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经济水平差异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因素影响

2018-09-10李家志

大东方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村经济

摘 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区域经济差异的大背景环境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中部农村地区,更应该得到金融产业的支持。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农村经济;金融因素

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是这一时期发展的重点任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基点的农村金融产业,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就目前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来看,主流观点坚持认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金融之间具有正相关联系,不过而有不同的观点看法。不够,总的研究侧重点还是相对集中,即对于区域内金融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同性。

一、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

我国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偏低,增长速度缓慢,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除此之外,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包括在经济发展总量、经济增长速度、资本、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现阶段,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时期,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工农产业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服务社会转型。与之相应的城乡经济也开始转型发展。目前,中部地区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截止到2015年区域内农业人口达到了2.3亿,占到了中部地区城乡总人口的62%,占到了全国总农村人口的31%。在中部地区内部,各省份地区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湖北、河南、安徽、湖南四省农业产值所占比例比较大,而山西和江西两地农业占总产值比例较小。总体来评价,中部地区农业内部构成比例不均衡、不合理,林业和渔业比重过低。

农村金融,它是金融的一个分支,本质是价值流通,在整个农村经济主体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包括在农村经济业务活动、农村产业发展服务等方面。单纯从农村金融的功能上来看,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经济实体的贡献。比如,为区域内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信贷服务。就目前来看,农村金融存在的形式相对比较丰富,有商业银行、信用社;在一些非正式金融机构上,有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金融服务部、私人钱庄等。农业金融的特点,主要体现为风险高、市场分散、基础设施差、信息不对称、规模小等。正因如此,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增长。当前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领域,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下的金融市场,这也是当前中部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区域非平衡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金融因素

影响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因素,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农村金融与技术进步,第二是农村金融与制度安排。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滞后于城市经济增长方式,与东部地区相比,技在技术和制度层面上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例如,传统的农村经济增长模型忽视信贷市场成本。此外,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着正常的农户投资,尤其是对于创新性质的乡政企业,货币资本严重不足,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

造成当前中部地区农村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包含以下:金融监管缺失、金融风险较大。比如,许多地区倡议在农村创建民间银行,但是中部地区不允许。正是由于这种制度上的阻碍,导致大量的资金流流向城市,这也是农村地区用于基础建设发展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国家政府出台了一些了强制性政策,取缔地下钱庄,不少地区还取消了农村区域的合作基金会,并通过行政手段限制了新成立的农村区域的金融组织。在这种内外歧视性政策的双向挤压之下,导致中部地区农村闲散资金外流。第三,金融服务体系弊端较大,比如信用社、农业银行等机构,金融组织机构不信任农户,同时农户又惧怕风险,信贷业务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机制。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包括中部六省在内,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建设一直在持续推进中,而区域性发展差异也更多体现于此,即各方的影响因素和不可控风险差异大。下述图3-1呈现的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变迁。从中可以清晰的看出,目前处在一个政府管制像市场化演进的关键期,即政府逐渐退出、市场化程度持续加强。单从这一视角来看,就足以解读目前国内农村金融区域性差异现象,因为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区域经济的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是最大的影响,同时也是间接性因素。

三、总结

(1)讨论

最终的实证检验结果充分表明,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机制,但由于受到区域经济差异的制约,在短期内,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会对区域内农村经济的发展虽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整体效果并不太显著。从中还发现,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机制显著,而金融结构无法起到支持(中部地区)区域内农村经济增长的效果。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金融效率支持农村经济增长最显著,金融规模并没有起到直接的促进和带动效果,这一点也足以说明,中部地区农村金融严重弱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抑制现象比较严重,这也是区域内农村信贷无法很好转化为有效投资的根源所在,因为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撑作用,由于各方因素的限制、阻礙,无法得以展现。

(2)建议

如上所述,笔者以为,在区域经济差异的大背景环境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中部农村地区,更应该得到金融产业的支持。对此,建议国家及各级政府今后在大力发展三农经济以及地区间经济帮扶推进中,把握轻重点,适当倾斜政策。除了基础的农业发展优惠政策外,更应当侧重于对农村金融体系完善与市场0优化层面。具体来看,可优先考虑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区域内的金融机构积极主动愿意参与进来,进而有针对性服务性的扩大业务范围。如此以来,在相当程度上可逐步增强农村市场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能力。此外,为了更好的保障机制得以正常运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安全 建设与防护。因为农村金融市场不同于城市地区,再加上起步及其各项机制落实相对较晚,所以以往城市地区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矛盾极有可能在农村地区重演。故此,强化安全保障,立足于市场发展实际,降低不良贷款率。辅助以规范严格的内部、外部监管制度,对农村受贷群体提供长期跟踪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继哲.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J].时代金融(下旬),2016,(2):20-21.

[2] 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2》,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

[3] 易丽婷.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金融制度因素[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23):8-8.

[4] 吕静,刘华,梁夕雯.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科技博览,2015(16):155-155.

作者简介:

李家志(1995.8-),男,湖北潜江,汉,大学本科,汉口学院2014级,研究方向:金融。

(作者单位:汉口学院)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
略论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