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团队即兴能力对决策绩效的影响

2018-09-10沈思瑶孙跃东吴满琳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8年2期

沈思瑶 孙跃东 吴满琳

摘 要: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拥有即兴能力对应对突发事件、抓住机遇至关重要。创业企业处于发展初期极不稳定,即兴能力对其具有更大的潜在价值。以往研究证实即兴能力对企业绩效有重要影响,但是未对即兴能力与决策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阐释。文中基于前景理论,从我国本土的创业团队层面对即兴能力进行了探讨,运用基础模型揭示了即兴能力对于决策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即兴能力的3个维度(自发性、创造性、利用现有资源)都对团队决策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同时,团队的职能经验异质性会反向调节创业团队即兴能力与决策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这些结论为进一步探索成功的创业团队及创业企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创业团队;即兴能力;决策绩效;职能经验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C 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8)02-0190-09

Abstract:In a dynamic environment,having the improvising ability is essential for enterprises to deal with emergencies and grab opportunities.The start-up enterprise is unstable in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and the ability of improvisation has greater potential value for it.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mprovisation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firm performance,but it does not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rovisation ability and decision-making performance.Based on the prospect theory,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improvisation from team level and revealed the influence of improvisation on decision-making performance.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mprovisation including dimensions of spontaneity;creativity and use of existing resource do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team decision-making performance.At the same time,the function of experience heterogeneity can negatively regu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m improvisation and decision-makers satisfaction.These results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u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successful enterprise team and entrepreneurial business.

Key words:entrepreneurial team;improvisation;decision-making performance;functional experience heterogeneity

0 引 言

決策不论是对个人、团队还是组织来说,都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行为,战略决策更是关于企业发展方向的根本性决策,基于错误信息或前提做出的决策很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危及企业生存。高层梯队理论(upper echelons theory)(Hambrick & Mason,1984)认为,复杂的战略决策是多行为因素的结果,战略决策的研究应以整个高层管理团队为重点,而不仅仅是管理者个人。高管团队、核心团队等已经成为企业解决复杂多变环境导致的大量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核心力量,一个企业的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高管团队的决策绩效(Dooley & Fryxell,1999)。因此,国内外学者在以往的研究中都致力于在理论上阐释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团队决策绩效的关键要素和管理机制。

以往关于决策绩效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高管团队,针对创业团队的研究几乎没有。创业团队与高管团队存在一定差异,如这两者分别存在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对企业风险的承担、收益的分享程度都不同(Schjoedt & Kraus,2009;朱仁宏等,2012;王冰,2012)。

现今,创业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而团队创业正是创业的主要形态,创业团队甚至能够决定创业的成败(Katz等,1988;Cooper,2000;张玉利等,2003)。在当下以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为特征的商业竞争环境中,创业团队如何才能带领新创企业更自信地应对危机与挑战?近年来“即兴(Improvisation)”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学者们纷纷认为即兴能力将对一个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门一等,2015)。正如Vera和Rodriguez Lopez(2007)所言:“在动态变化的不确定环境下,公司管理者经常需要解决各种突发事件,拥有即兴能力非常重要”。

卡尼曼和特沃尔斯基提出的“前景理论”认为,面对同一个不确定事件时,不同决策者对其的感觉反应能力是不同的,如果感觉反应能力较高,那么决策者对不确定源就会有较强烈的偏好,由此减弱了模糊或者不熟悉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拥有对不确定源较强的感觉反应能力能够帮助决策者作出更积极、更有效的反应和行为。笔者认为,“前景理论”中所阐述的“不同决策者对不确定源的感觉反应能力”正与“即兴能力”这一构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即兴”是为了应对在超竞争环境下可能随时出现的挑战和偶然事件(不确定源)(Miguel,1999),它强调个体、团队和组织在面对不确定环境(或风险情境)时能快速判断、即时行动、适时调整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决策,进而抓住机遇,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即决策者即兴能力越强(对不确定源的感觉反应能力越高),就越有可能把握时机,更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国内关于即兴能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中从前景理论出发,深入研究即兴能力这一新兴的概念,并将团队研究从高管层面转移到创业层面,并以创业团队成员职能经验异质性为调节变量,实证研究在中国背景下,创业团队即兴能力对于决策绩效的影响,以填补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团队即兴能力与决策绩效

