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CT对肺内结节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8-09-10王玉成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临床诊断价值

王玉成

【摘要】目的:就CT对肺内结节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的肺内结节病变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并对其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当CT结果显示肺内结节>5mm时,患者疾病多为肺炎、肺癌;当CT结果显示肺内结节介于3~5mm时,患者以杰粒性肺结核以及过敏性肺炎转移瘤为主。结论: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在肺内结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T检查,其诊断效果十分显著,但是在单独使用CT诊断肺内结节时,其诊断意义不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结合其他影像学以及化学检查,才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CT;肺内结节病变;临床诊断;价值

据了解[1],大多数肺病患者在临床诊断中均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肺内结节,而肺内结节病变属于临床常见的胸部影像学检查,并且肺内结节病变是肺部多种疾病的常见表现形式,因此,通过及时、有效并准确的诊断出肺内结节病变,对患者康复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CT诊断已经成为当前的肺内结节病变临床诊断中常用方式之一,其诊断效果十分显著[2]。据了解,随着CT诊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对于CT在肺内结节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不断的深入化研究,以提高肺内结节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我院90例肺内结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CT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判断CT对肺内结节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现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的肺内结节病变患者90例。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42~77岁,平均(56.23±2.56)岁,病灶直径1.4~3.2cm,平均病灶直径(1.78±0.03)cm。

纳入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在纳入研究前,均接受CT诊断,确诊其肺内有结节性病变。患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患者在本次入院前己接受诊断并确诊病例不予纳入本次研究。另外,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进行本次研究。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接受CT诊断,并且所有患者均于本院放射科接受CT检查,具体如下:

CT诊断仪器均为:低剂量螺旋CT;128排多层面CT扫描机;扫描方式:螺旋扫描;扫描参数:120kV/50mA,0.8s/r,床速15mm/r;扫描时间:13~17s[3]。

为了本次研究结果能够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影响诊断结果,因此在患者的分配上,主要采用单盲法对其进行随机分配。除此之外,当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其他化学检查结果获得后,交由呼吸内科医师进行诊断,并将所有患者诊断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4]。

另外,患者在接受CT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所有患者检查期间的注意事项,避免人为原因导致诊断结果不准确。比如:患者在进行CT诊断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叮嘱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应当时刻保持仰卧位,不能随意移动位置,影响诊断。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就90例肺内结节病变患者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采用百分比(%)表示组内计数资料,X2检验;采用(x±s)表示组内计量资料,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检查结果分析:通过对本次研究中患者CT检查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结果显示肺内结节≥5mm者,多考虑为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以及炎性病变等;而肺内结节于3~5mm范围内者,多考虑为良性肿瘤、活动性结核等;而肺内结节≤3mm患者,则多为隐匿性结核或炎性病变等,统计结果差异显著(P<0.05),待查率为26.67%,详见表1。

3 讨论

根据相关临床资料显示[5],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以及生活环境的主见恶化,肺部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呈上升的趋势。肺结节属于一种病因未明的多系统多器官的肉芽肿性疾病,常侵犯肺、雙侧肺门淋巴结、眼以及皮肤等器官。肺内结节在当前的临床研究中,尚未确定其准确发病原因。据了解,肺内结节患者其临床症状以及体征会由于患者起病缓解以及累计器官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其中,常见症状包括:咳嗽、乏力、胸闷、气急、甚至发绀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在肺内结节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最重要的便是准确判断患者肺内结节位置、病灶大小等情况,进而保证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准确性。因此,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常规检查,进而诊断患者实际情况。

因此,在当前的医院常规检查中,肺部CT平扫已经成为肺内结节患者诊断方式最为常见的一项,且诊断准确,效果良好。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利用CT诊断肺内结节病变,并且其在对肺部肿瘤早期筛查作用以及肺结核诊断上,有着良好的诊断价值[6]。另外,在当前的医院常规检查中,CT诊断已经成为临床检查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并且,有研究资料显示,CT在肺内结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能够有效判断肺内结节患者具体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肺内结节≥5mm者,多考虑为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以及炎性病变等;而肺内结节于3~5mm范围内者,多考虑为良性肿瘤、活动性结核等;而肺内结节≥3mm患者,则多为隐匿性结核或炎性病变等,统计结果差异显著(P<0.05),待查率为26.67%。综上所述,在肺内结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使用CT诊断其价值较为明确,但是,为提高患者临床诊断率,在CT诊断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其他常规体格检查以及物理、化学检查,进而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雯,李倩,孙文逵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老年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4(11):1015-1018.

[2]田形形,叶靖,彭铮垫等.低剂量能谱CT结合ASIR重建对肺部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7(16):2769-2772.

[3]王彦锋,李月考,王光大等.CT引导下肺穿刺对肺小结节的诊疗价值[J].河北医药,2017(15):2359-2361.

[4]陈倩.CT对肺内结节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29):104-104,106.

[5]陈丽英.肺良恶性结节或肿块CT灌注研究[J].中国CT和MR工杂志,2014(04):18-21.

[6]张晶晶,谢新立,孙坷等.多系统性结节病的18F-FDGPET/CT影像特征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06):779-782.

猜你喜欢

临床诊断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