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竞争策略探讨

2018-09-10何一

中国商论 2018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竞争商业银行

何一

摘 要:互联网金融因其便捷性、高效率、自主性等优势,在网上银行以及网上证券等方面得到了有效应用,并获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却对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冲击。所以,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商业银行需要着重探讨在这一背景下的竞争策略,以确保商业银行可以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竞争 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3(b)-025-02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云计算、大数据为首的互联网技术成为时代的新宠。尤其是以这些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也不断向传统金融领域渗透,给传统金融造成了巨大冲击[1]。在这种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要在原有经营模式上,通过改变竞争策略来应对挑战。基于此,相关商业银行需要正视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可行性措施来进行妥善处理,促进其稳步向好发展。

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其发展现状

1.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互联网金融,从广义上看,是指以互联网平台为媒介开展的各种金融线上服务,比如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等;另外,互联网金融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新金融,像互联网在线服务平台以及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活动都在这一范围内。从狭义上讲,互联网金融作为融合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业而衍生出的金融新业态,是一种能够充分满足不同用户个性化金融需求的平台。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理念,基于“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并合理运用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从而实现资金的有效融通。现阶段,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以及在线金融服务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还会有更多业务以及金融产品出现。

1.2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互联网金融就开始发展,并且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趋向成熟与完善,进而形成了极具自身特色的互联网金融系统和产品,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构成因素。而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吸取了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之后,也获得了极好地发展,具体如下。

第一,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出现与快速发展,有效应对和解决了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并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现如今,第三方支付已实现了与保险、基金、网络以及代缴等多个专业领域的良好合作,并且深入到各领域的支付业务中。其中,发展势头良好的第三方支付产品有支付宝、财付通以及快钱等。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1.2万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了153.8%。换句话说,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态势一直是稳定且持续增长的,并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P2P业务。P2P贷款是2007年才进入我国的一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到目前为止,该业务已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基本实现了本土化。据统计,截至到2015年,我国P2P贷款公司就已发展扩张至3844家,同比增长了107.33%,交易额更是突破了1万亿元,同比增长228.34%,整个产业呈现出爆炸式快速增长态势。尽管P2P信贷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从中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题使社会的认可程度还相对较低,比如申请人资信用水平较差、信贷额度较低以及缺乏抵押物等,再加上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并没有对P2P网贷机构开放,使其审批效率差,有些地区的异地业务P2P平台坏账率相对较高,这都会影响到这一产业的良性发展。

第三,互联网基金。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涌现出了一大批互联网企业,这次企业也积极尝试将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相结合,而基金产品正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合作项目。近年来,有很多互利网金融公司在与基金公司合作的基础上,推出了许多互联网基金产品。比如在2013年,阿里巴巴联合天弘基金共同推出了“余额宝”;同年,东方财富网推出了“活期虫”等。其中,“余额宝”是发展最快且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基金产品。截至到2015年,仅余额宝产品用户就已超过了1.2亿人,交易规模达到了2500亿元。其他基金产品在互联网销售平台的支持下,也开拓了多渠道、非银行化的新型销售模式,使自身营业额度得到持续稳定的增长。

2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

2.1 商业银行的投资理财业务受到影响

投资理财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主要的中间业务之一,是银行获取利润的稳定来源[2]。但是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产品却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因此吸引了大量投资,这势必会使部分商业银行客户流失。另外,成本优势也成为资产管理公司倾向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重要根据之一,这也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投资理财业务。

2.2 商业银行的经营服务模式受到影响

商业银行的经营服务模式相对传统,而互联网金融则更关注客户体验的提升、业务办理流程的便捷以及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的有效融合。截至2014年,我国已拥有近6.5亿网民,手机网民规模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5.27亿,这些网民都是互联网金融的潜在客户群。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服务模式,则更注重工作人员服务的专业性、服务态度以及服务礼仪,并以此作为吸引客户的资本。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这种服务模式势必会被淘汰。

