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春台班艺术师承及对昆曲传承的贡献

2018-09-10赵山林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昆曲传承

赵山林

摘 要:徽班进京之后,众多堂子除侑酒佐欢以求盈利的消极一面之外,也承担了传授演剧技艺包括传承昆曲的职责,世代相传,形成了一定的传统。本文梳理与春台班关系密切的几条线索,包括檀天禄国香堂,陈纫香春福堂,及其衍生的景福堂,郑连贵净香堂。此外论及谢玉庭的熙春堂,陈凤林的藕香堂,江姓师傅的玉珠堂,陆文兰的松桂堂,陈四儿的近信堂,陆金凤的桐云堂。还论及弟子兼隶三庆、春台的胡喜禄西安义堂,弟子兼隶四喜、春台的钱阿四瑞春堂,力求理清其中的艺术师承关系,并通过春台班昆曲人材的层出不穷,昆曲剧目的蔚为大观,阐明春台班在特定时代对于昆曲传承所作的杰出贡献。

关键词:再论;春台班;师承;昆曲;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8)03-0037-08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8.03.006

在中国戏曲史上,艺人均有各自的师承关系。徽班进京之后,艺人多是从堂子学艺出来的。堂子又称私寓,其作用有接待来客、侑酒佐欢以求盈利的一面,这一面伤害、甚至摧残了不少童伶,所以在田际云等有识之士的不断呼吁之下,私寓制度于1912年得以废除。但不可否认的是,堂子存在期间,也承担了传授演剧技艺包括传承昆曲的职责,世代相传,形成了一定的传统。在这方面,春台班具有一定代表性。笔者曾撰《春台班艺术师承论略——以堂子为线索的考察》一文,梳理与春台班关系密切的几条线索,重点论述“本春台旧家”“夙多佳品”的余庆堂,及其衍生的槐庆堂、景庆堂、春庆堂;被称为“梨园中第一世家”“以三世擅盛名”的光裕堂,及其衍生的春泉堂、丽春堂;“教曲名手,春台部老掌班”殷采芝的日新堂,及其衍生的景春堂。本文进一步拓展,梳理其余几条线索,包括“聚徒教歌舞,意气扬扬,甚自得也”的檀天禄国香堂;“弟子最盛”的陈纫香春福堂,及其衍生的景福堂;“既由三庆入春台,弟子遂兼隶两部中”的郑连贵净香堂。此外论及谢玉庭的熙春堂,陈凤林的藕香堂,江姓师傅的玉珠堂,陆文兰的松桂堂,陈四儿的近信堂,陆金凤的桐云堂。还论及弟子兼隶三庆、春台的胡喜禄西安义堂,弟子兼隶四喜、春台的钱阿四瑞春堂,力求理清其中的艺术师承关系,并通过春台班昆曲人材的层出不穷,昆曲剧目的蔚为大观,阐明春台班在特定时代对于昆曲传承所作的杰出贡献。

一、国香堂檀天禄“聚徒教歌舞,意气扬扬,甚自得也”[1]296

檀天禄为春台班掌班之一,他为主人的国香堂对于春台班的艺术师承包括昆曲传承是很重要的。

杨懋建《辛壬癸甲录》云:“天禄,檀姓,或云默斋教授之孙也。……明德之后,门户陵替,遂乃往往有此,可为浩叹。”又云天禄曾因事得罪,“复归京城,依然傅粉登场,聚徒教歌舞,意气扬扬,甚自得也”,“今天禄与殷采芝、陈四同掌春台班事,闻人言给孤寺西夹道望江会馆亦天禄掌馆,则其部署固自可观。[1]295这里提及檀天禄之祖“默斋教授”为檀萃(1724—1801),字岂田,一字默斋,晚号废翁,安徽望江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历任贵州清溪、云南禄劝知县,所在均有政声,乾隆四十九年(1784)奉命运解滇铜赴京,中途失事,并以管理铜厂亏缺,革审参罢。后受聘昆明育材书院及黑井万春书院。有《滇海虞衡志》等著述多种。乾隆四十九年(1784),在北京得见皮黄演出盛况,于诗中写道:“丝弦竞发杂敲梆,西曲二黄纷乱忙。酒馆旗亭都走遍,更无人肯听昆腔”(檀萃《滇南集·诗律·杂咏》卷三)。可见檀萃对于昆腔衰微深感惋惜,而其孙檀天禄在表演京剧的同时,也确实以传承昆曲为己任,带出了一些擅演昆曲的弟子。昭梿《啸亭杂录》云:“春台部有花旦檀栾卿(之馨)者,姿容艳丽,性格柔婉,所演剧甚多,俱能体贴入妙,时有‘花王之称。又善楷书,所临《黄庭》《洛神》,殊多丰韵。……尝与予谈史事,娓娓不倦,亦若辈中翘楚也。寓玉皇庙道院中,四壁纷披,皆词林投赠之作。烹茶挥麈,谈锋敏捷,人皆为之倾倒。”[2]檀天禄弟子多见于记载,如:严长喜,《凤城花史上编》云:“字芝仙。本苏州清音子弟,能拨三弦。入都居国香堂,在猪毛胡同。其师为檀天禄,字兰卿,负盛名者二十余年。”[3]558-559俞鸿喜,《丁年玉笋志》云:“鸿喜,字雨香。其师檀天禄,春台部掌班也。天禄少负盛名,缘事论城旦,归京师复理旧业。得鸿喜,宛转如意,姿首清洒,而意趣秾郁如茉莉花。”又有张双喜,《凤城花史上编》严长喜条云:“张姓,字莲仙,短于视。安徽人。”[3]559又有杨玉环,《燕台集艳》云:“春台部杨玉环,号韵珊,安庆人,寓国香堂。”[3]1051综上所列,可见国香堂弟子有:严长喜,字芝仙,苏州人;俞鸿喜,字雨香,又字雨仙,浙江人;张双喜,字莲仙,安徽人;杨玉环,号韵珊,安庆人。

