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课堂科学引入课内实训之研究

2018-09-10叶建国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3期

叶建国

摘 要: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教学模式的探索是百花齐放,“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模式的出现,给高职教学模式增添了新鲜血液,但高职教学模式主流仍由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训教学两大模块构成。部分课程特点及诸多高校因客观条件无法提供大量优质的综合实训空间,使得若干单项技能和部分综合技能的培养任务还需由课堂教学中的课内实训来承担,因此,如何在高职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和突破性的合理引入课内实训,还是高职教育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文通过教学案例和理论研究,创新性的提出来了对实训内容的模块化设计,为课内实训找到更为准确有效的切入点,在以课堂为主体,以专业为特色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更合理的引入课内实训。

关键词: 课内实训;浸入式教学;实训模块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3-0059-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3.012

高职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变革,其核心的落脚点在于对人才的培养理念更为全面、立体,而不论哪个阶段的教育,成就人才的根本在教学。因此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石,更是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基于其“职业性”和“高教性”的双重属性,高职课堂教学也需要秉承“教、学、做”一体化,但有诸多高职院校某些专业教学因为一些客观条件无法给学生提供大量优质的实训空间,使得专业理论的习得与实践操作互相脱节,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的在课堂教学当中引入课内实训、整合理论知识与实操训练的操作点,使实训巧妙融入课堂之中,让学生真正收获“教、学、做”的学习过程。[1]

一、实训内容的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教学法自上世纪70年代提出后,就以其现场教学、技能培训的鲜明特色成为了被职业教育广泛借鉴的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法往往被运用到实操训练课程当中,而与理论知识课毫无关联,这就使得学生往往先学习理论,再在另外的时间内再去亲自实践,效果不甚理想。如果能够活用“模块”,将其整合到理论课堂教学中,将高效达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双重目标。

(一)课堂浸入式“实训模块“概念阐述

所谓实训模块,就是根据专业课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重难点而确立的实践能力点,比如在某专业某一章节,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上将一部分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进行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模块”,老师讲解的同时就有实践环节引入,学生可以边听讲解边进行动手实践。而與单纯的实训课不同的是,老师并不是一节课都在边讲边指导学生练习,实训模块仅仅是放入常规课堂上的一个模块而已,操练的是学生某一个要点技能,并可以反复训练突破。利用这种全浸式的课堂模块,教师就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理论用直接的操作去呈现,学生有了一个“习得”的过程,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上手操作更熟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训模块让学生明确抽象理论知识的内涵,掌握原理,明确知识的重难点,可以结合实训模块的操作来有效突破重难点。

特别是对于一些专业来说,在其理论学习阶段,就有一些知识较为抽象难懂,因为对于“三校”招考来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并不是非常突出,而从之前读书阶段所接触的基础知识一下子跨到了专业性较强的知识,本身就是一个瓶颈,如果引入实训模块,一方面渗透了实操训练,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突破了专业知识的习得瓶颈。[2]笔者根据实训模块的特点,构建了如下图所示的实训模块操作流程图,并尝试运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

其中教学重点就是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确定实训的具体训练点,而在实训训练中要明确哪些操作问题是突破理论难点的关键项,比如:是操作的复杂性还是理论较为抽象让学生无从下手?这些都是依托实训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项,最后在完成理论与实训的转化与融会贯通之后,教师还要对实训模块的活动成效进行总结,其目的就是通过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强化理论的习得。

就以数控技术为例,该专业是集自动信息处理、数字处理和计算机控制于一身的具有相当高科技含量的机械自动化专业技术,其专业性很强,并且是以智力和知识作为基础的专业,所以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引入实训模块行之有效。如教师讲到数控车削编程问题时,可以用零件实物为加工案例,在完成理论教学后,把零件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实物零件的具体分析给出多种零件的设计加工方案,这就避免抽象的理论让学生无从入手,而具体的零件实物,学生可以观察和触摸、分析,通过对零件的认知来把握程序设计要求,通过下发不同尺寸类型的零件,来强化编程原理的学习。

(二)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实训重点

实训模块不是哗众取宠的教学环节设计,而完全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而引入的,教师只有把握这个大的原则才能避免“跑题”,抓准实训重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来巧妙设计实训模块,确立通过该模块要突破哪些重难点。

例如,酒店专业中对于服务方面的理论培训比较系统而专业,其“酒店服务礼仪”课程,具有专业性强、实操性强的特点,在技能培养目标方面,其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针对不同岗位施展不同的礼仪服务。针对这一教学目标和难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实训模块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可设计引入“酒店服务沙龙情景模拟”的实训模块,针对刚讲授的理论知识:如何落实不同岗位的礼仪服务,来展开实训模块,教师利用题板给出一些入住酒店的需要,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想扮演的内容,再由部分同学来完成礼宾服务,在5-8分钟内完成该实训模块,结合前面教师进行的理论讲解,在三十分钟左右,学生就达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而实训模块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更有针对性的解决了学生不仅限于要掌握礼宾礼仪,且要知道如何针对不同岗位快速作出不同反应和服务的教学难点,实训模块就是起到这个突破作用。

(三)整合实训内容引入“微格”实训

在将实训模块引入到实际教学中时,教师往往会产生这样的困惑,就是偏离了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的重点,最后演变成了技能知识的传授和操作训练,笔者认为这是教师在教学认知上的一个错误,实训模块较为鲜明的特点是,它作为一个教学模块,其实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故而在教学时间上不应该停留的过长。因此教师要充分整合实训模块中的内容,精讲、精练,这就要求借鉴微格教学法,只能进行微格实训。