Weick(1993)教授首先将“即兴”引入管理领域并将其正式定义为“创作与执行、创作者与解释者、生产与设计相连”。随着更多学者对即兴的关注,即兴定义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丰富,迄今为止,即兴的特征主要集中三个方面,包括:自发性(非计划性)、创造性与利用现有资源。

自发性——或称“立即反应”,当出现以前曾未遇到过的情况时,个人、团队或组织能够快速做出反应。笔者认为该特征又可称作“非计划性”,因为即兴行为主要发生在突然变动、毫无预料的情况下,发生的事件也不同于传统或习惯性事件,需要组织或者个人快速做出反應以解决这个突发事件,或者降低该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危机与损失,所以不可能存在充足的时间进行完善的计划或调研,只有在行动中思考或在思考中行动。

创造性——即兴的创造性维度包含了新颖与有用性,但是,创造性的进程并不等于创造性的结果(Gilson等,2004;Drazin等,1999),即兴能力的创造性维度并不是聚焦于新颖有用的最终结果,而是聚焦于在面对模糊、复杂多变的情况时,个体、团队或组织创新性的自我尝试,强调运用一种新的方式解决问题(Drazin,1999)。

利用现有资源——由于环境的变动、事件的突发以及需要立即解决,个体、团队或组织没有充裕的时间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所有需要的资源,所以如何克服资源的稀缺性与约束性也是即兴的重要表现之一。

Vera等(2005)研究发现,除了个人层面,团队层面也存在即兴能力。Akgun等(2007)研究发现,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下,团队即兴能力正向影响新产品的开发;裘颖等(2011)、纪晓丽等(2013)的研究都表明,团队即兴能力对团队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

在创业团队中,即兴能力的自发性有助于团队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快速进行处理,使团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机会和抓住机会,有助于团队决策绩效;即兴能力的创造性是团队在处理突发或偶然事件时,利用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利于团队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使决策更加新颖有突破性;可用资源性要求团队成员在时间压力、风险压力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的压力下,充分识别和利用内外部一切可用资源,使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更加有保障。

由此,文中提出如下假设

H1:创业团队即兴能力对决策质量产生正向影响。

H1a:创业团队自发性对决策质量产生正向影响;

H1b:创业团队创造性对决策质量产生正向影响;

H1c:创业团队利用现有资源性对决策质量产生正向影响 。

H2:创业团队即兴能力对决策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

H2a创业团队自发性对决策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

H2b:创业团队创造性对决策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

H2c:创业团队利用现有资源性对决策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 。

1.2 职能经验异质性的调节作用

团队异质性(Heterogeneity)的研究起源于高管团队研究,高阶理论认为高管团队的异质性是影响团队过程和绩效的重要因素,而职能经验异质性是团队异质性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团队初始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最终决策。但是,目前关于高管团队职能经验异质性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的认为职能经验异质性能够促进绩效的发展(Buyl等,2011;田莉等,2009;Williams & OReilly,1998);但也有的认为职能背景异质性会阻碍组织绩效的发展(王雪莉等,2013;姚冰湜等,2015);同时,还有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团队职能经验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Cannella等,2008)。

针对职能经验异质性对绩效影响研究的不同结果,可以从信息决策理论(Inform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Theory)和社会类化理论(Social Categorization Theory)这两个重要理论中得到解释。这两个理论都是关于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差异研究的主要理论支撑(Richard & Shelor,2002;Pitts,2010)。从信息决策理论角度出发,团队异质性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获得丰富的信息与资源,由此产生的多元化视角有助于团队做出更有效的决策,提升企业绩效(Simons等,1999;韩立丰等,2010);但从社会类化理论的角度,个体倾向于通过属性差别将自己和他人进行不同的社会归类,认同自己所在的群体同时排斥其他群体,由此加深了刻板印象和偏见,容易加剧冲突(Tajfel & Forgas,2000;Hogg & Reid,2006),带来团队分裂进而阻碍企业绩效的发展。

