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金仁义的古生物王国

2018-09-06文/萧

藏天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古生物仁义化石

文/萧 宇

文/萧 宇

这是一只怀孕的贵州龙,这块化石令人惊叹的是记录了2亿多年前悲痛的瞬间,由于胚胎在母体内的体位异常,这位母亲因难产而死;这是一只幻龙,四肢相当发达,长有锐利的牙齿,捕食各种鱼类;这是海百合,看起来像荷花一样婀娜,却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无脊椎动物,会吸附在树干上漂浮,扩大摄食范围……

走进古生物化石收藏家、金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馆长金仁义的工作室,似乎穿越到了远古时代。这里陈列都是距今2亿多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标本,从长7米多称霸三叠纪古海洋的鱼龙、海龙、幻龙、楯齿龙,到仅几厘米长的贵州龙,各种各样的古生物骨骼化石纷纷呈现在眼前,仿佛在述说远古生命的故事。

◎金仁义在工作室介绍自己收藏的贵州龙化石

◎贵州发现的三叠系地层出露面积大、连续性好、类型齐全

发现古生物化石王国

提到三叠纪,还要从地质时代说起。

46亿年前,地球在太阳星云中诞生,地球孕育和承载了无数的生命,演绎和记录着生命的演化历程。根据不同地质时期,按照地质学方法来测定,地质时代可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时期。三叠纪是中生代里的一个纪,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各有一次生物灭绝事件成为标志。这些古生物化石就是保存在地层中石化了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更是地球的物种进化和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档案。三叠纪成为地球演化史和古生物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地质历史时期,展现了距今2.5亿年至2亿年前的海陆变迁和生物进化的壮丽画面。

当时的贵州,大部分地区都是海洋。由于气候变暖干燥,许多陆生爬行动物纷纷进入海洋。从次深海盆、海湾到浅海台地和过渡带,生活着种类繁多的古生物。就在2.03亿年前,地球发生了第四次自然灾害生物大灭绝,造成地球上70%的物种绝迹。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贵州发育的沉积地层,厚达35千米,形成时间约14亿年,覆盖了贵州国土面积的80%以上。贵州发现的三叠系地层出露面积大、连续性好、类型齐全,有十分丰富的、典型的地质遗迹,是全世界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发育最典型、品种最齐全的地区,被国际地质学界公认为沉积岩王国和古生物化石王国。金仁义收藏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有30多个属种,几乎是贵州发现的所有类群。

著名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说:“贵州是三叠纪古生物群的世界级宝库,其中的海百合等都是世界唯一的古生物遗产;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能将地球海洋三叠纪这段历史讲清楚,唯有贵州。”

◎ 贵州被国际地质学界公认为沉积岩王国和古生物化石王国

◎ 在贵州兴义地区发现的大幻龙和小幻龙

◎ 三叠纪复原图

◎ 幻龙复原图

◎ 这是一条长达5.2米的新中国龙化石

恐怖的东方恐头龙

在金仁义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里,有一块很大的化石,他说:“这是一只爬行动物化石,它的头骨看上去非常恐怖,有一条特别长的脖子,颈椎数目多达25节,其颈长是躯干的2倍,这是在六盘水市盘县(今盘州市)发现的,也是中国首次发现这种化石,被专家命名为‘东方恐头龙化石’,这里还有故事。”

1999年的春天,在六盘水市盘县新民乡雨那村羊圈村民组,一位黄姓村民在山坡上放羊时,发现了一块奇怪的化石,拿去请人鉴定,人家给了200元钱将其买走。那个时候,农民们几天也挣不到这么多钱,一时间村民们纷纷上山挖“奇石”,源源不断地销往外地。很快,流入市场的化石被中科院专家发现。

1999年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淳等多位专家和贵州省地矿局先后三次前往盘县新民乡雨那村,进行实地考察并征集标本;北京大学地球空间学院、贵州省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和贵州省105地质队也派出专人,到现场进行地质调查和征集标本,并实测含化石地层剖面。2003年,中国地质专家公开发表文章描述东方恐头龙化石,是在我国三叠系首次发现海生原龙类的化石。这次发现使得贵州盘县生物群,引起国内外古生物学界极大关注。

比恐龙更古老的贵州龙

1957年,中国地质部陈列馆(现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古生物的胡承志,从云南考察结束,路过贵州回北京,途经黔西南兴义顶效绿荫村时,在老乡家中见到一种他从未见过的脊椎动物骨骼化石,便采集了8块带回北京。他把化石送交老领导、时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主任的杨钟健教授一同研究。后来,又由贵州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两次到同一地点采集了7块化石送到北京。经最后鉴定,这是一种比陆生的恐龙更为古老的水生爬行动物,在亚洲尚属首次发现。1958年,杨钟健教授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以发现者胡承志的姓氏和发现地贵州命名为“胡氏贵州龙”。这位著名古生物学家、古人类学家胡承志,在今年4月13日仙逝,享年101岁。

