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发展县域“大普惠金融”的探讨与思考

2018-09-10高翔

环球市场 2018年26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县域探讨

高翔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建立更加平等、开放、便利的普惠金融体系十分紧迫。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深度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将“大普惠金融”理念融入金融发展规律,构建覆盖广、成本低、可持续的“大普惠金融”体系,对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经济长期稳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当地实际,就发展县域“大普惠金融”谈些浅显的探讨与思考。

关键词:县域;普惠金融;探讨

一、正确理解“大普惠金融”的内涵实质

传统的普惠金融主要针对小微企业、农户、城镇低收入群体等,覆盖面不足。随着国情的深刻变化,普惠金融的内涵朝着更具普惠、公平性的方向拓展。

(一)更加注重精準发力。大普惠金融不是“大水漫灌”,需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和人文地理特征精准发力。一是精准定位服务对象,分块、分类集中力量解决好服务对象问题;二是精准明确服务策略,坚持“精准滴灌”,确保服务有效到位;三是精准落实服务举措,做到“有的放矢”,提升服务水平和质效。

(二)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大普惠金融更加注重“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强调在惠及服务群体的同时惠及金融机构自身,实现经济社会优化。每个细分金融制度和机制设计都要实现多方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维护好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使之体现有效长期服务各类群体优势。

(三)更加注重提供“造血式”服务。大普惠金融包含金融扶贫等内容,但其本质不是“输血式金融”。大普惠金融发展应发挥金融机构的信息、渠道、专业优势,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增强服务各类群体的造血能力。

(四)更加注重与全面深化改革融合。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为大普惠金融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激发了小微企业、脱贫攻坚、绿色环保等领域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应积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拓宽普惠金融服务领域,注重风险防范,提效率降成本。

二、发展“大普惠金融”的实践探讨

(一)完善大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建立多方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力量共享共建。地方政府依托行政资源优势,在政策出台、财政补贴、资金投入、第三方平台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人民银行依托金融管理优势,在业务开办、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等方面给予倾斜;金融机构依托信贷资金优势,在构建社区银行、涉农银行、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方面积极推进,丰富县域惠民惠农金融组织体系,贴近服务群众。

(二)提升居民金融服务获得感。需要从当地群众和市场需求出发加载服务功能,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功能,积极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布放ATM机、POS机,实现乡镇村全覆盖。要依托支付清算系统、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等拓展便民利民金融功能。

(三)健全金融扶贫长效机制。按照县上绿色、特色、生态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财政金融联动,对金融机构向深度贫困地区投放的扶贫贷款、布放的便民机具等实施财政奖补,激励金融机构通过直接支持、产业带动、项目惠及等方式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形成多种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引导当地群众主动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四)有效实施普惠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强化农村支付服务风险防控,依托惠农支付服务系统,筑牢防火墙。开展银行卡信息泄露风险排查,健全风险排查问题管控清单。规范引导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制度建设,加强对网络支付机构反洗钱的监管。

三、对推动县域发展大普惠金融的思考

(一)处理好金融发展长短期的影响。要理清县域金融发展的长期、短期关系,在长期坚持金融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抓住时机推进大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一是坚定改革发展方向,树立金融发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性的长期目标。要“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普惠金融长期发展就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和风险防控放在核心位置,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形成绿色方式及生活方式。二是实施金融惠民战略,促进收入分配在中短期更加公平。金融发展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人民群众。建设大普惠金融体系是改善民生金融服务、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惠民精准度,推动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创新小微、绿色、创业、农村等领域金融服务,助力城乡弱势群体公平获得金融服务最有利的动力源。

(二)处理好“普”与“惠”的关系。发展普惠金融必须接地气、聚人气、有底气。一是进一步界定普惠金融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普惠金融理论体系。二是加快解决普惠金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普惠金融立法,进一步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坚持普遍参与和普遍服务,增强金融发展的广泛性和公平性。协调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让所有群体机会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将资源和政策向普惠金融服务领域倾斜,进一步扩大中央财政涉及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的奖补范围,调动县域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确立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相适应的监管框架,进一步优化数字普惠金融生态环境。四是细化大普惠金融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效,使所有参与群体受益。要针对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区域发展不均衡特点,优化新型大普惠金融业态布局,完善金融+财政联动机制,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三)处理好“促”与“稳”的关系。一是“促”创新,鼓励构建大普惠金融服务新机制新模式,拓宽广度深度。要构建激励相容机制,完善普惠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加大对地方发展普惠金融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考核力度,分类、分区域、有重点地促进缩小收入差距、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稳”根基,健全与大普惠金融相适应的法律和监管体系,强化风险防范。根据各专业性金融功能,出台针对性制度法规,构建约束机制。建议将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协作机制全面延伸到地方,促进大普惠金融发展和监管。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县域探讨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