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国家精神造就者”的电影档案情结

2018-09-10陈红

档案与建设 2018年3期
关键词:放映机档案局胶片

陈红

说起江苏华夏电影胶片修复技术有限公司和刘建,档案系统及电影文化系统都不陌生,甚至不少省部级以上领导还去实地视察、参观过。但说起江苏电影档案展示馆,知道的人并不多。因为这个馆于2017年12月6日方由江苏省档案局同意江苏华夏电影胶片修复技术有限公司增挂牌子,同时还增挂“江苏省档案馆如皋电影史料馆”。至此,该馆与“中国丝绸档案馆”“江苏乡镇企业档案展示馆”并列为省局倾力推动国家局打造的三大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

2017年12月28日,这注定是个特殊的日子。国家档案局在北京对如皋市档案局和江苏华夏电影胶片修复技术有限公司一起承担的《电影胶片档案收集保管与文化产业建设研究》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刘建所作的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经过质询和讨论,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专家组主任委员、北京市档案局副局长陶水龙对专家组给出的评价验收意见发表了个人看法:“刘建是一个对电影、对档案有很深情结的人,项目的重要历史意义、创新性及对电影胶片档案长期保存利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不得不让我带着情怀来写验收意见!”

刘建,对电影的执着、对档案的热爱、对创业的激情,足以让他这个“国家精神造就者”称号实至名归!

一个有电影执念的人

刘建,1967年出生于江苏如皋,1987年大学毕业,担任过检察官,在纪委任过职,创办过信息技术公司。直到40岁那年,他才明白了人生的最终理想是什么。他爱好音乐,在收集录音机和收音机的过程中,他遇到了电影放映机。然而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仿佛一夜之间,许多老电影院便无声地消失了,新的电影院拔地而起,3D、4D、IMAX,更宽敞舒适的座椅,更震撼人心的音响设备……胶片电影迅速退场,数码电影取而代之。他猛然发现,他该为胶片电影做点贡献了!

接下的十多年里,刘建艰难跋涉,辗转各地,时时搜寻线索,从世界各地收集与电影有关的一切,不惜花重金收购。巨大的投入,使他背起了沉重的债务,亲人误解他,旁人讥讽他,爱人甚至要将他送至精神病院。在对所有藏品进行调查、筛选、整理的过程中,他专注于各种研究,努力发掘藏品的内涵及不为人知的故事。馆藏珍品中,有一战时期英国女王加冕的无声电影、20世纪20年代法国制造的Pathe电影放映机、20世纪30年代电影放映技术转折时代美国的Sinnplex放映机、二战期间德国军队使用的Elektor Junior放映机、日本天皇的教学机,还有日本一家科研机构可以播放35毫米和16毫米两种规格胶片的放映机。

因为对电影的执着,刘建便也有了一份份意外的收获。在一个地摊上,刘建淘到了十几盘胶片,大部分没有任何说明。在回家一盘盘播放后,竟有两段极其珍贵的影像:一部是194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婚礼,另一部是1939年国民政府制作的世界新闻。在一个旧书摊上,他发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王式孟,一本有关电影的旧书中有大量手写的批注。卖家看他喜欢,即约于第二天相见,带来4个蛇皮袋的旧书和资料,开价600元外加50元打车费。刘建回家后才发现王式孟曾是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20世纪50年代曾留学苏联学习电影技术,1955年中国制造出第一代国产电影放映机,王式孟就是這个项目的主持者。这批资料中有其留学时期的俄文教材、文献资料,有各种学术研究成果、设计方案、手稿、书信等。此类的精彩故事在刘建的收集过程中比比皆是。

如今,刘建的团队已与电影收藏家、电影工作者等建立了广泛联系和紧密合作,第一时间掌握优质资源渠道,除采取购买、捐赠、交换等手段外,还通过调剂藏品、参与交流活动等新办法、新渠道,注重多主题、多品种、多材质电影资料的收集,并与中影厂、上影厂等老牌电影修复专业机构建立联系,互补不足,长期合作。至目前,已有放映机、胶片、海报、剧本等各类藏品20余万件,成为与中国电影资料馆、西安电影资料库、上海电影厂齐名的第四家专业化机构。近3个多月,他又将收集的范围扩展至世界各地的录音、录像设备及介质,从古老的蜡筒留声机、钢丝录音机、黑胶留声机到近代通俗流行的磁带录音机、开盘录音机、CD、MD等模拟或数字模式的录音设备应有尽有。项目验收会上,刘建展示了钢丝录音带——世界上最小的录像带,专家们都啧啧称奇,大开眼界。

