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村”转型记

2018-09-13孙蕙

当代贵州 2018年32期
关键词:石龙乡风文明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孙蕙

六月的德江县沙溪乡石龙村,产业基地的西红柿、辣椒、豇豆等连片蔬菜长势正旺,核桃、花椒、板栗、脐橙等果实挂满枝头。

“在参加乡里开展的乡风文明活动中,我学会了种植蔬菜,走出了守着煤洞过苦日子的困境。”石龙村果蔬专业合作社社员张健康一语道出乡风文明建设带给村民的益处。

石龙村距离德江县城31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毗邻务川县石朝乡沙板村。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德江县乡镇企业局就在此探测出大量的煤矿资源,从此,沙溪乡有了致富的希望——沙溪煤矿。

“以前,周边几个区县群众生产生活用煤都由我们这里供应,全村有劳动力的村民都在煤矿里上班,掏‘黑金’成为全村人的主要收入来源。”石龙村党支部书记张恒说。

丰富的煤炭资源带动了村里的发展,加之交通便利,村里建立了小集市,方便了群众购物,许多外商也到此开旅店、饭馆,石龙村步入发展巅峰。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当地企业陆续关闭,原在煤窑上班的村民“下岗”了,断了收入来源。

生活陷入困境,部分村民开始变得颓废,逐渐返贫。如何帮助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另谋出路?

沙溪乡把乡风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用乡风文明引导村民们逐渐形成良好、自觉的行为习惯,激发内生动力,为产业调整转型凝聚力量。同时,通过抓乡风文明建设,引导当地群众结合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德江县以乡风文明建设促村民思想观念转变,助推产业发展。图为沙溪乡村民正采收天麻。(高应清 / 摄)

“紧紧依靠乡风文明建设平台,石龙村全面开展产业调整大讨论,举办各种科普培训班,培养新型农民,组建石龙村果蔬专业合作社,营造绿色产业发展氛围。”张恒说,石龙村在致力乡风文明建设中,积极引导当地群众结合各自优势种植核桃、茶叶、花椒、天麻等产业,走出从掏“黑金”向“绿色银行”转变的发展之路。

“我家种植蔬菜70多亩,一年可种植三茬,平均亩产1500元,一年纯收入10来万元不成问题。”村民张健康满怀信心地算了一笔账。

“在今年全省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中,石龙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能人带动+贫困户’的方式,大掀产业革命之风,将群众的思想转变到发展绿色产业上来,确保村民有稳定的收入。”石龙村第一书记蔡轩如说,村里民风民俗好了,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高了。

在石龙村,家家户户种植大白菜、白萝卜等短期经济作物,同时种植茶叶1700多亩并建立茶叶加工厂。

与石龙村同步,沙溪乡另外14个村(社区)都围绕“绿色”产业扶贫,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助推当地扶贫产业快速发展。在离石龙村不远处的庞家村,现已种植了特色产业板栗400亩,脐橙120亩。

乡风变了,干劲足了,袋子鼓了。截至目前,沙溪镇累计种植核桃8000亩、茶叶12000亩、花椒3600亩、滚动发展天麻300亩。乡风文明建设正引领村民阔步走向同步小康。

猜你喜欢

石龙乡风文明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鹧鸪天·游石龙水库
力量哪里去了
家门口的“平安守护者”
城口县左岚乡:提升乡风文明的“红与黑”
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文明乡风聚人心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