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新区设立与中部服务业转型升级研究

2018-09-12金孟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0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高新区

[提要] 高新区作为地区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区域内政策试验田,其政策效果如何有待研究。本文从产品空间视角下,将产品空间结构理论从国际贸易领域移植到国内区域层面,将动态比较优势运用于产业升级分析上,利用中部地区6个省份81个核心城市服务业行业数据,构造产品空间,通过产品空间网络重构,证实高新区的建立加速了服务业的升级及其运行绩效,提出促进中部地区服务业产业升级政策建议,以更好地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高新区;产品空间理论;产业升级;中部服务业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项目:“产品空间视角下创新驱动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Q005);通讯作者:金孟君

中图分类号:F0/F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7月2日

一、引言

我国高新区的建设起步于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之际,那时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和科技转换方面获取了巨大成功。传统的意识形态、政策对新形式下的改革和发展构成了束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决定创建中国的高新区,以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不仅做出了加快发展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决策,而且还重视科技体制改革,深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改革和发展。通过建立高新区“政策实验”和“经济特区”来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可以使得各个地区的发展平衡化,这无疑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突破。随着各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加强,高技术服务业近年来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高技术服务业正在成为很多高新区的新型支柱产业。

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长期以来是以粗放型为主,是要素投入扩张的结果。这也是导致在产业生产过程中效率低、配置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新区以技术创新的模式改变了贸易中以粗放型产品出口为主的被动局面,提高了其附加值,改变了过去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模式,把低碳、可持续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高新区在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使得技术产业和相关产业得以有效聚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效应,是基于全球价值链框架下由产业集聚的价值创造和实现的新型动态产业组织形式,高新区在不断寻求产业分工和价值分额提高的空间,使得传统的要素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变为了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型,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管理创新的转变,进而推动了中部地区服务业的进步。

在全球化條件下,产业升级内涵拓展为以产业创新为核心的产业高度化与生态化,开发区的发展战略也逐步实现从要素密集、投资密集向创新密集、生态密集转型,产业发展指向是发展创新型、生态型产业,除了与创新有关外,还与人才的聚集密不可分。高新区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着力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专业孵化机构,便于生产要素的高效集约利用和产业的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同时,内部的专门化程度也必然会增强,进一步伴随分工深化的机会增多。在全球价值链网络下,根据国际产业分工与贸易,产业要素流动并沿着外源集聚、技术知识溢出与高端要素流动使得各产业相互发展提升,推动中部区域产业及其结构的合理化、高效化,最终实现服务业创新与升级。

虽然高新区的设立对中部地区服务业的升级具有一定积极影响,但是仍存在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缺乏专业化分工、价值链低端、过度依赖国家优惠政策等问题。而且中部地区在早期阶段都倾向于土地扩张和招商引资的粗放发展模式,从2001年起,高新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投入规模不经济现象,通过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渐趋乏力。中部地区在发展中存在竞争力不足和政府干预等问题都阻碍了其发展。那么,高新区的发展到底是否促进了中部地区服务业结构的升级?科学客观地评价高新区对中部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对于国家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现有文献来看,过往有关国家高新区的产业研究,多集中于讨论高新区自身的产业升级路径以及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影响。近期,探讨高新区对其所在区域影响的实证研究类文献开始出现,但仅聚焦于国家高新区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高新区发展对于其所在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尚有待探讨。基于此,本文采用中部地级市面板数据和产品空间方法对高新区促进中部服务业结构升级展开研究。

二、产品空间理论及其适用性

产品空间理论是一种利用现有贸易数据,来构造产品空间,从而预测未来产业转换方向和经济发展绩效的方法。它是基于国际贸易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运用社会网络法以网络结构图形式直观地展示产品中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以及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产品空间结构的动态演进趋势。无论是新增长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都假设产品空间是连续且同质的,企业家总能在现有产品空间的基础上发现新产品并顺利实现跳跃,从而推动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的自动演化,实现产业的跃升。然而现实的境况是,产品空间可能是离散的且异质的,在企业家能够实现跳跃的范围内可能并不存在新升级产品,旧产品向新产品跃升的过程未必能够顺利实现,这就意味着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可能陷入断档或者停滞。

