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机制构建及检验

2018-09-12

中国流通经济 2018年9期
关键词:跨境制造业电子商务

(安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一、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

(一)研究现状

与本文相关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运作方式的改变、电子商务对制造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电子商务对制造业国际市场的影响等。周宇、仲伟俊、梅姝娥[1]指出,电子商务使企业组织在运作方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朱和克雷默(Zhu&Kraemer)[2]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制造行业电子商务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魏明侠等[3]指出,互联网使关于产品价格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大减缓,消费者也不会再轻率地违约。施信佑(Hsin-Yu Shih)[4]以电子商务为例来分析企业创新应用,认为创新的性质对早期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创新的具体实施对后期市场产生较大影响。沙班和阿里雷扎(Shaaban&Alireza Hassanzadeh)[5]从技术、组织和组织之间相互作用关系三个维度评价企业电子商务策略实施。王维聪(Wei-Tsong Wang)等[6]指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促进了知识和信息的跨组织流动,知识交流对电子商务的成功实施又产生积极的影响。吴金南等[7]认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产品、服务特征和企业市场策略影响,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仍然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何德华(Dehua He)等[8]论述了影响制造企业产品网络销售的五个主要因素,即网站易用性感知、网站有效性、供应商的能力、第三方建议和供应商态度。

格罗福(Grover S)[9]分析了在互联网条件下,制造企业发展需要将业务经营和电子商务战略有机结合的必要性。顾建强等[10]认为,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必要手段,在提高经营效率、开辟新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子商务投资可以作为制造企业资产和信息技术的扩充。埃迪汤和丹尼尔(Jeung-tai Eddie Tang&Daniel Y Shee)[11]探索了电子商务和制造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构建概念模型为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纳德和梅扎图(Nader Sohrabi Safa&Maizatul Akmar Ismail)[12]认为,信息技术促使传统制造业向电子商务转换,电子商务和信息集成在制造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供需双方的差错率,并且使业务流程得以改善。李晓静等[13]论述了产品的竞争强度和电子平台的竞争强度对企业渠道选择的决定性作用。王红娟[14]认为,跨境电子商务条件下构建国际物流供应链应该能够提高企业跨国界的合作能力和国内市场管理能力。朱镇、李霞[15]基于莱西纳(LECHNER)提出的战略启动框架,从高层管理者和组织两个层面探究了电子商务战略启动的阶段特征以及差异化的决策行为。

(二)研究评述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梳理可知,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电子商务发展对制造业所产生的影响,侧重于企业内部运作方式在电子商务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二是制造企业对电子商务战略的实施,侧重于如何实施和多大程度上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等问题。明确地从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还不多,基于以上启示,本文从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的驱动要素和融合机制出发,构建二者融合发展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进而测算融合发展度,希望能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的驱动因素

(一)跨境电子商务可以降低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电子商务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子商务能够降低各类成本。跨境电子商务对制造业成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两个方面[16]。首先,可以利用等产量曲线理论对电子商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进行分析。在一定产量的条件约束下,劳动力投入减少,则信息技术资本投入必然增多,而电子商务系统的介入会从整体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其次,制造企业交易成本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如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监控成本和法律成本等,而跨境电子商务可以使企业这一系列成本得到系统性降低,不仅能够为传统大型企业带来更多收益,也为中小企业产品走向国际直接降低了规模门槛,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小制造企业更加热衷于开展跨境电子商务。

(二)跨境电子商务可以快速将企业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相较于传统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在产品特征、国际市场营销、交易流程、支付方式、国际物流等方面都有显著改变。在营销方式上,网络营销更加多样化,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广告将产品快速推向国际市场,同时跨境电子商务可以轻松实现商家与消费者的在线互动,如在线咨询、订购、查询等,而对于传统贸易,将产品大范围推广到国际市场是一项巨大工程,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并付出不菲成本(参见表1)。

(三)跨境电子商务提升制造企业产品差异化程度

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主要有三种:一是成本领先战略,即在同行业中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二是差异化战略,即企业能够制造出具有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进而开辟新市场或填补市场空白;三是专一化战略,即选择一个利基市场,从产品质量、速度和效益上形成竞争优势。而跨境电子商务可以使制造企业更容易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首先,电子商务可以提升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即快速捕捉商业环境的变化并进行产品更新、改变经营策略和服务等;其次,电子商务更适合企业实行定制化生产,网络市场、信息中介和门户网站等将使仅提供供给、需求、价格信息功能的传统中介退出历史舞台,企业直接面对顾客和用户,更好地了解用户的要求和购买习惯,进行定制化生产。