文中认为创业团队职能经验异质性会负向调节团队即兴能力与决策绩效的关系。首先,新创企业处于发展初期,在其中起领导管理作用的创业团队成立时间也相对较短,不同职能背景出身的成员彼此之间尚未达到深度的了解与熟悉,先前经验导致的认知差异使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反而容易产生社会类化效应,降低团队凝聚力,增加交流和决策成本(张平,2006);其次,在新创企业中,团队、组织的建设还不够成熟,缺乏完善的协调机制和正式的沟通制度,这削弱了团队的信息处理能力(刘军等,2009),使决策质量下降(Tajfel & Forgas,2000),很难发挥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所带来的好处;最后,在职能异质性高的团队中,成员的态度与行为很难得到有效把握,过多的无效讨论会导致机遇错失,阻碍企业发展(Smith 等,1994)。

由此,文中提出如下假设

H3:职能经验异质性负向调节创业团队即兴能力与决策质量之间的关系。

H3a:职能经验异质性负向调节创业团队自发性与决策质量之间的关系;

H3b:职能经验异质性负向调节创业团队创造性与决策质量之间的关系;

H3c:职能经验异质性负向调节创业团队利用现有资源性与决策质量之间的关系。

H4:职能经验异质性负向调节创业团队即兴能力与决策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H4a:职能经验异质性负向调节创业团队自发性与决策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H4b:职能经验异质性负向调节创业团队创造性与决策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H4c:职能经验异质性负向调节创业团队利用现有资源性与决策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研究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2 研究设计

2.1 调研样本与数据收集

研究通过现场发放、邮件、自媒体等方式向位于上海、苏州等多个城区省市的35个创业团队共发放问卷525份,回收问卷339份,回收率为 64.57%.剔除数据不完整和质量不高的问卷,最终

得到有效问卷 30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57.33%.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自我报告式问卷产生的同源误差问题,研究从不同来源收集数据,决策绩效量表由创业团队的领导填写,即兴能力量表和职能经验异质性量表由创业团队领导和成员共同评价填写。表1列示了样本特征的具体情况。

2.2 变量测量

研究共涉及3份主要量表,分别为创业团队即兴能力、决策绩效以及创业团队职能经验异质性量表,全部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测量。对于每一题的情况描述,被访者需要在1至5五个数字之间选择最符合自己真实情况的数字值,其中“1”表示非常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表示无所谓或不确定,“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

其中,即兴能力量表主要引自高鹏斌(2013)研究开发的量表,包含“团队能快速准确地察觉出事件发生的变化”、“团队能够在工作中尝试采用新的方法处理问题”、“团队成员能够及时识别团队内外部有利资源(物质、智力、情感、社交)”等14个题项。

决策绩效量表主要参考杨卫忠和葛玉辉学者(2012)研究使用过的成熟量表,包括“您非常愿意看到最终决策被实施”、“团队最终决策的质量非常高”等6个题项。

创业团队职能经验异质性量表主要引自外国学者Zimmerman(2008)开发的量表,从产品(服务)研发、生产过程(服务提供)、市场营销、财务核算、企业日常管理等环节来考察创业团队的职能经验异质性,主要包括“您的产品(服务)研发能力强弱”、“您对生产过程(服务提供)熟知程度”等5个题项。

此外,研究还选取创业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团队规模、企业所处行业、企业成立年限等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3 数据分析与假设验证

3.1 信度与效度检验

表2列出了各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结果。即兴能力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9,其中自发性、创造性、利用现有资源3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01,0.898和0.908;决策绩效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2,其中分量表满意度、质量2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04,0.884;职能经验异质性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3,所有因子变量的α系数值都在0.8以上,说明研究中所使用的量表内部一致性水平较高,具有较好的信度。关于问卷的效度,首先,研究采用的量表均引自国内外学者的成熟量表,其次,各变量的因子负荷最低为0.68,最高为0.933,说明研究的各变量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且由于需要将个体水平数据转化为团队水平数据,文中检验了35个团队数据的rwg值(团队内部一致性系数),都超过了0.7的适用水平,说明文中个体水平数据可以通过计算平均值聚合成团队水平的数据进行分析。

