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研究

2018-09-10王永

体育风尚 2018年3期
关键词:个体化俱乐部体育课

王永

摘要:从“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教育理念转变为“终身化、个体化、健康化”的体育教学新理念出发,围绕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形成的社会背景、指导理念特点、实施成果与启示进行分析研究,促进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理论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健康体适能;体育课程俱乐部制

在传统体育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在跑道上几个比别人身材肥胖的学生吃力的跑着,动作缓慢而笨拙。细心观察会发现,他们落在了后面,落后的距离不断扩大,很快跑变成了气喘吁吁的走。体育老师大声喊叫,学生依然如故。教师顺理成章给了不及格,同学的嘲笑、讥讽伴随整个学期甚至更长。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上文提到的场景很多。一方面,学生本人、学生家长普遍认为需要体育锻炼,应当发展适当的体适能水平能力(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适能和与竞技有关的竞技体适能),应该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另一方面,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体育的价值和有效性抱有怀疑态度。

面对怀疑与需要,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作者以天津天狮学院为试点单位,以“终身化、个体化、健康化”为新理念,通过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科研方法。立时1年,对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出台背景、特点和有效性、启示进行阐述。为今后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出台的背景、特点(形式体育课与传统体育课的区别)、有效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体育教学指导理念与教学改革的相关资料,总结前人理论成果。

2.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524套,问卷调查,结合本实验特点,在实验前设计学习满意度、体育态度、体育兴趣调查表格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表格524份,回收524份,回收率100%

二、实验结果与实验过程分析

(一)“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指导理念出台的社会背景

1.国家体育政策法规的发布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发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国家教育部特颁布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体育总局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卫计委、总宣部、教育部等十部委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政策法规的密集出台敦促体育教育主流渠道的学校体育课要确实履行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掌握运动技能的作用。

2.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下降

当前大学生体质下降形式严峻,数据显示:2015年与2010年相比,我国19~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9厘米、0.23厘米;女生平均下降2.72厘米、0.92厘米,男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秒、3.09秒;女生平均下降3.17秒、1.87秒。

3.社会变迁给整个人类健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工业化、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运动的不断减少,心里紧张和压抑感的不断增强,要求人们运用体育锻炼达到放松身體,调节心里。

自然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各种污染、环境破坏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社会对健康和体育的渴求对体育运动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特点

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体育,它是以终身化、个体性和健康化为核心理念。形式体育课的核心理念可以体现在8个方面:

1.公平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考核评定特别强调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和进步幅度。在评价方法上,应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绝对评价与弹性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期评价和不定期评价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使考核成为激励、鼓舞和唤醒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到张扬。

2.尊重

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和进步幅度,在新式体育课上没人嘲笑你跑了最后。重要的是你在跑、你在走、你在运动。最初我们提到的比别人胖、动作有些笨拙的学生将按照自己的速度完成跑步教学任务。当他跑完,他会和其他同学一样高兴。因为他们完成了相同的教学任务。没有嘲笑、没有讥讽,有的是鼓励和尊重。

3.健康

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同传统体育课同样强调和运动技能有关的素质,但更加注重与健康有关的素质水平的提高,如肌肉力量、柔韧性、肌肉耐力等。

4.教育性

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让学生懂得体育运动为什么重要,体育运动怎样使其终身受益,新式体育课让学生们了解到距离、速度并不是最总要的。无论他们是走、是跑、是踢球、是滑旱冰或在康体中心锻炼,重要的是他们运动的时间和运动习惯的养成。

5.个体化

个体化和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有着很多相同的做法,但本质上差异很多,个体化使学生成为个体意义上的最好学生,完成的是超越自我。“因材施教”不可能把每个学生看成最好个体。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使学生的教学结果靠近、达到、超过统一标准。

6.快乐

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快乐的,它是在个体化和个性化的基础下安排课程,它将尽可能的促进个人选择,满足学生兴趣。

三、结论与建议

(一)实施教学改革后取得的初步成效

1.学生成绩与传统体育课相比较有明显的提高。例如篮球教学课,通过传统体育课教学与新式体育课教学的数据对比我们很容易看出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体育课,直线运球练习比每分钟39比28;直线运球失误比17比21;心率比127比105.传球练习练习比每1.5分钟58比42;失误比13比18;心率比120比98.

2.学生从思想上和心里上重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学生通过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体育意识得到了加强,锻炼习惯开始形成。对于体育教学课的态度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调查结果显示除了体育课,早操和教师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外,现在学生中每周锻炼2小时以上占57.13%;1小时以上的人数占21.30%。学生锻炼时间是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开展前的132.46%。

3.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促进了体育设施的使用效果。由于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开设的项目多,上课区域分散。大大缓解了学生人数多,运动器材少的矛盾。

4.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有效的解决了风雨课、雾霾课的问题。

传统体育课约有17%的时间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浪费,教学任务不能落在实处。新式体育课中有23%内容是锻炼方法、营养搭配等知识,可以随机安排教室进行教学活动。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风雨无阻,教学内容连贯随机。

(二)实施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几点启示

1.实施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理念的关键是要有体育锻炼的法规政策作为依托。

2.实施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教师本事思想观念的转变。

3.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不仅要考虑学校阶段的体育工作,更要着眼于未来,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4.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特别指出,体育课程应当特别强调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和进步幅度。重视体育态度、体育情感、自主运动能力。

5.在评价方法上,应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绝对评价与弹性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期评价和不定期评价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应当特别重视学生的进步评价。

参考文献:

[1]刘仁建,李培文.实施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学途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31-32.

(作者单位:天津天狮学院)

猜你喜欢

个体化俱乐部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个体化疼痛护理干预在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