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荒漠猫:毛厚被觊觎 性乖拒人远

2018-09-10刘国伟

环境与生活 2018年8期
关键词:家猫荒漠小猫

刘国伟

我国西部荒漠半荒漠等地区虽非人类宜居之地,却是许多野生动物的世代栖身之所,其中就有一种名为“荒漠猫”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虽然外形与家猫很相像,但荒漠猫的生存境遇却和家族兴盛无比的家猫有着云泥之别,这是世界上了解最少的猫科动物之一,亟待保护。

最难遇到的猫科动物之一

荒漠猫从外形上看就像放大版的家猫:一般身长60到80厘米,尾长23到35厘米,体重5到10公斤;背部和四肢的毛色为浅黄发灰,全身没有明显条纹,但蓬松的尾巴上有数圈灰白相间的环。荒漠猫和家猫最大的外形差异,是耳朵尖上有一簇长约2厘米的短毛,造型和猞猁的耳尖短毛神似,又被称为“草猞猁”。

不过爱猫人士要是被荒漠猫表现出的人畜无害样所迷惑,进而以为“此猫可撸”,那就大错特错了。荒漠猫除了繁殖季节外可以说是“独行侠”,孤僻隐秘的行动风格加上从不取悦和信任人类的性格,决定了它是最难遇到的猫科动物之一。

2014年底,一只潜入甘肃古浪县一户农家的荒漠猫在被抓时表现“凶得很”,甚至紧咬一位村民的胳膊不松口,幸亏村民穿得厚才免于受伤,最后用铁棍才把猫嘴撬开……看到这里,想必一门心思要“吸猫”的读者会缩回瑟瑟发抖的手吧。

命名是向法国传教士致敬

许多资料称荒漠猫为我国的特有物种。不过,《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介绍,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也有荒漠猫活动。2011年出版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称,荒漠猫分布于我国的四川、新疆、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等7个省区。提起荒漠猫的命名,还有一段小插曲。

1892年,法国著名哺乳动物学家阿尔方斯·米尔恩-爱德华兹(1835-1900)接触到一张来自四川康定的猫科动物的毛皮,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将其命名为Felis Bieti,直译是“藏区的猫”,其实就是荒漠猫。这个看似规范的命名其实包含了一个“彩蛋”。后来他在《纯科学和应用科学综述》一书中论及藏区哺乳动物的时候,谈到将荒漠猫命名为FelisBieti,是为了向远在中国川藏地区传教的法国著名天主教传教士毕天荣(Felix Biet,曾任西藏代牧区主教)致敬。

西部灌木丛提供丰富食物

荒漠猫行动隐秘,加上数量稀少,长期以来鲜为人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北地区群众的见闻和西宁野生动物园的饲养经验,为人们近距离了解荒漠猫提供了条件。

荒漠猫的栖息地包括高山草甸、高山灌木丛、山地针叶林区域、草原草甸、荒漠半荒漠和黄土丘陵干草原等,海拔高度约2800-4100米,高山灌木丛带及山地阳坡以圆柏、杜鹃等为主的灌木疏林地区尤为常见。因为这种地方的啮齿类动物(如鼠兔、鼹鼠和野鸡等),种类和数量都最多,可给荒漠猫提供丰富的食物。

荒漠猫栖息地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存在大量的天然崖坡与岩洞,岩缝和洞穴被荒漠猫稍作改造后成了安乐窝。它们的洞穴通常洞口朝南,只有一个洞口;雌猫和雄猫分居,雌猫的洞穴往往更深些,因为猫妈妈带娃需要更安全的环境。荒漠猫是比较典型的夜行性动物,白天隐蔽在洞穴里休息,清晨和傍晚时分才出巢狩猎。

每年1-3月间,荒漠猫进入发情期,躁动不安的情形和家猫相似,叫声如同婴儿哭叫。产仔期通常在5月份,每窝一般为2-4只。刚生下小猫的雌荒漠猫非常怕惊扰,与生俱来的本能使它们护仔心切,对周围的动静很警惕。

小猫降生35天后,会被猫妈妈带出洞穴晒太阳和玩耍。猫妈妈进食的时候,开始对小猫开展“示范教学”,先让小猫闻和舔,尤其是猎物的鲜血,还教小猫用爪子按住骨头和肉并用嘴撕咬。70多天大的时候,猫妈妈开始给小猫断奶,90天大的小猫初步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逐步脱离母亲的照顾。

人们好奇的是,荒漠猫在西北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能够活下来,靠什么异禀天赋呢?