3.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各主要变量的均值、 标准差、 相关系数见表3.可见,决策满意度与自发性(r=0.734,p<0.01)、创造性(r=0.762,p<0.01)以及利用现有资源(r=0.828,p<0.01)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决策质量与自发性(r=0.775,p<0.01)、创造性(r=0.775,p<0.01)以及利用现有资源(r=0.803,p<0.01)也显著相关。同时,职能经验异质性与自发性(r=0.699,p<0.01)、创造性(r=0.683,p<0.01)、利用现有资源性(r=0.690,p<0.01)、决策满意度(r=0.711,p<0.01)与决策质量(r=0.781,p<0.01)之间也有很强的相关关系。这说明研究提出的理论模型基本正确,可以进行变量间的回归分析。

3.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为了获得更加稳健的实证证据,研究采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第一步: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分析过程的影响,文中对选取的创业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团队规模、企业所处行业、企业成立年限等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第二步引入自发性、 创造性和利用现有资源3个自变量以及调节变量职能经验异质性进行回归;第三步引入职能经验异质性与3个自变量的乘积项。在每步的回归方程中,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都小于10,表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3.3.1 创业团队即兴能力对决策绩效的影响

首先,以决策质量和决策满意度分别为因变量,研究即兴能力三维度对其產生的影响,结果见表4.由表4回归结果可知:模型2,3,4的调整后R2分别为0.610,0.619和0.648,说明选取的自变量解释度都达到60%以上,解释程度较高;模型拟合优度检验(ANOVA)结果表明:2,3,4模型的F值分别为67.958,70.577以及79.968,其显著性都为0.000,因此,最终的回归方程拟合效果很好;最后,即兴能力的自发性、创造性以及利用现有资源对决策质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值分别为0.753,0.758,0.794,显著性都为0.000,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说明自发性、创造性、利用现有资源都会对决策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因此H1中的假设(H1a,H1b,H1c)都成立。同样,表4中模型6,7,8的调整后R2分别为0.553,0.589和0.682,自变量解释度都达到50%以上,F值分别为54.051,63.327以及92.916,其显著性都为0.000,表示最终的回归方程拟合效果很好;即兴能力的自发性、创造性以及利用现有资源对决策满意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值分别为0.713,0.737,0.816,显著性都为0.000,说明自发性、创造性、利用现有资源都会对决策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因此H2中的假设(H2a,H2b,H2c)也都得到验证。

3.3.2 职能经验异质性对即兴能力与决策质量关系的调节效用分析

调节作用结果见表5.

模型10~12:模型10只引入自发性,模型11在模型10基础上加入职能经验异质性,模型12在模型11的基础上再加入交互项职能经验异质性*自发性;

模型13~15:模型13只引入创造性,模型14在模型13基础上加入职能经验异质性,模型15在模型14的基础上再加入交互项职能经验异质性*创造性;

模型16~18:模型16只引入利用现有资源,模型17在模型16基础上加入职能经验异质性,模型18在模型17的基础上再加入交互项职能经验异质性*利用现有资源。

由回归数据可知,职能经验异质性在自发性、创造性、利用现有资源与决策质量关系中的调节回归系数分别为-0.087,-0.163,-0.193,且P值不显著,说明职能经验异质性对自发性、创造性、利用现有资源与决策质量之间关系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所以假设H3(H3a,H3b,H3c)未得到验证。

3.3.3 职能经验异质性对即兴能力与决策满意度关系的调节效用分析

由表6中的模型22,25和28可知,加入的交互变量自发性×职能经验异质性、创造性×职能经验异质性以及利用现有资源×职能经验异质性后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值分别为-0.532(P<0.05)、-0.609(P<0.01)以及-0.593(P<0.01),说明职能经验异质性在即兴能力(自发性、创造性、利用现有资源三维度)与决策满意度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

即高职能经验异质性会减弱团队即兴能力对决策满意度的影响作用,因此假设H4a,H4b,H4c成立。

4 结 语

4.1 结 果

研究从创业团队层面入手,研究了即兴能力的自发性、创造性、利用现有资源性与决策绩效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了团队职能经验异质性作为调节变量,得出以下结论。

