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回填土与施肥条件对滇朴移植生长的影响研究

2018-09-10冯玉元

林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移植施肥量

摘要: 以云南乡土树种滇朴为试验材料,以原壤、黄壤、棕壤三种土壤为移植回填土,施加不同剂量复合肥,1年后调查滇朴树苗移植成活率和生长高度。研究结果表明,回填土类型对于滇朴成活及生长情况有显著影响,树苗在酸性棕壤上长势最好,其次为微酸性黄壤,再次为中性原壤;施肥量与滇朴树苗成活率关系不大,但对其生长情况有显著影响,单株最佳施肥量为300~600 g。

关键词: 滇朴; 移植; 回填土; 施肥量

中图分类号: S 723. 3-7, S792. 19 文献标识码: A

滇朴(Celtis kunmingensis)为榆科朴树属落叶乔木,是云南省的乡土树种,野生种质分布于玉溪市红塔、峨山、新平、元江、通海等县区[ 1 , 2 ]。滇朴树干挺拔,树冠圆形,枝条曲屈,枝繁叶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绿化价值。为研究移植滇朴树苗成活及生长情况,在不同回填土中施加不同剂量的复合肥,树苗移植生长1年后,统计树苗成活量和树苗高度,研究不同回填土与施肥条件对树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树苗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回填土类型和复合肥用量。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云南省玉溪市玉江公路13公里处,该地区海拔高度1 700~2 000 m,属中亚热带湿润凉冬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4 ℃,最高气温31℃,最低气温0 ℃,四季温差在16 ℃~28 ℃之间。年降水量约1 100 mm,冬春少雨干旱,夏秋多雨潮湿,雨水多集中在7、8月份。土壤类型为砂壤。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 1 试验材料

滇朴树苗(苗高20 cm左右);试验地原壤(砂质土),黄壤(壤质土,采自玉溪市灵秀地区),棕壤(壤质土,采自玉溪市大红坡地区);四川龙蟒牌复合肥(颗粒状,N∶P∶K比例为13∶5∶7,总养分≥25%);卷尺;pH试纸。

2. 2 试验方法

2. 2. 1 育 苗

移植前一年的9月至11月,采集滇朴种子,贮存催熟,选择苗圃地并处理土壤[ 3 ]。翌年3月,处理种子后播种。4月下旬,将种苗移至14 cm×18 cm的营养袋中,进行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搭棚遮阴等管理工作。7月中旬,当树苗长至20 cm左右,移植到玉江公路十三公里处的绿化地。

2. 2. 2 准备回填土

在玉溪市灵秀地区挖取黄壤,在玉溪市大红坡地区挖取棕壤,运输到试验地,与原地土壤一同作为移植树苗的回填土。使用pH试纸测定三种土壤的酸碱度,测得原壤pH值为7.0,呈中性;棕壤pH值为6.4,呈酸性;黄壤pH值为6.8,呈微酸性。

2. 2. 3 树苗移植与分组

7月中旬,在试验地进行树苗移植,植株行距為600 cm×600 cm,树塘规格为50 cm×50 cm×50 cm。在同一绿化地块中选取3 000个树塘,设置原壤、黄壤、棕壤3个回填土组(每组1 000个树塘),并将每个回填土组分为4个施肥组(每组250个树塘)。在3个回填土组树塘内,分别回填20 cm的原壤、黄壤和棕壤;在各回填土组的4个施肥组树塘中,分别施加0、300、600、900 g四川龙蟒牌复合肥,与15 cm回填土搅拌均匀。除去树苗营养袋,将树苗置于树塘中,用回填土填满树塘并压实,围塘浇水,覆盖地膜,作好标记。

2. 2. 4 成活率和生长高度调查

移植树苗生长1年后,调查并记录3 000个树塘的树苗成活情况。在每个回填土组的4个施肥组中,随机抽取25株树苗,用卷尺测定树苗高度,作为树苗生长情况统计样本。

2. 2. 5 数据方差分析

将不施加复合肥的原壤、黄壤、棕壤3组原始数据录入Excel2016软件,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检验,检验不同处理产生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