一个有档案情结的人

2015年初,省档案局发文要求各地申报省级档案科技计划项目。作为一个县级档案局(馆),是没有什么可以列为科技项目申报的。鉴于刘建藏品介质的特殊性且数量巨大,如皋市档案局认为可以与其合作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在与刘建商量后竟一拍即合,初定了课题名称为“电影胶片档案社会化保管的方式与途径研究”。5月份,即被国家档案局立项。

近两年来,国家、省市档案行政部门对项目高度重视与支持,省局局务会史无前例地专题听取了如皋市档案局作为一个县级市的专项工作汇报,研究扶持政策和办法。国家档案局技术部相关人员,省、南通市档案局领导及相关处室多次到如皋进行项目指导。省档案科技工作会议在如皋召开,并将江苏华夏公司作为唯一参观点。省内外多家档案局馆人员慕名参观、交流。

两年多来,刘建深感电影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电影文化产业的繁荣离不开电影档案的长期有效保存、保护,离不开电影档案的开发利用。他多次坚定地说:“我要建档案馆,做个有作为的档案人!”

于是,刘建和他的团队便以档案规范管理的标准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可谓一举多得:一是档案馆藏更加丰富了。电影档案收集的渠道和范围得到拓宽,更多的精品得以进馆。二是档案整理更加到位了。对馆藏所有载体、门类的纸质、电子、实物档案资料进行合理分类并确定保管期限,已初步规范整理并形成专题目录数据库。三是档案修复更加完美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及设备,利用人工修复及胶片冲印机、美国进口胶片清洁机、专业倒片台、胶片磨光机等对胶片进行抢救修复,利用美国进口高速放映机,快速鉴定胶片内容,提高修复效率。目前已完成了全部馆藏胶片的人工初步修复。对珍贵胶片采用物理修复和4K高清影片精细技术进行修复,修复技术与能力国内领先,部分项目国内唯一。四是数字化技术更加成熟了。购买国际一流设备,对珍贵胶片进行数字化处理与修复,经一系列精细修复后,输出无压缩音频文件,走入影院、互联网或电视等媒体。五是服务范围更广了。建立了音视频全能数字化工厂,所有音频、视频介质都可随时进行数字化采集并存储为高清模式。所有视频存储介质、读取介质都可恢复功能,可以为电视台、档案馆、资料馆的视频存储资料逐一读取、数字化并修复。

于是,刘建和他的团队便以创新为引领,积极探索胶片档案资料保管、整理、数字化、修复等方面的新技术、新设备的发明创造,截至2017年10月份,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发明申请共8项,其中专利5项、发明创造3项。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Z13)2017年10月9日《科技查新报告》显示,有三方面研究内容属国内外领先。

对于刘建及其企业为电影档案所作的努力和突出贡献,江苏省档案局给予充分肯定。2017年11月15日省档案局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关于抢救保护电影资料的若干事项,同意华夏电影胶片修复技术有限公司挂名“江苏电影档案展示馆”“江苏省档案馆如皋电影史料馆”,并给予连续三年资助。12月6日,省档案局局务会议通过了如皋市人民政府关于江苏华夏电影胶片修复技术有限公司增挂牌子的请示。

一个有创业激情的人

刘建曾对媒体说过,支撑他走到今天的精神动力,“第一,我在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第二,这也源于我从小对电影的情结;第三,我在无意之中走向电影修复技术,既有兴奋的一面,也产生了责任感,所以,我更有必要做得更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刘建有一个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电影、修复电影、传播电影的地方,影响更多的人。为着这个梦想,他与他的团队激情满怀,开展电影资料文化产业建设研究,以江苏电影档案展示馆为中心,辐射出一个文化商业综合体,集展示、特色IMAX影厅、胶片电影厅、立体电影厅体验及互动项目,直观展示电影档案、电影修复工艺流程,适当配套商业服务经营,建成国内仅有的民营电影文化产业基地。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和思考,他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利用科技项目成果,承接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大量历史胶片资料的物理修复、数字化工程,并推广至更深的应用,如重新加工制作影片、历史重现、科学普及等;联合版权商形成数码老电影资源,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合作;与电视台、网络媒体等合作,以4K超高清数码电影为基础,重新制作历史事件特辑、教学片、艺术片、纪录片等;精细修复4K超高清影片,供电影院线合作使用;承担国家和地方党委政府任务,精细修复大型活动所需的珍贵历史资料片。另外适当进行产业链延伸,开发电影衍生产业及开发华夏校园、社区电影院线等。

