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市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①

2018-09-10韩俊超曹博彦吴英

中国商论 2018年30期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

韩俊超 曹博彦 吴英

摘 要:纺织产业是绍兴地区的支柱性产业,绍兴的纺织业由过去粗犷型发展的模式带来的严重污染已经影响到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伴随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劳动力成本上升,致使产业整体中心逐渐向中南亚转移,订单数量减少,利润率下降。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增强,人们越来越追求产品的质量、品味、环保性,过去低端产品如今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绍兴地区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关键词:绍兴纺织业 绿色转型升级 产业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c)-154-02

1 我国纺织产业基本现状

1.1 全球化进程、纺织业蓬勃发展

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出口总量逐年增加,其中纺织业是主要贸易产业之一,在这场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纺织产业蓬勃发展,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功吸引了大量外来订单,让世界充满了中国制造。

1.2 劳动力成本上升,纺织业受限

自2005年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增长放缓,以及高等教育的连续扩招,使得初中和高中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农村新增劳动力供给下降,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劳动力工资持续上涨,原本低廉劳动力的优势逐渐减弱,纺织产业中心逐渐向东南亚低价劳动力国家转移,导致国内纺织产业需求减少,粗犷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受到限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实现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1.3 环境问题受重视,纺织业需升级

2016年中央政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强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我国是世界纺织品生产第一大国,年产纺织品800多亿米,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但纺织业生产的污染十分嚴重,废水排放量位列全国第三,化学品用量位列第二(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 绍兴地区纺织产业基本现状

绍兴柯桥的纺织业历史悠久,唐代华舍镇就有“日出华舍万丈绸”的说法。如今,绍兴柯桥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区,全区年制造产量达142亿米,占全国产量17.7%,年印染产量165亿米,占全国产量15%,并拥有全国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 中国轻纺城。但由于全球竞争激烈,人工成本上升,利润率逐渐降低,订单数量减少,绿色发展转型升级迫切,在双重矛盾下,绍兴地区纺织产业正经历考验。

3 对目前柯桥区企业整治情况分析

对于纺织产业的污染问题绍兴市柯桥区政府一直很重视,在全区强势推进纺织产业整治提升“亮剑”行动,对全区200家印染企业进行地毯式检查、分类别处置和网格化验收。目标实现全区50%以上纺织印染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准;主要产品质量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米印染布附加值年均提高10%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将滨海印染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全国印染产业绿色生态示范园区。

目前,柯桥区已被确认为浙江省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试点,启动建设纺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整治提升工业小区131个,关停退出10个,淘汰落后印染产能7.6亿米、落后化纤产能1.3万吨、落后织造产能1亿米。印染集聚区三期17个项目加快建设,全国首个绿色印染团体标准完成制定。截至2017年底,绍兴市已整治提升印染化工企业372家,工业园区452家,淘汰354家企业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47家、不良贷款253.1亿元(2018年绍兴市政府报告)。

根据表1所示,2014—2016年的柯桥纺织业主要产品产量(绍兴统计局);可以看出大部分纺织业产品产量的增长率为负数,产量逐年下降。

4 绍兴纺织产业潜在问题

(1)据小组成员的问卷调查显示,有70%的绍兴居民觉得,当地的纺织产业产生的污染对当地环境造成了破坏,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

(2)绍兴的纺织企业构成主要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落后,且管理模式落后,高学历专业人才缺少。

(3)绍兴纺织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且价格透明度较高,企业对专利,品牌重视度不高,议价能力较弱。

(4)纺织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外单的需求减少,企业扩张受到压制。

(5)企业普遍缺少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运用不足,企业网络化程度明显偏低。

(6)产业生产链缺乏有机的协作,上下游企业聚集程度不高,分布散乱,且各企业技术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地域性品牌,发展绍兴特色纺织文化。

(7)企业高负债增加了企业还贷付息的压力,影响企业流动资金正常使用,同时对企业今后的融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阻碍企业的全面发展。

5 对绍兴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5.1 加强对企业环境的保护意识

据问卷调查,绍兴地区70%居民对当地环境产生了担忧,这些环境问题主要是印染厂、化工厂产生的水和空气的污染。环境资源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现在的经济竞争不再是以量为主,而是比质量、比科技、比环保、比创新。绍兴市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已经采取了整改,将印染、化纤企业聚集到滨海工业区,集中处理治污,但是环保工程依然有提升空间。首先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其次,政府要加强对印染企业,化纤厂这些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监管,实施限排,对排放废水水质进行标准限定,对偷排废水,水质不合格的企业采取罚款、警告、关闭等措施。

