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门市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2018-09-10张莉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4期
关键词:传染病管理

张莉华

【摘要】2004年全面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以来,我市努力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狠抓疫情报告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着重规范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程序,加大对疫情信息的利用,加强疫情预测预警,使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日趋科学化、规范化,确保了传染病报告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力地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键词】传染病 信息报告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4-151-01

1 背景资料

我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所辖有27个乡、镇、办、场、园。近几年我市传染病发病水平总体平稳,2016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788.98/10万,2017年报告发病率553.72/10万,同比下降29.91%,下降原因主要为规范了乙肝病例的报告,乙肝报告发病率较上年下降了46.99%。

2 基本情况

我市的传染病网络直报覆盖率达到100%。2017年底市卫计委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市传染病报告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市传染病报告率80.47%、报告及时率95.27%、纸质报告卡填写合格率96.67%,与今年我省传染病报告质量指标值基本一致。报告率较低的原因除少数单位领导重视不够,未切实落实相关管理措施外,主要在于我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建设工作尚在筹备中,乡镇级医疗卫生单位医疗电子病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暂不具备,加大了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难度,影响了我市传染病报告总体质量。

3 工作开展情况

3.1 领导重视,网络健全,保障有力 市卫计委领导高度重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健全了覆盖城乡的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全市32家医疗卫生机构均纳入网络直报系统,且正常运转。实现了市、乡镇、村三级监测网,按“属地管理”原则,逐级管理,逐层上报,无缝对接,覆盖率100%。

3.2 加大督导力度,促进工作發展 这几年我们始终把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督导作为一项非常重要工作来抓,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每年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多次全面督导检查。2010年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后,市疾控中心进一步加大了对各网络直报单位的督导和检查,常年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督导、重点督导、二次督导等,通过督导,了解工作状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督促整改,有效的提高了工作质量。

3.3 强化管理,采取措施,保证工作规范开展 市卫计委将传染病报告管理各项工作指标纳入各单位目标责任状,明确相关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市疾控中心等有关单位针对每次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向卫计委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当前工作现况及时调整考核标准,突出重点,确保督导能起到促进工作的作用。

3.4 加强监测,定期分析,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疫情 传染病监测敏感性对传染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市疾控中心是全市疫情监测的主要部门。其制定了疫情信息监测制度,制作了严谨的异常疫情快速反应流程,疫情信息员通过疫情电话或直报网日常监测全市疫情,对疫情进行月分析、年分析,对当前重点传染病开展专题分析,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4 主要困难和问题

4.1 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医疗电子病历系统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增加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量、工作成本和工作难度,影响传染病报告率、及时报告率等质量指标。

4.2 传染病报告自查工作未认真落实,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部分单位疫情报告自查工作马虎应付,未认真按相关制度落实奖惩措施,不能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和提高报告质量的目的,尤其有的单位根本未开展自查工作,或只准备了一套资料来应付检查,造成传染病报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和解决,传染病报告工作得不到改进和提高,漏报、迟报现象仍不能杜绝。

4.3 忽视诊疗信息登记(录入)的重要性。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传染病登记是开展诊疗活动的原始记录,也是为传染病报告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疫情数据的基础资料。由于系统无传染病报告管理这一工作模块,对病例登记的信息要求不高,加上医务人员认识不够,造成目前仍有少数单位电子诊疗信息中许多病例未录入诊断项等基本内容,致使不能开展漏报调查,无法掌握我市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真实疫情数据。这是当前我市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5 今后工作思路

5.1 进一步加强督导,着重狠抓疫情报告管理员无证上岗、诊疗信息录入不全、不落实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工作等重点问题,督促整改到位,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5.2 尽快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按《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项目系统分析报告》需求将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融入医疗电子病历系统,并做好两个系统数据的对接。

5.3 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开展疫情分析,强化监测工作的敏感性、及时性,做到疫情早发现、早反应、早处置、早控制。

猜你喜欢

传染病管理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管理漫画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传染病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