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隆平的梦想 因简单而伟大

2018-09-16高路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8年24期
关键词:杂交稻亩产袁隆平

高路

这数十年来,正如世界上大多数杰出的科学家一样,袁隆平一直站在公众的眼前,一直站在第一线,一直给大家带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记者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悉,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2017年10月15日在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了该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本该“颐养天年”的袁隆平却依然奔走在田野中,做着自己的“禾下乘凉梦”。科学探索是没有止境的,追求也是没有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他的动力来自于他的梦想。袁隆平曾说到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我希望我的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早日实现。”

诚然,这两个梦想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如果能实现,对于解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是重大的突破,但他的梦想又有别于一些科学家的梦想。他所从事的水稻育种,整天与泥土打交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那些高大上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区别。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两个梦想就跟他一辈子打交道的泥土一样朴实无华。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他的梦想里没有花里胡哨的概念,也很少有炫目的理论,也没有围着核心期刊打转的焦虑,有的只是一颗为民分忧的心。在他的梦想里,科学就应该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也许正是这份信念的力量,才成为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87岁高龄,他依然奔波在田間地头,依然不知疲倦地亲力亲为,为的是解决各种具体问题。这样一份对科学认真的态度,应当成为所有科研人员的座右铭,这样一份精神头,更值得所有人学习。

他的成就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道理如出一辙,“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事实证明,科学需要高精尖,需要理论技术上的突破,也需要基础研究、应用性研究,甚至是实用性研究。袁隆平数十年来一直站在水稻育种的最前端,不是偶然的,心无杂念,抛去功利色彩,恰恰达到了梦想的彼岸。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出发,恰恰成就了个人的梦想。

袁隆平说:“我的梦想很简单”,而事实证明,这简单的梦想却解决了世界亿万人口的吃饭问题。

(选自《钱江晚报》2017年10月17日)

品读

生命是短暂的,而科研探索却无止境。身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未停止追梦的脚步,直到实现新的突破。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追梦、敬业、奉献的精神,他那份对杂交水稻研究的热情和执着,必然会成就我国农业的新发展。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心无杂念……带着追梦的心上路,总能收获一片事业的蓝天。

猜你喜欢

杂交稻亩产袁隆平
“牛气冲天,亩产三千”
袁隆平:我从“80后”成为“90后”了
袁隆平贪心水稻,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袁隆平“贪心”水稻, 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第三代杂交稻将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方向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安徽合肥杂交稻种出口量全国第一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