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神妈祖信仰传播与造像艺术思考

2018-09-10王芊

大东方 2018年6期
关键词:妈祖传播信仰

王芊

摘 要: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区妈祖是信奉影响最大的民间神,同时也被称之为保护神。本文论述了妈祖文化当前的研究现状,其信仰传播现状以及造像藝术研究,力求不断推进其进步。

关键词:妈祖;信仰;传播;造像艺术

引言

妈祖,即天妃、天后、娘妈、天上圣母,是宋元以来我国东南沿海船工、水手、渔民、商人共同信奉的海上保护神,同时,也是闽南地区民间信仰中影响最大的女性神祗。妈祖原名林默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是福建莆田湄洲屿上的一位普通民间女子,相传她生而神异有通灵变化,驱邪救世的本领,28岁时升化成神后屡次显灵于海上救人于水厄之中,故受沿海民众膜拜,并被奉为“通贤神女”立庙奉祀。作为海神,从北宋开始妈祖因受历代王朝重视而褒封无数,封号也从“夫人”上升为“妃”、“天妃”和“天后”并最终获得“天上圣母”这一至高无上的尊号。随着妈祖信仰的传播范围和影响越来越大,供奉其神位的大小妈祖庙宇也逐渐遍布海内外。

1、妈祖文化研究现状

从2006年国家把莆田市“湄洲妈祖祭典”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妈祖热”就风起云涌。2009年联合国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标志着妈祖文化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同年,《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确定莆田市的城市性质为”湄洲湾港口城市,世界妈祖文化中心”。2013年,莆田学院成立妈祖文化研究院,标志着“妈祖研究热”也开始兴起。尽管关于“妈祖研究”发展迅猛,单中国知网上与“妈祖”篇名有关的文献就达1792篇,在国家图书馆、莆田学院和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上与“妈祖”书名有关的文献至少有252本。但是在翻阅研究文献时,我们发现,尽管文学、宗教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学者均从不同角度研究妈祖,但大量文献集中在妈祖起源和发展角度,宗教学和历史学的观照居多,少有文献从传播学角度对妈祖进行考察,这可能是制约该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传播学角度的研究必不可少,越来越多的传播学者也可以介入妈祖研究,成为“妈祖学”研究的生力军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妈祖传播”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综述,为后人提供该领域比较全面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趋势。

2、妈祖信仰传播

妈祖与其他中国民间传说的神话人物一样,可以在实现生活中找到原型。但这种原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不过寄托了同时代人们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道德水准而已。妈祖从人到神的演变过程,既表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又反映了各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特殊现象。所以,只有深入研究妈祖信仰形成的社会背景与妈祖文化传播的历史渊源,才能对这一世界性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首先,妈祖的原型来自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妈祖原本是莆田沿海一位勤劳、善良、美丽的民间普通女子,传说北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兴化军莆田县湄州屿(现湄洲岛)的林家诞生了一个女婴。女婴从出生到满月,一声不啼,父母便为女婴取名“林默”。林默同渔家孩子一样,从小在海外长大,风里来、雨里去,熟悉水性,练就了一身海上谋生的本领。加上她天生聪慧,刻苦好学,过目不忘,知识面很广,既熟悉海洋气候,又懂得“灵慧巫术”,还掌握了不少医学知识和防疫消灾之法。少年时期,林默就经常为当地百姓驱邪避难,治病救人,深受乡亲邻里的赞赏。据宋代妈祖庙碑刻记载:“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 更难能可贵是,林默终身不嫁,矢志从善,经常拯救海难,乐此不疲地为家乡百姓驱魔治病,渐渐地声名远播了。然而,红颜薄命,宋雍熙四年(987)九月九日,林默因搭救海上遇险船只而不幸遇难,终年28岁。林默失踪之后,莆田百姓说她羽化升天,把她当作真善美的化身,尊称她为“默娘”“神女”“妈祖”等,其生平事迹在莆田沿海迅速流传开来,并在传说中不断被放大、被神化,逐渐由人变成了神。宋雍熙四年(987),莆田百姓在湄洲岛林默生前经常举灯引航的湄峰上建庙祀祭,纪念妈祖,这是世界上6000多座妈祖庙的始祖,人称湄洲祖庙。此后,沿海百姓经常到湄洲岛妈祖庙烧香祭拜,祈求保佑,商人、渔民纷纷赴湄峰祖庙“祈祷报赛,殆无虚日”。?宋代兴化文人林俊甫在《莆阳比事》中记载:“湄洲神女,生而神异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