以上诸人中,严长喜、俞鸿喜、张双喜较为著名,这里作一点补充介绍。《凤城花史上编》严长喜条云:“芝仙貌清癯,眉目韶秀,有狷洁自好之致,寡言笑。……有师弟曰俞鸿喜,字雨仙,浙人。与芝仙配《沉香阁》,又各演《玩月》《走雨》诸折,芝仙以《活捉》为擅场。而雨仙复与其师弟双喜配《抱盒》,双喜扮陈监。歌时曲,名动一时。兼善《小显》《叫城》等戏。《下河南》扮媒婆,于小蟾外别树一帜,能令人人叫绝。至《八扯》一出,更无能嗣其音者。”[3]558-559这里记录严长喜、俞鸿喜均擅演折子戏《南柯记·玩月》《拜月亭记·走雨》,严长喜擅演《水浒记·活捉》,而二人又配演《沉香阁》;俞鸿喜与张双喜配演《抱盒》,张双喜又擅演《小显》《叫城》《下河南》《八扯》。可见他们三人能戏很多,擅演昆曲不少,不愧为檀天禄的佳弟子。

二、“春福堂陈纫香弟子最盛”[3]571

春台班的艺术传承中,陈纫香为主人的春福堂也是重要的一家,不仅教出了多名艺人,还衍生出了景福堂等,也对昆曲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纫香本人就是春台班著名艺人。《凤城花史上编》云:“陈纫香,十年前名伶也。皖之潜山人。名长春。因其有状元夫人之名,艳之者争以一见为荣。丙戌岁,曾见演《说亲回话》,真乃传神逼肖。迩来年近三旬,尚演《万事足》《玉宝瓶》等剧。登场妖艳,望之若二十余岁妖好佳人。其殆天生尤物与?”[3]561种芝山馆主人说道光丙戌(1826)曾经看过陈纫香演出的《蝴蝶梦·说亲·回话》,演得传神逼肖,至今記忆犹新;近来他年近三十,还在演《万事足》等剧,艺术魅力不减。杨懋建《梦华琐簿》云:“京师有‘春台十子之称:金凤曰‘书呆子,常桂曰‘软棚子,长春曰‘煤黑子,金龄曰‘黄带子金龄,应作全龄,见蕊珠旧史(杨懋建)《丁年玉笋志》,张次溪编纂《清代燕都梨园史料》上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第333页。又作全林,姓汪,见粟海庵居士(杨维屏)《赠汪一香全林》诗,《燕台鸿爪集》,张次溪编纂《清代燕都梨园史料》上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第266页。,其六人余忘之矣。纫香面目黧黑,有‘墨牡丹之诮;金龄则高视阔步,纵恣不羁。‘十子者,或论其性情,或肖其容貌,或品其行事,象形惟肖,如见其人。”[1]365长春(即陈纫香)之所以被戏称为“煤黑子”“墨牡丹”,因其面目黧黑也。《梦华琐簿》又云:“《蝴蝶梦·劈棺》为煤黑子所演剧。”[1]365可见陈纫香擅演的昆曲折子戏还有《蝴蝶梦·劈棺》。

陈纫香春福堂授徒传艺更是名声在外。《凤城花史上编》陈纫香条云:“所蓄弟皆有名,是真工于教诲而勤于督察者。联元而下,曰联珠,陆姓,字意卿,一呼阿四。联庆,胡姓,字艳霞,―呼阿五。皆苏产。”[3]561《凤城花史续编》云:“春福堂陈纫香弟子最盛。自联元出师后,而阿四、阿五遂负声。庚子、辛丑间,又有阿六者。名爱莲,字素卿,从联元居春寿堂,今皆不足为有无矣。年来推花丛第一者,惟宝琴。少佩秋一岁,为赵玉凤胞弟。……初居福云堂,纫香得之,精于教导。每登场,必坐立其后,视听并用,故艺日进,而名日起。字紫仙,拂桐山人易曰芷仙。出师后,自立景云堂于大外廊营。”[3]571春福堂弟子还有郝小桂。成书于咸丰乙卯(1855)的《法婴秘笈》云:“郝小桂,字月仙,安徽人,年十六岁。春福堂。”[1]408郝小桂咸丰五年乙卯(1855)十六岁,则其当生于道光二十年戊戌(1840)。春福堂弟子还有严宝琳。《怀芳记》云:“严宝琳,字韵珊,苏州人。春福堂弟子,十三岁登场,倾动城市。”[1]587综合各条,可知春福堂弟子有:黄联桂(1820-?),字小蟾;姚联元,字小香;扈联喜,字梅仙;陆联珠,字意卿,一呼阿四;胡联庆,字艳霞,一呼阿五;爱莲,字素卿,一呼阿六;赵宝琴(1831-?),字紫仙,后改芷仙;李宝笙(1831-?),字兰舫;郝小桂(1840-?),字月仙;严宝琳,字韵珊。

