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医学思维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探讨

2018-09-12高桂琴陈江燕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4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教学模式

高桂琴 陈江燕

【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心血管内科教学模式当中采用循证医学思维模式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选自全国高考统招的临床本科第三学年的200例心血管内科同级学生,遵循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学生为常规教学方案学生,观察组学生为循证医学思维模式方案学生,将两组学生教学满意率、综合考核成绩作为对比依据。结果 观察组学生中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评价指标例数分别为51例、45例、4例,学生满意率为96.0%,对比组学生中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评价指标例数分别为25例、41例、34例,学生满意率为66.0%,观察组学生教学满意率高于对比组学生。观察组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技能得分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教学当中采用循证医学思维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改善考核成绩,提高学生学习满意率,可作为临床首选教学方式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教学模式;循证医学思维模式;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4..02

心血管内科属于临床重点科室,根据临床经验分析,在心血管内科接诊的患者当中,其中有超过60%以上的患者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入,心血管内科所接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有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等,该类疾病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节奏的加快,这种疾病越来越具有年轻化的趋势。而对于心血管内科的教学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心血管内科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要求其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其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方式十分重要。循证医学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临床教学当中,需要融入循证医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循证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临床技能。本次研究对全国高考统招的临床本科第三学年的200例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探究循证医学思维模式教学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本院200例心血管内科高考统招的临床本科第三学年。分组方式:遵循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基本资料:对比组学生中男性:女性为46:54,学生年龄为20~26岁,年龄均值为(22.25±0.36)岁;观察组中男性:女性为43:57,学生年龄为20~27岁,年龄均值为(24.32±0.16)岁,从两组学生从基本资料上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观察组学生采用循证医学思维模式干预。

观察组学生在采用常规教学科目的情况下,添加循证医学思维课程,由专业教师为学生讲解循证医学理念,并且通过网络资源,采用文献检索、纪录片、演说片段等方式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鼓励学生采用循证医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首先需要让学生与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接触,并且在实习带教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检查患者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查询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次,让学生根据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探查提出相应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比如网络资源、书籍资源、专业教材等找出问题的最终答案,并且将与所提出问题的相关文献一并进行检索,统一学习。另外还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在所有的查询资料当中,寻找出与实际患者关系最大的治疗,并且找出其中权威性最强的治疗,然后采用答辩的方式让学生向教师进行统一汇报,最后教师再给学生纠正错误并且对其进行引导。最后还需要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运用,并且对实践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对照组学生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常规程序学习。

在两年的调查研究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进行分析,将其分为理论知识成绩与实践技能得分成绩两种,并且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将学生的满意率分为三个标准,其一是非常满意,学生对自身所取得的成绩较为满意,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成绩也较为满意。其二是比较满意,学生对自身的成绩不满意,但是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成绩较为满意或者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成绩不满意,而学生自我感觉较满意。最后的不满意,学生与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成绩均不满意。

1.3 观察标准

①教学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②综合考核成绩(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技能得分成绩,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成绩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x2检验。当P<0.05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教学满意率

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有非常满意51例、比较满意45例、不满意4例,对照组相应为25、41、34例。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P<0.05)。

2.2 综合考核成绩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分成绩分别为(86.2±4.2)分、(88.3±3.4)分,对照组相应为(71.2± 3.1)分、(72.1±3.2)分。观察组综合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在传统的心血管内科教学模式干预中,主要是以教科书作为授课的基础,一般都需要将带教医师的“教”与医学实习生的“记忆”相结合[1],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本身与心血管内科学生的学习理念相悖,并没有突出心血管内科学生的特点,不仅忽视了学生的趣味性与主动性,还忽视了学生探索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局限性较大,仅仅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无法满足医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2]。

而循证医学思维模式教学指的是让学生对实际的病例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对患者的观察,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充分利用眼前的学习资源来解决问题,在所有的学习资源当中选择最优的资源,并且选择出与病例相关性最大的学习资源,最后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接着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3]。

而在循证医学思维模式当中,主要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同时还是通过循证原则与方法收集出的最佳指导意见,并且经过各领域专家的论证与实验证明,因此在临床应用当中具有权威性与说服力。在本次研究当中,循证医学思维教学模式的开展主要是以现有的学习资源为基础,结合临床病例开展教学,可以让学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中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带教教师则会从临床实际出发,对医学生采用启发与引导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的知识面不仅仅局限在记忆理论当中,从而掌握正确的临床思维以及推理方法,并且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将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更快的掌握。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学生教学满意率高于对比组学生。观察组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技能得分明显由于对照组。在心血管内科教学当中采用循证医学思维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改善考核成绩,提高学生学习满意率,可作为临床首选教学方式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 华,韩福生,曾玉杰.心血管内科临床见习中应用CBL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J].中国医刊,2013,(9):101-102.

[2] 王 健.哲学辩证思维在心内科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7,(10):65-67.

[3] 蘇 丹,韩 锦,郝广华,等.临床路径与循证医学相结合应用于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355-357.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民族院校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叙事医学在耳鼻咽喉科LBL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医改影响下的临床教学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医学模拟教学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