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产业市场结构演变与领导企业创新①

2018-09-10周任重

中国商论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兴产业创新

摘 要:本文分析新兴产业内生的市场结构演变和企业创新的关系,借鉴了Etro方法在自由进入条件下,拓展性地把新兴产业的关键特征参数化,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是新兴产业中技术溢出水平较低,在位领导企业会比追随企业有更多的研发投资激励,技术差距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只有在新兴产业发展初期,保持较高的非对称技术溢出水平的情形,落后企业才会投入更多的研发投资,从而有可能缩小与领导企业的技术差距并实现超越。

关键词:新兴产业 内生市场结构 技术溢出 领导企业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3(c)-149-05

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和主要的新兴经济体都在加快布局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存在两大软肋: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和单个企业实力弱小,企业创新能力普遍薄弱且缺乏创新动力。因此政府如何引导并激发本土企业内在创新动力进行创新投资积累,是决定本土企业能否进行技术赶超实现“企业升级”,促进我国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新兴产业处于其生命周期中的萌芽与成长阶段,竞争规则,产业的结构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等都处于动荡变化之中,充满了机会和风险。

不同的新兴产业在市场结构和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差别,行业其他特征也不尽相同。由于受到行业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变化,新兴产业市场结构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更加复杂。本文以新兴产业的企业为主体,研究市场结构、技术溢出与企业创新激励之间的内在关系,解释新兴产业结构演变路径,企业之间技术差距的形成和发展趋势,并指出本土技术落后企业实现技术赶超的可能情形及条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理论模型

1.1 模型假设与博弈时序

本文所指的新兴产业是新产生的(在产业生命周期上属产业萌芽期和成长期阶段)、技术上先进、具有较快增长率、有较大潜在需求的产业。新兴产业是相对“传统产业”而言的比较划分,是动态发展的。比如微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工程产业、空间技术等就是当前的新兴产业。为了更好地分析新兴产业市场结构演变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本节借鉴Etro[1]的方法,通过自由进入条件把市场结构内生化,同时拓展性地引入行业内非对称的技术溢出参数,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分析框架如下。

沿用Etro等[1]的假设,新兴产业内的所有企业生产单一的同质产品,该产品由一个领导企业(leader,用L表示)和几个追随企业(followers,用f表示)生产,所有企业在一个四阶段博弈结构中展开竞争,博弈时序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Stage 1):在位领导企业的研发投资决策( ),边际生产成本为( )。

第二阶段(Stage 2):自由进入阶段,企业决定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进入壁垒,假设进入市场将引致不可撤消的一笔固定成本F。进入市场的追随企业的边际成本记为(),行业内企业数量记为n(其中追随企业数量为n-1)。

第三阶段(Stage 3):追随企业进行研发投资(记为),该阶段存在非对称技术溢出效应(溢出系数用β表示),追随企业可以吸收消化领导企业技术创新知识,技术溢出是单向的不对称的从领导企业被动溢出到追随企业,交易成本为零[2]。

第四阶段(Stage 4):行业内所有企业在产品市场上古诺竞争决定各自的产出量。

1.2 模型运算

为以便比较和得出直观结论,本文沿用相关文献的方法也使用最简单的线性需求形式,可以采用逆向求解得出稳定的均衡结果[1]。

下面采用逆向求解,按博弈时序中四个阶段从后往前分别计算每个阶段的情形。

首先考虑第四阶段(Stage 4),领导企业与追随企业的产量决策。在产品市场,所有企业面临的线性需求,用价格逆需求函数形式为

2 命題观点与模型分析

命题 1:在自由进入的新兴产业,行业内企业数量(市场结构)与市场规模成正相关,与进入壁垒负相关。当行业内非对称的技术溢出水平不太高(比如β<0.5)时,领导企业的研发投入越大,进入行业的企业数量就越少(由式(9)直接分析各参数的关系,即可证明。)

