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岸英“劳动大学”的老师吴满有

2018-09-10孟昭庚

世纪风采 2018年4期
关键词:毛岸英枣园陕甘宁边区

孟昭庚

吴满有, 这个当年红遍陕甘宁边区颇受毛泽东青睐的劳动英雄、毛岸英学习农业生产的指导老师,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他呢?

吴满有,1893 年出身在陕北横山县石湾乡麻地沟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兄弟姐妹六人,吴满有是兄长,从小就给富家牧羊放牛,家里一贫如洗。

1928 年,家乡大旱,颗粒无收,吴满有举家逃荒,落脚到延安吴家枣园,租地耕种。一年苦到头,连租子都交不上,全家人只得吃秕糠、啃树皮,妻子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两个女儿也先后被卖掉。

1935 年, 陕北共产党和红军领导贫苦农民闹革命,打土豪分土地, 吴满有分得一架荒山,大约60 垧(在西北地区,一垧等于三亩或五亩)。

“漫天的乌云风吹散,共产党来了晴了天! ”贫困潦倒大半生、无立锥之地的吴满有,分得了这么大一块土地,这是他连做梦都未曾想到过的。他知恩图报,觉得自己若不种好地就对不起共产党和红军,所以他起早贪黑,吃苦耐劳,积极投入开荒生产,开荒种的地也越来越多。到了1938 年,吴满有在政治上、经济上彻底翻了身,加上他精耕细作、经营得法,劳动积累也越来越多。全家人不但有吃有穿,还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富户。他富了不忘共产党和边区政府,主动送二弟参加八路军去前线抗日。

1939 年春节, 满心欢喜的吴满有, 挑上一担黄米馍和油糕,来到乡政府进行拥政慰问。

1941 年, 吴满有一家开荒种地33 垧, 秋收时节打粮34石,送公粮14 石、公草1000 斤,购买公债150 元、公盐代金665元。皖南事变之后,陕甘宁边区处于最困难的时期,这个数目是非常令人惊叹的。从1941 年到1944 年, 吴满有累积缴公粮近100 石。

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记者莫艾摸到了这个新闻线索,便翻山钻沟,专程去距延安约30 公里的吴家枣园对吴满有进行采访。1942 年4 月30 日,《解放日报》开创了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个先例,在头版头条显著位置發表了莫艾采写的《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专题通讯,报道了农民吴满有的模范事迹,正式拉开了宣传吴满有的序幕,此事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此后,有关吴满有的新闻报道连篇累牍,吴满有也不断获得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边区政府建设厅、延安县政府授予他的奖状和奖品。1944 年5 月1 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宣布吴满有为边区劳动英雄、模范抗属、模范公民。

吴满有劳动致富,由一个赤贫上升到新富农, 雇了两个长工。当时有人认为吴满有雇有两个长工和一个放羊娃,农忙时还雇用短工,已成了富农,党报不该宣扬富农,对此提出质疑。

针对这一思想,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亲笔撰文为吴满有申辩,称他为“革命的富农”,提出“要反对党内民粹主义思想,以及各种各样的安于贫穷、以贫穷为光荣的糊涂思想的残余”。

1942 年5 月,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朱德等总司令在发言中说,莫艾关于吴满友的这篇报道的社会价值不下于20 万石公粮(这是1941 年陕甘宁边区征粮的总数)。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边区文艺工作者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全心全意为工农兵服务,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于是就有文艺工作者慕名到吴满有家采访,音乐家为他制曲,木刻家为他刻木刻, 绘画家帮他画像,摄影家郑景康拍摄他在秋收中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并且公开展览。这些文艺作品都把吴满有写成人人应该效仿的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公民。边区卷烟厂还生产了“吴满有牌”香烟。

