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普瑞酮联合复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2018-09-17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25期
关键词:皮化生胃镜内镜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 消化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理改变以上皮及腺体减少、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主要表现。CAG与肠型胃癌的发生相关,属于胃癌前病变[1]。及早发现并积极干预CAG可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生率。近年来内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内镜技术不断出现,特别是内镜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染色内镜、放大内镜等,联合定标活组织检查技术对CAG的及早诊断和疗效判定起着重要作用[2]。中医药在治疗CAG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传统优势而被广泛用于CAG的治疗[3]。替普瑞酮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胃黏膜保护作用,已被证明可减轻胃黏膜萎缩,修复受损胃黏膜,可延缓和逆转CAG的病程[4]。本研究采用NBI联合定标活组织检查技术评价复胃散联合替普瑞酮治疗CAG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分组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消化科的CAG患者。最终共180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92例,女性88例;年龄35~79岁。随机将其分为A、B、C 3组,每组各60例,疗程均为6个月。3组患者在人口学特征、生命体征、既往史、实验室检查、治疗前评分等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有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②经常规电子胃镜及病理确诊为胃黏膜萎缩伴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③13C呼气检查示H.pylori阴性。

1.1.3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的肝、肾、心血管、代谢、消化、泌尿、神经或精神系统疾病者或经研究者判断不能进入临床研究者。②哺乳期、妊娠期妇女。③合并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疑诊消化道肿瘤患者。④自身免疫性胃炎伴贫血者。⑤已知有中成药或替普瑞酮使用禁忌证者(如对中药或替普瑞酮过敏者)。⑥入选前4周内使用过抑酸剂、铋剂、中成药等治疗CAG相关药物。⑦不能坚持口服中成药或配合电子胃镜检查者。⑧需要在试验期间使用影响本试验结果的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

本研究经徐州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复胃散组(A组):口服复胃散片(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 200 mg/次,3次/d);替普瑞酮组(B组):口服替普瑞酮(江苏苏州卫材制药,50 mg/次,3次/d)。联合用药组(C组):联合复胃散及替普瑞酮(方法、剂量同A、B组)。3组均连续服药,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每周记录患者临床表现及服药反应等。

胃镜下定标活组织检查各组治疗前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带NBI及放大功能,视情况配合染色技术),以胃窦大小弯、胃体大小弯、胃角及其他可疑病灶为取材点,病理活检之前,每个取材部位先黏膜下注射0.5 ml定标液,注射完毕即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治疗6个月复查电子胃镜,对比同一取材部位行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改善评定指标 以患者主观感受记分,包括上腹痛、纳差、反酸、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评估症状严重程度后记分。无症状计0分,症状较轻计1分,症状经常发生且部分影响生活质量计2分,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计3分。≥75%为显效,50%≤评分<75%为有效,<5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病理疗效评定指标 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12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5]。显效:内镜下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或病变范围明显缩小,病理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ATP消失或减轻2个级度(含2个级度)以上;有效:内镜下病变有所减轻,病理证实急性炎症减轻,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ATP消失或减轻1个级度(含1个级度)以上;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见表1。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为降低犯Ⅰ类错误的概率,多个样本率间的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检验水准α'=0.05/3=0.017。

表1 病理标准

2 结果

2.1 3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A、B、C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方面的显效率分别为 16.7%(10/60)、13.3%(8/60)和 46.7%(28/60),A组和C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8和15.873,均P=0.000),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1,P=0.609);总有效率分别为 46.7%(28/60)、41.7%(25/60)和 70.0%(42/60),A组和C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0和9.766,P=0.010和0.002),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4,P=0.581)。见表2。

表2 3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n=60,例(%)]

2.2 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善情况比较

A组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治疗显效率分别为25.3%、17.5%和14.6%,均优于B组(23.4%、16.7%和14.3%),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5、0.030和0.002,P=0.694、0.862和0.967)。A组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9.4%、48.2%和37.5%,均优于B组(46.2%、44.5%和34.7%),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4、0.322和0.083,P=0.569、0.570和0.774)。C组黏膜萎缩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效率:χ2=47.793和52.178,均P=0.000;总有效率:χ2=35.512和41.812,均P=0.000],C组为63.2%和80.7%,均高于A组和B组。C组黏膜肠上皮化生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效率:χ2=46.634和47.125,均P=0.000;总有效率:χ2=30.825和36.257,均P=0.000],C组为61.5%和82.9%,均高于A组和B组。C组黏膜异型增生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32和23.764,均P=0.000;χ2=19.471和22.047,均P=0.000],C组为61.6%和80.8%,均高于A组和B组。见表3~5。

表3 3组患者胃黏膜组织萎缩改善情况比较[n=60,例(%)]

表4 3组患者胃黏膜组织肠上皮化生改善情况比较[n=60,例(%)]

表5 3组患者胃黏膜组织异型增生改善情况比较[n=60,例(%)]

2.3 药物的副作用

在用药过程中A组3例,C组2例出现轻微腹泻,B组1例出现轻微头晕,因症状轻微,未影响继续治疗。

3 讨论

肠型胃癌的发生与胃黏膜组织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密切相关[6],因此,早期诊断CAG并及早干预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手段。通常,CAG的诊断需要电子胃镜及病理诊断的统一。但普通胃镜下诊断与病理符合率约为30%~40%[7]。窄带成像系统是近10年来的新技术,可清晰的显示微腺管形态及微血管形态,从而及早发现白光内镜下不易观察到的病变。对可疑病灶,可适时配合染色及放大内镜,能更早地发现CAG及癌前病变[8]。定标活检技术具有标记清晰、可长期识别、准确性高、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有助于病变监测、随访[9]。

CAG在中医学中属于“胃痞”“胃脘痛”范畴,发病机制是脾胃虚弱、气机郁结、湿浊内阻等导致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形成[10-11]。中医药在治疗CAG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传统优势而被广泛用于CAG的治疗[12]。复胃散是由炙黄芪、白芷、白芨、延胡索、白芍、海螵蛸、甘草等中草药提炼加工而成的中成药,具有补脾益气、活血通络,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的功效,可有效平衡肠胃酸平衡,并作用于胃蛋白酶,对胃黏膜进行保护[13-14],可通过改善胃黏膜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萎缩腺体复生[15]。本研究结果亦表明复胃散在改善CAG临床症状和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方面与替普瑞酮无差异。

替普瑞酮可改善胃黏膜血供,促进前列腺素合成,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渗透,清除黏膜上皮细胞内氧自由基,促进细胞再生,对胃黏膜萎缩有干预和逆转作用[16-18]。本研究结果表明替普瑞酮具有改善CAG临床症状和病理学作用。

本研究联合两种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治疗CAG以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复胃散联合替普瑞酮治疗CAG比较单独用药不但更能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对组织病理改善亦有显著疗效。可作为CAG较为理想的联合用药方案。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偏少,且为单中心研究,仍需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论证,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有力的证据。

猜你喜欢

皮化生胃镜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肠上皮化生怎样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