1)即兴能力的自发性维度能够对决策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在快速变化、日新月异的环境中,创业团队会时常面临新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创业团队需要对其进行立即处理、快速行动,通过及时决策使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机遇,获得企业成长进步的突破口,或尽可能降低突发事件对企业带来的危机与损失。

2)即兴能力的创造性维度能够对决策绩效产生积极影响。面对复杂困难的情境时,团队成员不能仅限于陈规惯例,而应不断进行新的自我尝试,尽可能运用创新的、更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将有利于团队产生的更具有创新性的决策,给企业带来更有利的发展趋势。且对创业企业来说,如何以创造性的理念或商业模式找到市场的突破口以及维持新创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正是创业团队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3)即兴能力利用现有资源维度能够对决策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由于时间条件和环境的约束,创业团队能够利用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团队成员更要善于抓住与发现机会,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来实现目标,使最终决策能够利用到一切可利用资源,使企业现有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最终创造出的价值最大化。

4)团队的职能经验异质性反向调节即兴能力与决策满意度的关系,而对即兴能力与决策质量之间的关系没有影响。Hedgcock等(2009)认为,决策者会尽量地规避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的产生会使得决策者对决策的满意度降低。而在职能背景丰富的创业团队中,由于团队成立时间短,团队成员彼此之间接触了解不够,各人决策思路与办事风格有待磨合协调,且不同职能背景出身的成员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偏差较大,由此产生的社会类化效应易使成员在决策过程中产生负面情绪,降低成员对决策的满意度;关于决策质量方面,原本来说,创业团队中成员通过先前经验掌握的关于职能管理方面的知识,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积累,能够有助于团队在新创企业面临复杂多变、极具挑战性的环境时快速、有效、创新性地做出更高质量的决策,但是研究结果表明职能经验异质性并不会显著影响创业团队即兴能力与决策质量之间的关系,究极原因,可能对于创业企业而言,由于规模小,成立时间短,相应的人力、物力、社会以及财富等资源尚处于相对匮乏的阶段,自古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团队成员拥有丰富的经验,客观的资源有限,也没有办法达到最有效的能力发挥水平,这使得相关能力与经验在决策中也无法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4.2 讨 论

研究基于“前景理论”,利用基础模型研究探讨在中国情境下,创业团队即兴能力对决策绩效的影响,同时引入职能经验异质性作为调节变量,介绍并阐明“即兴”这一新兴的概念,对即兴三维度(自发性、创造性、利用现有资源)进行通俗易懂地解释,为即兴相关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实证研究探索了即兴能力不同维度对决策绩效的影响;以中国的创业团队为主体,在我国情境下,选取多个不同省市地区的35个创业团队进行研究,力争为我国新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理论建议;同时引入创业团队的职能经验异质性作为调节变量,以期在理论层面指导创业团队即兴能力的发挥。

新创企业往往处于发展初期极不稳定的阶段,创业团队的一个战略决策会对企业的存亡和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即兴能力有助于创业团队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快速反应、果断行动、抓住发现机会并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创造性地解决困难和问题,因此,提高创业团队的即兴能力十分重要。企业可以定期开展思维培训与反应力训练活动、建立和完善好激励机制、加强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使每个人意见得到聆听与尊重,使不同的声音得到融合和汇总,降低社会类化效应,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决策绩效,使得新创企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樊 耘,门 一,张 婕.超竞争环境下资源对高管团队即兴能力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3(06):9-18.

[2] 高鵬斌.团队即兴及其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3] 韓立丰,王重鸣,许智文.群体多样性研究的理论述评——基于群体断层理论的反思[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02):374-384.

[4] 纪晓丽,蔡耀龙.研发团队即兴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共享心智模式的调节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4):11-16.

[5] 刘 军,章 凯,仲理峰.工作团队差序氛围的形成与影响:基于追踪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9(08):92-101.

[6] 门 一,樊 耘,张 旭,等.基于间断—平衡理论对高管团队即兴动态形成机制的研究[J].软科学,2015,29(05):87-91.

[7] 裘 颖.研发团队即兴能力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团队层次的实证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1.

[8] 田 莉,薛红志.创业团队先前经验、承诺与新技术企业初期绩效[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04):1-9.

