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技术教育到科学教育

2018-09-10陶涛涛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素质教育

陶涛涛

摘 要:技术教育在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忽视了对人的德性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统一。怀特海在教育领域中创造性地阐发了科学教育的思想,对现代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教育模式的转化只是作为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服务的。怀特海对技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体察和审思,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怀特海;技术教育;科学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8)05-059-05

教育的目的在于“成人”,那么如何才能使人成其为人,合适的教育模式就成了关键。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立德树人”,而人之为人不仅在于人有各项技能,更应该有道德和各种情感。然而,从目前教育所培养的人来看,并未达到教育的“成人”目的。究其根源,目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种技能训练。我们知道,技能训练固然重要,但在专注于技能训练的过程中缺乏对人的德性的培养和情感的丰富,从而导致人文性的缺失,变成了“单面人”(马尔库塞语)“畸形人”。而这一切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又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因而要走出目前教育困境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英国著名教育哲学家怀特海曾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对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给未来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出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试图通过对怀特海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希冀从中获得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以解决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教育:教育的困境

怀特海从过程论的角度来考察和审视现代教育,认为现代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技术教育。在怀特海看来,教育的理想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工作就是娱乐,娱乐就是生活。然而,现实的状况却是芸芸众生鲜有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工作、娱乐和生活三者的关系对于绝大多数受过技术教育训练的人们来说,至少不会像怀特海所希望的那样融洽自在。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源在怀特海看来是现代教育的技术化即技术教育。因此正是技术教育使教育的理想与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在《过程与实在》中怀特海就曾指出:“有一个悖论摧毁了许多著名的教育理论,这个悖论就是:训练能产生技巧,但也很容易浇灭想象的热情。技术要求重复,想象的热情则伴有冲动”。[1]在一定程度上,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开辟了一条新的想象之路。但对于每一种单独的程式化、标准化的训练模式,其自身的实用性都有其局限性。如果不能超越这个限度,技术教育就会失去创造力和激情,成为阻碍人性进步的藩篱。

怀特海认为:“技术教育大体上是培训一种艺术,一种利用知识来制造物质产品的艺术”[2],而技术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过于注重专家训练法的教育模式。现代教育的学科门类众多,例如仅我國就有哲学、工学、管理学等十三个学科门类,而每一学科门类下又细分为众多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如此衍生出来的专业数量之巨可想而知。知识的专业化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之一。就技术教育而言,专业化发展是在有限的时间和领域内获取实用技术和生存技能的快捷有效的方式。受过专业化训练的人们可以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深耕细作,不断地增进知识的深度。然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方面,专家训练法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发生相反的效果。一个现代的建筑师可能对古典文学知之甚少,更对历史史实一窍不通。而他所设计建造的建筑被则冠以奥林匹克花园、普罗旺斯、卢瓦尔小镇这些毫无审美和文化价值的洋名称。知识专门化的结果就是每一个专业都在自身的领域内不断取得进步,而获得训练的人们的思想也可能被限于一隅,只会用本专业的一套抽象的概念来思考问题。正如怀特海所言:“中世纪知识分子的禁欲主义,到近代就被一种不用具体方式考察全面事实的知识禁欲主义所代替了。”[3]技术教育如果被设想为只是传授给学生一套高度专业化的实用技能,那么它必将是一种失败的教育。这种训练法将导致学生缺乏一种孕育技术的或科技的教育所必须的自由精神,而这种自由精神能够将智慧、道德和情感的因素注入技术教育之中,从而真正实现智力上的启蒙。

技术教育所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目的的单一化,忽视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作为构成理想人类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怀特海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如艺术般高雅。”[4]而要达成这一理想目标,传统的技术教育理论显然已经力不从心,需要重新考虑通识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平衡问题。技术教育的目标是教会给学生如何运用知识生产物质产品,侧重于“怎么做”的问题,即具体知识的实际运用。在综合考察技术教育的成效后,怀特海认为传统的教育太死扣书本了,过于偏重知识的分析和求得公式化的材料。而智慧却是平衡发展的结果,技术教育如果只是强调客观知识的绝对性,只是注重传授知识的结果和技能的重复单调的训练,那么,这样的教育无疑就失掉了新颖性,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扼杀了学生的自由精神和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技术的进步使整个人类的生存状况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人们在享受运用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被技术工具反噬的危险。人们醉心于频繁换代的电子产品,热衷于制造毁灭能力更强的军事武器,无节制地享受着机器人带来的便捷服务,而忽视了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人的主体性地位的丧失、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单向度的发展等等。技术的双重特性迫切地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技术教育。因为教育作为一项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换句话说,教育艺术是一个面向具体个人不断地进行阐释性思考和行动的实践”,[5]现代教育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多大的可能性空间,人就能够在多大的范围和程度上得到可能的发展。因而,技术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具体的技术和技能,更要使学生学会理性看待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在技术教育中就有必要凸显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并使技术教育转变为一种富含人文关怀的教育。