命题1表明,在新兴产业发展导入期的市场规模较小但不断增加,进入壁垒相对较高,此时行业内的企业数量很少(市场集中度高),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增加,进入行业内的企业数将不断增加(市场集中度较低)。在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规模将趋于稳定,行业进入壁垒已经非常高了,如果行业技术溢出水平不太高,领导企业的研发投资会影响进入企业的数量,即新兴产业市场结构实质是内生于领导企业的创新行为。

如果领导企业的研发投资足够大,将有效遏止新企业进入,市场结构将形成寡头垄断结构。Dasgupta &Stiglitz也有“市场结构和研发是内生决定的”的论断,认为市场企业数量与行业研发强度成反比,并与需求弹性成正比[3]。在过去20多年,计算机行业中的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就是一个自由市场形成垄断结构和领导企业创新的互动的经典例子。作为行业开拓者微软和英特尔公司的行业领导地位一直保持而且不断强化,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在有效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技术溢出水平较低),它们通过采取过度研发的激进策略,有效地实现了进入封锁。

命题2:在自由进入的新兴产业,随着进入壁垒的增加,追随企业和在位领导企业的研发投资也增加。市场规模的增加会激励领导企业更多的研发投入,而对追随企业的研发没有激励作用。

证明:将式(11)代入式(4),式(5)可得,。

即在市场进入阻止,市场价格满足

命题2表明,在自由進入的新兴产业中,进入壁垒的增加会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该结论似乎违背直觉常识。需要特别解释的是“进入壁垒”高低在这里是一个相对于市场规模和企业研发投资而言的相对概念,其本质涵义是潜在进入企业参与竞争必须比行业内的在位企业的支出一笔额外费用,从某种意义上反应了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内企业的技术与资本的历史积累程度指标。进入壁垒越高实质上表示行业内企业的前期投入与积累越多,企业维持这种在位优势的内在动力越强,在进入威胁时,企业的研发投入的激励增强了。

如果行业存在一种进入壁垒,且是固定不变的,而且对于在位企业来说是无成本的(比如政府的倾斜政策,市场准入和管制等),这种形式的进入壁垒越高在位垄断者将没有必要立即进行新技术投资,因为其垄断地位不太可能受到有效挑战。该命题支持了Buttner(2006)的观点,指出解除市场准入障碍和放松管制,是促进企业创新更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在自由进入的市场,新兴产业市场规模的增加不仅会使进入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命题1),而且也会激励在位领导企业更多的研发投资(命题2)。虽然单个追随企业的研发投入并未受到影响,但进入的企业数量增加了,行业内总的研发投资和增加了。这也表明市场竞争(企业数量的增加)确实促进了行业内企业的研发投资,同时领导企业(技术领先的大企业)比落后的小企业的研发投入激励更强。这样看来 “阿罗效应”和“熊彼特假说”在新兴产业中可能同时成立了,原因在于新兴产业中虽然只存在少数“垄断大企业”,但“竞争”程度未必低。事实上,新兴产业即使由少数在位领导企业垄断,由于市场机会的吸引存在大量的进入威胁,在位领导企业的创新激励也是非常激烈的。

此时小于零,(领导企业研发投资)是(行业内溢出水平)减函数,命题得证。

从命题3可以看出,技术溢出水平确实是影响企业创新激励的重要参数,较高的行业内溢出水平会降低企业研发投入和社会福利(Spence,1984)[4]。原因可能是技术外溢会导致企业的研发收益率下降,从而降低了企业研发的积极性(沈坤荣和李剑,2009)[5]。由于本文假设的行业内的溢出效应( )是一种领导企业向落后追随企业单向的、非对称溢出的参数,因此命题3实质表明技术溢出水平的增加会降低领导企业的研发投资,而相对追随企业的研发投入绝对值减少了但相对值增加了。

由命题3可知 (领导企业研发投资)是(行业内溢出水平)减函数,所以当溢出水平小于(或大于)临界值(0.319), 领导企业研发投入 大于(或小于)追随企业的研发投资()。

命题4有重要的的经济含义,如果新兴产业的行业内技术溢出水平较低,在位领导企业的研发投资激励总会大于落后企业,该观点与Fudenberg等(1983)[6],Harris&vickers(1985)等保持了一致[7]。这也意味着领导企业与追随企业的技术差距将不断扩大,领导企业的垄断势力(领导地位)将得到维持并强化,市场结构将趋于形成寡头垄断结构。