(四)跨境电子商务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电子商务可以使企业服务更加精准化、便利化和远程化,能够向顾客提供更全面和更专业的产品信息,告知用户如何使用和维护产品等。跨境电子商务提高了客户服务总量,因为企业在传统经营方式下所拥有的客户数量越多,在一定交易成本约束条件下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就会越少,而跨境电子商务可以使较多客户数量条件下客户服务数量提升到较高水平(参见图1)。

表1 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外贸对比

在图1中,在客户数量Q条件下,跨境电子商务使服务数量由B点提高到C点,增长幅度显著。同时,在电子商务经营下,企业能够使用多种“新媒介”以较低成本与客户进行沟通,客户也可以全方位了解包括商品信息在内的各种交易信息,增加商品和服务的透明度,提升顾客价值,改善顾客购买体验。

三、跨境电商与制造业的融合机制分析

(一)制造企业识取跨境电子商务资源

1.跨境电子商务资源

基于资源观的核心理念认为,企业价值创造的基础和来源是特定资源与能力的有效结合。跨境电子商务资源包括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外部资源,内部资源主要包括实施跨境电子商务所必需的组织因素,主要是指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管理结构和管理模式、从事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人员的能力水平以及其他资源等;外部资源主要包括企业所属行业、政府的政策措施、产业链条的成熟度、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和管理公共平台等资源。制造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就是以恰当的方式和途径获取有效的资源,并在贸易活动中获得收益。

2.资源识取

资源识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跨境电子商务有效资源的识别和判断。企业要对能够获取或者整合的资源进行分析、归类并测算其价值,在此基础上比较每类资源价值的大小,最终确定对实施跨境电子商务战略价值最高的资源;第二,以恰当的方式获取有效资源。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资源,不同的资源获取途径对企业选择能力和执行能力的要求也不一样。资源获取路径的建立和维持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如果企业自身实力强大,则可以通过内部开发方式获取资源;如果企业实力不足,那么外部合作联盟也是一种理想的资源获取形式,但前提是联盟者应该和企业具有价值共识。

通过战略联盟方式获取资源并实现价值创造是信息经济时代最为普遍、效果最好的一种做法。假设两家企业通过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其中第一家企业拥有第一种资源,第二家企业拥有第二种资源。两家企业通过合作进行资源整合,每一家企业利用每一种资源所创造的价值可以通过如下矩阵中的元素来表示:

图1 客户数量与服务数量关系

其中,第一个下标表示企业序号,第二个下标表示资源序号,a11表示第一家企业拥有第一种资源所创造的价值。由此可以测算出每家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所得到的收益为R1=a12-a11和R2=a21-a22。以外部合作方式进行资源汲取而使企业获得价值增加部分至少包含了两部分价值:一是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二是利用该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当然,企业在获得价值增加部分的同时也贡献了自身所特有的资源,所以收益的计算还要扣除这部分资源创造的价值,但其参照标准应该是企业自身[17]。所以,企业如果能够正确识别和获取有效资源,并将其用于经营活动,便可以实现价值创造。

(二)制造业构筑跨境电子商务能力

1.跨境电子商务能力构筑的基础

跨境电子商务能力构筑是以资源识取活动为基础的,利用或者整合跨境电子商务资源既可实现资源本身的价值,又可有效利用资源所创造的新价值。前者侧重资源获取,后者更侧重资源利用,资源利用必然关系到参与主体的跨境电子商务能力问题。能力学派认为,跨境电子商务能力的构筑和学习是重要的活动,跨境电子商务能力是依附于经济主体自身形成的,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涉及组织内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过程,是通过利用、整合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依托多种条件而构筑的复杂体系,绝非通过简单模仿就能获得。