产品空间被用来描述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生产或出口结构,网络中的每一个结点代表的是一种产品。由于产品之间的接近程度不一样,因此代表产品的结点的距离不一样,其分布也不一样。每个国家的生产和出口的产品集不同,反映在空间里就是各国家的结点数量不同。因此,每个国家的产品结构存在差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和出口的产品种类多,则结点多,空间结构就更稠密,生产结构单一、出口的产品少,则产品空间稀疏。比较优势演化理论指出,产品从简单到复杂的升级、产品空间的分布从稀疏到稠密的过程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体现。产品空间的演变是解释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绩效差异的关键。产品空间模型预测结构转换的思路是:若一种产品当前不具有出口比较优势而又具备较高的复杂度水平,若其产品密度大,则该产品未来发展成为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可能性大。

产品空间的本质已经被总结出来,它是一种综合了禀赋信息和市场信息的产品距离测度工具。但是要完全从比较优势演化理论中“提取”出来,还需分析出它的理论前提是什么。虽然是一种“工具”,但它首先是一个“空间”。所以它并不是一种直接就可以被使用的工具,而是要先被构建出来。它的构建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这些条件依然可以从相似度指标的构建中总结出来。所以,产品空间构建的第一个条件是:要素禀赋分布具有区域分割性。继续考察相似度指标,它还需要判断市场选择结果,所以需要市场的存在,而且是一个统一的市场,这样的选择结果才能在各个分块的区域间进行对比。综合上述分析,产品空间构建的两个条件:一是要素禀赋分布具有区域分割性;二是存在统一市场。中国国内省市区划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故从理论上分析得出:产品空间适用于国内各省市区域层面对服务业的分析。

三、实证检验

(一)理论分析。本文将产品空间结构理论应用到区域层面,将中国看成世界,省份看成国家,构造中部地区服务业产品空间,测度产品比较优势一般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RCA),它是测度一国生产或出口产品复杂度的前提条件,最早是由贝拉·巴拉萨提出并使用的一个指标。该指标是用一国或地区生产或出口的某一产品的总值与该国生产或出口的所有产品总值之比与该产品的全球生产或出口的该产品总值与全世界生产或出口全部产品总值之比的比率来表示,用以评价和判断一国或地区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状况,是判断一国某个产品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方法。在区域是计算该产业与服务业和全国该产业的比值,它的基本公式为:

RCAc,i=

上式中,分子表示的是某个省份C出口产品i的份额占整个出口额的比重,分母表示的意思是所有省份出口产品i占所有省份全部商品出口额的比重。它测度的是某个省份C出口的产品i是否比所有省份平均的出口产量要多。按照巴拉萨的研究,如果RCAij≥2.5,说明C省的第i种商品具有很强竞争力;1.25≤RCAij≤2.5,则C省i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0.8≤RCAij≤1.25,说明C省i产品具有一般竞争力;RCAij≤0.8,则表示该产品竞争力弱。

(二)计量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按照各个城市获批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年份差异,可以建立代表国家高新区设立的虚拟变量NHIDZ,对于设立了国家高新区的处理组城市,在设立前NHIDZ=0,设立后NHIDZ=1;对于从未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对照组城市,NHIDZ=0。据此,我们可以建立以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来实现估计:

Yit=?茁0+?茁1NHIDZit+?茁2CONTRit+?浊t+?滋i+?着it (1)

其中,i和t代表第i个城市和第t年,?浊t代表时间固定效应,?滋i代表个体固定效应。Yit为衡量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被解释变量,是将各个服务业的XC进行加总得到,CONTRit为其他控制变量,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人力资本等。

