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视角下应急物流体系研究

2018-09-12顾冬姜方桃何燕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应急物流供应链

顾冬 姜方桃 何燕

[提要] 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有益于降低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不仅如此,在政策鼓励与资金支持下,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也将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对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进行优化分析,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应急物流;供应链;物流系统优化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在电商产业迅速发展的中国,物流正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为企业新的利润源泉,现代物流对于我国来说,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及新经济增长点,其分支——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有益于降低突发公共事件所引发的损失。

国家发改委在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后积极开展物流规划方面的工作,并出台《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应急物流工程跻身进入十二项重点发展工程。但我国在应急物流方面的研究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应急物流管理的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探索供应链视角下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完善其管理模式、积累有参考价值的经验。

一、基于供应链视角应急物流体系相关理论概述

(一)应急物流相关概念。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标,以追求事件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相较于商业物流,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和时间紧迫性四大特点。

(二)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相关概念。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与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达到最佳化。所谓供应链,其实就是有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但更多的情况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

二、应急物流相较于普通物流的特殊性

应急物流作为物流活动的分支,也承担着实现物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的责任。和普通物流一样,应急物流也由流体、载体、流量、流向、流程和流速等要素构成。但应急物流有其区别于普通物流的特殊性,相较于普通物流兼顾效率与效益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应急物流则不计经济效益,要求以最短的时间、最大的流量,将应急物资发往灾害发生地,通过物流效率来实现物流效益。

(一)不可预见性。突发事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不可预见性,其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影响等都难以预见,正因如此,应对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应急物流工作也具有不可预见性。

(二)需求多样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其不确定性在于其性质、规模、影响等,这就导致所需物资的品种、数量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多样性调配。

(三)弱经济性。应急工作的第一目标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要在第一时间将应急物资发往灾害发生地,因此需要更多强调物流过程的速度与效率,因而弱化了经济效益与物流成本。

(四)时间紧迫性。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时间意味着一切,在灾害发生导致道路阻断、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应急物资需要克服困难及时送达,这对应急物流活动的时效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五)主体多元性。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多部门、多单位、多主体、多地区共同参与、配合,所需的人力物力难以仅凭一方力量提供。因此,应急物流的运作依靠政府领导、社会各界参与、多地区多单位多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因此具有广泛参与性。

三、一些先进国家应急物流经验

欧美、日本等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已在应急物流管理体制方面有所建树。标准化的应急物流系统使得相关工作更为规范、科学和高效。

(一)德国:多部门多组织共同参与,高素质民间力量作用巨大。分权化和多元化管理是贯穿德国灾害防治的基本要素,多部门多组织共同参与、协调合作,由此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灾害预防及控制体系。公民保护与灾害救治办公室隶属联邦内政部,负责协调各方,扮演最高指挥者的角色。发生灾情时,政府部门中的消防队、警察、联邦国防军联合志愿组织及民间组织,各司其职、团结一致,力求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损失。

德国是较早建立专业民防队伍的国家,国内约有6万民防工作从业者,不仅如此,还有约150万接受过专业技术训练的志愿者从事消防救护、医疗救护和技术救援,并按地区与职责组成民间救助队伍。

(二)美国:应急体系完备,面向国内外专设部门。美国的应急管理模式以“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为特征建立,在发生有潜在危险的自然活动时,联邦紧急状态将會被宣布进入,与此同时,将会启动应急计划。在此之中,所有事务均由联邦应急管理署统一处置,目前该署已并入国土安全部,并成为国土安全部四个主要分支机构之一。针对不同的灾害形式、人口规模,美国均设立不同的预案及救灾方式,其构建的救灾组织体系还会在平日帮助警方进行治安管理。

面向国内,联邦应急管理署成立物流管理的专门单位,承担救灾物资的管理储备、预测需求、规划路线以及物流中心设置的工作,进入联邦紧急状态时,该部门根据需求调度并发放物资。联邦法律赋予当地政府应急行动的指挥权,更高级政府只有在收到援助请求时才会予以帮助,但不会接替当地政府的指挥和分配权限。联邦政府治下的“总统灾害救助基金”则会在发生特大灾害时下发经费。

