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快乐终身”乒乓球教学模式的构建探索

2018-09-10陈常远

体育风尚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乒乓球教学模式

陈常远

摘要:随着体育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多元化的教育理念相互碰撞,極大地丰富了体育教育理论,为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以“快乐终身”体育教学理念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快乐终身”理念及乒乓球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其次论述了“快乐终身”教学模式的构建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快乐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乒乓球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希望能够为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进步提供相应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快乐终身”;乒乓球;教学模式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也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喜爱。在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当中,乒乓球课程的开展普及率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都非常高,这为推动高校乒乓球教学的进步、推动乒乓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在传统的高校乒乓球教学当中,教师往往重视对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及身体素质的提升,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挥及体育精神的培养,导致乒乓球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就失去了继续参与该项运动的兴趣。为了丰富高校乒乓球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观念,笔者认为,高校内应该加快构建“快乐终身”的乒乓球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

一、“快乐终身”与乒乓球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

乒乓球教学模式,就是指高校在明确乒乓球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对教学理念、理论、思想进行汇总,从而制定出完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并以大量的讲解、示范与实践指导和组织课程,从而帮助学生们了解乒乓球运动规则,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培养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最终形成终身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习惯[1]。传统的乒乓球教学,往往将教学重点集中在传授乒乓球运动规则及基本技巧方面,对于学生兴趣及习惯的培养却不够,近年来,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高校已经认识到了以往课程中的不足,开始探索“快乐终身”乒乓球教学模式的构建。

“快乐终身”乒乓球教学模式,由“快乐”和“终身”两个概念共同构成,“快乐”是“终身”的前提,它强调在乒乓球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情感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兴趣发展,让学生在乒乓球的学习中不断获得快乐感和成就感,从而养成长期运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终身”是一个集合性的概念,它是指在乒乓球教学当中,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快乐”的基础上,使运动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更多的良性影响,并使他们形成坚持锻炼的坚定意志[2]。“快乐终身”的理念关注于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全面发展,而“快乐终身”乒乓球教学模式的构建,符合体育教学改革与全面人才培养的题中之意。

二、高校“快乐终身”乒乓球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快乐终身”乒乓球教学模式,在乒乓球规则与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思维培养和情感培养,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习惯和运动精神,使他们不论是从身体上还是从精神上都能获得乒乓球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在心理上,“快乐终身”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使他们放松身心,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这对于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都大有裨益。

(二)有利于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快乐终身”乒乓球教学模式的构建,使更多人养成长时间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习惯,这有利于乒乓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提升整体国民体质。

三、“快乐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乒乓球教学模式构建

(一)明确学生在乒乓球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影响下,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在教学过程当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学习、选择与评价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乒乓球运动中来,并最终有所收获[3]。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展开乒乓球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以及知识理解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控制工作,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保证发掘每一位学生最大的运动潜力。

(二)充实教学内容,特别要加入更多的心理训练

“快乐终身”乒乓球教学模式,更加看重对于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这种习惯以及意识的养成,离不开学生强大的心理支撑。因此,高校开展乒乓球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不断丰富课堂内容,除了基本的示范、讲解之外,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不断开拓学生的眼界,使他们不仅会打球、看球,还会评球,并且形成一套自己的对于乒乓球运动技战术的理解。结合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和各种有关乒乓球运动的视音频素材来充实课堂内容,同时综合考虑教学进度,在课程中引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游戏教学法和创设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们更好地融入到乒乓球运动的氛围当中,培养自身的乒乓球意识和兴趣,明确乒乓球运动给自身生理、心理带来的益处,同时通过竞赛意识、合作意识的培养,不断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在“快乐”的基础上,逐步养成“终身”的乒乓球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1]闫志燕,李东升.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5):295.

[2]刘伟.浅析高校乒乓球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1):47,49.

[3]宋权予.在乒乓球选修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对策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0):114.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乒乓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乒乓球与大铁球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迷你乒乓球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