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金融视域下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①

2018-09-10赵建昌

中国商论 2018年30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摘 要:随着旅游行业发展的日益加速,传统的旅游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备受人们追捧,同时这也保护了旅游资源。少数民族作为生态资源优厚的区域,应更多注重生态旅游的发展,但在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现象。本文从财政金融视角,以云南省为例,对其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分析,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金融视域 生态旅游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c)-046-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行业也得到了很好地推动。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旅游模式对环境的破坏情况愈演愈烈,因此,人们开始注重生态旅游的发展。我国对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相对于国外来说较为落后,但是我国生态旅游资源雄厚,在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运用财政金融政策来促进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1 云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民族地区的自然文化以及历史文化的相互结合过程中,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生态文化,这种文化的产生吸引了各地的旅游爱好者。相对而言,云南省的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优厚,这些资源是云南省发展生态旅游业的重要根源。但是由于云南省生态旅游的发展起始时间较晚,这就造成相关管理部门以及人民群众在这方面的思想意识薄弱,因此现阶段生态旅游的开发效率低下,当地居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收益不理想的状态。在管理制度上也有很多地方不够成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1.1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意识薄弱

对于国内的旅游产业而言,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人们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认知还存在极大的不足,很多人的思维还没有从传统的旅游模式中跳脱出来,这样便会影响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发展。要想生态旅游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引导大众对生态旅游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其真正的内涵。

在生态旅游业的开发过程中,有很多不文明与不理智现象。政府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时,更注重它所能带来什么样的收益,以及能否提升当地的整体经济。因此,出现了过度开发生态资源,景区的游客接待量超负荷的现象,这种做法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景区环境。这种现状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生态旅游在经营层面考虑不全面,相关规章制度制定不全面,思维意识认知不足,从而导致生态旅游业未得到良好发展。从生态旅游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来看,他们在服务过程中存在专业知识不足,服务的质量低下等情况。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服务人员不能够有效、高质量地对其进行讲解,游客对于云南的特色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由于这些宣传工作的不到位,云南的生态旅游发展便会受到约束。云南当地居民作为生态旅游的主体,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觉悟不够,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当地居民各方面的素质应该有所提高,共同努力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从游客层面来看,绝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这个行业的一份子,在旅游过程中有很多不文明现象,破坏生态环境,污染公共空间等,游客应该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旅游意识,保护生态环境,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出一份力。

1.2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生态旅游行业的管理部门较多,但是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度不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头组织,这就导致管理力度不够,效率低下。

生态旅游业管理部门的体制规章制度不健全,缺少惩罚体制,这样对于景点不文明的现象就没有约束力,会让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同时,旅游管理部门对于价格方面没有统一标准,这便导致同行恶意竞争,扰乱价格市场,云南旅游业的品牌形象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这会阻碍云南省生态旅游的发展。

1.3 生态旅游资源市场开发规划不健全

云南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资源市场的开发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初步形成了休闲玩乐以及体验生活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但是目前主要是依靠传统旅游来带动生态旅游。对于生态资源的开发主要是针对自然资源进行挖掘,并没有对云南的生态资源深入探索发掘。生态旅游模式就出现了缺乏民族特色以及发展周期性不长的现象。生态景点的开发利用被社会化,更多的是为了迎合市场大众的需求,主体没有放在突出云南特色文化上面,久而久之旅客们便会失去兴趣,其在生态旅游行业中的竞争力也会下降。

1.4 生态旅游建设设施不完善,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低下

随着云南省生态旅游业的极速发展,生态旅游行业的相关旅游设施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很多景区的设施还是旅游发展初期的设施,很多设备已经不能使用,这些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旅游市场需求。生态旅游设施配备的缺乏会直接影响生态旅游发展,政府应该对生态旅游所需要的硬件设施、软件設施进行改善。例如游客的住宿、餐饮、以及景点的娱乐设施等都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升级。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云南省生态旅游中绝大部分的服务人员都是就近招聘,并且都没有受到过专业化的培训,这些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对云南特色文化的了解都不足。在对游客讲解过程中,他们不能精准全面地讲解云南民族特色文化,对于生态旅游的特色宣传力度不够,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也不能有效传达,这便约束了云南生态旅游的发展。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生态旅游建设的质量。

2 云南省生态旅游开发与利用的发展对策

对于云南省生态旅游开发及利用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针对其问题作出一些应对方案,以此确保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对于云南现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深度发掘;其次对旅游市场进行分析调查,制定完善合理的旅游发展政策,从而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让生态旅游得到良性的开发及利用。

2.1 充分发挥现有的云南生态资源

在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生态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可以结合现有的生态景点,例如玉龙雪山、泸沽湖、大理、香格里拉等,利用现有的景点推出新的旅游方案,增加一些新的旅游产品,这样也会推动旅游经济。在旅游的宣传推广方面,可以重点突出云南的生态旅游景点以及云南特有的景区文特色等,利用网络效应进行一些视频宣传,提升知名度。在宣传的同时,可以将自然环境、绿色生态等传统旅游中没有的特色重点宣传,以此吸引游客,提升影响力。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2.2 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扩大融资渠道

