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视角下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2018-09-12胡荪予

中国国情国力 2018年9期
关键词:一流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胡荪予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是我国综合实力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与规划,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1]。作为我国重点大学政策新业态,“双一流”建设政策是在国际视野与我国本土高等教育价值理念相互结合的情景下,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改革背景

1.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随着互联技术、信息技术、物联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理论的发展,全球正迈入新的产业革命时代。为适应新的产业革命发展趋势,我们迫切需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划,培养大量能够促进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这就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2.量化评价标准导致高等教育非正常化

一是很多高校更关注学科排名、大学ESI排名、科研项目数量与级别等量化发展指标;二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仅重视数字化的就业率、升硕博率以及国外留学率等,这些指标仅仅是衡量当前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与高等教育办学的育人宗旨发生偏离,这就导致出现非正常化高等教育。三是科学技术、理论生产与输出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社会与国家对科研成果的高度重视,使高校教育传统培养人才教学功能受到严重冲击。

教学改革分析

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建成关键在于要做好教学与高等教育管理。教学是高等教育最原始、最关键的职能,高等教育教学的成败与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与能否实现大学教育价值有着密切关系;高等教育管理是办好高等教育的关键因素,肩负着我国高等教育能否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责任。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务必对教学与教育管理进行不断完善与改革。

1.教学理念多元化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指导

教学理念简言之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及教学理论学习过程中对相关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经验和认知等方面进行的总结。它是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工作的指导,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理想教学形式与价值的期望与追求。

人才质量高低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好坏的显著标志。从对全球一流高校发展特征分析来看,尽管不同高校在教学理念上存在差异,但却同样注重对高尖端人才的培养。如牛津大学非常重视学院式的人才培养,致力于教学专业的发展与学生品德修养的提高;芝加哥大学注重独立和自由的学术精神,重视对学生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但是受传统教育机制的约束,我国高校教育理念存在着单一性、守旧性与强制性的特点。因此,加强“双一流”建设务必要对“重视科研,轻视人才培养”“重视研究生教育,轻视本科生教育”的单一式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实现多元化教学理念,以培养出全球一流的高尖端创新人才。多元化教学理念就是以多元价值哲学为基础,拒绝单一性与强制性,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双一流”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2.教学方法向复合取向转变

教学方法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教育界一致认为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因此,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应以教学方法改革作为切入点。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教师站在讲台讲、学生坐在下面听的“满堂灌”或者一对多的“注入式”与“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通常强调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的方法,缺乏灵活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与记忆,虽然对于知识直接传授能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显然无法满足现代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决策能力与创新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需要。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应以教学方法创新为中心,在多元化教学理论引导下,形成现代高等教育理论,引导高等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状态等选择与使用更加灵活、多元与创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探究与反思。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面对命题的开放性、不确定性与情境性,重视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互动性多边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方法。

3.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与理论指导下,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建立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与结构框架。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客观活动程序,从宏观上对教学活动整体与各要素之间内部关系与功能进行把控。教学模式是衔接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的重要纽带,它不仅是教学理论的实际应用,也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的理论化。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学模式的选择与使用均与把控教学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受传统教学体制制约,存在重知识、轻能力,教育技术固化等异态。“双一流”建设务必要打破固化的传统教育模式,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一方面实现由轻能力重知识状态向知识与能力合一价值转变,注重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协调,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整合性培养,如采用抛锚式教学、认知学徒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实现由培养低级能力向高级能力方向转变。现代大学生应具备创新、决策、团队协作、解决问题以及逻辑判断思维等高级思维能力。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校应该采取能够较好地发展、培养学生高级能力的教学模式,以便于较快提升学生高级思维能力。

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除了需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外,还应注重高等教育管理机制改革与创新。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教育管理理念与教育管理体制作指引、支撑和保障。

1.强化高校教育发展理念

(1)弘扬大学精神与树立正确价值观。大学精神是指高校本身存在及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成果,它是文明时代的标志与科技精神时代的缩影与凝聚,是人类社会进行到高级阶段的标志与具体体现形式。教师可通过表情、态度、言语和行为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应摒除教师队伍中的自私、狭隘思想与浮躁作风,弘扬大学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从而更好教育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 月殿天宫 陈宝林/摄

(2)对学科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建立合理、科学的学科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高校学科建设重中之重。无论是从学科设置到建立教师团队,还是从构建科学项目责任制到优化学科环境,均需要完善、科学的学科管理机制作支撑。

2.加快推动大学教育治理进展

(1)处理好政校关系。政府的职能与角色由传统的主管型逐渐转变为服务型,从高校的管理者、掌控者逐渐转变为合作者、监督者和服务者。因此,政府应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办学权力。高校可以依照本校实际情况自主办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高校管理体制进行不断完善与创新,使高校真正成为独立利益主体与自身负责的具有法人代表的实体单位,从而达到提升高等教育活力与质量的双重目的[2]。

(2)健全高校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建设。高校教育治理体系主要包括高校、政府与社会三大互补体系,核心是政府将对高校的管理权分至高校、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公民手中,使他们作为权力主体参与到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来。

(3)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高校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的智慧管理对相关教育管理进行决策。如对高等教育资源调度、教育经费分配和教育机构的调整等方面的管理决策,均可通过智慧化管理来实现。

3.加强创新创业高等教育管理机制建设

(1)构建三级管理机制。主要是指国家、高校与地方三级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一是需要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做到机构职责明确与工作到位。二是要建立完善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动员教育、科技、企业与财政等多方面力量形成合力,解除约束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消除其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困境,从而为创新、创业等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环境与公平竞争的平台。三是高校要自主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责任,以全方位与多层次服务为支撑,做到资金、场所、机构与人员均到位,加强对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活动的不断扶助,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对高校创新创业活动进行评价[3]。

(2)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优惠政策的保障机制。国家优惠政策支持能够促使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实施得到保障。为使优惠政策能够尽快落实,各相关单位应尽快制订推动扶持创新创业教育优惠政策的实施措施。如高校可以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申请程序进行简化、资金申请及时到位,以及降低创业门槛等。

猜你喜欢

一流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后浪与前浪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