但与Etro(2004)等不同的是,本命题同时指出了在较高的非对称技术溢出情形下,追随企业的研发投入将会超过领导企业,存在追随企业超赶领导企业的可能情形。这也表明了在新兴产业发展的导入阶段,落后企业与领导企业的技术差距不太大时,落后企业可以通过较多的研发投资实现技术赶超,否则在产业发展的以后阶段,由于前期积累的技术差距太大,落后企业将难以实现赶超(Aghion等,2009)[8]。

3 结论与政策启示

新兴产业的市场结构在市场规模、进入壁垒、技术溢出等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因素方面具有典型的特征,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些特征也将发生变化。本文借鉴Etro(2004)的方法把新兴产业市场结构内生化,同时拓展性的将新兴产业的关键特征变量参数化,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分析新兴产业市场结构演变和企业创新的关系和动态影响过程。

(1)企业的创新(特别是领导企业)对于新兴产业市场结构的演变有重要影响。在新兴产业导入期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小(市场集中度较高),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进入企业的数量会大大增加(市场集中度降低,竞争激烈),产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市场规模将趋于稳定,此时行业进入壁垒高,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较大,在位领导企业有实力采取过度研发投资,成功实现进入封锁,阻止潜在挑战者进入并迫使一些企业退出,市场集中度会不断提高,最终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2)新兴产业的技术溢出水平较低,在位领导企业创新投资激励会高于落后追随企业,技术差距将扩大,在位领导企业的技术领先优势会不断维持并强化。

(3)新兴产业的技术落后企业要实现技术赶超,必须在产业发展初期(技术差距不太大),保持较高的非对称的技术溢出水平,落后企业才可能通过更多的研发投资缩小与领导企业的技术差距并实现超越,否则将难以超越。

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政策启示: 我国本土企业创新能力普遍薄弱且缺乏创新动力,将政府的职能和企业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引导并激发本土企业内在创新动力,是促进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继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必须探索适合新兴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的技术政策及体制机制。比如在新兴产业市场准入上应该更加放开,消除各种形式的行政性干预,容许各种产权和规模的企业自由进入退出;加强对专利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打击各种盗版和山寨行为;调动各种力量进行共性技术研发,成立行业研发联盟,加强逆工程技术的投资,帮助本土技术落后企业通过提高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赶超。

参考文献

[1] Etro,F. Innovation by leaders[J].The Economic Journal,2004(114).

[2] Vandekerckhove J, De Bondt R, Asymmetric Spillovers and Investmen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Leaders and Followers. forthcoming in Economics of Innovationand New Technology,2008(17).

[3] Dasgupta, P, Stiglitz J.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Nature of Innovative Activity[J].Economic Journal,1980,90(358).

[4] Spence M. Cost reduction, competition, and industry performance, Econometric[J].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1984(52).

[5] 沈坤荣,李剑.企业间技术外溢的测度[J].经济研究,2009(4).

[6] Fudenberg, D,Richard Gilbert, Stiglitz, J and Tirole , J.Preemption, leapfrogging and competition in patent race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83(22).

[7] Harris, C. and Vickers[J].Perfect Equilibrium in a Model of a Race[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85(52).

[8] Aghion, P., Blundell, R., Griffith, R., Howitt, P.,The effects of entry on incumbent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MIT Press, 2009,91(1).

[9] 吴照云,余焕新.中国新兴产业市场结构演变规律探究——以有机硅产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8(12).

[10] 吴照云.航天产业结构及与市场运行机制的差异性分析[J].当代财经,2004(10).

[11] 陈林,朱卫平.创新、市场结构与行政进入壁垒——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熊彼特假说实证检验[J].经济学季刊, 2011(2).

[12] 严海宁.市场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①基金项目:深圳市哲社十三五規划课题(批准号:135A005)资助。

作者简介:周任重(1978-),男,汉族,湖南祁东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创新与产业政策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创新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江西:十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三只猴子与新兴产业
避开新兴产业陷阱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