作家柯蓝在《吴满有的故事》这篇文章中写道:秋收后,吴满有缴了14 石公粮。有人问他,不太重了么?吴满有回答道:“不重,革命刚开始,我啥也没,政府不叫我缴一颗粮,只叫我好好生产。现在我不愁吃,不愁穿,我有我就多缴些,我这份家当是革命给我的呢! ”吴满有富了,但他却非常节俭, 节约每个铜板用来缴救国款。《解放日报》在1942 年8 月30 日的一篇介绍吴满有的文章里讲了这样一个真实而又生动有趣的故事:一天,吴满有和指导员(乡党支部书记)去新市场卖粮食,卖完已是下午,中午饭还没吃。指导员提出去买两个蒸馍打尖,同样饿着肚子的吴满有却说:“不!我们赶回去只十几里路,回去吃! ”指导员提出要请客, 吴满有不满道:“不是钱不钱! 吃这个糟蹋钱……”不等吴满有说完,指导员就买好了蒸馍塞到了他的嘴里,吴满有皱着眉毛,好像吃什么苦药似的,显出为难的样子,只好一口一口地吃起来了。边吃边冲着指导员抱怨道:“你这人, 手里一有钱就糟蹋, 我说走上十几里就到家了,吃米饭不饱肚子?平时没吃过馍馍? 我有钱就不这样。这年头要节省呀! 老百姓省下钱来给公家! ”

1942 年10 月19 日至1943年1 月14 日, 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阐明了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号召解放区军民切实开展大生产运动, 自力更生,克服困难。毛泽东在这篇长篇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吴满有的情况。

1943 年1 月11 日,《解放日报》发表了由李锐执笔的《开展吴满有运动》的社论,提出了“吴满有方向”,号召全体边区农民向吴满有看齐, 大力开展生产。边区便由此掀起了经济建设和开展学习吴满有运动的高潮。

李锐也因为写了这篇社论而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建国后成了毛泽东的兼职秘书。

1943 年2 月24 日,安塞县农民、复员军人杨朝臣率先响应毛泽东号召,通过《解放日报》向吴满有公开下达挑战书,提出要跟吴满有打擂台进行生产竞赛。

吴满有接到杨朝臣的挑战书后,积极应战,进一步提出将竞赛延伸至两人所在的村庄,争取劳动英雄庄的光荣名誉,并极具政治智慧地提出:“边区的劳动英雄不只你和我两人,各县都有很好的‘实行人,还有我们的军队这两年的生产成绩也特别大,他们一定有更多的劳动英雄。所以我主张把这个生产竞赛运动,扩大到全边区的军队里去。”杨朝臣的挑战书和吴满有的应战书,经《解放日报》发表后,朱德总司令当日就电令边区所有部队积极响应,指出多生产一粒粮食就多增加一分抗日力量。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也连夜打电话给南泥湾屯垦部队,命令他们“迅速接受吴满有的友谊挑战”。

3 月3 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边区政府也分别通知各地党政机关学习吴满有,响应劳动生产竞赛号召,将吴满有和杨朝臣竞赛的切实情况迅速推广到群众中去。《解放日报》及时发表社论,要求按照吴满有、杨朝臣的标准,继续发现劳动英雄,并充分发挥其劳模带头作用。

一时间,一场劳动英雄与劳动英雄之间、村庄与村庄之间、乡与乡之间、军人与农民之间、军队与军队之间的生产竞赛运动在边区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1943 年春节刚过, 时任延安《诗刊》主编的著名诗人艾青写了长诗《吴满有》。长诗在1943 年3 月9 日《解放日报》副刊整版发表, 同年6 月7 日,重庆的《新华日报》整版转载,其版面规格也是空前的。

1943 年11 月至12 月,边区政府召开了第一次劳动英雄大会,中共中央、中央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参加了大会。会议期间,中共中央、中央西北局分别招待了出席大会的劳动英雄。

毛泽东出席大会,并发表了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盛赞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在大生产中的作用,称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是人民的领袖。

1944 年春天, 吴满有所在的延安县柳林区二乡被冠上了吴满有的名字。

1944 年元旦刚过, 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致函毛泽东, 请示个人全年生产节约计划。毛泽东在回信中说:“我也定了一点计划,准备实行。”随即,林伯渠与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以及西北局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个人生产节约计划相继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毛泽东同样也制定了个人年度生产节约计划。

吴满有在得知毛泽东的个人生产计划后,主动提出代他耕种, 帮他完成生产计划的请求。

1944 年2 月11 日,《解放日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吴满有给毛泽东的一封信:

亲爱的毛主席:

