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缩短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的研究

2018-09-10王之然刘利民

中国商论 2018年20期

王之然 刘利民

摘 要:本文以宁波海运口岸为例,对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范围的界定进行了研究,分析宁波海运口岸进出口货物的通关现状。此外,对影响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目前宁波海关通关管理模式延误了通关时间,使通关的整体效率低下;宁波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口岸等相关部门办事效率低下,阻碍了宁波海运口岸长期良好发展的需求。通过分析宁波海关现行通关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产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分析。

关键词:货物通关 通关效率 货物监管 通关时间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7(b)-060-02

1 研究背景

1.1 口岸通关时间范围

宁波海运口岸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的研究范围“货物到达港口开始,直至货物放行提离海关监管场所或实际出境为止所需的全部时间”(包括检验检疫、理货、码头、海关等口岸相关部门办理验放手续所需时间,以及货代、船代、银行、报关行等其他社会中介机构办理手续所花的时间)。

1.2 进口货物口岸通关时间研究范围

装载货物的运输工具实际进境至货物提离监管场所需的全部时间。

1.3 出口货物口岸通关时间研究范围

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场所至装载货物的运输工具实际离境(还是结关需明确)所需的全部时间。

1.4 通关方式研究范围

宁波海运口岸进出口货物通关方式包括通关一体化、口岸清关、转关运输、出口直放、进口直通等(具体由宁波检验检疫局及宁波海关提供)。

2 进出口通关货物通关作业现状及时间分析

2.1 进口申报前时间分析

流程:船代发送舱单数据—船代发布到货通知—货物所有人换取提货单—码头确认进口箱数量—码头进行卸船作业—理货公司进行理货—货主或货代申报前准备(需明确从哪个时间点开始计算时间,并向宁波舟山港集团、船代、报关行、货代等部门了解具体情况)。

(1)船代发送舱单数据。货物装船前,船代根据口岸管理部门不同要求形成相应的舱单报文,分别向海关、海事、检验检疫、理货、码头等部门报送进口舱单电子数据(具体需向船代了解情况)。

(2)船代发布到货通知。运输工具抵港前,船代根据抵港信息,向货物所有人发布“到货通知”(具体需向船代了解情况)。

(3)货物所有人换去提货单。船代在想持有海运提单的货物所有人开放提货单的换取,货主或货代的平均换单时间(具体换单情况及时间进度需向船代、货代了解)。

(4)码头进行卸船作业。码头公司自卸船开始至全部集装箱卸载完毕所需时间(向宁波舟山港集团了解),一般需综合考虑天气、班轮船期等因素影响。

(5)理货公司进行理货。理货公司自卸船开始进行理货,至理货结束向海关报送理货报告所需平均时间(具体向理货公司了解)。

(6)申报前准备。货物所有人及其代理人换取提货单后,即可整理、制作报检、报关单证,完成电子数据录入后,开始向检验检疫申报,再确认理货完成后,方可向海关电子申报(申报前准备的平均时间情况需向货代、报关行了解)。

2.2 进口口岸部门作业时间分析(需提供作业时间和占比)

2.2.1 流程

报检代理发送报检数据—检验检疫电子审单—转有纸报检—检验检疫查验—放行,签发通关单—报关代理发送报关数据—电子审单—转有纸报关—人口审单—海关查验—征税—海关放行—检验检疫(此为最复杂流程)。

子流程:第一,码头方面:配合检验检疫、海关查验时进行移箱作业。

第二,企业方面:缴纳检验检疫相关费用(熏蒸费等)、缴税、补证、办理查验等。

2.2.2 单个监管部门作业时间统计(以海关为例,个体作业环节需确认)

(1)接受申报—电子审单:海关接受报关代理电子申报至开始电子审单作业之前所需要的时间。

(2)电子审单—通知报关代理转有纸申报:海关进行电子审单至通知报关代理转有纸申报所需时间。

(3)报关代理有纸申报—人工审单:海关接受报关代理有纸申报至开始人工审单作业之前所需时间。

(4)人工审单—通知查验:海关自人工审单开始至通知查验之前所需要的时间。

(5)实施查验检验—查验结果录入:查验部门查验作业开始至完成查验并录入查验结果之前所需要的时间。

(6)查验结果录入—查验后处理:查验部门录入查验结果至将查验单证移交通关部门后续处理之前所需要的时间。

(7)查验后处理—审结:铜鼓部门根据查验部门查验结果做判断和处理,至报关单审结之前所需要的时间。

(8)審结—下达缴税通知:弯沉共审核至下达缴税通知所需要的时间。

(9)收到完税通知—通知放行:收到完税通知至发出放行通知之前所需要的时间。

3 影响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因素分析

从总结的概况中发现,影响宁波海运口岸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的因素很多,以下这些因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3.1 通关环节分析