以上诸人中,黄联桂、姚联元、扈联喜、赵宝琴、李宝笙较为著名,均以擅演昆曲剧目见长,介绍如下:

黄联桂(1820-?),《凤城花史上编》云:“皖之太湖人,字小蟾。白皙比玉,温润有光。炯炯双瞳,如翦秋水。春福堂陈纫香弟子。甲午岁,年十五,即自立春元堂于寒葭潭,近移玉皇庙前。演《女儿国》扮太师,别具一种华贵气象。扮《顶嘴》,满装尤称。至《下河南》《卖饽饽》《上坟》等剧,则不雅不俗,若灵若蠢,宛然城市间一姣好佳人。年才二十许也,而《吃面》扮丫头又居然十四五岁,雏鬟娇憨可掬。故见者只觉其秋纤得中,修短合度而已。若其丰致之安闲,态容之淡冶,齿牙之爽脆,声韵之娇柔,更有神明于其技者。近见其《惊变》一折,态度亦极端丽。”[3]556这里记录他擅演的昆曲折子戏有《西游记·女儿国》《长生殿·惊变》,此外还有《青石山·上坟路遇》。

姚联元,《凤城花史上编》云:“苏州人。亦纫香弟子,故字小香。同师有扈联喜者,字梅仙,与小蟾年相若,专习昆曲。率小香演《送客》《闹院》两折,合座称美。满业去,小香尽学所学。演《挑帘》《后诱》《反诳》《回话》,腰肢娇娜,妍笑工颦,一翦秋波,传情送抱。见者以为纫香复登场也。与阿四演《回头岸》,一时推为双绝。”[3]558这里记录姚联元与扈联喜合演《四弦秋·送客·闹院》,擅演的折子戏还有《义侠记·挑帘》《水浒记·后诱》《翠屏山·反诳》《蝴蝶梦·回话》,还有新编剧目《回头岸》等。

赵宝琴(1831-?),《凤城花史续编》云:“少佩秋一岁,为赵玉凤胞弟。……字紫仙,拂桐山人易曰‘芷仙。……歌喉朗润,尤擅串演。如《乔醋》《折柳》《借伞》《偷诗》《舟过》《挑做》《双拜》《小宴》《女弹词》《琵琶行》《回头岸》等剧,无不入妙。而《惊梦》《寻梦》两折,尤传神到玉茗佳处。其屈居榜眼者,正以姿态绝艳稍逊佩秋之清耳,实则一时瑜亮也”[3]571。这里说赵宝琴比华阿全(佩秋)稍逊一筹,记其擅演的昆曲折子戏有《金雀记·乔醋》《紫钗记·折柳》《雷峰塔·借伞》《玉簪记·偷诗》《舟过》《义侠记·挑帘·做衣》《拜月亭记·双拜月》《连环记·小宴》《貨郎旦·女弹词》《琵琶行》,新编剧目有《回头岸》等。而《牡丹亭·惊梦·寻梦》,评价尤高。《燕台花镜诗一百二十韵》记录其《琵琶行》《玉簪记·偷诗》《金雀记·乔醋》《舟配》与李宝笙合演,《牡丹亭·游园》与严宝琳合演。[3]621-629

李宝笙(1831-?),《凤城花史续编》云:“甲辰年梨园中鼎足而三者,既群推佩秋、芷仙、梅仙矣。其传胪非宝笙谁堪此座者?李姓,字兰舫。与芷仙同庚复同师。苏州人。文静高雅,颇称逸品。专习小生,突过联珠,当年即士红亦未许与抗手。演《惊梦》《折柳》《乔醋》《舟配》《借伞》《偷诗》《藏舟》《后约》《说亲》《琵琶行》《女弹词》《回头岸》,与宝琴、宝琳配。《游街》《亭会》,与小三福配。《独占》《赠剑》《奇双会》,与福云配。《断桥》与玉喜、玉琴配。《楼会》与翠林配。《奇逢》与美玉配。《桂花亭》与寿林配。工度曲,善传神。歌喉清润,宾白有节。其《见娘》《看状》《拾画》《叫画》《玩笺》《错梦》皆佳,《守门》《杀监》慷慨激烈,尤动观听。迩来小生颇难其人,拔兰舫高置一座,庶几风厉而振兴之。”[3]572这里说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梨园中一甲三人既已公认为华阿全(佩秋)、赵宝琴(芷仙)、陈翠官(梅仙),则二甲一名(传胪)非李宝笙莫属。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位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的年龄分别是十五、十四、十六、十四岁,又均为春台部中人,可见当时观众盛赞“春台的孩子”并非虚誉。种芝山馆主人认为,李宝笙是一名优秀的小生演员,不仅超过同时的陆联珠,而且胜似之前的张士红。这里记录李宝笙擅演的昆曲折子戏很多,其中《牡丹亭·惊梦》《紫钗记·折柳》《金雀记·乔醋》《舟配》《雷峰塔·借伞》《玉簪记·偷诗》《渔家乐·藏舟》《三笑姻缘·后约》《蝴蝶梦·说亲》《琵琶行》《货郎旦·女弹词》《回头岸》,与赵宝琴、严宝琳配演。《翡翠园·游街》《红梨记·亭会》,与金三福配演。《占花魁·独占》《百花记·赠剑》《奇双会》,与邢福云配演。《雷峰塔·断桥》与宋玉喜、王玉琴配演。《西楼记·楼会》与章翠林配演。时剧《奇逢》与陈美玉配演。《桂花亭》与郁寿林配演。此外,《荆钗记·见娘》《白罗衫·看状》《牡丹亭·拾画·叫画》《西楼记·玩笺·错梦》《铁冠图·守门·杀监》诸剧并佳,颇值得寄予厚望。

