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家巷与傅山

2018-09-10王秋英

都市 2018年5期
关键词:傅山太原

王秋英

太原的老街道有个傅家巷,它东起庙前街,西至都司街,与馒头巷、水西巷一脉相承,和陈家巷南北毗邻。这里曾经有傅山先生的故居。

傅家巷的西侧路南,在蓝底白字的“傅家巷”街牌下,有块石头,上书几行字。而这段街道最醒目的,当属巷子两端分别陈列着的两组碑刻作品———傅山书法,每组大约八九块石碑,青石为底,绿字其上,红色加框,背景是古朴典雅的木墙,将这条老街的历史沧桑和新时代的风采,融为一体。

我采访了几位耄耋老人,大多是原住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说这条街的东头,原先一直立着座写有“傅家巷”字样的牌坊。

现在看去,这条大约百米长的街道也算商贾云集,光是金江南、走西口这样的大小饭店就不下五六家;过去,却几乎都是住户,一个院儿连着一个院儿(有个鸿胜面粉厂,后来也变成了省粮油公司的宿舍)。基本没有高墙大院,院子和街门都不阔,门前凡有两三台阶。有说傅山的故居是3号院的,也有说在4号院的,反正是座两进的细长院子。

我很纳闷。既然傅家院子只是街上众多普通院落之一,为什么要以“傅家巷”冠名街道呢?难道因为傅山?还是因为傅姓人多?仰或傅山有显赫的家世?都不是。

傅山确实出身于书香门弟,官宦人家。其曾祖傅朝宣作了太原宁化府仪宾后,居家老小来到太原,住在傅家巷这座宅院。傅山的祖父傅霖,在明朝嘉靖年间中科进士,历任过直隶寿州知州、河南佥事、山东辽海参议、平度知州、湖广荆西道、山东布政司等职,相传在任期间,还同傅山之父一起创建了太原的宣文塔。傅山的父亲傅之谟,博学能文,却终身不仕,专心治学,頗有造诣。傅山的二叔、三叔也皆因科举进士,为官一方,声誉很好。如此人家不可多得,门楣也足够显赫吧,竟也不是“傅家巷”得名之缘由。

那么,“傅家巷”何以命名呢?仍与傅山的先祖有关。

明万历年间,山西屡次遭灾。其祖父傅霖积极主动施舍粮米赈银,很得民群拥戴。据明万历壬戊(1622年《)太原府志》记载:“万历乙酉(1585),岁大荒,傅霖施粥百日,米费四百斛;所居前后左右诸贫士赈米银二十锾;傅公霖施粥费米百斛”,另有“辛丑(1601)年复大饥,傅公霖于小弥陀寺(在傅家巷东畔)燃火地炕,收宿贫民,给死亡者施棺埋葬,施粥从冬月至来年熟乃止……”。连连拯救街坊邻里于水火之中,此等乐善之举,怎能不深孚众望?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街坊四邻们遂以傅姓称为巷名,并修建牌楼,当然就在情理之中了。一首歌里唱得好:“天地之间有杆称,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啊!

这里不啻为傅山的祖居,并且是他的故居。傅山一生漂泊,行踪不定。光在太原市区,经历的居所就有多处,如松庄、兰村、西村、晋祠、崛围山等,都留下他生活的痕迹。年少时,傅家巷曾是他住过的地方。在与孙莲苏同登岱狱时,傅山曰:“我十几岁时,家塾严书程,眼界局小院,焉能出门庭”,据说指的就是傅家巷小院中眼界局限的读书情景。

随着热火朝天的旧城改造,傅家巷的3、4号旧院已然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两座十几层的居民楼拔地而起,相向矗立,并围成一座新型的居民大院,大约住有八百户人家。夏日夕阳的余晖照耀下,院子里活动着二十来位老婆婆、老汉汉,有的拄着拐杖坐在花栏四周的石凳上纳凉聊天,有的在各种体育路径上悠然地锻炼身体。他们分别是从傅家巷、南海街、西海街、庙前街等周边街道的平房拆迁后搬到这里住进楼房的。纷纷说傅山的故居直到1992年前旧城改造才被拆掉,巷子东头那座牌楼,1982年粮油宿舍搬来时,已被拆除。

傅山先生家学渊源,因从小受傅氏家族严格的家塾教育,加上聪慧、勤奋,他15岁就应童子试,就脱颖而出,被录为“博子弟子员”,27岁入山西地区的最高学府三立书院……

由民间对傅山“诗不如字,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学,学不如人”的独到评价,傅山先生的大名已经在三晋大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谁人不敬佩傅山先生的博学全才?他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并在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特别是医学和文学艺术等广泛领域均取得非凡成就,为后世所推崇。

并州市民们每当寒露开始,去清和元、鸿宾楼喝一冬天头脑的时候,脑海里定然盘旋着傅山正为老母亲熬制“八珍汤”的孝子形象呢。

傅山精思业进而苦修书艺。他师古而不守成,修业而不专囿,习艺而不拘泥,从治学中悟出了诗意,以绘画补充了书法,用医药提升了生活。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傅家巷的老人们念了两句顺口溜,说傅山“(用西瓜皮写字,)西瓜皮(还)没干,(人就)不是(到了)云南就是(下了)四川”,因而,成为真正的“经世致用”之才。梁启超赞其学问,“大河以北无人能及”。堪称中国十七世纪思想文化界“百科全书式”的“奇人”。

我们景仰傅山,不仅由于他的才情,由于他的治学精神,更由于他做人做事的风骨。

傅山在论书时,曾言“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这“四宁四毋”的艺术风格,也正是他修业与修德的真实写照。傅山不慕名世,不贪富贵,不入俗流,为保名节而宁守清贫,甘于寂寞而蓬户栖身。前几年,太原市实验晋剧院排演的《傅山进京》就表现了他作为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和气节。作为“志士仁人”的典范,他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被称为“清初六大师”。为此,我市东缉虎营的傅公祠内“论三晋人豪,迹异心同,风亮日永;作百年师表,顽廉懦立,霜满龛红”的楹联,对傅山先生的赞誉,可谓实至名归。

昨夜,我又神游傅家巷,好似看到一位须发飘然、端庄、刚毅、慈祥、富有气质的文化老人向我们走来。

猜你喜欢

傅山太原
傅山的“四宁四毋”
除夜太原寒甚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
清·傅山论书句
清·傅山论书句
傅山先生的画
了不起的傅山
简评《傅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