2.跨境电子商务能力构筑的路径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能力是经济主体根据组织内部、外部和相关条件的具体情形,利用、整合与集成跨境电子商务相联系的各类资源,实现对外贸易业务与电子商务方式有机结合并能够对其进行合理运营和管理的能力。调用与整合各类资源体现的是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并能够对跨境电子商务运营进行有效管理又结合了能力学派的观点。基于以上研究思路,可以从培养资源整合运作能力和提高跨境电子商务运作管理能力两个方面来分析企业跨境电子商务能力的构筑路径。第一,培养企业资源运作整合能力,可从企业内部资源运作和外部资源整合两个层次着手。首先,从内部资源运作角度看,必须注重企业原有经营系统与跨境电子商务系统的融合。如果企业自建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则要重点关注平台与企业业务的契合性;如果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开展业务,则应关注企业外贸业务与平台功能的有效对接。其次,从外部资源整合角度看,必须慎重选择合适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和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商,实现企业、支付商、物流方、顾客和交易管理平台等多方资源的有机融合,保证跨境电子商务的高效运作。第二,提高企业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能力,可从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协同两个方面着手。在企业内部运作管理方面,要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以适应和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制造企业既可以采用新的电子商务交易方式,也可以与境外批发商或消费者直接开展贸易业务,还可以利用O2O模式开展业务;在企业外部协同上,首先要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与合作伙伴之间实现信息有效沟通、达成价值共识并能够进行优势互补,其次是丰富服务功能以提高海外客户的跨境电子商务体验,培养目标顾客形成使用跨境电子商务的习惯,在O2O模式下则更要关注线上和线下产品的差异化经营战略。

(三)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系统

1.跨境电子商务系统的建立过程

在具有共同意向和价值共识基础上,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中制造企业和其他各类主体建立的相互协作关系、交易关系的总和就是跨境电子商务系统。跨境电子商务系统内部所涵盖的组织之间各种关系建立过程即为系统内容。制造企业和其他参与主体通过关系建立创造价值,关键在于将各类具有不同价值优势的资源以更有效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尤其是借助于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处理工具和信息处理技术所形成的网络系统,可以实现各类有效资源的汲取和整合。组织之间优势互补丰富了资源运作的手段和方法,增强了各类经济主体的跨境电子商务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系统是一个复杂过程,相比于传统国际贸易和国内电子商务交易,不仅在交易环节上有重要改变(如通关电子化和商品传输虚拟化等),而且增加了新的第三方平台和服务商。

2.跨境电子商务系统结构

跨境电子商务系统是一个依靠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活动内容充分连接各交易参与方的动态系统,各环节的活动都为跨境电子商务价值创造起着主导或者辅助作用。跨境电子商务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系统中处于中心枢纽的地位,通过该平台将制造企业、境外消费者或批发商、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集成系统,提高了跨境贸易运作的效率和效益,剔除了传统进出口贸易过程中很多烦琐的中间环节,使传统对外贸易价值链条得到了大幅度精简,使交易供求双方收益显著提升,同时这种精简的价值链也为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行业的形成及其价值创造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开始兴起,并有效推进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二者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然,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必须与通关服务平台和通关管理平台有效对接起来,通关服务平台能够将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跨境支付结算系统和物流服务系统等与海关总署中央电子口岸实现联网和数据共享,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办理出口退税等服务工作,电子通关加快了货物通关速度并有效遏制了报检和报关数据不一致等相关问题,对跨境电子商务透明化和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有效统计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型建立及检验

(一)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机制的理论分析,在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识别模型。其中跨境电子商务资源识取是融合基础,跨境电子商务能力构筑是二者融合的关键手段,跨境电子商务系统建立是融合的最终目标。基于过程的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识别模型如图3所示。

图2 跨境电子商务系统结构

从该模型可以看出,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作为融合整体层,包括3个融合阶段,分别是制造业跨境电子商务资源识取,制造业跨境电子商务能力构筑和制造业跨境电子商务系统建立,而每个融合过程项又包含6个融合观察量,各观察量所表示内容参见表2。

(二)模型检验

1.数据来源

问卷针对制造企业进行设计,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企业的背景资料,包括企业性质、经营年限和企业规模等;第二部分用于测量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程度。问卷采用李克特七点量表将融合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被调查者根据本企业的发展程度做出选择。2017年7月至9月我们对河南省内制造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90份,收回236份,回收率为81.38%,其中有效问卷206份,有效率为87.29%。对所收集到的观察量进行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图3 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识别模型

根据克莱恩(Kline)的判断标准,若变量的偏度系数值小于3、峰度系数值小于8,则可以认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测量项的均值介于3.59和4.55之间,偏度值介于-0.316和0.097之间,峰度值介于-1.012和-0.308之间,所以本文所收集到的测量项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2.探索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目的是建立识别模型的结构效度,本文使用SPSS软件对所收集到的206家企业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KMO 和 Bartlett’s球型检验可得:KMO=0.854,Bartlett’s球型值=189.674,sig=0.000。KMO值大于0.7且越接近1,则认为越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sig值小于0.05,则拒绝原假设相关矩阵为单位阵,说明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以最大主成分法进行因子提取,以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转轴,分析结果参见表3。