与春福堂有瓜葛的,有景福堂。

景福堂,主人不详。弟子有汤金兰。成书于咸丰乙卯(1855)的双影庵生《法婴秘笈》云:“汤金兰,字幼珊,苏州人,年十八岁。景福堂。”[1]406辑录于同治十二年(1873)的邗江小游仙客《菊部群英》云:“中山主人汤金兰,正名延庆,号幼珊。苏州人,戊戌正月初一日生。传赞载《昙波》。前隶四喜部,唱昆旦,善画兰。出春福,堂名旧署春如。住韩家潭。”[1]475上引二条,汤金兰的基本情况是一致的,即生于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综合二条,可以推测汤金兰先属春福堂,后陈纫香某弟子开景福堂,他又属景福堂。景福堂弟子还有梁双喜。成书于光绪二年(1876)的蜀西樵也《燕台花事录》卷上云:“梁双喜字兰君,京师人。年十四,景福弟子。”[1]549梁双喜光绪二年(1876)年十四,则其当生于同治二年癸亥(1863)。《春台班戏目》载景福堂戏目有:《回头岸》《琵琶行》《后约》《乔醋》《游惊》(《游园惊梦》)《舟配》《折柳》《说亲》《挑做》(《挑帘做衣》),[4]73多为昆曲剧目。

三、净香堂“莲卿既由三庆入春台,弟子遂兼隶两部中”[3]570

净香堂主人郑连贵(1822-?)是一位著名艺人,《凤城花史下编》云:“一作莲桂,苏州人。居寒葭潭宝善堂,主人陈金彩,三庆部旧家也。字莲卿。年十七,名动一时,姣丽不及王蕊仙,而姿态近之。眉目清秀,身材瘦削。工跳击,善舞刀剑,有飞花滚雪之妙。演《娘子军》《扈家庄》《祥麟现》诸剧,有巾帼丈夫气概,不徒以妖冶狐媚竞长也。歌喉娇柔圆亮,口白清婉有节,心思尤聪慧。”[3]562郑连贵戊戌(1838)年十七岁,可见其生于道光二年壬午(1822)。这里记录他擅演《娘子军》《扈家庄》《祥麟现》(《天罡阵》)等昆曲武旦戏。《燕台花镜诗一百二十韵》记录其演出《通天犀》,[3]626这也是一出武戏。《春台班戏目》载郑连贵戏目有:《雅观楼》《祥麟现》《取金陵》《平太仓》《清风岭》《娘子军》《扈家庄》《仪凤山》《穆柯寨》《庆顶珠》《绿林坡》《收关胜》《卧虎坡》《射红灯》《白水滩》《孟平关》《桃花洞》[4]164。萝摩庵老人《怀芳记》云:“郑连贵,苏州人。堂名净香。妆武旦态度绝伦,凡武旦皆以跳掷相扑为长,连贵独以步骤胜。前乎连贵,后乎连贵,以武旦名者,皆莫能及也。予尝谓《洛神赋》‘翩若惊鸿,宛若游龙,以此两语状美人,疑其不类。必见连贵之扮戏,乃知此语形容之妙。亦惟连贵可以当之。”[1]584

净香堂弟子甚众。《凤城花史续编》华阿全条云:“居净香堂,为郑莲卿弟子。……莲卿既由三庆入春台,弟子遂兼隶两部中。而佩秋出,为之冠,殆不食人间烟火者。视当年花君之清,则又过之。……至其度曲清圆,宾白明婉,真得莲卿师法。出口固自不凡,色艺双绝,宜乎压倒群流矣。”[3]570可见郑连贵除精于花部诸剧之外,又精于昆曲诸剧,是以曲白称得起“莲卿师法”。根据《凤城花史续编》,可知郑连贵弟子中像华阿全(1830-?)这样“兼隶两部”即同时属于三庆、春台两班的弟子还有周宝莲(1830-?)、朱双喜(1832-?)、陆双林(1829-?)、阿三等。《凤城花史续编》朱双喜条又云:“近又添二师弟:袁顺喜、周贵喜,皆苏州人。”[3]578郑连贵弟子参加三庆、春台两个徽班的演出,对于表演艺术的交流,是大有裨益的。《春台班戏目》载净香堂戏目有:《私媾》《湖船》《舞盘》《梳掷》(《梳妆掷戟》)《学堂》《收青》《泗州城》《白水滩》《台舟》《火棍》,[5]73其中昆曲剧目不少。

