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独门秘籍”

2018-09-17钱梦龙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壁报国文自学

钱梦龙

我从小智力平平,又不爱读书,学习成绩很糟糕,每学期的成绩报告单上总有好几盏“红灯”高挂。我爸是商人,忙于做生意,没空管我;妈妈事事顺我,又不识字,管不了我。我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小马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成天在野地里撒欢,狂奔。可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大概是1943年)有幸遇到了一位很好的国语(语文)老师,在他的引导鼓励下,我开始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尤其爱上了读课外书。《西游记》《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有趣的中外故事,我都读得津津有味,甚至还一知半解地读完了整部《三国演义》。

进入中学以后,我忽然又迷上了写作,于是在发表欲的驱动下,自作主张办了一份壁报(一种张贴在墙壁上的手抄报刊),恰好从《庄子》上读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这个句子,于是为壁报取了个自鸣得意的刊名:《爝火》。每出一期,我既是主编,又是作者。那时我对古典诗词的写作十分热衷,很想成为一个像曹植那样“七步成诗”的天才诗人。正好高中部也有两个酷爱写诗的学长,于是《爝火》顺理成章成了三个“诗人”发表诗词的“专刊”。为了提高自己写诗的水准,我像饿汉扑向面包似的贪婪地读书,比如《唐诗三百首》我在初中一年级时就已能全部背诵,连《长恨歌》《琵琶行》这样的长诗,我都能一背到底,不打半个“格楞”(上海方言,指說话不流利,有停顿);一些介绍诗词欣赏的书都成了我天天翻阅的“枕边书”,如《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人间词话》《随园诗话》《诗韵全璧》《声律启蒙》等。此外,如鲁迅的杂文、散文、小说,我几乎全部读过;还有林纾用“太史公笔法”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今译《茶花女》)《块肉余生述》(今译《大卫·科波菲尔》)《黑奴吁天录》(今译《汤姆叔叔的小屋》)等外国小说,我都看过不止一遍;《红楼梦》至少看了三遍,对大观园里众多才女诗词唱和、“香菱学诗”等情节尤其兴趣浓厚,记不清翻来覆去读了多少遍。同时还自学了诗词格律,到初中二年级时,我已能按照平仄规律拖长了声调“吟”诗,并学会了写作格律严整的“律诗”“绝句”,现在我的“诗稿”里还保存着当年写的这些格律诗。初中二年级时学校组织学生到杭州旅游,我回来后写了好几首诗,其中有一首“五律”得到了国文老师的称赞,诗是这样的:

????登杭州南高峰北高峰

不见摩天岭,双峰自足奇。

未穷最高处,已觉众山低。

俗境随尘远,飞鸿与眼齐。

还须凌绝顶,莫待夕阳西。

这首诗的平仄和对仗完全符合五言律诗的要求,颔联(第三、四句)还运用了写作难度较高的“流水对”。再从诗的内容看,虽然写的是登山,其实是言志,表达了自己在人生和为学之路上“还须凌绝顶”的“雄心壮志”。

为了像模像样地发表作品,我觉得应该像作家那样为自己取个笔名。曾读过鲁迅的散文《鸭的喜剧》,很喜欢鲁迅笔下那位可爱的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于是按自己的名字“梦龙”的谐音取了个笔名:“盲聋诗人”。为此我还写了一首七绝《盲聋诗人自赠》:

堪笑诗人盲且聋,不分南北与西东。

胸中一盏心灯亮,目自清明耳自聪。

诗中俨然以诗人自居,可见我当时的“嘚瑟”之态。那时的我,每天忙忙碌碌,读书,作文,写诗,出版壁报,既自鸣得意,又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赞赏,觉得自己真的已是一名“才华横溢”的少年诗人,于是更加痴迷与投入,以至占去了我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常常上课还在琢磨我的诗句,竟把作为学生的“正业”—功课,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初中二年级时,终因严重偏科而尝到了“留级”的滋味。

留级以后怎么办?是放弃我的兴趣,从此专心于课业呢,还是不管不顾,我行我素?难道除了非此即彼的选择,就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了吗?

我这时发现,两年来不间断的读书和写作,固然影响了正常的课业,造成了留级的后果,却拓宽了我的文化视野,尤其是明显提高了我的自学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我开始意识到自学的价值,也尝到了自学的乐趣。于是我决定尝试一种也许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的新的听课法:把课外自学迁移到课内。就是在老师每次开讲新课之前,我先自学课文,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到听课时就把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互相对照、比较、印证。有时候我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基本一致,有时候并不一致,我都要问个“为什么”,既不过于自信,也不盲从老师。这样边听边思,本来是被动“聆听”的过程,变成了主动“思考”的过程,不就等于把课外“自学”移到了课内吗?这种立足于自学的听课法,不仅使我把知识学活了,而且印象更深,不易忘记,还锻炼了思考能力,学习效果自然高出于只会按常规听课的同学。因此每次国文考试,我即使考前不复习,成绩也稳居全班之冠。更何况我能读会写,我的实际语文水平远远超过了我的同班同学。后来我又把这种省时高效的学习方法由国文学科迁移到其他主要学科,都取得了优良成绩。同学们看我平时忙于写文章,写诗,办壁报,每次考试之前也不怎么复习,可总能考出不错的成绩,都以为我“智力超群”。其实我还是那个从小智力平平、又有过留级记录的“我”,只是不间断的读书自学帮助我找到了学习的“独门秘籍”—一种立足于自主学习的“听课法”,如果用最少的字数概括,就是两个字—自学。

到初中毕业时,我因各科成绩均达到优秀而获得了免考直升本校高中的资格。可惜我因家庭的原因而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但初中阶段的自学为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初,我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了一名中学美术老师(我从小爱画画),后来(1952年)校长看到我爱读书,爱写作,正好学校缺少语文老师,就让我改教语文。那时我的学历是初中毕业,年龄21岁,语文教学经验等于零,无论从哪一点来看,都没有资格担任中学语文教师。但是我这名“不合格教师”不但胜任了教学,而且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仅仅教了4年语文,就被评为县优秀教师,获得了晋升两级工资的破格奖励(这在当时是很少有的),并开始执教高中语文,还担任了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1979年,我这名仅有初中学历的语文教师又有幸被评为上海市首批特级教师,获得了与我的学历极其不相称的荣誉。

一无“背景”二无“门路”的我,能够获此殊荣,靠的是什么?答案仍然是那两个字:自学。当然,当了老师后的“自学”不单是我自己学,而是鼓励我的学生自学。我没有接受过师范大学的专业训练,但我相信,只要我能鼓励我的学生像我当年自学国文那样自学语文,他们肯定也能像我当年取得优异的国文成绩一样取得优异的语文学习成绩。20世纪80年代初的语文教学,基本上采用老师“讲解课文、传授知识”的传统教法,而我的教学立足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教法在当时显得很另类,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大概就是我能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的重要原因吧!这也是我教好语文的“独门秘籍”。

自学,靠自己学,这对人的成长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对我这名学历不合格的教师是这样,对已经取得本科学历或更高学历的人也不例外。任何人要真正在事业或学问上有所发展、有所建树,都离不开不间断的自学。学海无涯,人生有限,自学是一辈子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应该是“终身自学者”。而在人的漫长一生中,中小学阶段正是自学最好的起步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培养了自学的意识和能力,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必将终身受用不尽。

猜你喜欢

壁报国文自学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打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我有一种超能力
“新潮社”在湄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