去年边区劳动英雄代表大会之后,我们延安县也开了县的劳动英雄大会, 在这个大会上,热烈的响应你的号召, 全县10个区、48 个乡里很多村都组织起来了……延安县大会结束之后,我回到家里又帮助本乡各村组织了变工队, 并亲自帮助50多户做了农户计划。这是我最近的工作情形,我想一定是你愿意知道的。

我还计划今年多开4 垧荒地,为你代耕二石细粮(一石麦子、一石小米)。你的工作很忙,我希望你能集中你的精力去谋划全国的工作,不要为了生产多消耗你的力量。我能为你代耕,是我最大的光荣,是我今生最高兴最痛快的事,希望你无论如何要接受我这个小小的诚意。最后还希望你在工作中注意你身体健康。

吴满有(签名)

正月初十面对这样朴实诚挚的心意,毛泽东感动了,便接受了吴满有的请求。

1944 年8 月, 吴满有赶着三头毛驴,驮着一石小麦,一石小米来枣园,为毛泽东送来代耕粮。毛泽东亲自迎到门口,一见面就握住吴满有的双手,热情地将这位跟他同庚的陕北庄稼汉引到院子里,在一个小圆桌前坐下,宾主双方一边吃枣子,一边拉着家常。

毛泽东担心农民负担是不是重了。吴满有说:“这你放心,要说负担重嘛, 咱们的家道,可怎么一年比一年发展了呢?实际不重嘛! ”毛泽东又问:“前两年呢? ”吴满有说:“前两年,你也不用多心,你给了咱们羊,咱们给你毛, 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的!

又是打仗年头,前方都在用命抗战,咱后方出公粮怎么了! 而今公家自己生产搞好了,叫你多要你也不肯多要啊! ”听了一个农民朴素而又真心的一番话,毛泽东高兴地笑了。

午饭时,毛泽东夫妇请吴满有坐上席,还把别人送的葡萄酒打开,亲自为吴满有斟上,双手敬酒三杯。吴满有激动不已,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一饮而尽。

下午,吴满有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参观毛泽东的菜园子。当晚, 毛泽东留吴满有住了一夜。

第二天晌午,吴满有与毛泽东道别后,回到吴家枣园。

《新儿女英雄传》的作者———著名作家孔厥用文字记录了这次的会见,写了《人民领袖这样爱咱們———吴满有去见毛主席的故事》。

在跟毛泽东交谈过程中,吴满有得知毛泽东爱吃辣椒,第二年春天特地在向阳的坡地里种上一片辣椒,精心施肥、除草、打花。夏秋之际,吴满有把红彤彤的辣椒送给了毛泽东,还把自家地里种的南瓜也捎了来。毛泽东尝过后,夸赞道:“你种的辣椒才够正宗的味呢! ”1945 年4 月, 吴满有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出席中共七大。

1946 年4 月, 吴满有又当选为延安县参议会副会长、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参议员,并被推选为出席全国国民大会的陕甘宁边区十人正式代表之一,但由于后来政治形势的变化最终没有成行。

1946 年1 月7 日, 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随苏联医生阿洛夫和米尔尼柯从苏联回延安,毛泽东亲自到机场去迎接。

阔别18 年后, 毛泽东见到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不由得喜上眉梢。3 月的一个下午,毛泽东在王家坪住处的院子里和毛岸英坐在石凳上谈心:“你在苏联长大, 国内的生活你不熟悉。

中国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因此我们要了解中国革命, 必须了解农村、了解农民,要向农民学习。”毛岸英同意父亲的意见,承认自己对中国的情况不熟悉,愿意虚心学习,接受工人、农民的教育。

“你在国外的大学毕业了,学的知识还不够。我送你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上中国的劳动大学。你的老师叫吴满有,是劳动英雄, 他这几年都为我代耕,每年都为我代缴公粮。”毛泽东推荐吴满有为自己的儿子学习农业生产的指导老师,毛岸英高兴地接受了, 表示一定虚心学习,上好这个农村大学。

毛泽东为毛岸英下乡学习约法三章:一要放下架子,二不要谈恋爱,三不要搞特殊化。

1946 年4 月8 日, 清明节刚过,毛泽东的卫兵贺清华和驾驶员周西林就一起送毛岸英去吴家枣园。毛岸英坚持步行,自己背着一斗口粮,行李架在马背上。

中央办公厅已事先派人通知了吴满有,吴满有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吴仲富、吴仲贵出门远迎,自己则站在院门口,高兴地把毛岸英迎到屋里。