以上诸人中,华阿全、周宝莲、朱双喜、陆双林、阿三较为著名,又均以擅演昆曲剧目见长,介绍如下:

华阿全(1830-?),《凤城花史续编》云华阿全于净香堂弟子中“为之冠,殆不食人间烟火者。视当年花君之清,则又过之。惟其清而不枯,能以韵胜也。品之者咸曰‘心细性灵,神清韵足,一时名动,皆以甲辰状元目之。演《湖船》柔媚姣丽,《拂奔》俊爽风流,《思凡》则身手步法,色色入彀。《学堂》则嬉笑唾涕,声名逼真。他如《花鼓》《私媾》《搜巷》《盗巾》《狐思》《梳妆》《掷戟》《游湖》《借伞》《水斗》《断桥》《琴挑》《独占》,莫不揣摩盡致,体会入情。而《舞盘》一折,另有一副华贵气象,不减倚香当日神致。……至其度曲清圆,宾白明婉,真得莲卿师法。出口固自不凡,色艺双绝,宜乎压倒群流矣”[3]570。这里记其擅演的昆曲折子戏很多,有《红拂记·拂奔》《牡丹亭·学堂》《义侠记·私媾》《搜巷》《雷峰塔·盗巾》(原本)、《西游记·狐思》《连环记·梳妆·掷戟》《雷峰塔·游湖·借伞·水斗·断桥》《玉簪记·琴挑》《占花魁·独占》《长生殿·舞盘》。时剧有《湖船》《思凡》《花鼓》等。《燕台花镜诗一百二十韵》记录其《狐思》《私媾》与陆双林合演,《卖橄榄》与郑连贵合演,《游湖借伞》与周宝莲合演。[3]621-629

周宝莲(1830-?),《凤城花史续编》云:“周宝莲,字藕香,苏州人。甲辰冬,由四喜部改入净香堂。年十五,丰容盛爵,呋丽端凝,戏之者曰‘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专工昆曲,演《守门杀监》《寄子》《番儿》,得誉最早。近演《盗库》《断桥》《情誓》《佛庇》《舞盘》《刺虎》《絮阁》《搜庵》《游湖》《借伞》《相约》《讨钗》《交账》《送礼》,体会绝妙。而清歌婉脆,尤能响遏梁尘,宜其与韵珊、丽仙称鼎足已。”[3]575据此可知,周宝莲专工昆曲,最早以演出《铁冠图·守门·杀监》《浣纱记·寄子》《邯郸梦·番儿》等昆曲折子戏得名,近期常演的昆曲折子戏则有《雷峰塔·游湖借伞·盗库·断桥》《情誓》《佛庇》《铁冠图·刺虎》《长生殿·舞盘·絮阁》《玉蜻蜓·搜庵》《钗钏记·相约·讨钗》《翠屏山·交账·送礼》等出。根据《燕台花镜诗一百二十韵》记录,《搜庵》系与华阿全、陆双林合演,《断桥》系与朱双喜合演,《游湖借伞》系与华阿全合演,另有《求草》与陆双林合演。[3]621-629

朱双喜(1832-?),《凤城花史续编》云:“朱双喜,字琴仙,又字韵秋,苏州人。梅生之内弟也。甲辰年十三,入净香堂。性最聪敏,貌亦洁净。……所演《学堂》《湖船》《收青》《思凡》诸剧,潇洒自如,雅有丰致。人座婉腻,而不失大家举止。”[3]578可见他擅演的折子戏有《牡丹亭·学堂》《湖船》《雷峰塔·收青》《思凡》。根据《燕台花镜诗一百二十韵》记录,《收青》系与陆双林合演,另有《断桥》与周宝莲合演。[3]621-629

陆双林(1829-?),上引朱双喜条云:“同师陆双林,字倩香,长佩秋一岁。本苏州清音子弟。歌喉圆朗,态度端庄。演《小宴》《琴挑》《梳妆》《掷戟》《湖船》。又与佩秋、藕香配《搜庵》《私媾》《学堂》《求草》《水斗》《断桥》,与琴仙配《收青》,皆可观。”[3]578据此可见,陆双林擅演的昆曲折子戏有《连环记·小宴·梳妆·掷戟》《玉簪记·琴挑》《湖船》。又与华阿全、周宝莲合演《玉蜻蜓·搜庵》《义侠记·私媾》《牡丹亭·学堂》《雷峰塔·求草·水斗·断桥》,与朱双喜合演《雷峰塔·收青》。根据《燕台花镜诗一百二十韵》记录,还有与华阿全合演的《西游记·狐思》。[3]621-629

阿三,上引朱双喜条云:“又阿三者,专习小生。配《拂奔》《掷戟》皆佳,《寄子》《回猎》,尤善传神。性孤僻,不乐见客,未久即送之南旋矣。”[3]578可见阿三擅演的昆曲折子戏有《红拂记·拂奔》《连环记·掷戟》《浣纱记·寄子》《白兔记·回猎》等。

