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经济模型假设现实性

2018-09-12张肖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弗里德曼现实性主义

张肖虎

[提要] 本文试图在工具主义背景下讨论经济模型假设的现实性问题,以指出实在主义在解释经济模型性质方面替代工具主义的潜力。

关键词:经济模型;假设的现实性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20世纪经济学认识论的变化(从工具主义向实在主义转变),导致经济学方法论的变化。在考尔斯委员会的实在主义研究计划和卢卡斯理性预期方法之后,一些经济学家越来越不满现有的经济理论,并开始向工具主义转变。最近,这种转变不断受到批评,又有了回归实在主义认识论的迹象。这种变化是一种经济学认识论的变化,会影响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认识论、方法论与具体模型之间的关系。

一、工具主义与实在主义

在科学哲学层面,科学家们在两个方面一直存在分歧:一是理论化的目标;二是对不可观察的事物的态度。由此划分出两大思想流派:一个是“实在主义”;另一个是“工具主义”。“实在主义”认为,科学不仅应该能够让我们做出准确的预测,而且也可以让我们借助科学来发现世界的新事实,并且用科学来解释新事实。如果我们支持一种实在主义理论,我们就会认为理论中的主张是真实的,即使其中涉及到不可观察的事物。而“工具主义”认为,科学的目标是发展工具,这些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出可靠且有用的预测。至于科学模型的假设是否具有现实性,是否是可以观察的,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只要一个模型能够提供合情合理的有效预测,就说明模型是有效的。在天文学领域,就有哥白尼理论和托勒密理论,前者可以被视为“实在主义”理论,后者是具有“工具主义”性质的理论。

在经济学领域,工具主义的杰出代表是弗里德曼,而实在主义代表则相对较多,也没有弗里德曼那么有影响力。在经济学领域,对于不可观察的事物的讨论是比较少的,但是对于模型假设的现实性问题的讨论是非常广泛的,所以对工具主义和实在主义的划分也是以此为基准的。因为构建一个百分之百描述准确性的模型是不可行的,经济学家通常用“经济理论的具体性质”来证明使用“非现实假设”的合理性。那么,究竟是经济理论的什么具体性质使得模型在“非现实假设”的时候仍然有效呢?这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幸运地是,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不同策略来确保其模型的认识论有效性。这些策略从“工具主义”到“实在主义”,再到两者的混合物,将模型视为“现实的类比”。

二、弗里德曼对挑战演绎模型的回应

以李嘉图为代表的抽象演绎模型在19世纪受到“历史学派”的挑战,但并不影响其地位,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学领域发生了方法论的革命。这次革命的起源是实证主义,以Terence Hutchison的《经济理论的意义与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为代表,他受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尔的影响,他认为具有演绎性质的经济模型没有经验内容,是没有办法检验的命题,是一种伪装起来的同义反复的话语,尤其是用“其他条件不变”这样的条件,使得将理论进行一致的解释和检测都不可能,他认为经济学家应该关注“经验规律的发现”。尽管他提出了批评,但是并没有对如何归纳经验规律进行说明。但却也导致了大量的讨论,如奈特、萨缪尔森等。前者反对实证主义,认为实证主义不适合经济学,因为它没有考虑到检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后者提出了有关经济理论的“操作主义”计划,这是一种新的纯粹经验的方法,受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影响很大,将所有理论的基础建基于可观察的行为上,认为不可观察的事物是不能成为理论基础的。遗憾的是,萨缪尔森命题存在内在不一致性,影响行为不仅仅是行为背后的经济动机,还与很多外在条件有关(如信念、市场结构等),关键的是,萨缪尔森自己也不能够很好地坚持自己的方法论——将经济研究局限在行为领域。