1、被解释变量。Yit是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被解释变量,是将各个服务业的XC进行加总得到。从两时期的动态视角看,任一产品在产品空间结构中将呈现四种状态变化,RCA从0提升到1作为是否完成产业升级计为XC。判断中部服务业升级是否遵循比较优势,需要重点检测状态2下该国所拥有的生产能力禀赋优势在其中发挥了何等作用。(表1)

2、核心解释变量。高新区虚拟变量(NHIDZ),由于本文的数据时段2003~2015年,因此,我们根据国家科技部网站公布的截至2015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单,对各地级市进行赋值。如果某一城市在当年开始设立或已经设立高新区,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

3、控制变量。由于影响地区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因素众多,为了控制这些因素,我们引入以下控制变量:(1)地区经济发展水平perGDP: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个地区会逐渐向更高附加值和更有效率的产业转型,从而成为服务业转型升级最为重要的推动力,本文以“城市GDP/全市年末人口”得到城市人均GDP来衡量,在列入计量模型时我们取其对数值lnperGDP;(2)人口密度person:扩大了市场需求,提供了人才储备,让服务密度、人均服务占有量也随之增加,使得服务业往更好方向转变;(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FDI:资金让技术产业集聚,从而不断寻求产业分工和价值分额提高的空间,使得要素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渐变为了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方式;(4)人力资本Human:人力资本积累的外部性是发展中国家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和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以“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10000”来衡量。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003~2015年间14个产业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利用中部地区6个省份81个核心城市构造产品空间进行回归检验。表2中模型1的回归结果未加入控制变量,模型2加入了所有控制变量。从结果可以看出,核心解释变量NHIDZ前系数都显著为正。总体而言,国家高新区的设立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均推动了服务业结构的升级。在控制变量方面,人均GDP和人力资本均显著地促进了服务业效率的提升。(表2)

四、政策启示

高新区是国家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推动经济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经过长达20多年的逐步构建和推广,高新区已经成为各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如何准确地认知和评价高新区对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作用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本文利用中部81个地级市2003~2015年的面板数据对高新区是否推动中部地区服务业优化升级这一问题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高新区的成立促进了中部地区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根据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意见:

第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首先,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引进更多企业可以加入到其中,促进其活力;其次,让迁出企业土地优先用于服务业,减少成本,给予开拓空间;最后,完善相关法律,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提升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第二,制定人才战略。加强教育力度,培养高层次人才。中部地区服务的发展需要有较强的新产品出产能力,以达到产业的跳跃优化,为比较优势产业提供升级的机会與可能。即利用现有的要素禀赋塑造新的比较优势,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三,引导合理聚集。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将资源配置转向高附加值高回报产业以提高生产力,有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教育事业、有效的政府宏观干预、科技进步和革新创造,以实现中部地区服务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减少落后的产业对既有生产能力禀赋的占用,更好地聚集力量推动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创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程郁,陈雪.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J].中国软科学,2013(11).

[2]李强.国家高新区产业集聚实证研究——生产要素集中的规模收益分析[J].科学学究,2007.

[3]王霞.国家高新区产城融合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及熵值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

[4]吕政,张克俊.国家高新区阶段转换的界面障碍及破解思路[J].中国工业经济,2016.

[5]姜江.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发展路径与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13.

[6]赵夫增.后危机时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国家高新区的使命[D].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2010(5).

[7]刘瑞明,赵仁杰.国家高新区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吗——基于双重差分法的验证[J].管理世界,2015.

[8]胡类明.中国高新区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研究[D].武汉大学,2011.

[9]邓向荣,曹红.产业升级路径选择:遵循抑或偏离比较优势——基于产品空间结构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6(2).

[10]李乾.产品空间在国内区域层面的应用[D].厦门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高新区
自贡市自流井区(高新区)严厉查处欠薪违法行为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