据上可知,净香堂弟子中擅演昆曲者甚众,擅演的昆曲剧目亦丰富多彩,蔚为大观。

四、与春台班有关的其他诸堂

熙春堂,主人谢玉庭。弟子有张金兰、韩发桂、叶金桂、翠霞、周蟾桂等,均擅演昆曲。

张金兰(1821-?),《凤城花史上编》云:“字倚香,修莲为易作‘猗香。苏州人。本习清音,少倚云(张金麟)一岁。年十六始至京,居朱家胡同熙春堂。登场名噪,度曲不失分刌。演《舞盘》,能合曲中节奏;演《寻梦》,尤尽曲中情态。他如《佛庇》《情誓》《搜庵》《冥追》《闻乐》《掷戟》《双拜》等出,妙皆体会入微”[3]554。张金兰擅演折子戏为《牡丹亭·寻梦》《长生殿·闻乐·舞盘·冥追》《连环记·掷戟》《拜月亭记·双拜月》《玉蜻蜓·搜庵》及《佛庇》《情誓》等出。据《燕台花镜诗一百二十韵》记录,《冥追》系与扈联喜合演,《情誓》系与韩发桂合演,《闻乐》系与叶金桂、韩发桂、扈联喜、张福元合演。[3]621-629萝摩庵老人《怀芳记》谓“张金兰,字倚香,苏州人。少倚云一岁,年十六。始入都,为熙春堂弟子。亦工度昆曲,离师后,所居曰留春堂。性孤介,而貌早瘁,不能与倚云比。……倚云得近士大夫者殆二十年,倚香不过五六年耳。然爱倚云者,无不惜倚香也。”[1]582

韩发桂,《凤城花史上编》云:“字葆香。与倚香偕至京,为熙春堂谢玉庭弟子。扮小生,与倚香名相亚。《回猎》《寄子》二折,声情并至,一时莫与抗手。又与金桂演《变羊》亦佳甚。《情誓》与倚香配,而《梳妆》《掷戟》扮吕布,则让金桂出一头地。其女妆惟扮《搜庵》之申大娘,亦善传神。”[3]561这里说韩发桂扮小生,与张金兰(倚香)齐名。他擅演《白兔记·回猎》《浣纱记·寄子》;《狮吼记·变羊》与叶金桂合演,《情誓》与张金兰合演。《燕台花镜诗一百二十韵》记录其《长生殿·闻乐》与张金兰、叶金桂、扈联喜、张福元合演。[3]628以上大部分为男妆扮演,是他的本行;而其女妆扮演《玉蜻蜓·搜庵》之申大娘,亦善传神,令人赞叹。

谢玉庭后来偕其徒南归,熙春堂遂非旧主,但其徒有重归或仍在春台班者,仍然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凤城花史上编》云:“(韩发桂)然不乐以歌管为生涯。比倚香出师,从玉庭南归。盖别有志也。丙申秋,数与过从,曾有延秋室即事诗。及出都,复有无题诗。今重至都门,而故居已非旧主。追念昔游,附录及此。金桂,叶姓,字粟香。亦返吴门。其自熙春堂出者,一翠霞,曾见其《瑶台》《跪池》等折皆佳,惜早殁。又周蟾桂,字月香,亦苏州人。工串演,歌喉圆润,近犹为春台砥柱也。”[3]561

藕香堂,主人陈凤林。陈凤林(1820-?)也是一位著名艺人,《凤城花史下编》云:“陈凤林,字鸾仙。居小李纱帽胡同,堂名藕香。室中字画精妙。所演剧多与秋芙同,而眉宇间时露英气。齿牙犀利,多噍杀之音,不似秋芙娇婉也。《雁门关》《乾坤带》《雌雄镳》《胭脂虎》《赶三关》《玉玲珑》《双合印》《贪欢报》《红鸾喜》《延安关》等剧,无不各尽其妙。而《面缸》《别妻》,尤饶别趣。年十九,已娶妻蓄弟子矣。而名不稍减,其姿容光艳有出莲卿、兰生上者。工画兰,不好署款,但押小印曰‘陈凤,盖隐然欲与桐仙之款书‘吴凤者抗衡。不甘与小桐、小霞相伯仲也。而弹四条弦子,唱马头调,尤独步一时云。”[3]563根据这里记载,陈凤林擅演时剧《打面缸》(见《缀白裘》十一集四卷)、《别妻》(见《缀白裘》十一集三卷)。杨懋建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所作《长安看花记》云:“凤翎,陈姓,字鸾仙。菊部中推弦索好手。演《花大汉别妻》,弹四条弦子,唱五更转曲,歌喉与琵琶声相答。琵琶在金元时本用弹北曲。鸾仙齿牙喉舌妙出天然,媚而不纤,脆而不激,圆转浏亮,如珠走盘。真觉遏云绕梁之音,今犹未歇,非他人所能及。丰仪朗澈,笑语俊爽。双瞳人湛湛如秋水,一笑百媚。当之者莫不色授魂与。余每戏呼为‘玫瑰花,以其英气逼人,大似探春也。仲云涧填《红楼梦》传奇,《葬花》合《警曲》为一出。南曲抑扬抗坠,取贵谐婉,非鸾仙所宜。然听其〔越调斗鹌鹑〕一曲,哀感顽艳,凄恻酸楚,虽少缠绵之致,殊有悲凉之慨。闻者自尔惊心动魄。使当日竟填北曲,鸞仙歌之必更有大过人者。”[1]307-308据此,陈凤林还演出过仲振奎的《红楼梦·葬花·警曲》。成书于光绪丙子(1876)的萝摩庵老人《怀芳记》云:“陈凤林,字鸾仙,皖人。所居曰藕香堂。言论磊落超迈,眉宇间有英气,席间尝傲睨俗子。陈相国爱之。扮戏则《得意缘》《玉玲珑》之类。齿既长,乃于《群英会》妆周郎,其豪可以想见。(周郎衣钵,近年推蝶仙。)鸾仙后随黄中丞出都,略有余资,商于汉口,可以温饱。”[3]563上述剧目之外,《春台班戏目》载陈鸾仙戏目尚有:《探母回令》《金水桥》《芦花河》《四进士》《天宝图》《五彩舆》《游龙传》《献长安》《双沙河》《玉堂春》《破洪州》《烈火旗》《回龙鸽》《西唐传》《阴阳镜》《黄金台》《群英会》《黄鹤楼》《坐楼杀惜》《翠屏山》《清泉洞》《借妻》。[4]164可见他能演的剧目十分丰富,而且是旦角与小生兼长的。