对演绎理论的挑战还来自另外一个视角:检测经济理论基本假设的现实性。其中,最为有名的是Richard Lester给各类公司所做的问卷调查(发给各类公司),他试图从中发现企业是不是努力最大化期望收益的。尽管Lester的调查问卷设计的并不好,但是他的检测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之后,还有经济学家关注经济模型中的“边际”概念的现实性问题。Machlup对此做出了回应,他反对经济理论的“极端经验主义”,尽管他也反对李嘉图、穆勒的演绎方法。他认为,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对还是错,不需要满足“能被直接观察或检测到”这样的条件。因为不存在相关方法直接观察或检测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但是经济学家可以通过检测由它们支持而获得的各种可观察的结果来间接评估这些假设。而回应上述挑战最为成功的工作是由弗里德曼完成的,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的方法”一文应该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方法论文献。弗里德曼断言,实证科学的目标只有预测,而不是理解或解释,模型假设的现实性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至于为什么科学(至少是经济科学)的目的只有预测,弗里德曼没有讨论这个问题,弗里德曼讨论了成功预测的标准:理论越简单越好,理论能解释的现象范围越广越好。模型假设的现实性真的是一个不重要的问题吗?模型预测一定需要和现实世界完全一样吗?这是工具主义無法回答的问题。

三、理论假设的现实性

弗里德曼在其文章中提出:“真正重要的、意义重大的理论命题都有假设,而这些假设并不是有关现实的准确描述。通常,理论的意义越重大,假设就越不现实”。和弗里德曼一样,很多经济学家对模型假设的分类也处在“现实”与“非现实”这种尽管很清晰但很极端的两分法上。理论假设到底现不现实,其实是一个不太容易判断的事情,因为什么是“现实的”有很多理解。就实证主义者而言,“现实的”意味着“可观察性”,不可观察的事物就不是“现实的”,如:牛顿思考万有引力的时候,就将引力、电磁力、黑洞、光量子、夸克和其他未能观察到的东西引入理论,并将这些视为理论成功的重要因素。这里的“非现实性”指的是不可观察性,但是不可观察的事物就一定不存在吗?当然是不一定的,可能在观察手段取得进步后就可以观察到了。只是从可观察性角度,现实与不现实在某一个时点还是可以分清的,尽管这种区分是不准确的。另外一种“非现实的”体现为某种程度的不完全性,这种不完全性指的是,研究对象的某个方面被隔离出来研究,而不是研究其所有方面,比如说,伽利略定律就是这个意义的非现实性的,因为它不考虑下落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它是集中考察影响物体运动的一个因素,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类“非现实性”在经济理论中是非常明显的,经济学中的最大化假设就忽略了经济主体的某些特性,也不考虑经济主体的其他动机;马歇尔的分析不考虑不同产品市场之间的交叉弹性,也是不完全的;瓦尔拉斯的分析不包括文化、性别,所有的表述都是将世界的某一部分从其余部分中隔离出来的,也是不完全的。当然,采用这种不完全的分析,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性”,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某个方面抽离出来,并且基于这个方面进行理论化、模型化,也就是一般化。将这种不完全性视为“非现实的”,也是很牵强的,它明显是具有现实性的。

另外,理论假设的现实性问题还涉及假设的分类问题。有学者将理论假设分为“核心假设”与“外围假设”。最大化假设可以被视为经济学假设中的一个核心假设,技术不变、资源禀赋既定、偏好既定可以被视为外围假设。麦基认为,弗里德曼是否是一个工具主义者是需要重新再考证的,因为弗里德曼在文章中所举的例子就存在这种情况:弗里德曼只讨论了不现实的外围假设,而没有充分考虑其现实的核心假设。Robert Sugden则从两个经典经济学模型(阿克洛夫的“柠檬市场”模型和谢林的“棋盘”模型)为例说明,经济学模型假设的非现实性,以及其预测结果的非现实性,以此说明,工具主义的解释是存在问题的。作者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说明,经济学模型假设不是说完全与现实无关的,只是不完全的、不精确的,是为了解释我们想解释的对象从其他因素中隔离出来的;他还说明,经济学模型的预测也不需要和现实完全一致的,能够反映出趋势就是可行的。这样的观点就与McCloskey将经济学视为一种修辞、一种隐喻的观点相近了,也与Gibbard & Varian将经济学视为一种漫画相似了。总之,经济模型要有说服力,需要假设的简化和抽象,但并不需要完全脱离现实的假设。同样地,经济模型要有说服力,需要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但并不需要与现实完全一致。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克·布老格等著,罗杰·E·巴克豪斯编.经济学方法论的新趋势[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2.

[2]Robert Sugden.Credible worlds:the status of theoretical models in economics[J].Journal of Economic Methodology,2000.

猜你喜欢

弗里德曼现实性主义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新写意主义
戴维·弗里德曼 美大使发表偏以色列言论遭谴责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近光灯主义
弗里德曼眼里的“免费”
只要我们在一起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