为了确保毛岸英在吴家枣园的安全,吴满有给全家人专门立下个规定:

一,来人名叫谢永福,姓谢,名永福。

二, 永福出门上山劳动,由仲富、仲贵陪同,不要让他一个人去。

三, 永福每天做活由我安排,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

四,遇到危险活,只准他看不准他干。

五, 晚上睡觉时听到狗叫,有响动,仲富、仲贵两人起来观察,人人应警觉起来。

六,响雷下雨不准他出门。

谢永福这个名字是毛泽东给起的。杨开慧被反动派杀害后,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被党组织辗转从长沙带到上海,进入大同幼稚园时,毛岸英用的名字是杨永福。到苏联后,毛岸英的俄文名字读音谢廖沙。

前者取其名,后者用其姓,就成了谢永福。

吴满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吴仲富一直在吴家枣园务农,二儿子吴仲贵读过几年书。毛岸英吃住都在吴满有家,晚上和吴仲贵同睡一个炕。吴满有自39 岁丧妻后就没有再娶,毛岸英来到他家后,他自己每天晚上就在窑洞口支起门板当床用,名义上是为毛岸英、吴仲贵两人挡风,其实是为了毛岸英的安全,确保夜间万无一失。

毛岸英在吴家枣园务农,当时没有公开宣传, 属严格保密。

村里的老乡只知道这个当兵的是八路军教导旅派来学习种地的,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中央机关和西北局有关领导对此高度重视,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刘景范、保卫处处长周兴、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以及李维汉、柯庆施、杨尚昆等负责同志都先后来过吴家枣园,名义上是了解农村耕种情况,实际上是为了毛岸英的安全,而会同有关方面暗暗地给吴满有家做了大量的安全防范工作。

在跟吴满有拜师学农的日子里, 毛岸英不仅学会了开荒、铺场、碾场、扬场等农活,每天晚上还抽时间教村里的青壮年识字。

由于军事形势变化,战争迫近,毛岸英提前结束了“农村大学”的学习课程。1946 年9 月25日,秋收过后,吴满有亲自送毛岸英回延安。

毛泽东接过毛岸英递上的金色小米,看着儿子黑里透红的脸庞, 拍了拍儿子壮实的肩膀,高兴地说:“好啊,一个白胖子变成了一个黑胖子。”毛泽东又摸了摸毛岸英的手,一层厚厚的老茧,他满意地说:“这就是你在劳动大学的毕业证书! ”这一年,吴满有家生产粮食60 多石, 交公粮50 石、羊40只、牛4 头,成为延安县乃至整个陕甘宁边区的“状元”户。吴满有对到访的公家人说:“这里有毛主席人家娃娃的功劳呢! ”

1947 年2 月, 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保卫边区的战斗迫在眉睫。吴满有随延安各界代表赴山西吕梁前线慰问解放军将士, 受到王震、陈赓等军队领导的热情接待。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旅旅长周希汉特将一支战利品“司登式”手提冲锋枪赠送吴满有。吴满有高兴地接过来,反复摸着枪身,激动地说:“这个枪背在中国农民身上就有办法了,这是美国给咱造的嘛! ”从前线劳军回家第二天,吴满有就率领吴家枣园支前担架队受命北上。

3 月13 日, 胡宗南指挥20万大军开始进攻陕甘宁边区,19日进占延安。

毛泽东、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与胡宗南周旋,先后取得沙家店、羊马河、青化砭三战三捷。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安塞的真武洞召开3 万军民祝捷大会。周恩来在大会上高声宣布:毛主席还在陕北! 全场一片欢腾,当即掀起参军高潮。吴满有身为边区参议员,延安县参议会副会长、延安县南枣园乡乡长,在大会上慷慨发言。他不顾已年逾50, 主动要求参军参战打“胡儿子”!