[9] 王 冰.创业团队异质性、团队氛围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10]王雪莉,马 琳,王艳丽.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中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04):80-93.

[11]杨卫忠,葛玉辉.TMT认知异质性、自反性对决策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预测,2012,31(02):23-30

[12]姚冰湜,马 琳,王雪莉,等.高管团队职能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CEO权力的调节作用[J].中国软科学,2015(02):117-126.

[13]张 平.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06,18(05):54-61.

[14]张玉利,杨 俊.企业家创业行为调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9(09):61-66.

[15]朱仁宏,曾楚宏,代吉林.创业团队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4(11),11-18.

[16]Akgǜn A E,Byrne J C,Lynn G S,et al.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n turbulent environments:Impact of improvisation and unlearning on new product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7,24(03):203-230.

[17]Buyl T,Boone C,Hendriks W,et al.Top management team functional diversity and firm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role of CEO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1,48(01):151-177.

[18]Cannella A A,Park J H,Lee Hu.Top management team functional background diversity and firm performance:Examining the roles of team member colo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M].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8,51(04):768-784.

[19]Cooper A C,Daily C M.Entrepreneurial teams[M].New York:Free Press,2000.

[20]Dooley R S,Fryxell G E.Attaining decision quality and commitment from dissent: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loyalty and competence in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team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9,42(04):389-402.

[21]Drazin R,Glynn M,Kazanjian R.Multilevel theorizing about creativity in organizations:A sense-making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9,94(02):286-307.

[22]Gilson L,Shalley C.A little creativity goes a long way:An examination of teams engagement in creative processe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4,30(04):453-470.

[23]Hambrick D C,Mason P A.Upper echelons:organizationas are flection of its managers[J].Academy Management Review,1984,9(02):193-206.

[24]Hedgcock W,Rao A R,Chen H.Could ralph naders entrance and exit have helped al gore? The impact of decoy dynamics on consumer choice[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09,46(03):330-343.

[25]Hogg M A,Reid S.A-social identity,self-categorization,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group norms[J].Communication Theory,2006,16(01):7-30.

[26]Jackson S E,Joshi A,Erhardt N L.Recent research on team and organizational diversity:SWOT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9(06):801-830.

[27]Katz J,Gartner W B.Properties of emerging organiz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13(02):429-441.

[28]Miguel P E Cunha,Joao Vieira Da Cunha,Kamoche K.Organizational improvisation:What,when,how and wh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1999,1(03):299-341.

[29]Pitts D W.Organizational diversity and public service performance[C]//Walker R M,Boyne G A,Brewer G A.(Eds.),Public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Research Direction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UK,2010:178-207.

[30]Richard O C,Shelor R M.Linking top management team age heterogeneity to firm performance:Juxtaposing two mid-range theo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2,13(06):958-974.

[31]Schjoedt L,Kraus S.Entrepreneurial teams:Definition and performance factors[J].Management Research Review,2009,32(06):513-524.

[32]Smith K G,Smith K A,Olian J D,et al.Top management team demography and process:The role of social integration and communic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4,39(03):412-438.

[33]Simons T,Pelled L H,Smith K A.Making use of difference:Diversity,debate,and decision comprehensiveness in top management team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9,42(06):662-673.

[34]Tajfel H,Forgas J P.Social categorization:Cognitions,values and groups[C]//Stangor,C.(Eds.),Stereotypes and Prejudice:Essential Readings.Key Readings in Social Psychology,US:Psychology Press,New York,NY,2000:49-63.

[35]Vera D,Crossan M.Improvisation and innovative performance in team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5,16(03):203-224.

[36]Vera D,Rodriguez-Lopez A.Leading improvisation:Lessons from the ame rican revolution[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7,36(03):303-319.

[37]Weick K E.The collapse of sense-making in organizations:The mann gulch disaster[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3,38(04):628-652.

[38]Williams K Y,OReilly C A.Demography and diversity in organizations:A review of 40 years of research[J].1998,20(03):77-140.

[39]Zimmerman M A.The influence of top management team heterogeneity on the capital raised through a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8,32(03):391-414.

(責任编辑:王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