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实用型人才

2018-09-17马志祥

考试周刊 2018年81期
关键词:经验交流教学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对中等医学教育来讲。主要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中等卫生学校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较强工作能力的医药卫生人才。对加强我国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建设起了巨大作用。

关键词:教学;经验;交流

当前,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身心状况的变化,不难看出,中等卫生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像全国高、中等医学教育一样,已落后于改革形势,落后于时代,为落实我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战略目标,中等医学的主要任务。应大力培养面向基层,面向工农,放得下,用得上的普通医士人才。下面笔者就教育改革谈一己之见,以求教与同行。

一、 修订教学计划,解决理论实践比例失调问题。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内容需要通过精讲多练来完成。因此,忽视实践,实习注重理论灌注,或者两者比例失调,教学质量都可能受到影响。

二、 改革教材,突出实用

教材是为培养人服务的,作为中专各门教材应按中等卫生学校培养目标来编写,但目前,中专教材不分层次上的区别。走本科、专科的“缩写本”。学生负担过重,很难体现中专办学特色,并且现在的教材从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内科、外科等科目来讲,教材内容重叠、数字不一、语言内容自相矛盾。致使学时浪费,学生概念不清,数字混乱。为此,编写一套具有中专特色的中专教材势在必行,这种教材应做到:

1. 转变教育思想,要符合中专专业的培养目标,将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结合的教育思想。

2. 教材内容力求面向基层,突出实践,要以农村临床医师工作需要和临床教学需要为准则,为此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3. 理论课要删繁就简,尽量减少重复,为了衔接,其重复部分在教材中应以小字出现。

4. 各学科数字应一致,名词要统一,前后要呼应,概念要准确。

5. 各学科要尽力协商,避免争篇幅。

三、 提高教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

创造型人才必须有创造型主导作用,实用型人才培养也必须由具备培养实用型人才素质的教师来完成,国家要发展,社会要振兴,要首先释放出更多的光和热,培养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但目前,我们大多数医学院校毕业生,很少系统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管理学、知识面窄,专业结构单一,适应能力较弱,要想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教师从自身做起,尽快熟悉社会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有关人文学科,除此以外,加强老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调动教师积极性也是改革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四、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实用型人才

长时间以来,由于受旧教育学的束缚,我们的老师在一个相当长时间里,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脑袋当作接收知识布袋,讲什么接收什么,所讲的理论删删改改,始终跳不出老框框,从文化课—基础课—临床课一种模式下来,更为重要的是理论未能与临床和他们的今后使用挂起钩来,为此,在改编教学计划,教材的前提下,改革教法是培养实用型人才过程中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为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法已是当务之急,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应尽力做到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相结合,基础理论教学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与今后实用相结合,同时,还应使每个教师理解。所谓“实用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基础理论和相应专业知识及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不是不要理论单纯一味地操作实践。

五、 改革课程设置,增设选修课程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在中专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其共同目标是培养具有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大夫,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逐渐从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营养缺乏症等身体疾病转变为心血管、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意外死亡等疾病,并且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逐渐延长和出生率的下降,老年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因此,老年医疗,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影响逐渐显示出来,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必须改革医学教育知识结构,中专专业生更应重视社会医学,医学等与初级卫生保健密切相关的学科的学习,这不难理解我们目前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培育其专长的重要原因是课程门数统得太死,开设必修课的门数过多,缺少选修课内容,为此,让中专学生在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知识之外,应主动地选修一些与疾病、病人、社会有关的一部分课程以适应社会和病人的需要。

六、 加强实验实习,提高实践技能

要理论结合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实验课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实验、实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学风、基本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普通西医的实践教学目前存在许多问题,如见习时间短,有的班甚至没有,实习仅28周左右,加上在上实验课时仪器设备不足,有些该让学生动手的实验改为示教,致使学生动手机会、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都清楚,中专人才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工农,特别是乡村级卫生保健机构,而不是科研机构,这就决定了加强该专业的见习。毕业实习及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对该专业生除了加强实验课学习之外,应考虑让他们尽早接触临床。可在第二学期每周抽出一至二个下午到临床边教边学,并参观病房、熟练病人的一般情况,以弥补基础学科理论枯燥无味的不足,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对疾病、病人的陌生感。同时,要增加该专业的见习时间和临床学习时间,其实习时间应保证1/3的在校时间。

总之,中专教学改革同全国的中等医学教育步伐应是协调的,同时代的脉搏跳动应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有权力也有责任把自己投身到医学改革中去,努力完善改革中所出现的不足,以使我們中等卫生学校能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实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马志祥,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经验交流教学
如此交流,太暖!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