陈凤林原在三庆班,后转入春台班,自立藕香堂。《凤城花史下编》云:“敬义堂,三庆部旧家也。陈鸾仙出其门,主人董秀荣,在寒葭潭。”[3]564-565《长安看花记》云其:“丙申二月二十九日移居藕香堂。联升旧居也。”又注:“三庆部,寓韩家潭敬义堂,移居小李纱帽胡同藕香堂陈。”[1]308-309由上可知,陈凤林是丙申(1836)由三庆班转入春台班,迁入高联升旧居,立名藕香堂的,时年十七岁。陈凤林的弟子有国小凤(1830-?)、余小林,《凤城花史续编》云:“小凤,字桐生,国姓。安徽人。甲辰年十五,居藕香堂。貌端洁,时露媚姿。笑言婉腻,绝似小女儿呢呢私语情状。心地浑朴,性情和厚,与人交最能耐久,以故凡所知好无不快然满志者。演《女店》《扇坟》《补缸》《杆子》《打棒》《吃面》《铁弓缘》,口白歌喉爽脆殊逊师傅,未可云雏凤清于老凤声也。然而人材难得,若桐生,已为称数所必及矣。其师弟小林,余姓,字兰史。”[3]578国小凤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年十五,则其当生于道光十年庚寅(1830)。《春台班戏目》载藕香堂戏目有:《铁弓缘》《女店》《纺花》《补缸》《杠子》《打棒》《吃面》《赠扇》《冥勘》《挂画》《佳期》《战樊城》。[4]73

玉珠堂,其师江姓。《凤城花史续编》云:“陈美玉,字蕴仙,安徽人。鸾仙之从侄孙也。其师江姓,携二弟子自南来,其一曰明珠,故名玉珠堂。初与藕香堂对门居。蕴仙貌清神秀,玉立亭亭。乙巳年十四,登场有声。性聪慧,渐有傲岸自矜之意。能演《送灯》《代亲》《拷火》《奇逢》《戏叔》诸时曲,近以所居湫隘,移寒葭潭三和堂旧宅居焉。”[3]583陈美玉为陈凤林(鸾仙)从侄孙,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年十四,则其当生于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燕台花镜诗一百二十韵》记其《扯伞》与李宝笙配演,《烤火》与李翠林配演。[3]621-629《春台班戏目》载玉珠堂戏目有:《双节烈》《奇逢》《拣柴》《送灯》《反诳》《跪池》《代亲》《奇双会》《赠剑》《拷挑》。[4]73-74其弟翠玉,亦从其学艺。四不头陀《昙波》云:“翠玉,字黛仙,年十四,姓陈氏,安庆人。六七岁时读毛诗,甫成诵。以贫故就商,已而偕其母兄来京师。其兄美玉,旧有声春台部,黛仙遂习其艺。当八音宣播,二三妙伶集于春台。黛仙稍后出,故未见称于时。余尝于登楼之暇,留心物色。一日,见其演《折柳》一出,冶艳绝伦。”[1]400

松桂堂,主人陆文兰。陆文兰与郑连贵同为宝善堂陈金彩弟子。《凤城花史续编》云:“陆文兰自立松桂堂于樱桃斜街,有弟子天桂,字月香,汪姓。扬州人。工时曲,能演《打棋盘》《卖饽饽》《眼前报》等剧,《嫖院》扮老鸨,大有女档子神致。丙午迁寒葭潭。”[3]583《春台班戏目》载松桂堂戏目有:《楼会》《活捉》《后诱》《茶叙》《打棋盘》《杠子》《饽饽》《打棒》《佳期》《拷红》《盗库》《琴挑》《醉归》,[4]74其中昆曲剧目不少。