美国还成立了对外灾害救助办公室,主要负责处理各种国际紧急事务。世界范围内设有其办公室设立的七个紧靠海滩和机场的应急仓库,备有诸如水箱、毛毯、帐篷等救灾物资。

(三)日本:全民演习演练,应急物资三阶段管理。日本常年遭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扰,民众防灾自救的意识与能力相对较高,通过每年的演习演练,日本民众学习了相关知识,中央及地方政府有关机构的防灾救灾能力也在此之中得到检验。

日本制定灾害运输替代方案以构建应急物流体系。在灾害发生前规划海陆空运输路径,特别编制应急物流作业流程手册,针对救灾物资的运输、机械设备的分配及使用、分工合作事项等予以说明,并将避难所位置预先规划。应急物资接受三阶段管理:第一阶段为政府行政单位着手,涉及到物资的收集、存放和运输,这要求军队协助进行交通管制,避免物资长时间逗留;物流公司负责第二阶段,涉及向车站等避难所进行高效多次配送,并进行存储管理;第三阶段仍由物流公司负责,涉及小批量订单制配送。社会捐赠的救灾物资将经过交叉转运站分类后直送灾民点,剩余的物资将存储以备日后使用。

四、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欧美、日本等物流体系健全的发达国家对于应急物流體系的构建颇具经验,我国在该领域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应急物流管理的实施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国家政策推动应急物流发展,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高。2003年支援处理SARS疫情,这是应急物流在中国的一大里程碑。在此之后,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应急物流的发展,切实推动了我国应急物流的不断进步。在此之后,应急物流不断在突发事件中扮演关键角色,在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应急物流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与欧美、日本等物流体系健全的发达国家仍有一些差距,但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中国物流人的努力下,我国在此领域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在实践中,我国应急物流显示了较强的应急保障能力。

(二)我国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商产业的推动下,我国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在应急端并不平衡,在展开应急物流运输的基础设施上还存在着建设不足等问题。不仅如此,地区间不对称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让矛盾尤为突出。例如,支线运输能力不能匹配干线运力分配,铁路网在延伸扩散中逐渐薄弱,支线航空运输资源匮乏,内河航道运输使用有限。

(三)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及布局有待完善。在之前的应急处理中,我国在应急物资的储备及布局中暴露了问题,出现了应急物资数量种类不足、物资调运不合理的情况。以汶川地震为例,灾难发生后,受灾地区急需食品、药品、饮用水、临时帐篷等应急物资,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政府紧急从周边10个城市调运应急库存帐篷18万套,但远远满足不了400万套的需求。截至目前,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10个主要的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其中的大部分分布在中东部,但西部地带自然灾害频发。布局的不合理致使应急物资不能在第一时间发往灾害发生地。

(四)我国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未形成统一高效的指挥平台。先进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为管理层提供决策判断资料,为执行层提供落实完成信息。信息,将是应急物流发展的新突破口,但我国现有的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完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统一的指挥管理平台仍未建立。这使得物流中心之间缺乏准确高效的信息沟通,使得物流活动各环节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决策者也因此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需求信息,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与判断,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五)我国应急物流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在众多高校的培养下,一大批具有高素质、专业化的物流相关人才正走出校门,从事着物流工作,但教学方向很少倾向于应急物流方面,致使我国物流人才在应急物流方面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五、基于供应链视角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建议

目前,我国应急物流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主要由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应急物资储备及布局有待完善、尚未形成统一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低所构成。抓住问题本质,对症下药,便能妥善解决。

(一)完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常规物流活动的应急功能。应急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着重加强物流节点的建设,这有助于搭建衔接应急物流各环节的桥梁。在对现有基础设施设备充分利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造。不仅如此,还应挖掘常规物流活动的应急功能,实现资源共享。

(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增加储备中心数量。针对之前处理灾后应急工作所暴露的问题,国家应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各地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采购并储备相应数量、种类的应急物资,还应在选址上有所侧重,对于灾害多发区,应给予更多的注意。

(三)构建高效的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统一指挥管理。应急物流具有主体多样性特点,如何高效协调各部门实现广泛参与,是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工作重点。要让高效的管理平台为参与的各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实现统一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指挥。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损失。

(四)培育高素质应急物流人才,推动应急物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将应急物流学科加入物流人才的培养计划,传授其先进的应急物流专业知识,并让其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积累相关经验,培养应急思维。学科竞赛中也应侧重对应急物流的引导,让更多高素质的物流人才创新出高效合理的应急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1]左小德,梁云,张蕾.应急物流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应急物流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面对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完善研究
突发事件下粮食应急物流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