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拔与培养

2018-09-11赵亚肖赵亚玲

职业·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技能竞赛

赵亚肖 赵亚玲

摘要:近年来,唐山劳动技师学院(简称“笔者学院”)机床加工系机床加工专业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成绩斐然。本文将笔者学院多年竞赛选手选拔与集训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竞赛选手选拔机制及集训方法,以促进学校的师资培训和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技能竞赛 选手选拔 师资提升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在选拔和培养技能竞赛选手时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笔者学院机床加工系近年来在各级技能竞赛中成绩突出并稳步提高,多次荣获省级、市级团体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为了今后更好地指导学生参赛,保持笔者学院的专业优势,本文对笔者学院的情况进行如下总结。

一、竞赛选手选拔

对于指导教师来说,技能竞赛选手的选拔并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采取一系列科学、严谨的选拔方法,才能从众多学生之中选拔出优秀的竞赛选手。笔者学院机床加工系的做法是从海选到复选,再到最后确定。海选阶段就是在平时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就有意识地去观察每位学生的上课表现,心里大概确定几位学生作为竞赛选手的苗子。同时也会向这些学生的班主任了解他们的纪律情况、与同学平时相处的情况。教师选拔技能竞赛选手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学生的敬业精神、心理素质、专业能力等。

1.敬业精神

技能竞赛选手要具有很强的爱岗敬业精神,不怕吃苦。技能竞赛的赛前培训,往往一个知识点、技能点,或者一个工件会重复练习多次,是一个极其枯燥乏味的过程。但这个枯燥乏味的练习往往与学生就业后的企业生产十分相似,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认真地练习正是日后在工作中敬业态度的一个养成过程。一个在培训中守得住寂寞、忍得住枯燥、顶得住压力的选手才有可能在最后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也才有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创造出自己的人生辉煌。所以,教师在技能竞赛选手的选拔过程中,应注重观察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

2.心理素质

技能竞赛除了考核选手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外,还会考核选手的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在比赛过程中,万众瞩目、选手心中期望值过高、设备不熟悉、对场地陌生以及比赛严肃紧张的气氛,都是干扰参赛选手的因素,会造成参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畏难和慌乱心理,从而影响发挥,导致比赛成绩不尽如人意。所以,在选手的选拔阶段,指导教师要重点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且在选手的集中培训阶段,指导教师要刻意地模拟比赛现场的气氛,尽量给选手模拟出一个“真实”的比赛现场,锻炼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参赛选手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根据心理素质,参赛选手可分为“训练型选手”和“比赛型选手”。“训练型选手”是指在集训过程中发挥平稳,能反映自己的实际水平,但是在真正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紧张、慌乱等情况影响水平发挥的选手;“比赛型选手”是指平时集训表现一般,但是在真正比赛过程中能稳定发挥,不怯场的选手。

为了让所选拔的选手既是“训练型选手”,又是“比赛型选手”,笔者学院将学生的心理辅导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培训初期,指导教师要不断鼓励参赛选手,培养选手不畏困难、充满自信的心理素质;第二阶段是培训中期,指导教师要不断模拟实际竞赛的场景,即可培养参赛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怯场,又可培养参赛选手掌控比赛时间的能力;第三阶段是比赛前期,这个阶段要尽可能给参赛选手减压,以避免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因紧张而导致发挥失常,影响竞赛成绩。

3.专业能力

技能竞赛除了比拼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比拼选手是否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基本功以及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因为专业能力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所以在选拔竞赛选手时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为选拔后的集训工作奠定基础。笔者学院选拔参赛选手时要求学生是经过一年,乃至一年半的学习的,也就是說参赛选手至少是二年级学生。选拔后再经过半年左右的集训才有能力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这也就导致了三年学制的中职生在校期间参加技能竞赛的机会只有一次。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尽早选拔参赛选手进行培训就成了关键问题。笔者学院在学生入学初就对新生进行摸底,并组织新生参观历届竞赛的工件以及向他们宣传学校以往参赛选手的事迹,使新生一入学就对本专业技能的学习充满向往,并引导新生参加机床加工系建立的兴趣小组。然后让有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兴趣小组的成员进行历届技能竞赛的基础知识及技能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入学后尽快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在日常教学中各班实训教师也注意选拔优秀学生充实到兴趣小组。参赛选手主要是从兴趣小组中选拔的,所以选拔的参赛选手已经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就可以减少后期集训的时间。

二、师资水平提升

技能大赛看似是对学生的考核,但实际上更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身为技能竞赛这个舞台的幕后工作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同样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想克服压力、担起责任,指导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所以,技能大赛是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的一个积极途径。

指导教师是参赛选手专业知识的直接传授者,选手技能竞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想教学生“半桶水”,教师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水平。指导教师为了更好地辅导学生参赛,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指导教师还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总结、提炼,与其他专业教师共同探讨、研究、制定集训方法和内容,然后传授给参赛选手以及其他学生,既提高了参赛选手的专业能力,也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每次技能竞赛结束后,笔者学院都要求指导教师将集训经验进行总结,以便积累经验,为以后更好地选拔参赛选手奠定基础。目前笔者学院机床加工系的教师通过轮流指导学生参赛,业务水平及教学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但掌握了参赛选手选拔的条件及方法,而且还能将自己指导学生参赛的经验再反馈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提高了机床加工系整体的教学水平,这又为笔者学院技能竞赛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实训设备保障

学校保证有足够的实训设备供学生实习是取得优异竞赛成绩的基础。但是,学校都购买每次竞赛指定的设备并不现实,所以笔者学院机床加工系在硬件设备的建设规划过程中注重基础设备的选购,组织相关教师结合历届竞赛设备的变化进行讨论、总结、验证,全面考虑日常教学、技能竞赛以及与企业对接的需要,尽量购买一些既能保证学生参赛、日常教学,又能让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的硬件设备。所以笔者学院的实训设备对于日常教训、竞赛集训、对接企业都有很强的适应性,既保证参赛选手的集训质量,又为学校教学水平、技能竞赛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四、选拔、集训的目的

学校技能竞赛选手的选拔与集训,主要目的不是让学校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勇拔头筹,收获奖杯,而是“以赛促教”,通过技能竞赛这种形式,带动和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由于社会舆论的影响,学生从一入学就被认为是“差生”。但是,这些学生的内心也渴望成功,而技能竞赛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展才华的舞台,他们往往把能在技能竞赛中拔得头筹作为自己专业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动力。在集训过程中,为了在短時间内扩展参赛选手的知识面,指导教师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使用“题海战术”。学生白天进行技能训练,晚上进行理论训练,每天集训时间往往达到十三四个小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指导教师的培养下,学生在付出辛苦之后,往往能最终迎来成功的喜悦。

所以,学生通过选拔阶段、集训阶段,到最后参加技能竞赛,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大赛的主角,同样也是技能竞赛最大的受益者。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学生往往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能更多地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在以后的学习中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往往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且参赛选手因为参赛后专业能力提高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承担“助教”这一角色,辅助任课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提升了任课教师日常教学的教学水平,这才是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选拔、集训参赛选手的目的所在。

总之,笔者学院通过将机床加工系历年的选手选拔、培养经验进行总结,同时随着办学水平、硬件设备的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及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笔者学院机床加工系在各级竞赛中的成绩也呈逐步提高的趋势。

(作者单位:唐山劳动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能竞赛
职业技能竞赛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对导游技能竞赛人才培养的思考
高职汽车营销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融合的探究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创客+竞赛”视野下中职《电子线路》实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