3 结果与分析

3. 1 树苗成活情况分析

在滇朴树苗移植1年后,调查在不同回填土和施肥条件下的树苗成活情况。由表1可以看出,在不施加复合肥的情况下,三个回填土组树苗的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原壤组树苗成活196株,黄壤组树苗成活218株,棕壤组树苗成活237株,成活率从高到低排序为棕壤(94.8%)>黄壤(87.2%)>原壤(78.4%)。施加复合肥后,各回填土组树苗的成活率均有一定提高,且与施肥量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以原壤组树苗为例,在分别施加300、600、900 g 3种剂量的复合肥后,成活率分别提高至80.8%、82.4%和82.8%,黄壤、棕壤组的树苗也呈现出相似的状况。

3. 2 树苗生长情况分析

随机抽取25个树苗,对不同回填土与施肥条件下的树苗生长情况进行测定。由表2可知,在不添加复合肥的情况下,原壤、黄壤、棕壤组的树苗高度平均值分别为43.64、51.26、70.95 cm,所有受调查树苗的平均高度为55.28 cm。由此可见,原壤、黄壤组的树苗高度处于平均水平之下,这两组树苗的生长量较低,生长速度较慢;棕壤组树苗高度远大于原壤和黄壤组树高均值,比所有受调查树苗高度均值高出28.34%,这表明棕壤组树苗生长量最大,生长速度最快。

测定施肥条件下的树苗生长高度,与不施肥的树苗生长高度相比较,获得施肥后树苗生长量提高率,计算方法为:施肥后树苗生长提高率(%)=(施肥后树苗生长高度-不施肥树苗生长高度)/不施肥树苗生长高度×100%。将各变量代入计算公式,可获得不同回填土与施肥条件下的树苗生长提高率。通过计算可知,“原壤+300 g肥”树苗生长量提高15.95%,“原壤+600 g肥”树苗生长量提高39.04%,“原壤+900 g肥”树苗生长量提高39.78%;“黄壤+300 g肥”树苗生长量提高28.1%,“黄壤+600 g肥”树苗生长量提高49.65%,“黄壤+900 g肥”树苗生长量提高52.77%;“棕壤+300 g肥”树苗生长量提高6.59%,“棕壤+600 g肥”树苗生长量提高27.28%,“原壤+900 g肥”树苗生长量提高29.36%。由此发现,施加300、600 g肥后,树苗生长速度明显提高;施加900 g肥与施加600 g肥的效果几乎等同,对树苗生长速度影响不大。

3. 3 数据方差分析

3. 3. 1 树苗高度ANOVA分析

由表3可知,组内平方和为469.28,自由度df为72,均方为6.518;组间平方和为9 941.84,自由度df为2,均方为4 970.92,统计量观测值F为762.671,相对应的概率P值为0,小于0.05显著性水平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滇朴树苗在原壤、黄壤、棕壤环境生长1年后,3种土壤对树苗的高度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

3. 3. 2 方差齐性检验

对原壤、黄壤、棕壤组树苗的高度生长方差进行齐性检验。由表4可知,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F为1.827,组内自由度df2为72,组间自由度df1为2,相对应的显著性P值为0.167,大于0.05显著性水平值,可以认为样本数据之间的方差齐次,满足检验假设条件。

表4 树苗高度方差齐性检验

3. 3. 3 均值多重比较分析

基于原壤、黄壤、棕壤组树苗的高度生长数据,在SPSS中选用LSD方法进行多重比较[ 4 ]。由树苗高度均值多重比较结果(表5)可知,在95%置信区间,各个比较的显著性P值均为0,小于0.05显著性水平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3种回填土对滇朴树苗高度生长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并且,原壤与黄壤、棕壤的均值差为负值,表明生长速度比黄壤和棕壤慢;黄壤与原壤的均值差为正值,表明生长速度比原壤快;黄壤与棕壤的均值差为负值,表明生长速度比棕壤慢;棕壤与原壤和黄壤的均值差为正值,表明生长速度比原壤和黄壤快。