由于教科文组织、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等国际组织对云南省的生态旅游资源予以了高度关注,且提供了大力支持,因而平台的资金与渠道优势应当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出来。为了吸引越来越多企业、金融机构、社会个体对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进行投资,需要以政府为中心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与扶持度。构建规模较大的生态旅游投资平台,淡化行业的行政色彩并采取市场化模式对生态旅游进行管理,从而吸引外资与民营企业对其进行投资。

云南省应当不断加大对生态旅游的资金投入,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不断完善;生态旅游景区的规模也应当不断扩大,大力创新旅游产生,从而使得云南省生态旅游品牌得以推广。政府可以通过开展招商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政府为了进一步促进云南省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行业收入来改善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对云南省生态旅游产业链进行不断优化,并对与之相关的娱乐、餐饮等产业进行改进。

2.3 加强生态旅游开发的技术要求,加大环境保护

云南省在开发生态旅游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生态的平衡以及省会经济效益。为提升旅游发展的质量,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可以加大科研技术的应用支持。

例如可以对生态环境的考察信息建立数据库,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保护云南的生态资源。这些数据库也可以分類为景区交通、地理位置、人口数量以及生态景点的人文气候等相关信息。这样在管理建设时可以一目了然,相关部门也能够实时监测数据,并且可以作出精准分析,保护了生态旅游文化的资源的多元性。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危机意识,增强危机管理措施。技术部门根据数据的监控,预测分析出可能会对生态旅游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在各个景点可以增设监控,对景区的环境以及安全进行实时监控,避免出现自然灾害,以及游客数超负荷的现象,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旅游景点的相关负责人员也应对景点游客加强管理,杜绝一切不文明现象,可以用惩罚制度来打压这种现象的发生,让生态环境不被遭受破坏。在建设绿色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入,用以对绿色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生态资源进行保护。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是生态旅游发展的主体,但是这些资源一旦破坏便很难被修复,因此人们在注重保护生态资源的同时,可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起到约束作用,降低生态资源遭受破坏的概率,同时也起到保护生态资源的作用。以此,让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推动云南当地的经济发展。

3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可运用财政金融政策

虽然开发旅游资源主要属于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但仍需要结合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两手抓才能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大都依靠财政金融政策来实现,还需要结合运用计划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

3.1 根据生态旅游的规划指标实行相应的税费政策

建立具备科学公正行为指标的规范化管理系统是有必要的,实行这样的管理系统是保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指标的制定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静态指标包括建筑物的占地面积、环境监控等,而旅游人数等则归类于动态指标。由于指标的动静态特点,财政也需要按实际情况实行灵活的税费政策。在偏远地区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需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所以,对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政府应该实行多予少取的经济扶持政策。

3.2 多渠道筹集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资金

生态旅游项目能带来收益的大部分处于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和经济贫困地区,为了建设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在开发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充足的资金能够给民族自身文化的保护以及修复提供保障。开发与保护生态旅游资源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筹集资金,资金来源有以下几个渠道。

(1)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容纳国内外资金的注入,允许社会各界人士投资生态旅游项目。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要改变传统观念中落后的部分,摒弃外资和民间投资的偏见,做到兼容并蓄。开发生态旅游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扶贫,政府需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并且做好后续的完善工作,能够及时跟踪监督、检查落实。为了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需要政府的关注和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

(2)为了能够更广泛的筹集资金,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前景较好的项目,可通过发行旅游债券或旅游股票的方式来实现。同时支持生态旅游企业采取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广泛的推广开来。

(3)实行旅游生态税收政策,通过税收的支持,满足资金需要,建立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和保护基金,保障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可行性。

4 结语

开发景区时进行科学的规划,保障现有生态资源不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对后代人的支持能力不带来负面影响,不会遭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作用破坏。政府针对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保护,是通过财政金融政策来宏观调控的。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严格控制旅客数量,不宜过多;(2)规范旅游设施建设的管理标准;(3)监督生态旅游活动;(4)积极推进污染防治;(5)加大环保意识宣传,自觉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并灵活运用国家的财政金融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 金淑彬,黄萍.财政金融视角下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 成彦博.少数民族生态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浅析[J].人文天下,2017(3).

[3] 李乔玲.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调查及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2).

[4] 胡静春.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探究——以云南茶园生态旅游为例[J].福建茶叶,2017(2).

[5] 中国人民银行海南州中心支行课题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青海金融, 2017(8).

[6] 卓玛措.金融视角下青藏高原旅游业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 2014(3).

[7] 罗宇,胡方方.云南省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8).

[8] 徐佳.旅游人类学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边境购物旅游资源开发——以霍尔果斯口岸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28(1).

①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2018年校级科研计划项目“宝鸡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ZK2018021)。

作者简介:赵建昌(1974-),男,汉族,甘肃静宁人,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可持续发展及旅游扶贫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探讨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京津冀将共建两大生态旅游协作区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