西安义堂胡喜禄管春台部,弟子兼隶三庆、春台。西安义堂主人胡喜禄(1827-1890),《菊部群英》云:“丁亥十一月初五日管春台部,前唱青衫。”[1]483《凤城花史续编》云:“喜禄一名长庆,胡姓,字蔼卿。敬义堂弟子。苏州人。自居安义堂,在陕西巷,与语山年相若。……弟子翠林,蒋姓,字芸香。能弹琵琶。”[3]574《怀芳记》云:“喜禄自立安义堂,弟子以小为名。小玉最号璧人,小枝郁勃有奇气。”[1]586

根据《菊部群英》,西安义堂弟子出师之后,兼隶三庆、春台两班者有:马六儿(1856-?),名桂莲,号爱秋,小名群儿,行六。北京人,唱武旦;何来福(1856-?),号玉珊,行八,淮安人,唱昆旦;刘财宝(1854-?),号笛仙,小名才儿,行九,北京人,唱武生;翟寿儿(1857-?),号佩芝,行十。北京人,唱花旦。[1]483成书于咸丰乙卯(1855)的双影庵生《法婴秘笈》云,安义堂的弟子还有:“单小翠,字黛仙,苏州人,年十九岁”,“张小喜,字雨亭,苏州人,年十八岁”,“袁小芝,字桂仙,苏州人,年十七岁”,“徐小玉,字苕生,苏州人,年十四岁”。[1]406-409《怀芳记》云“小玉最号璧人,小枝郁勃有奇气”,应当分别指这里的徐小玉和袁小芝。老生“新三鼎甲”之一汪桂芬(1860-1906)也是安义堂弟子,光绪六年(1880)搭春台班。

近信堂陈四儿出西安义,弟子隶春台班。近信堂主人陈四儿(1852—?),《菊部群英》云:“庚午新立,出西安义。西安义胡喜禄之壻。”[1]490则近信堂立于同治九年庚午(1870)。

根据《菊部群英》的记录,近信堂弟子有:陈五儿(1855—?),名连珍、佩珊,正名庆芳,为陈四儿同胞兄弟,唱武旦;余玉奎(1858—?),号瑶仙,北京人,唱胡子生;孟金喜(1860—?),号如秋,又号珩仙、丽仙,小名月儿,直隶故城县人,唱花旦。这几位都属于春台班。[1]490-491其中孟金喜尤为著名。

桐云堂陆金凤曾在春台班,弟子隶春台班。据《凤城花史续编》,桐云堂主人陆金凤(1810-?)曾隶春台部。

桐云堂少主人陆四儿(1862-?),隶春台,唱花旦,兼青衫、武旦。其他弟子亦隶春台,他们是:薛桂喜(1857-?)号芹香,小名馨儿,北京人,唱武旦;殷来喜(1857-?),号紫香,北京人,唱武旦;王三喜(1857-?),號月香,北京人,唱丑;赵宝铃(1856-?),号鸾仙,北京人,唱昆旦,兼青衫、花旦。

瑞春堂钱阿四隶四喜班,弟子兼隶四喜、春台。据《菊部群英》,瑞春堂主人钱阿四(1830—1903)隶四喜部,唱昆正旦。据《菊部群英》及《凤城品花记》记载,瑞春堂少主人钱宝莲(1854-?),号秀珊,小名文玉,隶四喜、春台,唱昆旦兼花旦。其他弟子亦隶四喜、春台,他们是:田宝琳(1853-?),号玉珊,小名德生。北京人,隶青衫,善胡琴;姚宝香(1858-?),号妙珊,小名锁儿。北京人,唱花旦,兼青衫,善弹琵琶;谢宝云(1860-?),号月珊,小名昭儿,顺天人,唱昆旦,花旦,兼老旦,胡子生;刘宝玉(1862-?),号碧珊,北京人,唱胡子生。[1]497-498姚宝香、谢宝云、刘宝玉三位,并称“瑞春三宝”[1]575。香溪渔隐《凤城品花记》记姚宝香:“十五龄童子也。父母皆燕人,操贱业,贫无依。鬻诸瑞春堂,隶四喜、春台籍。初习花旦,以性非所近,改青衫。时都下不尚昆曲,故所演多杂剧。歌裙舞袖,名动一时。其神静,其音清。艺兰生品为瑶天笙鹤,不具尘俗气者。”[1]571姚宝香艺术悟性、艺术品格皆佳,但时代已经不是昆曲的时代,能够坚守昆曲的戏班更如凤毛麟角。艺兰生《侧帽余谭》云:“雏伶昆剧,惟四喜最多,三庆次之,春台几如广陵散矣。”[1]602在某种意义上,“瑞春三香”可以说是春台班昆曲的绝响。

参考文献:

[1] 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2] 昭梿.啸亭杂录[M].何英芳,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0:478.

[3] 傅谨.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壹):专书(上)[G].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4] 朱建明.乾隆三十九年春台班戏目[J].黄梅戏艺术,1983(01).

(责任编辑:杨 飞)

猜你喜欢

昆曲传承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老戏新演,新中有根——访青年昆曲编剧王悦阳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领略昆曲之美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问天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