宁波进出口货物通关环节与国际标准的申报、审单、查验、放行四个环节一致,但是宁波海运口岸与其他地方的海运口岸相比有一些自身的特色,现将分析如下。

(1)在体制方面。通关货物只有在申报审单后才能处理查验环节,查验合格进入放行阶段。这种通关方式带来的问题是各通关环节必须要准确无误地进行,其中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导致货物在进出口通关的过程中浪费时间,降低了货物的通关效率。

(2)在结构方面。采取的是进出口货物到达港口后办理通关手续的方法,造成不能提前为进出口货物申请报告、预估价格和预分类。

(3)在货物办理清关手续方面。宁波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清关手续属于多站式服务,即相关人员要到海关、检验检疫、税务部门等办理手续,提交文件。

综上所述,各通关环节本身的效率及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是影响货物通关效率的重要因素。

3.2 宁波海关监管与风险管理

海关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申报、审单、查验、放行四个环节把进出口货物流动的连续过程分离开,不同部门分别负责货物保管和审单的事务,无法相互制约与监督;以人工操作为主相对单一的货物监管手段让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的改善过度依赖于先进的监管模式。

进出口货物合理的风险控制管理要在通关监管领域让其与提供的服务动态平衡。

3.3 通关要素

通关要素主要指的是报关系统设施、海关的硬件设施等,通关效率的提升离不开高效的服务平台报關系统,宁波海关服务平台系统的落后也成了制约宁波海关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3.4 人员素质

海关日趋现代化离不开高素质人员的运营管理,因此我国海关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来进一步提升货物的通关效率。

宁波海关人员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也偏低,报关员的素质也不够高,报关单制作出错频率较高,大量进出口货物在查验环节被错报,使征税人员重复劳动,造成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效率得不到有效保障和提高。

4 对策研究

4.1 优化通关流程

(1)海关应修改相关法规,以立法的形式规定新的通关流程,允许进出口商同时办理报关、报检等多个环节的手续,手续都齐全便可放行。

(2)海关必须建立一个能记录企业通关活动的数据库,对企业的通关状况进行实时的跟踪,协助这些企业进行“并联式”通关,宁波海关还必须建立一套机制加强监督和管理,以此提高货物的进出口通关效率。

(3)各个机构之间应该密切协作,认真实施和监督“并联式”通关流程,共同研究和协调通关流程中的问题,旨在改善通关整体效率。

4.2 调整通关结构

实现“哑铃型”通关结构的关键在于调整从货物到达至提货的中间通关环节,主要措施为将通关结构“前推后移”,即建立预报关制度和放行后稽查制度。

(1)建立预报关制度。

海关需要通关立法的形式建立预报关制度。进口商在货物进口之前就应当向海关监管机构提供准确的信息。在预报关的过程中,货物信息首先通过电子审查以看其是否完整,如果不完整的话,相关信息应该被退还给进口商。在信息被传达给进口商前,海关电脑系统前端处理模块将不允许该信息被提交给海关,这样一来就减少了很多时间与资源的浪费。这样系统产生的结果是:它迫使进口商和报关行纠正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依靠宁波海关的工作人员来纠正他们的错误。宁波海关接收到被正确传达的信息后,海关电脑系统将根据风险程度决定是否进行人工处理。

(2)加快实施放行后稽查制度。

放行后稽查是任何风险管理制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但由于它是放行后稽查,这种审查从本质上讲是基于系统的,与基于交易的方法截然不同,它需要出口商或进口商的内部控制系统足够完备。

4.3 简化通关手续

“一站式”通关是一种电子通关模式,即客户通过电子报关系统只需一次申报即可完成进出口通关所需的所有手续。

数据传输系统实施“一站式”通关的前提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海关必须开发一个以初始信息基础设施和高级网络技术应用为基础的网上报关系统。该系统实行24小时运作,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将税务、检验检疫、运输等部门连成一体,这样查询与货物有关的数据、报关、纳税、海关估价、检验检疫等通关环节基本都能在网上完成。

5 结语

货物通关效率是制约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海关为提高货物通关效率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但是由于没有系统性地对影响通关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加上在进行海关机构的设置时没有相应的定量优化模型的支撑,改革的收效不大,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提出货物在进出口通关时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加以分析,希望能对缩短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邹德慈.城市规划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方楷.我国组团城市居民出行时耗特征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5,3(2).

[3]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家庄市综合交通规划[R].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

[4] 交通规划[Z].2007,3(7).

[5]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家庄市综合交通规划[R].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

[6] 彭利人,何民,毛海虓,等.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特征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30(3).

[7] 吴子啸.出行时耗规律与启示[J].城市交通,20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