3、妈祖造像艺术探究

3.1、服饰特征

3.1.1、“夫人装”妈祖

妈祖是宋代妈祖的艺术造型,也是最早的妈祖造型。从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至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这 136 年间,妈祖被朝庭褒封有十三次之多,其中前面的五次都被封为“夫人”,其中后八次皆加封“妃”。这一时期是妈祖神格开始提升的初期阶段,应该来说不是很快,因为“夫人”和“妃”相对等级都较低,故此时妈祖造像比较平民化与古代绘画作品宋代仕女的形象比较一致,多身体修长、秀颈削肩、仪态端正。

3.1.2、“天妃装”妈祖

元代是妈祖文化传播的重要时期。元朝统治者历来就十分重视海上交通,相较与宋统治阶级对妈祖的重视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至元十八年元世祖加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至元二十六年元世祖又加封妈祖“显佑天妃”,这使得妈祖的神格地位一下子提升很高。

3.1.3、清代“天后装”妈祖

清康熙二十三年,因协助收复台湾有功,经靖海侯施琅奏请,康熙封妈祖为天后,妈祖神格达到了封建社会所能达到的等级最高的“王”“后”一级。至此,许多天妃宫和新建的妈祖宫多改称天后宫。这以后所有妈祖像原则上皆应称为天后神像。此时造像还是延用原来的服式等级,并无特别变化。而台湾各地妈祖庙的妈祖造像则多以原乡祖地宫庙所作神像特征。

3.2、面容特征

在妈祖面容形貌上的确定上,依据有二:一为根据前文所分析的史料中关于妈祖生卒年龄考作为容貌塑造的基本参照;二为根据西王母和观音形塑变化规律,将宋代民间信仰特别是佛教、道教等塑像的主流审美倾向等作为妈祖建模之基。伴随着宋代经济和文化的变迁,信众们更为关心现世生活,宗教艺术中的造像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明显呈现出科学写实的世俗化倾向。作为同时期民间信仰中重要神祇、后经道教增饰奉为女仙之首的西王母、佛教女神代表的观音等,在造像形貌较宋代以前的相比显得更为写实、更为接近现实生活形像,其容貌和衣着更为贴近家贵妇相。现被日本京都大德寺收藏的南宋画家牧谿所绘的 《水墨观音图》即为观音形象世俗化的一个典型范例。妈祖生卒即成神年龄约在30 岁左右,故塑造的面容肤色自然清秀,慈眉善目,眉宇间透着一丝英气;体貌虽纤瘦、玉骨冰姿,但却睿智博通,兼具水般灵动聪慧、山般沉稳宽厚。现今大陆妈祖庙宇中的供像大多遵循此貌,而在台湾,除明清时期从闽南地区祖庙分灵的妈祖外,其造像更倾向于年长形的慈母样貌。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1302AE150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肖海明.宋元明清肖像式妈祖图像的综合考察[J].世界宗教研究,2016(05):27-32+1-4+33-37.

[2]王英暎.造像供奉空间与神圣域场——以闽台妈祖宫庙造像供奉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04):18-22+58.

[3]张珣.妈祖造像与“标准化”问题讨论[J].宗教人类学,2013,4(00):149-167+5.

[4]王英暎.从妈祖造像看中国神像造型美学的意涵[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121-126.

[5]王光海、高虹:妈祖信仰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7月.

[6]李天锡:试述新加坡华侨华人妈祖信仰的传播及其影响[J].八桂侨刊,2008年9月.

[7]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猜你喜欢

妈祖传播信仰
湄洲妈祖已分灵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
湄洲妈祖已分灵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
信仰
漫画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