5.2 利用互联网拓宽销路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一个在纺织行业做了10年的老板和一个刚进入纺织行业的青年,老板兢兢业业,事事亲历亲为,而年轻人总是宅在办公室捧着手机,老板为了一个订单,跑遍了全城,可去掉油费等七七八八的费用,利润少的可怜。相反,年轻人在手机上接订单,和全世界的厂商做生意,利润可观,没几年,年轻人的收入已远远超过了传统老板。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每行每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纺织业作为巨大的产业更不能落后。有了电商平台(如:搜布、e布网,是纺织业B2B平台),企业与企业直接交易。企业做生意不再有地区,信息的局限性,可以和世界做生意,打开巨大的销路。

5.3 二维码(QR)扫出产品信息

目前二维码(QR)的扫一扫已经成为每个人都认可的识别方式,也可以发现生活中一些小商品都有二维码,扫一下不但可以清楚看到产品的详细生产信息,而且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纺织产品种类繁多,且不易分辨,一块布料很难清楚知道这款布的成分和制造工艺。那么如果企业在生产自己的产品时,首先在产品上标上一个二维码,客户一扫,就可以清楚知道产品的详细信息,也做好了企业形象。其次,在后台数据库中可以查看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全部信息,可以有效节省样品查找时间,减少仓库管理成本。

5.4 发展纺织业工业4.0,降低生产成本

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提出的,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水平,提高传统的以人力为劳动力的生产效率。目前很多行业已经将人力解放,转型进入工业4.0的时代,但是纺织产业工艺繁多,流水线长,产品体积大而重,在传统的以人力生产方式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以长远来看,我国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将纺织业与工业4.0结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工业4.0,将纺纱、织造、染色等工艺,用人工智能流水线来完成,一来可以降低企业产品的人力成本;二来机器的工作也可以减少产品的次品率,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5 校企合作,引进高端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每个企业都想争夺的资源,企业想要发展,走得更高更远,离不开人才的输送,人才就好比是企业的血液,提供能量、活力。高校则是人才的第一来源,因此,企业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为自己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明确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明确性,也可以为企业提高知名度。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如电商纺织复合型人才,外贸纺织复合型人才,纺织机械复合型人才,人才难求,复合型人才更是珍贵。

5.6 产业链聚集共赢,提升地区影响力

一提到科技,想到的就是美国硅谷,中国中关村。正是因為这些地区将产业链聚集,打造出了地区的品牌,产生了更大的产业影响力。而目前的绍兴纺织产业链分布散乱,不集中。政府应起到领头作用,协调各企业单位,聚集一批知名度高,形象好,生产模式先进的企业,再增强上下游企业的联动关系,形成完善的纺织一条龙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输、贮存成本,大力发展地区品牌效应,打造一流的地区产业品牌,让人们一提到纺织,就能想到绍兴,让绍兴这个牌子成为纺织界的“中国硅谷”。

5.7 淘汰落后,提升企业质量

纺织业目前处于产量过剩,但是过剩的却是低端产量,过去企业走低端路线,产品可以卖的很好,因为过去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较低。而近些年,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幅提升,人们大量从国外购买高品质产品这一现象中就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理念已经从图便宜转变为追求质量。因此,企业也应该转变从前的生产方式,淘汰落后的、低端的产品,增加对中高端产品的关注,重视消费者需求,利用互联网、APP等,大力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提升产品设计的品味,做出高质量、更环保、更时尚的产品,真正做到供给侧的改革。

6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首先要对自身产品负责、对环境负责,生产质量高、原创、绿色的产品,再结合互联网,把生意做到网上去,把东西卖向全球,把东西直接卖给消费者。在企业内部,加强内部的联动性,以互联网思维管理企业,管理库存,精简企业结构,以及吸纳人才,尤其是懂纺织,懂互联网,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生产方面要结合工业4.0的概念,逐渐把能替代的人力替代,减少长期人力成本,降低产品生产的人力成本。在企业之间要加强联络互动,促进绍兴区域企业间的感情,发展属于绍兴特色的低于品牌,让人们说到纺织,想到绍兴。

参考文献

[1] 叶丹丹.经济新常态下嘉兴市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7(2).

[2] 徐忠良.推进绍兴柯桥滨海工业区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染整技术,2016(1).

[3] 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服务大局、赢得未来的战略抓手[J].纺织报告,2016(12).

[4] 黄娟,汪进明.传统制造业向文化产业转型之路径选择——以绍兴市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6(3).

①基金项目:武汉纺织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704062)。

作者简介:韩俊超(1996-),男,浙江绍兴人,本科生,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产业经济学
高等农业院校产业经济学课程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产业经济学立体化教学的创新探索
产业经济学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产业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及构建应用
从产业经济学视角看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
信息经济下的产业变革与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地位与应用性质
基于产业经济学的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分析
政府补贴、国企国有化系数与中国企业的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