金仁义介绍说,这块是一只雌龙,正在哺育一群婴儿贵州龙,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其成为了今天的化石;这块是两只拥抱在一起的贵州龙情侣,灾难来临为了对方能活下去,在拼命挣扎;这是一只怀孕的龙,胚胎在母体内的体位异常,这位母亲因难产而死……

每一只“龙”都跃然于板状薄层灰岩上,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海百合背后悲壮的故事

当你第一次看到海百合化石时,很难想象,这一块块酷似荷花更像百合花的“艺术品”,其实是一种古老的无脊椎动物。海百合生长于4.5亿年前,是史上最早的生物。属棘皮动物门,生活于浅海里,具多条腕足,身体呈花状,表面有石灰质的壳,由于长得像百合花而得名。

全世界发现海百合化石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就在贵州的关岭地区,这里发掘的海百合,真正的名字叫“许氏创孔海百合”,就在这个名字背后,有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悲壮故事。

◎ 一只怀孕的贵州龙

1944年4月24日,中央地质调查所许德佑、陈康和马以思三位科学家在贵州野外从事地质考察时,在普安和晴隆交界处被乔装成挑夫的土匪抢走钱物残忍杀害抛尸荒野。

许德佑教授绝不会想到,如果考查继续,他们将很快发现一种足以震惊世人的海洋怪鲁——鱼龙。三叠纪古生物的一个重大发现,就这样被斩断了。关岭生物群的重大发掘,被推迟了近半个世纪。后来,地层古生物学家穆恩之,研究了许教授他们采集的海百合化石标本,将其命名为“许氏创孔海百合”,以纪念许德佑教授。

三位地质前辈都是多才多艺、朝气蓬勃、出类拔萃的地质精英,他们无问西东,对青春满怀期待,为贵州地质科学献出了年轻生命,我们不能忘却。

许德佑(1908~1944),留学法国蒙伯里大学攻读地质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在中央地质调查所研究西南地区的三迭系地质。获中国地质学会赵亚曾纪念奖金、丁文江纪念奖金,兼复旦大学史地系教授。

陈康(1916~1944),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广东文理学院)博物系毕业。成绩优秀进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五级技佐。1 9 4 4年跟随许德佑教授到贵州调查地质。

马以思(1919~1944),女,回族。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入中央大学地质系。毕业后考入中央地质调查所,任练习员。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地质学者,随许德佑赴贵州调查,遭此惨祸。

金仁义说,美国的一部电影《侏罗纪公园》,吸引了亿万观众,带动了影视业、玩具业、旅游业及博物馆业创造了无限商机。而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亿万年巨大变化的真实记载,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建设三叠纪文化世界地质公园或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可以把贵州打造成国际级的三叠纪文化研究中心,把贵州得天独厚的古生物资源展现出来,贵州三叠纪文化这张名片也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看起来像荷花一样婀娜的海百合,却是一种无脊椎动物

◎金仁义捐赠给贵州省博物馆的古生物化石

人物名片

金仁义,1948年生于贵阳。古生物化石收藏家、金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馆长。一位把毕生精力心血倾注到古生物化石上的守护者。

1968年,金仁义从农校毕业分配到水电局。在偏远山乡小水电站工作期间,他对奇石产生了兴趣。“文革”时期,被迫离开大山,干过推销员,当过厂矿小学老师,却一直没有忘记收藏石头。

改革开放后,投“石”问路来到刚刚兴起古玩市场的福建石狮,一块石头卖出了几十块钱,不但挣回了盘缠,还赚到不少钱。

1998年,组建“贵州省奇石巡回展览团”,金仁义任团长,与贵州奇石爱好者携带上千件贵州奇石走遍大江南北,宣传推广贵州奇石文化,让他结识了许多专家、学者。著名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说:“贵州这些三叠纪古生物化石是世界级的宝贝,展示给国内外观众,是宣传贵州的最好方式。”著名作家冯骥才题词“夜郎地非凡,黔山石有魂”。

全国巡展结束后,金仁义组织成员王新、杜立鄂等,筹建贵州第一家民营自然博物馆,得到政府支持,通过民间集资成立了贵阳金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收录在《博物馆名录》中, 金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属专题自然类博物馆,藏品现有2000多件,以三叠纪古生物化石为主。

金仁义毕生的愿望,也是金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的展陈宗旨:展示贵州三叠纪古生物化石珍稀标本,告诫和启示人类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猜你喜欢

古生物仁义化石
基于工艺美术视角的古生物化石修复与保护研究
三轴搅拌桩在仁义排涝站基础处理中的应用
古生物地理学和宏演化研究中的大数据应用
古生物发现之旅——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久假不归
原角龙
仁义不过是“客栈”?
意外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