吴满有的态度代表了边区的民意,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的王震将军,欣然接纳吴满有从军,破格任命他为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民运部副部长。行军途中,吴满有不忘劳动英雄本色,利用作战间隙向驻地的群众宣传并推动他们搞好农业生产。诚如当时报纸上所言,“他走到哪里, 哪里就掀起支援战争的生产热潮”。

1948 年1 月, 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中央《一月决定》中,特别指示新富农应区别于旧富农……在老解放区(例如陕北) 尚须再一次分配土地时,对原有新富农(例如吴满有)应劝告他们拿出其多余的土地来平分,对其多余财产自动献出者表示欢迎, 否则不应强迫征收,而应让其保存。

吴满有识字有限,但他对形势、政策有极其敏锐的领悟力和判断力,能够识时务、顾大体。他主动提出“将自己多余土地粮食牲畜,全部献给缺少这些东西的农民”。1948 年2 月8 日,他通过有关方面分别致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以及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表示:“我在学习中完全拥护土地法大纲和毛主席报告……边区在胡宗南匪帮抢掠烧杀以后,灾情严重,我愿将我的50 多石余粮、4 头牛、40 只羊, 除留给家庭人口一对牛10只羊和必要的吃粮外全部送给政府,分配、救济灾民。我的土地待延安收复后,交农会平分。我受封建压迫最深,今后决心学习毛主席救治天下窮人的思想,随军参加作战和土地改革,为人民做长工。”

然而,吴满有“继续为人民做长工”的强烈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 几十天后的一场战争,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被文学作品塑造成完美形象的劳动英雄从此消失。

1948 年4 月, 西北野战军组织西府战役攻打宝鸡时,受到胡宗南和青海军阀马步芳之子马继援部的夹击, 被动失利,吴满友等人被俘。吴满友是被俘人员中级别最高的干部。待其身份被查明后,胡宗南对这个曾在陕甘宁边区红极一时的吴满友如获至宝, 认为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可以利用其打一场宣传战。

胡部的政工人员, 趁晚上睡觉时,把吴满有脱下的衣服偷偷拿走,放上国民党军队绿呢子的将校军服,逼着他换上拍照。

1948 年9 月, 胡宗南为了向蒋介石表功,特地用飞机把吴满有送到南京,由国防部政工局精心设计安排,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将吴满有跟原新四军第五师第一纵队司令员杨经曲一起亮相,让他们发表“广播讲话”,声明“脱离共产党”,表示“痛改前非”“弃暗投明”“支持政府剿匪”云云。

国民党《中央日报》对此用数版篇幅加以报道,广播电台里反复播放吴、杨二人的“访谈”。

借助现代传媒技术,吴满有被国民党军队宣传机构挟持利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客观存在。

1948 年11 月,淮海战役已经打响,国共战争形势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国民党当局认为, 吴满有身上已无油水可榨了,便将他转移到重庆。1949 年11 月, 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包围了重庆。国民党看守所所长见大势已去,就请吴满有带他们去向解放军投诚。二野政治部组织部长陈鹤桥接待了吴满有,并将此情况向二野政治委员邓小平作了报告。得到的指示是:生活上给予照顾, 然后送交西北局处理。陈鹤桥遵照指示,派人把吴满有送到西安,交给中共中央西北局。

1950 年3 月, 吴满有回到了吴家枣园。回家第三天就被叫到县上,从县里回来,又被叫到乡里,分别交代问题。随即,中共延安县委组织部,根据中共中央西北局关于吴满有“已屈服敌人自首”“应开除其党籍” 的指示,在柳林区庙河乡召开党员大会,宣布开除吴满有党籍。从此,吴满有背负“变节”的十字架而身败名裂。

吴满有曾多次对人讲,那些“广播”“访谈” 全是国民党伪造的。他也曾先后三次给党中央写信申诉自己的冤屈, 但均无音讯。1959 年,这位曾经的劳动英雄在痛苦中了此残生。

猜你喜欢

毛岸英枣园陕甘宁边区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辽西低产枣园增产技术
浅谈凌源市牛营子镇西大川村枣园日常管理技术措施
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及粘虫板对其秋季成虫落卵量的影响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过载栈
从陕甘宁边区到解放前甘肃老区的扶贫工作回顾
不同种植年限对枣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毛岸英修改《国际歌》
赤子情怀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的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