基于华夏公司独有的电影档案资源、专业的设备和一流的修复及数字化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电影文化产业建设广阔的前景,如皋市委市政府领导给予了有力支持,决定将市中心13亩地用于建设江苏电影档案展示馆,委托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进行整体规划、策划,拟投资近亿元,推动电影主题文化园建设。这无疑为刘建今后的创业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至目前,江苏省档案局、南通市档案局已与华夏公司签订合作意向,广西、苏州等地档案局及“中国丝绸档案馆”等单位的合作正在洽谈中。央视、中办机要局、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已洽谈进行深度合作。北京工业大学与江苏华夏电影胶片修复技术有限公司订立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北工大——华夏电影胶片修复联合实验室”。

一个“国家精神造就者”

刘建是真实的,他追求真善美;刘建是有梦想的,他希望有一个专属自己的大舞台;刘建是孤独的,很多时间他在独立思考,好多想法要变成现实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很多人共同努力,付出更多艰辛;刘建是幸运的,在他奋力前行的途中得到很多部门、机构、专家和学者的帮助。

付出就会有回报。2016年12月18日,刘建收获了他人生中分量很重的一个荣誉——第九届“国家精神造就者”。该荣誉大奖是以“戏梦人生”为号召,由现代传播集团携旗下《生活月刊》发起的。本届“国家精神造就者”来自不同领域,但都与电影、戏剧、美学有密切关联,他们以不朽的灵感,演绎时代戏剧;他们更以不懈的探索,推动家国梦想。此次刘建与梅兰芳(特别致敬奖)、周文中(终身成就奖)、刘嘉玲、刘伟强、杨丽萍等同台领奖。在此之前的几届“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大奖中,已有贝聿铭、谭盾、张艺谋、茅于轼、郎朗等荣膺大奖。颁奖会对刘建的颁奖词是:“十年跋涉,他搜集与电影有关的一切,拯救、保全、传承、创造。几乎全凭一己之力,他建成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电影博物馆,在这个巨变的时代,为电影文化留下珍贵的记录。”

至目前,江苏电影档案展示馆已陆续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近2万人次的参观者。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国家电影局副局长梁戈等到馆视察,上影集团专家组专题进行了历史价值评估。一位耄耋之年的国民党将领专程从台湾来,要找一部胡蝶主演的老电影;一位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总从河南来,只想他太太、孩子观看一部《妈妈再爱我一次》;年過古稀的电影放映员们在放映机前感动得失声痛哭;一位从安徽来的老放映员参与访谈时对着镜头讲了整整一天,第二天又主动赶来补充了一些往事。南京大学与日本东京大学成立了中日文化交流中心,日方的负责人刈间文俊教授正在研究中国农村电影放映史,经常来如皋进行交流。在他的课堂上,他常会抑制不住内心的震惊与狂喜,表示对刘建的敬佩和对电影收藏馆的热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很多人在缅怀胶片电影时代的时候,刘建以他的坚定与执着重建了一个时代的光影记忆。一个时代过去了,因为有了刘建的不忘初心,才有了电影档案的保护与电影文化的传承;因为有了刘建的砥砺前行,电影才会永不散场!

猜你喜欢

放映机档案局胶片
物联网技术在影院放映机激光光源中的运用探析
胶片相机的维修 当胶片机出现问题了该怎么办
正定县档案局恢复挂牌
胶片复兴?
河北省档案局“健步走活动”走出新风采 展示新风貌
如何加强数字电影放映机的维护
终于来了!索尼激光放映机将于明年上市
NEC三箭齐发 推出激光新品
石家庄市档案局开展第二批次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工作
唐山市档案局荣获国家档案局“2014‘走进档案’征文活动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