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奔于自然中,寻仁者之心

2018-09-10马力张悦

父母必读 2018年7期
关键词:长臂猿徐霞客哈尼

马力 张悦

从更衣室到大森林,从游泳池到天然湖

很幸运,多年前我们一家人受瑞士旅游局的邀请,作为“家庭体验大使”,到当地进行了十天的家庭游。那是我第一次帶孩子出国旅行,那次经历给了我很大触动,让我对孩子的教育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思考。

在圣莫里茨,我们被安排和一个瑞士家庭共同出游,而这次出游的主要活动,竟然是下湖游泳!这实在出乎我的意料。我们一家之前是典型的“城里人”,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么“野”的大自然,更别说是到天然湖泊里游泳了。圣莫里茨的海拔不低,湖水温度就十几摄氏度。当我还在犹豫着:这个湖有多深,水温有多凉,会不会感冒,会不会出危险时,瑞土家庭的哥哥(10岁)和妹妹(5岁)已经直接从栈道上一跃入水,像小鱼儿似的在湖里畅快地游了起来。而我们和孩子还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地,互相拉着手往水里走。当儿子看到瑞士的小哥哥在湖里尽情扑腾时,他也不害怕了,开始在这大自然孕育的广阔天地里自由地游玩。头顶是蓝天白云,四周是茂密森林,身体浸在蓝绿色的湖水里,周围都是享受这一切的大人孩子,这种感受岂是城市里封闭的飘满氯气气味的游泳池能赋予的呢?

下湖游泳其实是瑞士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即便是在瑞上的城市里,比如苏黎世、日内瓦,经常可以看到瑞士人趁着午休工作间隙,跳到湖里游泳,游完再回到办公室工作,他们非常享受这种城市与自然零距离的生活。瑞士人崇尚自然,喜欢探险,但是他们对于安全这件事儿很上心甚至有些苛刻。在带孩子去自然水域游泳时,他们会谨慎考察该水域的深度、温度、地形,确保孩子当下的状态好,并且时刻陪护在孩子身边。

在圣莫里茨天然湖泊游泳的那一次体验,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快乐,让我意识到,我们看待大自然,不应该像一幅风景画那样,仅仅作为旁观者去欣赏,而应该作为参与者,主动走进“画幅”中,变成画中人。

在自然中不断思考,走出中国特色之美

从瑞士回来,我开始意识到了让孩子走进自然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去与自然互动、去爬山去徒步、去下湖游泳、去森林里探索……去鼓励孩子做一些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当然,自然教育不仅仅是将孩子带到自然中去,我们带他在大自然中做什么,怎样能辅助他做成功更重要。因此,我开始尝试带着更多的孩子,一起去看一看这个世界有多奇妙!其中,在我发起的“志在中国”的活动中,我带着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发现中国之美,获得文化自信。我认为,传统文化不仅是古书里的四书五经,课本里的唐诗宋词、历史知识,更应该是一个立体的、多元的、综合的文化生态系统,换句话说,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能够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

“重走徐霞客之路”

在云南最大的保护区高黎贡自然保护区,我们不仅带着孩子们去探索当地的自然生态圈,还带孩子们重走徐霞客之路。徐霞客一生的旅行,最后一段旅程,恰恰就结束在高黎贡地区,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文化故事。

现在很多孩子并不是特别了解徐霞客,有的孩子甚至会问,徐霞客是哪国人?这让我非常震惊又哭笑不得。我就想,让今天的孩子和过去的徐霞客建立连接的最好方式是什么?与其告诉孩子一段徐霞客生平简介,或者要求他们读《徐霞客游记》,不如先带他们去重走徐霞客之路。在路上我会告诉他们,你们现在脚下的这条路,正是徐霞客当年走过的路,我们再结合《徐霞客游记》和古地图,给孩子们讲,徐霞客当年的行经路线是怎样的,他在哪个村子歇过脚,在哪个村子遇到了谁,当时得到了谁的帮助。这个地方许多古地名一直保留至今,当孩子们走到一个和古文里名字一样的地点时,他们会非常兴奋,他们觉得自己和这位伟大的地质学家没有了距离。就这样,原来只是作为阅读任务的书本知识活了起来,对于孩子来说,它不再只是一字一句的古文背诵,更是一场生动的古今对接的文化体验,孩子们在体验中加深了对这位古人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了解。而在这条路上,我们还有机会看到许多近代历史的痕迹,因为这里有“蜀身毒道”的遗迹,在厚厚的落叶底下还能发现当年马帮的马蹄印儿。摸着马蹄印儿,再来讲讲南方丝绸之路的故事,联系到“一带一路”,孩子们对古今中国特色的认识就更加深了一步。