二、科学教育:教育的出路

在怀特海看来,技术教育是导致学生人文性缺失的罪魁祸首,那么要走出这种教育的陷阱,就必须要转向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而这种教育模式就是“科学教育”。怀特海认为:“科学教育主要是一种训练观察自然现象的艺术,是认识和推论这些现象可能产生的后果有何规律的训练”。[6]科学教育注重培养人的两种逻辑思维,即发现的逻辑和被发现的逻辑。前者表现为权衡各种可能性,抛开事件的细枝末节而直抵本质规则以及对相关假设的实证检测等,这主要是一种归纳的逻辑。后者则是对服从自然规律的特殊事件的演绎,主要表现为演绎的逻辑。而现代科学教育除了满足人的现实发展的需求之外,更加关注的是在智力活动的培养中令人产生愉快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探索欲望激发起人们渴望发现的激情,而这种激情的产生则离不开文科教育,即对思想、艺术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怀特海认为;“科学教育最差的一种情形是,它以一门或两门特殊的科学分支为基础,而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教师在考试体制的影响下,往往只向学生灌输这些特殊学科的狭隘结果。”[7]科学教育如果离开了文科教育对事件价值和意义的鼓励和张扬,那么它就不能呵护人类的思想自由,践踏了人类精神在面对物质力量时所具有的尊严,不利于维护科学起源所需要的无私利的科学求知精神的培养。因此,怀特海认为科学教育应在更宽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即它应当包括关于事实判断的自然科学和价值辨析的人文教育。简言之,科学教育是一种由事实和价值所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的教育。

怀特海认为科学教育具体应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的教育,这种形式的教育注重逻辑的严密和理智的分析,主要工具是书本。另一方面则是弥补专业化训练所带来的偏执,具体地说就是艺术和美学的教育,这种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习惯。尽管第一种教育以专业知识为主,但是也要考虑专业化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平衡问题。学生所获得的知識和技能应当比他们最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更加宽泛,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对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课题有一定的通识。这种专业化学习的终极产物是要学生形成自己的风格,“风格,按其最美好的意义,就是最终获得有教养的心智,风格是最有用的东西”[8]。具有风格的建筑师能够强调整体观念和环境意识;具有风格的手工艺人注重自己作品的完美性;具有风格的教师能够做到寓教于乐。总之,风格的养成是专业化教育成功的标志。而这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第二种教育,即对学生进行艺术直觉和审美能力的训练。怀特海认为审美艺术教育应当培养学生一种鉴赏力,能够理解并欣赏交互影响的具体事物的特殊价值。教育不仅仅只是传授给学生冷冰冰的知识和事实本身,因为即便学生懂得了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切理论知识,但他仍然可能遗漏了落日下的余辉。

科学教育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展现五彩缤纷的生活。怀特海提醒我们教育要使学生理解永恒的现在。“过去知识的唯一用途是装备我们以对付现在。再也没有什么比轻视现在能对年轻心灵造成致命的危害了。现在包含了存在的一切。现在是神圣的场所;因为它包含了过去,也孕育了未来。”[9]如果教育不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并生活得更好,而只是孤立地教授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的事实本身,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英语、法语等外语,那么这种教育最终是无法代表生活的全部。任何教育专家也不能把生活置于普通教育的任何学科之中,而科学教育就是要将智慧注入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和艺术上养成主动创新的精神,满怀希望和信心去迎接生活的冒险。需要学习的领域是如此的广阔,而人类有限的生命历程使我们每个人只能获得整个人类智慧的一小块。科学教育旨在引导人们对真和美进行有意的追求,那么个体有限的意识也将以科学教育的方式使人们坦然地面对生活的挫折与美好。

