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探讨

2018-09-10佟丽丽

中国商论 2018年8期
关键词:会计监督事业单位意义

佟丽丽

摘 要:我国事业单位承担着教育、医疗、科研等社会公益及国家经济发展等重要职责,由于其主要运营资金来自国家财政或非税收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资金是否有效使用,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公益事业的服务质量。因此,对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监督可以提高事业会计信息质量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意义、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监督 意义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3(b)-117-02

事业单位是指承担教育、医疗、科研等社会公益职能或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法人单位,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改善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运行经费全部为国家财政资金或国家赋予的收费权利形成的非税收入,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够真实、准确反映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的重要依据。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出台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通过建立与健全会计监督机制,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水平,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是摆在我国事业单位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

首先,由于财务人员粗心、主观故意等原因,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差错,如果不能及时查找出错误则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及掩盖违法行为,严重扰乱着国家财经秩序。因此,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工作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建立与健全会计监督机制可以有效预防会计核算差错。

其次,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具有经营业务来源的事业单位已按照企业化管理模式运行,传统“收支余”型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事业单位需要。因此,事业单位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建立会计监督机制实现差错防弊、提高核算效率及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在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同时,提升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

2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1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意识淡薄

近年来,国家对事业单位从财政体制、国库集中收付、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会计制度及报表编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各地区事业单位能够按照国家要求建立与健全会计监督机制,提高本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但由于个别事业单位领导未能正视会计监督作用,未能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建立与执行会计监督机制,造成事业財务核算混乱,缺少必要的监管,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并为个别工作人员贪污舞弊提供土壤。

2.2 会计监督制度缺失

首先,由于事业单位对会计监督的漠视,未能在本单位内部建立会计监督制度,或者虽然建立了会计监督制度,但由于监督制度未经认真论证,与本单位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无法得到事业单位有效执行。其次,个别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但由于监督人员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等原因,未能严格按照本单位制定的会计监督制度执行,造成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形同虚设。

2.3 会计造假行为频发

个别事业单位出于使用国家专项资金弥补经费或集体、个人追求经济利益等目的,指使财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凭证,以此作为集体、个人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手段。例如,某事业单位在“项目支出”科目列支本单位办公电脑购置费用,违反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挪用国家专项资金。再如,某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受到本单位领导授意,未将出租本单位办公楼收入记入本单位会计账簿,直接将该收入用于本单位工作人员福利发放,严重违反财政部门“收支两条线”管理及八项规定等法规、条例。

2.4 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会计人员素质低下问题。一是个别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为转业军人或其他非财经专业人员,加之平时未能积极对财经知识加以学习,无法满足现代财务管理制度、会计监督对相关知识的需要。二是个别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未能正视违反《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行为的危害性及应受到的处罚,当本单位领导授意编制虚假会计凭证时,未能坚守会计职业道德底线。

3 解决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问题的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会计监督观念

首先,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领导就会计监督作用进行广泛宣传,促使事业单位领导提高会计监督重视程度,保证会计监督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并发挥作用。其次,事业单位领导应从人才队伍建设、各业务处室配合及办公条件等提供支持,以促使事业单位各业务处室、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会计监督工作,为会计监督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及线索,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3.2 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事业单位应按照《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自身会计核算工作制定本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规范本单位会计核算行为,降低会计差错及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同时,制定内部会计监督流程,包括对建账、会计凭证编制、过账、报表出具等内容,以明确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责。其次,财政部应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制度中应明确会计监督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依托《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会计监督实施细则,以提高会计监督制度可行性。同时,制度中应明确各事业单位、法人、财务人员在违反财经纪律后应承担的法律、行政责任,通过对违纪人员、单位进行处罚,以降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行为发生的机率,提高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及安全性。

3.3 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事业单位应定期对本单位财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会计核算流程、会计监督等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会计监督意识,从而规范财务人员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强化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定期聘请财经院校教授、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就会计软件使用、财经法规政策讲解等内容进行培训,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流程,充分了解财经法规精神,使财务人员在日常财务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财经法规进行,提高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并为事业单位领导决策提供有用依据,推进事业单位公益事业稳定、顺利开展。

3.4 建立会计监督考核机制

事业单位为了确保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及作用的有效发挥,应在内部建立、健全会计监督考核机制。首先,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会计核算规范性、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及预算管理差异程度进行定期考核,并对在日常会计监督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部门或员工给予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同时,对违反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会计人员给予严厉处罚,将违反法律法规的会计人员按照程序移交纪检、司法部门,以提高会计监督的规范性及威胁力。其次,建议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将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开展情况作为业绩考核、领导晋升的重要参考标准,推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总之,随着国家深化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改革,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和决策层应该充分意识到会计监督工作对于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努力建设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积极开展廉政建设工作,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解决多年积累的问题,推动事业单位和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晶.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会计监督[J].财会学习,2017(04).

[2] 高霞.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2).

[3] 赵霞.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3(02).

猜你喜欢

会计监督事业单位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试论高速公路管理中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试析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诗里有你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