“追寻天行长臂猿”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孩子们都会背,但又有几个人能体会、理解其中的意境?在高黎贡自然保护区,我们带着孩子一路追踪,终于看到了这些大家伙。天行长臂猿是树栖,终生不下地,能够看见已经算是幸运,更幸运的是,只见长臂猿家族突然跃上了高高的树顶,开始仰天长啸,一雄一雌一唱一和的“天籁之音”,一下子让所有的孩子都安静了。这样的身临其境,让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李白古诗里的意境与美。我们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唐朝还有哪位诗人也写过关于长臂猿的诗句?为什么在唐朝有那么多的诗人写过长臂猿?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走那么难的山路来追寻它?这其实可以讲到很多东西,比如,唐宋时中国长臂猿的分布情况、长臂猿生活的生态圈的变化,以及长臂猿这一物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

看吧,貌似单纯的一次“追寻长臂猿”活动,可以变身为生动的语文课、地理课、生物课和历史课,孩子们从中学到和意识到的东西远远不只是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和迫切这么一点。

“与他们住在一起”

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是多元的,多民族的。我们夏天带孩子们到三江并流地区考察高山植物时,会带他们到当地藏族人家的夏季牧场的家里串门儿,让他们亲眼看看牧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孩子们可以坐在草场上和牧民们聊聊天,可以在草地上追逐着小马小牛一起奔跑,可以了解牧民的生活习性。比如,我们会看到藏族人家顺手就把格桑花盘起来做一个小花环,戴到孩子的头上做装饰。我们还会带着孩子去看定居的藏族人家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厨房什么样,他们怎样做酥油茶?他们为什么生活中离不开酥油茶?到他们的青稞田里看看,青稞和小麦究竟有什么不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们体验、了解多元的文化传统,这种体验和了解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了解每个民族的文化特性,学会如何包容、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听,他们在歌唱!”

我们带孩子们去中国唯一以少數民族命名的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去。哈尼梯田申遗,凭借的是它传承了1300多年的梯田稻作系统,而稻作恰恰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孩子们到了哈尼梯田,一路上看着从海拔600米到1800多米,宛如天梯一样的梯田,他们才知道,这有多了不起!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梯田:万亩连片梯田、杨柳梯田、棕榈梯田……我们带着孩子在哈尼梯田里捞鱼,摸泥鳅,插秧苗……带他们学做哈尼美食打糍粑,尝尝自己打出来的糍粑,亲自吃吃哈尼人的长街宴。除了梯田,哈尼人还有很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多声部古歌。在梯田里插秧时,为了让单调的干活更加有滋味,也为了让生产劳动更加高效,他们经常用“歌声”来对话,传递需求、情感、想法,这块田里唱起来,那块田里接起来。

孩子们看着哈尼人插秧,听着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唱山歌……哈尼人没有文字,全靠唱歌来传承文明和生活智慧,这也让孩子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具体地看到了一种文化传承的样子,让他们看到了如果一个民族不保留、传承自身特有的东西,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将不复存在。

所以文化的保存、传承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启发孩子,告诉他们,唯有保有自己的文化传承和自信,才能立足于世界。

在实验花园里寻找自我价值

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会到国外考察很多学校,我发现他们的学生经常会把很多时间和精力花在很多中国家庭认为“没有用”的事情上,比如,文莱的一所学校建设了一个生态实验花园。文莱以前是英属殖民地,当年英国人引入了一个外来的树种叫阿拉伯树胶,这个树种的侵害性很大,它开出的花朵是酸性的,会侵蚀土壤。许多种植了阿拉伯树胶的地方,周边土地都寸草不生。学校的实验花园就选建在被阿拉伯树胶侵蚀的土地上。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验各种方法,将这片已经荒废的土地变成一座真正的花园。每个年级都会被分到一块试验田,他们可以尝试种棕榈啊、香草啊等等各种植物,通过不断地尝试,一起让这片贫瘠的土地重新活过来。

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收集制作自然绿肥、如何堆肥、追肥,如何挖池塘,如何改造生态链条,探索阿拉伯树胶和新的物种共生的可能性。他们忘我地投入在实验花园里,即使天气很热,一动一身汗,蚊子还很多,堆肥的气味也不好。他们知道,每一棵自己亲手栽种的小树苗都将造福于这个环境,他们希望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目标,才给了孩子们持续不断的能量与动力。

无论我们将孩子带到湖泊、雪山、田野,还是家里楼下的小花园,我们最应看重的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成长目标:做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想要成为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走进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是最好的学校,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导师。在这所学校里,不是简单地教给孩子认识多少种植物、认识多少种鸟。知识性的东西都相对容易获取,也很容易会被遗忘,最重要的是获得一颗仁者之心,让孩子可以分辨接纳真善美,有学习爱的机会,有爱的能力。一颗自由的心和选择的能力,这是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

猜你喜欢

长臂猿徐霞客哈尼
鄙视型礼让
Right to Roam
Travel Is The Best Teacher
长臂猿爸爸
让客户来找你
两伊握手
深山有猿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徐霞客志在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