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看口译中的变译现象

2018-09-08薛佼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目的论

【摘要】当今是一个翻译标准多元化的时代,变译的现象已经逐步普遍,而对于变译现象的研究也大多局限于笔译的范围,很少涉足口译,当前口译也发展出了多种新形式,且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里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不亚于笔译,因此丰富口译中变异现象的研究十分必要。

【关键词】口译变译;目的论;变译形式

【作者简介】薛佼,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

实践证明,两种语言的语言表现形式、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及思维方式不同,“不忠实的翻译”是不可避免的。变译是为了满足语言接受者需求而有意采取的变译手段,而胡译乱译是拈轻怕重,对读者或听者不负责任的行为。笔者在此篇论文中以德国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为理论基础探讨口译中的变译现象,阐述为什么口译变译有必要且合理。然后笔者将重点论述口译中四种变译形式,即增补、省略、转换和重组。

一、翻译目的论在口译变译中的启示

翻译目的论兴起于德国,由汉斯·弗米尔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随后弗米尔和他的老师:凯瑟琳娜·莱斯在合著的一本名为《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的书中详细解释了翻译目的论的概念及其核心原则,随即这一理论立刻为翻译界吹进一股新鲜的空气,其最核心原则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即翻译出来的语言要考虑是否达到了被翻译语言想达到的效果。

二、翻译目的论是可以指导口译行为的

汉斯·弗米尔在接受翻译目的论的时候曾经提到翻译目的论是适用于各种翻译的一般性理论,那么这一理论就既适用于笔译也适用于口译。学习语言的人都清楚,口译与笔译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口译几乎是对于口头输出文本的一次性翻译过程,而笔译则可以对口头输出文本或者图像文本进行多次编辑和修改。这样明显的区别就导致了口译译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特别是同声传译的译者,快速的进行两种语言形式的有效转换,并以目的语言的形式口头表达出来。那么在这里翻译目的论就能够很好的指导口译译者的翻译策略。既然翻译过程要以“翻译行为的目的”为主要因素,那么口译译者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就知道重要的是抓住语言中的信息成分并把这些信息通过另一种语言结构表达出来,而非抓住语言输出人的措辞,源语言的句子结构。有了这样的目的概念,翻译目的论理论的发现对于口译译者的有价值(能达到目的)信息输出、译者的口译评估和培训就提供了突破性的帮助)。

三、口译中使用翻译目的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在口译的场合中,主要有口头语言输出者、译者和语言受众

(目的语听众)这三类人,在口译的过程中他们各自带着目的,这就构成了我们解释为什么有时候译者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口译变译策略的根本原因。更具体的分析是,语言输出者在讲话中带有的特定目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译者的行为。此外,语言受众自身的文化教育背景、生活经历和审美标准以及他们对信息的期待也会影响译者语言文本的输出。那么译者需要铭记的目的是在口译行为中减少双方的信息理解差距,有时出于对受众的考虑甚至要对源语言信息进行省略,对源语言信息进行选择或重组,以达到满足受众需求目的的效果。因此,口译变译的目的在于有效果且有效率的表达源语言的意思。由此口译看出翻译目的论对于口译过程的优化和指导,在口译中使用翻译目的论是有必要且合理的。

1.口译中三种主要的变译现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口译是一种服务于不同目的的交流形式。在口译实践中,译者可能遇到未知的术语和不可预期的问题,变译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以保证源语言信息有效的传达和翻译行为正常的完成。下面主要是从翻译目的论角度总结口译中的三种主要变译现象。

2.口译中的增补现象。口译中的增补不是胡乱猜想,无端地增加内容,而应该是分为解释、评论这两种主要方式。由于文化的差异,译者可以对翻译的文本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解开目的语受众无法理解的文化信息。或者译者可以通过对语言信息进行点评,把原本比较隐晦的源语言信息进行明确化、公开化,从而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至于选择什么样的增补方式则主要取决于译者理解的目的是什么。

众所周知,一些特定的词语、短语和句子常常含有极其强烈的文化隐喻,这个时候就需要增补翻译来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

3.口译中的省略现象。省略是口译变译中一种恰当的方式,它可以为译者节省很多思考和表达的时间。省略在这里是指“砍去”不必要的信息使口译文本更加的简介和具有信息性。译者表达的是信息的含义,而不是字对字的翻译。如果译者能够打破词语和语法结构的限制,而把精力放在有效信息的抓取和理解上,那么这也不失为一种解决信息模糊、冗长和无关性的一种有效方式。

4.口译中的改译现象。改译是指出于某种合理的考虑,译者选择改变原语言信息的形式或内容。改译可以发生在词汇、短语、句法或论述层面。如果译者能够很好的理解翻译语言的文化、传统、习俗和情感,他或她就知道有必要进行变译。改译就是其中一种,对于改译的例子数不胜数。

翻译的目的论中谈到“译者的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必须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在语言形式中是能够被理解的”。因此在这个例子“长途旅行,您一定累坏了”的翻译中可以得到体现。英语国家的人一般比较喜欢听积极且富有活力的问候,如果直译“You must be tired”,难免招来不愉快,因此这样询问“Did you have a pleasant trip?”可能更合适。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改译是最偏离直译的一种方式之一,有时候完全是换了语法、词语和表达方式。但根据目的论的需要,这样的改译是十分合理的策略。

口译中的变译現象还有很多,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主要介绍了三种。如果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口译中的变译现象,则需要读者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翻译目的论的理论及其法则,尤其是变译的质量评估原则。随着口译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口译策略和议员培训的研究必将越来越深入。

猜你喜欢

目的论
目的论视角下石油贸易文本中从句的特点与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西安高校简介翻译探究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广告英语翻译探析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目的论”指导下的修辞手段在经贸新闻外宣翻译中的渗透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商标零翻译研究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