荒漠猫VS家猫

猫科动物普遍有着敏锐的嗅觉、听觉等能力,荒漠猫和家猫相比在奔跑、攀爬和伏击方面更为突出,解剖学方面的研究为我们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荒漠猫的颅骨愈合程度更高、骨连结更紧密,这使它们更能适应野外生活。此外,荒漠猫耳朵内的鼓室泡和眼眶间宽等指标都比家猫大,使其具有比家猫更强的听觉和视觉系统。另外,荒漠猫的颧宽和腭长也大于家猫,且臼齿和门齿的排列比家猫更集中,这些特征使荒漠猫具有比家猫更出色的捕食和撕碎食物的能力。曾有人观察到荒漠猫趴在地面聆听鼹鼠在地下活动的声音,然后伺机抓捕鼹鼠的场景,可见其听觉之灵敏。

从内脏器官对比来看,荒漠猫胃的容积明显大于家猫,一次进食量更多;胆汁分泌也更多,消化脂肪的能力也较强,这与荒漠猫体能消耗大和“饥一顿饱一顿”的荒野生活状态也是相適应的。这些都是荒漠猫在自然选择压力下长期适应的结果。

凭借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较强的繁殖能力,野生小型猫科动物在许多地区高居食物链的顶端,在不加干预的情况下甚至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但荒漠猫在国内却成为濒危物种,生存状态堪忧,个中缘由发人深省。

猎杀与毒药夹击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5年对荒漠猫的评估报告,荒漠猫的濒危等级为“易危”(VU)。根据我国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荒漠猫多年来一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篇》中,荒漠猫属于“极危”物种。罕有天敌的荒漠猫沦为如此地位,IUCN总结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

一是栖息地由来已久的猎杀现象。荒漠猫冬季换上的皮毛很厚,颜色和手感俱佳,因此被栖息地所在居民视为制作皮领和皮帽的优质材料。资料显示,西北地区以往有使用下扣子、烟熏等方法猎取荒漠猫的历史。仅在1970至1980年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在共和、兴海、同德、贵德和贵南5个县收购的上千张兽皮中,就有一定数量的草猫(当地对荒漠猫的称呼)皮毛。

自1988年荒漠猫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来,由于当地动物保护部门的普法宣传和教育工作,偷猎荒漠猫等野生动物的行为已经减少,但国际濒危猫类动物协会(ISEC)认为,地方旅游市场仍有收购荒漠猫皮毛的现象存在。这些荒漠猫多是在冬天被捕杀,它们留在雪地上的脚印使偷猎者尾随而至,偷猎者在洞口放置有毒的肉,第二天再来寻回荒漠猫尸体。

二是更为致命的毒药制剂。不过这些毒药本来是对付长期以来被视为草原祸害的鼠兔等小动物。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为了遏制草场退化大规模地在青海和西藏等地区的草原上开展灭鼠活动。结果,这种毒杀鼠兔的做法也危害了鼠兔的天敌,其中就包括荒漠猫。早期毒杀鼠兔的毒药制剂主要是磷化锌,由于被发现对捕食鼠兔的食肉动物有毒,1978年以后这种毒药逐渐减少了使用,但是其他有着同样毒副作用的化学制剂仍然在使用,客观上对荒漠猫的严重威胁仍将长期存在。近年来,国内外学界有研究发现,鼠兔实际上是高原草甸退化的结果而非原因,它们对于维系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不仅无过反而有功(详见本刊2018年4月号《真冤!鼠兔为草原退化“背锅”60年》一文)。类似研究能否为荒漠猫开启一条生路尚有待观察。

数量没个准基本信息匮乏

荒漠猫本来就不多,性情又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其数量至今连个准数都没有。《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称“荒漠猫种群现状不详,种群数量尚难估计”,国家濒危物种数据库也认为荒漠猫“无种群数量的总体估计”。这些信息表明我国在荒漠猫种群的现状摸底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2015年发布的评估报告中认为,荒漠猫族群分布范围广但栖息地高度碎片化,成熟个体可能不到1万只,而且数量正持续下降。

2014年12月潜入甘肃古浪农家咬死许多只鸡后被抓住的荒漠猫(即前面提到的咬人的那只),以及2017年11月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被偶然发现的一只荒漠猫,给公众了解中国荒漠猫生存现状提供了好机会。专家检查后发现两只荒漠猫均“健康状况不佳,身体瘦弱”,在喂养了一段时间之后將其放归自然。

2015年10月,一只荒漠猫出现在四川雪宝顶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镜头中,影像显示当时这只荒漠猫正路过山顶临崖的一条小路,在此处稍作停顿后便离去了。这是该保护区首次出现荒漠猫的身影。据分析,与当地生态环境良好,食物链充足有关。

在荒漠猫的人工饲养和繁殖方面,西宁野生动物园积累了一定经验。1974年以来,该动物园就开始饲养和展出荒漠猫,但直到1995年5月才完成首例荒漠猫繁育实验。此后西宁野生动物园最多的时候有过10只荒漠猫,成为世界上拥有荒漠猫数量最多的动物园,但到2015年仅剩1只。荒漠猫孤僻、暴躁和敏感的天性给园区人工饲养和繁殖带来了莫大的难题,数年前在给一只荒漠猫做体检时,工作人员抓住后发现这只猫死了,可见其对外界刺激有多强的反应。

保护这个物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生态、习性、分布等基本信息匮乏,因此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开展有效的保护行动。IUCN认为,目前迫切需要对其开展完整和系统的调查,如对重点地区的荒漠猫种群进行确认,评估其数量和受到的威胁,这是针对这种猫科动物制定有效保护行动计划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家猫荒漠小猫
沙漠、荒漠傻傻分不清
中药肾茶对家猫夏季饮水和血清尿素含量的影响
家猫为何只爱对人喵喵叫?
只差一声惊雷
南京地区家猫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荒漠生机
荒漠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