3. 3. 4 方差分析结果

由树苗高度ANOVA分析数据(表3)可知,显著性P值为0,小于0.05显著性水平值,认为3种回填土对树苗高度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水平。由树苗高度方差齐性检验数据(表4)可知,P值为0.167,大于0.05显著性水平值,满足检验假设条件。由树苗高度均值的多重比较结果(表5)可知,P值为0,小于0.05显著性水平值,3种回填土对树苗高度均值影响显著,均差数值大,差异显著。

4 结论与讨论

4. 1 以原壤、黄壤、棕壤作为滇朴树苗移植回填土,在树苗移植1年后,不同回填土条件下的树苗成活和生长情况呈现显著差异。其中,棕壤组树苗成活率最高,生长速度最快;原壤组树苗成活率最低,生长速度最慢;黄壤组树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介于棕壤和原壤之间。这可能与滇朴生长习性和土壤理化性质有关:(1)棕壤为酸性壤质土壤,土壤团粒结构好,毛细管连续,保肥保水性强,土质疏松,植物根系能够生长到土壤深层并向四周扩展,为生长提供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滇朴为喜酸性树种[ 5 , 6 ],在棕壤上的成活率最高,生长也最迅速。(2)原壤为中性砂质土壤,土质坚硬,保肥保水性弱,土壤团粒结构差,毛细管断续,养分和水分输送速度慢,种苗根系不能生长到土壤深层,导致树苗成活率低,生长速度缓慢。(3)黄壤为微酸性壤质土壤,土质、团粒结构状况处在棕壤与原壤之间,保水保肥能力处于中间状态。滇朴树苗能在黄壤上正常生长,成活率、生长速度均处在棕壤与原壤之间。

4. 2 在原壤、黄壤、棕壤3种回填土中,每增加300 g施肥量,滇朴树苗成活率提高2%左右,提高幅度不大,这说明滇朴树苗成活率与施肥量关系不大。施肥条件对于树苗生长速度有显著影响,每增加300 g施肥量,原壤组树苗高度分别增长15.95%、43.64%和39.78%,黄壤组树苗高度分别增长28.1%、49.65%和52.77%,棕壤组树苗高度分别增长6.59%、27.82%和29.36%。可见,施加300 g和600 g复合肥时,树苗生长速度显著提高;当施肥量大于600 g时,树苗生长速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由此可以判断,滇朴移植的最佳施肥量为300~600 g,600 g复合肥即可满足树苗生长的养分需要,按此剂量施肥可有效提高树苗生长速度,又可避免肥量浪费。

4. 3 在滇朴树苗移植过程中,应尽量选择酸性壤质地块,否则,应考虑异地运输酸性壤质土作为回填土,并为单株树苗施加300~600 g复合肥,以有效提高移植树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参考文献

[1] 吳建勇. 云南玉溪园林绿化植物图鉴[M]. 云南: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6.

[2] 刘云川. 2016红塔年鉴[M]. 云南: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16.

[3] 冯玉元. 滇朴育苗与土壤选择研究[J]. 林业科技,2017(3):4 - 7.

[4] 刘震, 吴广, 丁维岱, 等. SPSSS统计分析与应用[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5] 郭强. 滇朴育苗造林技术[J]. 中国林业, 2012(2): 51.

[6] 胥富强, 师春娟, 王齐, 等. 乡土园林观赏树种滇朴的繁育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 2013(7): 51 - 53.

第1作者简介: 冯玉元(1966-), 男, 林业高级工程师, 从事森林保护工作。

收稿日期: 2018 - 03 - 20

(责任编辑: 王 岩)

猜你喜欢

移植施肥量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播种量和施肥量对青稞新品种藏青2000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紫泥田早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报告
基于FreeRTOS系统和LwIP协议栈的网络通讯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心脏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新进展
“移植”瘦人粪便能减肥?
基于Cortex—M4内核的μCOS—Ⅱ移植
施肥量对水肥一体化栽培番茄的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东农42大豆高产高效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