2.3 商业银行的金融地位受到影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发挥着信用中介、信用创造、支付中介以及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等作用。而互联网金融中的P2P贷款、第三方支付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理财产品等模式,却发挥着与商业银行极为相似的金融媒介作用[3]。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诸多优势,势必会造成商业银行金融地位的弱化。以存贷款业务为例,存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其盈利也主要依靠客户存贷款业务量来决定。但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很多银行客户纷纷转向收益率更高的第三方平台,尽管大企业以及高端客户流失程度并不明显,但是分散的客户资金流出规模却十分庞大。另外,互联网金融企业发放贷款主要依靠企业及个人信用数据库,且整个贷款过程都可以在线上进行,并无需抵押,支取停用十分方便,这都是导致商业银行客户流失的原因。

2.4 支付业务对银行实体网点的依赖度下降

传统商业银行在办理支付业务时,需要客户自己到实体网点进行操作,但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以及电话银行等多元化服务的不断完善,使得客户的支付方式不再局限于实体网点。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诸如支付宝、财付通等快捷支付产品,更是省去了去银行实体网点办理业务的过程。而与快捷支付不同的是,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成本中用于实体空间开支就占一多半,包括开办支行以及其他分支机构固定投入等。如果客户不再使用实体网点或者对实体网点的依赖度下降,势必会让商业银行承受巨大的成本损失。

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

3.1 转变营销理念,架设网销渠道

现如今,电子商务已渗透到金融领域,这也促使各金融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建设和發展金融销售的新渠道。金融网销就是利用数字化的信息以及金融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在互联网平台作为销售渠道,实现网上销售基金、保险以及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的新兴市场营销模式[4]。以互联网金融最具代表性的APP为例,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转变营销理念,自主研发自己的APP,并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良好互动与合作,比如利用微信销售相关理财产品成为微商,并在线上设置专业客服,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各种理财产品也能够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进行销售,逐步扩大银行的覆盖范围,争取更多的客户资源,让商业银行自身的理财产品知名度更高。

3.2 重视客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冲击,并使其流失了大量客户,这是因为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服务模式不注重客户体验所致。基于此,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可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竞争中不处于被动地位,应该切实提高对客户体验的重视。然后在产品设计时充分站在客户的角度来考虑,并对自身金融产品、业务流程、贷款、汇款、支付以及理财等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了解客户群体的投资偏好以及消费习惯,为客户量身定制优质的且满足其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获得客户认可和赞誉,这对提高商业银行的行业竞争力是十分有利的。

3.3 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金融属性以及科技属性的竞争状况来看,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商业银行想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要切实提高银行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与支持力度。就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大部分员工的知识结构要么是纯计算机专业经济要么是纯金融专业,很少有员工既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又具备过硬的银行业务处理能力,同时还拥有管理决策的能力[5]。可以说,复合型人才的短缺阻碍了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基于此,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迎合综合化、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加强对金融专业以及科技方面人才的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从而在银行应对行业之间的竞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4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风险管理水准

商业银行想要发展互联网金融,需要时刻关注和防范互联网金融业务可能带给商业银行的风险,从根本上确保互联网金融平台上银行客户的信息安全、资金安全以及商业银行本身的系统安全等。其中,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风险管理:第一,强化内部风险管控。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电子银行业务操作流程制度,对责任进行细化,并明确操作流程各环节的具体责任、权利以及义务,并将电子银行的风险考评纳入到银行总体风险考评机制中,重点监测电子银行内部人员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的行为。第二,注重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意识的培养。在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员工开展风险安全培训,明确界定员工在电子银行业务操作方面的权利与责任,严禁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防范越权事件的发生。第三,商业银行应针对银行客户开展必要的风险意识教育活动,要让每一位客户都能清楚地认识到保管好自己银行账户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警惕信息诈骗等威胁。第四,商业银行需要定期划拨出一定资金投入到科技建设中,构建完善、可靠地网络安全屏障,从系统上防范网络风险的发生,维护银行本身以及客户的根本利益。

4 结语

总之,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商业银行需要正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转变营销理念,架设网销渠道,重视客户体验,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大科技投入,提升风险管理水准,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良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 张诗纯.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竞争与融合发展间的对策研究[J].经济,2016(8).

[2] 邢唯豪,梁琪.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企业,2017(7).

[3] 张媛媛.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4] 姜苏航.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策略[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6(8).

[5] 叶淑君,陆朱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的相关思考[J].消费导刊,2016(10).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竞争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竞争的合适位置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感谢竞争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