怀特海明确地警示我们谨防教育事业中出现的“呆滞的思想”,即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观念既没有得到实践的利用或验证,也没有与其他的思想有机的结合起来。而“有机思维是组织活动的思想基础。组织是对不同元素作调整而使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呈现某种预定的性质。”[10]狭隘的技术教育在取得对事物深刻但片面的理解的同时,却忽略了事物的内在关联而导致各门学科的致命分离。怀特海的有机思维则强调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和有机整合。科学教育作为连接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枢纽,就是要融合两者的教育特性,为人的智慧的均衡发展和个性的平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科学教育是对侧重具体性技术教育的超越。

三、走向素质教育:科学教育的当代启示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所暴露的问题和面对的困难依然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仍然以应试作为最高的追求目标,妄图以统一的知识体系灌输给全体学生。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自己的个性、兴趣和主动性等被忽略,本应该享受到教育带来的探索世界、发现自我的乐趣,却被考试、知识灌输所带来的烦恼代替。这种教育还是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窠臼,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知识教育。而技术教育则退化成职业教育,这种教育导致人的发展的片面性,人的思想被局限在狭窄的角落里,无法充分完整地享受生活的其余部分。目前的教育现状显然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1]的要求相违背。

怀特海有关科学教育的思想理念不仅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也深度契合了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诸多方面。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教育。有学者总结了素质教育至少有三大特征:“素质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志趣,主张尚自然、展个性”,“素质教育倡导民主、自由、平等,因为它们是养成健康素质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鼓励质疑和批判精神,因为这些是实现发明创造的必要条件”。[12]人的素质是由多方面所构成的,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但不管怎样,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一种理想目标,同时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自我发展的现实需要。关键在于如何把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契合点,而怀特海的科学教育就是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与现实作用的发挥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之一。

首先,科學教育提倡教给学生完整的知识掌握和能力锻炼,通过提升学生的技术修养、科学修养和人文修养使他们的智能和性格达到最佳的平衡。科学教育要求人的素质发展和技能培训的有机统一。其次,科学教育对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透视。怀特海认为任何教育方案都必须服从两条戒律:一是不要一次性教授过多的学科,二是凡是所教之处,必须要使学生透彻明了。最后,科学教育要激发人的首创精神,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怀特海认为学生是有血有肉充满活力的个体,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以激发创造精神开始,以促进这种精神而结束。科学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智慧,激发和诱导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兴趣。

科学教育提醒我们不能只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正如怀特海所强调的那样:“存在的直接性处于流变之中,生命的生动性寓于转化之中,它具有以获得结果为目标的形式。按其本质来说,现实事物的目标是自我形成”。[13]怀特海根据人的智力发展的节奏特点将人的教育过程划分为浪漫、精确和综合运用三个阶段。怀特海的三个阶段的教学理论整体上构成了一组大循环,而具体到每个阶段内部的发展进程中,每时每刻又都存在着这三重节奏的循环,这是一个螺旋式递进、旋涡式发展的过程。科学教育要据此在不同阶段教授与之相适应的学科,练习重点学科并统筹兼顾其他阶段的非重点科目,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所学知识能有透彻的理解和领悟。科学教育所倡导的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适应自身的身心成长规律,更将学生置于永远变化和生成着的动态模式之中,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塑造和发展。

怀特海科学教育的思想中对古典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对数学课程的改革建议以及对大学及其作用等方面都有发人深省的见解。诚如怀特海所言:“教育的艺术从来就不是容易掌握的。战胜教育的种种困难,特别是初等教育的那些困难,是一项值得最杰出的天才为之奋斗的任务。它是锻炼人类心灵的工作”。[14]联系到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不难得出人的全面发展必将有赖于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而怀特海的科学教育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诸多的闪光点,因此,认真研究和吸收怀特海科学教育思想的精华,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而且还能深化我们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英)怀特海.过程与实在(修订版)[M].杨富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431.

[2][7][8][9][10][14](英)怀特海.教育与科学:理性的功能[M].黄铭,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25-26,28,16,6,60,28.

[3](英)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 何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217.

[4][6](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匯出版社,2012:1,66.

[5]熊华军.个体生成: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之意蕴[J].复旦教育论坛,2006(6):16-19.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12]刘道玉.论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施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5(3):147-153.

[13](英)怀特海.思维方式[M].刘放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90.

Abstract: Technical education focuses on teach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However, it ignores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 virtue and the edification of emotion, which makes it separate the organic unity of science and humanities for that matter. Whitehead not only creatively introduced the thought of scientific education into the education field, but also profoundly reflected on the problems within the modern technical educ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model is only a method to realize the goal of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 Whitehead's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echnical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educatio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Whitehead; Techn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用“科学教育”浇灌祖国的花朵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