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生计资本: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的根基

2018-09-12杭小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9期

杭小娟

[提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倡导精准扶贫。而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硬骨头”。本文从可持续生计资本的含义以及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的作用出发,分析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可持续资本的有效开发,实现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资本;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一、可持续生计资本的含义

人最基本的需要是生存。衣、食、住、行离不开生计资本的支持。所谓生计资本,是一种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依赖的资源。有关生计的思想,可以追溯到罗伯特·钱伯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论述。自此,生计的概念开始被一些发展机构使用并广泛应用于实践上的指导。

“可持续生计”是指“某一个生计所组成的要素被人们生活所需,并能抵抗压力,恢复生命力,那么该生计具有持续性”。可持续性生计资本包括五部分内容: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反映劳动力素质,体现某一地区教育水平和人才吸附能力;自然资本是生计资本的重要来源,反映某一地区的资源禀赋;物质资本是农户发展经济的基础,包括:基础设施、生产工具、种子、化肥等;社会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为贫困人口经济发展提供网络式服务;金融资本是农户用来维持生计发展的资金,包括:存款、劳动报酬和借款等。因此,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应该以这五类资本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可持续生计资本的作用,加快推进实现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二、可持续生计资本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的作用

地区的经济发展一般来说,最有效的办法是因地制宜。西南地区是我国边疆腹地,东临中南地区,北依西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这里地形复杂,以山地为主,气候多样,资源丰富。现有傣族、水族、佤族、苗族、壮族、怒族、门巴族、彝族等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该民族地区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脱贫任务艰巨。

而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交通条件、人才素质、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制约农户的生存发展,同时也影响精准扶贫的实施。因此,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还是要从当地的资源禀赋出发,寻找根基,而这一根基就是可持续生计资本。只有抓住这一根本,才能真正实现“扶真贫、真扶贫、扶贫真”的目标。可持续生计资本从策略上指导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内容决定形式,精准扶贫的根基决定了精准扶贫的方式,可持续生计资本是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

三、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可持续生计资本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本匮乏。第一,人力资本数量不足。与东部地区相比,西南民族地区农村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素质研究性人才不足,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相对较少,这不利于为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和动力;第二,人力資本素质量较差。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干部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他们之中大部分是中专和高中学历,少数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工作方式僵化,创新性不足。同时,他们从事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居多,从事科、工、贸的相对较少,这不利于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第三,人力资本能力不够。西南民族地区由于整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再加上大多数人长期以小农经济为主,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贫困。而要真正摘掉贫困的帽子,就要“输血”与“造血”协同发展,这就需要有能力的青年人才发挥其聪明才智为该地区脱贫做出贡献。

(二)自然资本贫瘠。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自然资源存量不足。同时,由于无序开发、缺乏有效管理,加剧了自然资本贫瘠程度。第一,自然资本存量不足。西南民族地区地势复杂多样,包括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等,跨越第一、第二、第三阶梯,以山地为主,气候多样,喀斯特地貌发育丰富,导致可耕地面积少、碎片化、土地贫瘠、石漠化现象突出。这样的自然环境导致西南民族地区自然资本在客观上存量不足。第二,自然资源的无序开采,造成了自然资源的破坏。一方面该地区受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限制,生态环境不佳,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严重;另一方面当地居民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乱砍滥伐乱挖,忽视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使得自然资源遭受破坏,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第三,缺乏对自然资源的有效管理,导致自然资源浪费严重。为了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对自然资源一次性开发、一次性收益,忽视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管,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外流。

(三)物质资本不足。物质资本是农户用来进行生产、生活的物质资料和工具。西南民族地区农户物质资本不足具体表现为:第一,环境复杂,物质资本存量不足。西南民族地区地理复杂,建设基础设施的难度较大,特别是落后的县区村落交通连接较少,加之已有道路老化。有的公路施工期长,影响群众工作和生活。同时,物质生产资料缺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二,经济落后,物质资本增长乏力。由于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整体相对落后,人均收入较低。诸如贵州省2017年GDP总量为13,540.83亿元,人均GDP为3.8万元,这远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的落后不能为该地区物质资本的增量提供充足动力;第三,制度不完善,缺乏物质资本保障。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由于一些制度不完善,部分地区在生产资料诸如化肥、农具、种子等不能落实到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物质资本没有保障。

(四)社会资本薄弱。社会资本是一张关系网,服务于其他可持续生计资本,这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地区封闭,关系网薄弱。西南民族地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交通闭塞,与外界联系相对较少,加大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不平衡,影响了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任务的完成;第二,思想落后,小农意识强烈。西南民族地区思想观念落后,“小富即安”意识强烈,社会关系仅限于亲友、邻居、家族等,发生紧急事件的解决能力弱,难以寻求外界帮助。这种思想意识不利于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第三,交往范围有限,未能接触到拥有社会资源的人。民族地区更注重加强内部之间的交流,但缺乏与外界的社会交往,这导致了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社会资本薄弱。市场经济的今天,该地方新形式的人际关系尚未很好组建起来,农民利用外部力量调动资源的潜能普遍缺乏。