表2 各测量项含义及数据描述性统计

分析结果存在3个数值加大的特征根,分别为6.372、2.566和1.611,提取3个因子分别为跨境电子商务资源识取、跨境电子商务能力构筑和跨境电子商务系统建立,总变异解释量分别为41.400%、18.257%和11.537%,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3.607%。以上数据表明本文所建立的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识别模型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3.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目的是检验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识别模型的适切性与真实性。本文采用AMOS软件,以极大似然估计法对识别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显示其拟合优度及路径显著性水平。分析显示,各观察量在其相对应的融合过程项上标准化因子载荷进行t检验时,在P值小于0.001的条件下具有很强的显著性,同时,3个融合过程项之间也显示出显著相关性,说明跨境电子商务和制造业融合过程项之上还存在一个更高级的整体项,即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整体层,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对整体层模型进行切合性检验。测量模型与所收集数据契合性的指标称之为拟合优度指标,分为绝对拟合优度指标(Ab⁃solute Fit Measure)、相对拟合优度指标(Relative Fit Measure)和简约拟合优度指标(Parsimonious Fit Measure)。本文中这三类指标的计算结果和参考范围参见表4。

(三)融合发展度测算

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识别模型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二者的融合发展程度进行测算。首先将识别模型中的18个测量项视为一个因素论域P:

使用分层构权法计算每个测量项的权重值为:

表3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表4 模型拟合优度指标及参考范围

其次将测量项的频率作为模糊隶属度,进而构建相应的模糊关系矩阵R,最后计算模糊合成值B:

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型呈现多层树形结构,因此可以分别对各融合过程项进行模糊合成,结果如下:

根据模糊合成结果,结合评价等级的赋值,可以计算综合评价单点值。本文将评语等级“非常低,低,较低,一般,较高,高,非常高”分别量化为“40分,50分,60分,70分,80分,90分,100分”,进而测算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总体融合层和各过程项单点值。计算结果参见表5。

从测算结果可以看出,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总体层单点值为70.980,说明二者融合程度还不够深入,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加大力度推进融合发展。具体到各个融合过程项,跨境电子商务资源识取的单点值为71.883,高于跨境电子商务能力构建(70.262)和系统建立(70.840)两个过程项,而能力构建和系统建立两者评价值差异不大,说明电子商务与制造业的融合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有待资源识取、能力构建和关系建立三方面的系统性提高[18]。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表5 融合发展程度测算

本文从分析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驱动要素出发,进而论述了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从融合发展测量项、过程项和融合总体层三方面构建了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多层次树形识别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算了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度。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三方面结论:

第一,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一个从资源识取、能力构筑到跨境电子商务系统建立的复杂的系统性过程,其中资源识取是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能力构筑是基础,跨境电子商务系统是核心推动力,三者在融合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第二,本文构建的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识别模型经过206家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是一个在测度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理论框架。

第三,从融合发展度测算结果看,当前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程度总体水平较低,从融合过程分析,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处于低层次阶段,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需要从资源识取、能力构建和关系建立三方面系统地推进其发展。

(二)对策建议

随着世界市场的虚拟化演进,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因此,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第一,消除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壁垒。在研究目标受众的基础上,制造业应实施本土化经营策略,例如使用本土语言和本土国家网址,按照当地货币进行商品定价等。同时,为顾客提供支持性服务,把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和买方的会计、财务方面的国际信息系统连接起来[19]。

第二,培养制造企业专业化优势。企业应该借助电子商务技术提高自身在制造业方面的专业化优势,以便在跨境电子商务系统中承载主导功能。而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则可以充分发挥小而精、小而活的经营优势,借助电子商务系统中的第三方平台开拓国际市场[19]。

第三,增强跨境电子商务价值链的协同性。跨境电子商务价值链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多个参与主体和多个平台的复杂链状结构,技术上要求高度的兼容性,业务上要求较高的灵活性,且参与主体能够具有较好的协调性[20]。

第四,积极采用电子商务新技术。在当前电子商务技术快速更新的环境中,企业应积极关注和采用便利于顾客的各种新技术和新手段,如移动商务、社交网络等,社交网络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改善客户关系、建立社区和产品或服务反馈机制的一条最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跨境制造业电子商务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跨境直投再“松绑”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