵蚀作用所形成的侵蚀景观似乎就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了。

在一块小小的石头上,竟能见到岩溶初始阶段的缝合线拐点孔穴、溶洞、“栈道”、 漏斗、“拔丝”、“天生桥”、洞洞相连的哑铃型洞穴、洞里有洞的连环洞、侵蚀成因的石钟乳和石笋等典型喀斯特现象,而且喀斯特循序渐进的发育过程,一目了然,形象直观。如此奇石,岂能放过,笔者惊喜若狂,未与店主还价,即欣然购之,并取名为《溶》,虽不敢妄言“百洞千谷,尽收在一块石头上”(唐·白居易),但泱泱喀斯特,拳拳一石中,却也当之无愧。

图二 粗细不一的缝合线构造

图三 欲断还连的“拔丝”景观

图四 “天生桥”的景观

猜你喜欢

缝合线石灰岩灵璧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妙峰灵璧
山魂
虚拟手术缝合线实时打结仿真研究
水泥企业石灰岩矿山采矿权纠纷解决思路
多功能手术缝合线兼具高韧性与润滑性
医用倒刺缝合线的研究进展
Dyeing a “Blue Lagoon”black
石灰岩
拉伸法测Mersilk缝合线的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