(五)金融资本短缺。金融资本是可持续生计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西南民族地区农村脱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金融资本存量不足。西南民族地区农村金融资本短缺,不管是农户还是该地区。具体来说,由于农户的收入紧缺,不足于支持额外的发展,有的农户甚至入不敷出,存在借债、贷款现象,偿还能力低。如果贫困农户遭遇危机,更难以维持生计;第二,金融资本循环速度慢。银行的存在是为了盘活资金,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西南民族地区农村金融资本存量少,是因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存借能力低,资金周转必然受到影响;第三,农户收入低,金融资本支持不足。该地域农户收入较少,不利于他们生活质量的持续增长。农民仅靠有限的农作物收入,基本生活很难保障。有的农民依靠一点手工艺或养殖业获得一些收入,但却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这些收入也只能维持家庭生活所需,对生产资料的增加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倍感无力。

四、可持续生计资本开发实现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的对策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方法是结合该地区具体情况,实现可持续生计资本合理开发。秉承以人为本、可持续开发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一)加强人才培养,开发人力资本。为了实现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的目标,我们必须大力加强人力资本的建设,运用一切有效的方式,完善人力资本。第一,大力兴办教育,培养满足地区发展的人才。西南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尊重地方特色。我们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掌握民族文化知识和群众工作经验。在教育方向上,倾向于培养技术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第二,加强对农户的教育。西南民族地区农户整体素质偏低,因此我们需要从思想观念和劳动技能方面对农户给予帮助。将外部的精彩世界和巨大机遇讲述给农户,树立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互帮小组;第三,开发其他人力资本。我们还必须在制度和设施方面保障人力资本的完善。劳动力的身体健康,饮食营养,环境适应能力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西南民族地区农户的身体健康情况和环境适应能力也不容乐观。因此,还必须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该地区农户的生活质量和受挫能力。

(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协调自然资本。第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自然资本。西南地区区域内河流纵横,地跨珠江、长江两大流域和红河流域,有红水河、左江、右江、融江、清水江等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巨大。矿产资源富集,锰、铝锑、锡、铅锌、磷、煤炭、重晶石、黄金等储藏量大。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47.7%,是珠江、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景观独特,旅游开发潜力大。因此,西南民族地区要转化自然资源优势,合理利用资源,不断增加自然资本。第二,因地制宜,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利用土壤特性,种植茶叶;在山地区域种植经济林;利用地膜种植技术,保持农作物的生长养分;规划、合理布局排灌体系,发挥渠、塘的作用,调节径流,以蓄为主,蓄、引、提相结合;同时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第三,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对于已经破坏的土地进行改制,禁止滥用化学肥料,退耕还林;对于已经污染的水域进行积极的治理,排污达标,禁止二次污染,阻断受损来源,隔绝污染水域。

(三)统筹资源配置,发展物质资本。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物质资本的完善在于整合社会力量,调动各方物质资源,服务于该地区农户的经济发展。第一,完善道路交通。加强西南地区各省市之间的主道路干线建设,连接东西和南北;西南地区民族村落之间的道路建设也是不容忽略的。由地理环境因素导致的修路困难村庄,给予搬迁,并做好善后工作。第二,改善农户的生存环境。加强西南地区农户居住条件的改善。制定房屋改制津贴,政府为农户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农户住的安全、舒心。生活补助能够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但关键在于农户自身谋生水平的提升。第三,加强医疗建设。必须做到每个村具有专业的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保障群众看病就医有地能医,有人能治。

(四)融合社会资源,落实社会资本。西南民族地区融合社会资源必须改变原有的人际模式,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创造开放、和谐的社会资源。第一,提高领导干部群体的素质。西南民族地区农户不信任干部是因为领导与农户之间的距离感。从学历、专业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方面提升干部群体的素质,增加他们服务群众的本领。一个好的领导是具有親和力、知仁善用品质,在群众中树立威信,深得群众爱戴,能够起带头模范作用;第二,提高农户参政意识。这就需要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只有当群众具有知情权,各项事务与他们的利益相关时农户才会有参与热情。村务公开,阳光权利运行,民众诉求高效解决,这些会改变以往人际交往单一和解决问题就近现象;第三,加强区域合作,扩宽社会资本。政府工作的目标是为群众和社会发展服务。庞大的社会资本积累,能够有效解决利益主体的诉求,并为其发展提供广泛的资源,连接合作双方,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五)拓宽投资渠道,整合金融资本。针对西南民族地区金融资本存在的问题,需要增加资金存量,合理利用金融资本。具体如下:第一,国家加强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村金融资本的投资。政策方面的扶持可以降低贫困农户的资本短缺问题。鼓励农户自主创业,提供贷款便利,低利率,考虑农户的偿贷能力;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放低资金准入法则,政府与企业合作办厂。在这个过程中既能提高贫困农户的金融资本又能引导他们合理利用金融资本。第二,吸收非政府资金。民间资金也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量。政府可以创立民间资金管理部门,共享合作资源与平台。为民间资本提供准入机遇,分利经营,互惠合作。第三,建立稳定的金融资本流通机制。西南民族地区金融资本的稳定机制在于借贷的平衡。考核贷款方的偿还能力,制度符合农户情况的衡量标准,可以延长还款年限,降低单位还款数额。如遇还款缺少现象,要从创收方面入手,目的在于补全还款,实现金融资本的健康流通。

总之,可持续生计资本的有效开发利用能从根本上改善西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农户的生计现状,实现该地区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柏振忠,李良.连片特困山区可持续生计问题与协同发展机制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史月兰.西南喀斯特地区可持续生计资本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3).

[3]张诗亚,贺能坤.认识西南与西南民族地区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

[4]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Z].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