以高职文秘礼仪课程为例,该专业的礼仪课程分类很细,包括体态礼仪、服饰礼仪、商务礼仪、接待礼仪等等,在学习具体的礼仪之后,学生很容易将之与其他内容混淆,导致最后好像什么都学了,但是哪一项礼仪都没有学明白,为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入微格实训模块,其特点是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具有简短扼要,突出重难点的特点。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学习理论之后,进行礼仪示范教学视频的观看,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操演练,再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同步录像,在短时片段的专项礼仪录像之后,再进行学生分组交互观看,从而通过回顾、互评,进行探讨、修正,再进行实操演练,将理论的学习直接通过微格实训这样一个模块,转化成个体的专业技能。

需要强调的是,在一个实训模块中,对于相对应的理论知识不要设计过多教学目标和难点,否则就会导致实训模块的突破重点不清晰,学生在进行操作时,反而失去了难点突破的意义。

二、以课堂为依托凸显实训特色

有了实训模块,教师在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就有了更多突破的途径与方法,但是实训模块必须立足于课堂,并充分为课堂服务。

(一)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实训环节的交互性训练

教师引入实训模块的出发点,是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要,实训模块不只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突破创新,更是要强调实训环节的实效性。因此,实训模块的设计一定要体现交互性,即学生有自主参与性,可以通过分组合作来参与实训模块,也可以通过交流点评来实现模块的交互特性。凸显其交互特性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训练学生对某一项理论的实操能力,并且通过实操训练,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扩张,也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简明扼要、针对性强的实训模块,学生实现从理论的感知到实际的感知、运用,既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又实现了环节实训的目的,还有效避免了因为独自进行操作而带来的困惑或因此产生的畏难情绪。在具体实训模块设计中,教师要避免让学生“单兵作战“,可让学生分成小组来合作完成,注重组内的分工,避免不参与合作活动的边缘人物出现,强调合作过程中组长的设置和组员发表看法、互相协作的机制,使实训模块更容易上手,让学生更有收获。

(二)以激发兴趣为目标,引入实训能力测试机制

现在高职教育或多或少的在走入误区之中,认为高职院校必须要投入重金打造实训基地园,其实不然,实训能力的培养并非仅仅靠一个时间段内的强化去完成或提升乃至飞跃的,它也与教师在理论课上的实训练习、操作演练有密切的关系。[3]反思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实训环节,往往教师自身就没有建立明确的训练目标和标准,任由学生去“呈现和发挥”。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完善的实训能力测试机制,定期考核学生的实训能力发展水平。然而通过调查了解,有不少学生对于实训测评很是头疼,特别是对于一些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本身就有着偏颇的倾向性,教师更要以激发兴趣为目标,把具有实际训练价值的实操训练内容引入其能力考核机制当中。在理论课上,要把实训能力测评作为一项常态考核。具体操作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检测,整组进行测评时,组员要有明确的合作目标,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就会产生凝聚力,在实训模块的操作中就会更加严谨认真地去对待,收获也会更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创新奖励机制,就一个具体的实训模块来说,如果某些学生完成的好,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奖励,如:自选减免一次实训模块的参与、当一次实训指导员、还可以与顶岗实习进行联动,让学生自主选择擅长的岗位和工作等等。总之,本着激发学生兴趣的目标引入实训能力测试机制,能够真正拉近学生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距离,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三、明确专业特色丰富课内实训形式

不同专业有其不同的特点,只有明确专业特点,因势利导找准实训模块的切入点,才能够有效引入实训模块,丰富多元实训形式,从而帮助学生学有所获。

(一)根据专业特色运用实训模块

专业不同,实训模块也不尽相同,有些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其实训模块必须以动手实践为依托,而有些文科专业的实训模块重点则在于整合理论知识,找好实训的训练点。[4]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大目标,即专业特色,还要把握好小目标,即教学目标。只有把两者做充分的整合和考量,在设计和运用实训模块时,才能根据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训操作,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根据专业侧重,创造性运用实训导学手册

不同专业侧重点不同,实训模块的设计也会不同。比如文科类专业的实训模块未必都是动手能力的训练,对于一些文科类的专业来说,可以适时引入非动手训练的实训模块来进行情景模拟,解决理论的繁复带给学生知识上的混淆,也同样适用。而不同实训模块的设计最终皆需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实训导学手册,笔者从事的是法律专业的教学,就以法律专业教学为例,阐释如何创造性运用实训导学手册。

這个实训导学案非常清楚的列出了在学习《经济法》,涉及到仲裁这一理论时,我们应当运用实训模块突破哪个内容。实训训练点围绕教学重点来设计,明确了在实训过程中能够突破理论难点的关键要素:即在实训中锻炼学生对于纠纷类型的辨析与说明,强化学生的仲裁判断能力。而在实训磨练的最后,还要再次回顾这一理论知识,达到强化知识的目的。

通过这个导学案,可以准确指导教师来设计一个完整的实训模块,不需要涉及到过多的内容,只需要把握导学案中这几个关键流程展开即可。而如果教师在面对较抽象或艰深的理论知识时,都能够通过实训导学手册适时引入实训模块,确实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难点,完成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对课内实训模块的界定、使用、意义及实训导学手册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这也正逐步扭转高职课堂教学中动辄偏离基础目标,走进过于挖掘理论知识的一种“盲区”,为高职的课堂教学打开了一种全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1] 沈建国.浅谈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5)

[2] 王秋香,张颜彤.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6)

[3] 陈玲.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J]. 职业教育研究,2007(09)

[4] 刘彩琴,路建彩.“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建设的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责任编辑 蒲应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