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数控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8-09-11褚夫广

职业·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中职

褚夫广

摘要: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数控维修专业的人才。本文就中职数控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首先对中职数控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中职数控人才培养模式做了介绍,最后通过课程设计及教学设计两方面的阐述,分享中职数控维修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中职 数控维修 人才培养模式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的进步也是突飞猛进,应用的领域也是越来越多,社会对高素质数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数控维修及维护人员更是供不应求。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国内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数控维修教学方式比较落后。想要适应当前社会对数控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必须要对教学的模式进行改进,制定出一个能够和社会需求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更为优秀的数控维修专业人才。

一、数控维修专业人才的定位

数控维修专业人才是一种掌握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以下能力: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以及相关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较强的机械专业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机操作;掌握较强的维修电工及电控操作技能;熟练地掌握气动以及液压理论知识。

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对数控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要通过相应的岗位进行人才的培养。目前,用人单位对中职数控维修专业的人才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中级数控维修人才。这类数控维修人才针对的是中小型数控企业,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调试,以及简单的故障诊断。

二是高级数控维修人才。这类数控维修人才针对的是较大的数控企业,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数控机床进行更为专业的调试、管理及维修。

三是高技能型数控维修人才。这类数控维修人才针对的是大型数控企业及一些数控制造企业,其职能是对数控机床进行优化及改造,对进行各种数控机床的较难故障的诊断及调试,进行高级数控机床的日常管理。

二、中職数控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1.缺乏心理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思想的进步,当前我国更重视综合能力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定义不再只是掌握理论以及熟练操作,同时还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因此,中职数控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重视起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但是,受限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国内大部分中职院校对于心理素质的教育都是不积极的,很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课程或者是专门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即使一部分学校开设了心理素质培训课,也只是占用了一小部分时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相对来说,中职数控维修专业的学生在接触专业之前,基本都是没有基础的,很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心理,导致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更缺乏吃苦的精神,很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甚至厌学。

2.受传统教学模式限制

由于受到多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的数控维修专业人才培养仍然以课本知识讲授为主。虽然最近几年新课改一直被不断推动,但是在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的模式会严重阻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缺乏实践能力强的教师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中职数控维修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并没有投入太多,导致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并不是很强。同时,很多新招聘的专业课教师在入职之前并没有受过相应的培训,导致总体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不是很多。

4.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程度低

近几年,随着用人单位对数控维修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大部分中职院校都意识到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可是企业对学生的培养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实际地投入到中职数控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中。

三、中职数控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对中职数控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内大部分中职院校都开始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一些更为全方位、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国内中职数控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的中职院校数控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多是针对学生的理论培养,学生缺乏足够的动手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环境。所谓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学校与用人单位进行充分联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帮助中职院校解决“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怎样教最有效果、教到什么程度算合格”的问题。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是由学校根据当前社会所需制定的,有效地将学生所学和企业所需进行对接。用人单位依据每位学生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岗位的安排,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效率,同时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及岗位培训时间。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还能够推动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共同进步。

2.以“双证”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双证”,是一种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认可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中职教学的过程中实施“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双方面教学。当前对于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有两方面的要求,不仅要拥有能够证明学历的学历证书,还要拥有可以满足以后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能够得到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其能够证明该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专业技能。采用“双证”培养模式非常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使学生所学的内容更加实用,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提升就业的质量。

3.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中职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及专业课学习后,到数控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凭借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完成岗位上的工作,利用这个实习的机会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加强,用最短的时间适应实际的日常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对于顶岗实习并不是很重视。在2006年,教育部对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要求中职院校培养人才要将实验、实习及实训三者相结合,并规定顶岗实习是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并且学生至少要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模式需要用人单位和学校密切联系,在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同时,还要大力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顶岗实习要求学生要在实际的工作岗位进行工作,这样能够很大程度地加快学生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中职数控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现阶段,大部分中职院校数控维修专业采用的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课程设计及教学设计两方面的研究,阐述了中职数控维修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1.课程设计

中职数控维修专业的课程设计是实现中职数控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设计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培养模式的效果。对于中级数控维修人才,设计的课程要包括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及理实一体化课程。理论课程主要开设机械原理、机械制图、数控机床结构与原理、电气与电路、简单PLC控制、数控操作与编程、设备管理方法等。实践性课程主要开设机床与数控机床拆装训练、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钳工实训、电气电路安装与调试训练等。理实一体化课程主要开设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综合实训、机床和数控机床的调试及一些常见的数控系统参数调试等。

2.教学设计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所以,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下面几种方法。

(1)教学化工厂模式法。这种方法是以教学工厂思想为基础,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时实施“学习内容实践化、实训内容工作化、企业与学校指导一体化、教学环境工厂化”的理念。学习内容实践化是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为教学宗旨,通过以学生为主进行课程的设计,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经验的积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实训内容工作化是将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内容相结合,在实训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作内容的指导,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对工作内容有所了解;企业与学校指导一体化是指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共同的研究项目,使教师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研究中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行业的动态,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技术;教学环境工厂化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厂环境,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化工厂模式能够实现工厂与课堂的结合、学习与工作的结合、成绩与产品的结合,有效地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的特点。

(2)教学内容革新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将实际工作中的数控机床安装、维修以及调试引入到实训内容中,让学生体验到实际工作的状态。比如,通过实际的数控机床维修过程,进行数控机床定位精度及几何精度检测的实训课程内容的设计。

(3)教学管理模式革新法。这种方法把实习车间当做企业的实际车间,学生的角色就是“员工”,同时按照实际车间的劳动纪律及员工职责设计实习车间。所有的实验设备都要有专门的责任人,并且车间内要设置班长及管理员,所有的岗位都进行轮换。这样的模式使学生体验到实际工作的感觉,并且通过实践能够积累工作经验,使学生的職业素质得到加强,培养出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关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样在相应的实训教室里进行,这样能够让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课程。采用以上的方法,能够真正意义上地实现校企共同管理。

(4)过程多元考核法。这种考核方式是通过实训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测试,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最终的成绩由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企业测评及同学评价组成。

(5)教材创新体系法。现阶段我国缺少真正能够符合中职数控维修专业特色的理论教材及实训教材,很多学校采用的是一些很久以前的专业课教材。但是,数控技术发展很快,相关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老旧教材的内容早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了,必须进行新教材的编写。所谓的教材创新法,是通过相关研究人员的努力创新,设计适合中职院校数控维修专业学生的教材,比如可以进行数控系统连接与参数设置、数控机床安装与日常维护、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及数控机床的PLC技术等教材的开发。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国内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数控维修专业教学方式比较落后。为了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对数控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对中职数控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介绍中职数控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两方面的研究,阐述了中职数控维修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作者单位: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中职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职学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