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透视学理论在绘画中运用与发展

2018-09-05包萨茹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平行规律物体

包萨茹拉

摘 要:透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却也和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透视学不仅对西方绘画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中国的散点透视也有深刻的影响。透视法不仅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且融入到中国的绘画当中,甚至形成新的绘画体系——中西结合。可以说没有透视就没有现在的绘画,而没有绘画,透视这门学科也会索然无味。

关键词:透视学 绘画

透视这门学科兴起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民经历了漫长又黑暗的中世纪的封建桎梏,为了建立新兴的资产阶级社会,为了挣脱精神和肉体上的压迫,为了提升人民的利益和地位,重视古典文化,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文主义思想革命席地而起。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主体性,提倡用文学艺术来表达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和智慧。这时期的学者以顽强的研究精神、强大的热情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透视学在内的各种科学理论。而位于地中海地区的贸易通道,使得东西方不仅仅有了贸易上的往来,并且有了广泛的文化艺术传播,为人文主义的阵地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平民阶级,促使艺术文化具有了广泛性和世俗性。而绘画领域中,画家为了画面具有真实性,为了表现真实场景,他们开始研究写实技巧,并且开始了对透视学的探索。[1]

一、透视学的概念与原理

在观察物体时,由于方向、距离和高低等各种因素,我们所观察的景物形象与原来的有所不同。同样高的事物越远越低,同样宽的道路越远越窄,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透视现象。“透视”一词的具体定义是——透过平面看景物,研究它们形状的意思。透视学是研究在平面上立体造型的规律。常见的透视规律有:[2]

1.最常见的两种透视关系: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1)平行透视是指当视线与地平面线平行时,如果物体是立方体的话,其中长、宽、高三边有两边平行于透视面,这种透视现象就是平行透视。平行透视是绘画中经常采用的构图形式。

(2)成角透视是指当视线与地平面线平行时,如果物体是立方体,它的长、宽、高三边只有一边平行于透视面,这种透视现象就是成角透视。成角透视是绘画中应用最广泛的透视方法。

2.俯角/俯角透视规律——视线垂直或倾斜于地平线的观察方法是俯视或仰视,也称三点透视。

3.光影透视规律——物体受到光照后,都会呈现出“亮面”和“暗面”两个部分,“暗面”叫阴,其投影称为影。“阴影”一词是暗面和投影的统称。投影承接面又称投影面。正确使用光影透视,会使画面增加时空感,更加真实。

4.反影透视规律——光滑的物面,具有反射其他物体形状的特性,使人看上去像是在物体“里面”有着和外面被映物相同的物体。这种物面成为反射面,反射面生成的物象为反影,水面的反影俗称倒影。

5.大气透视规律——当我们处于户外的时候,由于大气层的缘由,我们看到的东西随着距离的远近,呈现出物象的清晰和模糊,色调的浓厚与淡雅。画家以远近不同时物象的清晰度、色调的变化来塑造空间深度。

二、透视学在绘画中的运用与发展

绘画是画家的一种视觉心理的反应和再现,画家要依靠眼睛也就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来感知空间世界,“外师造化”形成印象,然后在经过精神上的感受、升华,“中的新源”,以一种视觉形式来表现,体现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个自然空间―视觉空间―艺术空间过度的过程。透视的关键在于视,透视学主要就是研究眼睛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从上下、左右、前后也就是横向、纵向、深向三个向度上研究眼睛所看到的与物体的运动关系和所形成的视觉空间,这是对透视学研究的入口。具有透视所在的画面是包含几何学中的点、线、面的关系,体现着物体的空间特征,有一定的科学性、推理性,在绘画中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说透视是揭示特定条件下视觉空间规律方面的绘画艺术空间的表达。

透视学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兴盛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且及时地运用到了绘画中,例如意大利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画面属于典型的平行透视关系,中心点就在于画面中心基督所在的位置上,屋顶、两侧墙的窗户框架所形成的一组直角线直指中心点,吸引集中了视线,突出了中心人物基督。餐桌长长的水平线横贯画面左右,既形成了一种稳重的气氛,又起到截止视线下行的作用。加上基督的冷静、庄重、威严的形象刻画,12门徒三人一组顺桌依次排开、分列两旁的对称构图,形成一种动静对比,同时餐桌对着观众,采取了全开放的艺术处理手法,可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达芬奇通过实践,将零散的透視知识总结成系统、规范的理论,阐述绘画中透视的相关规律,对后世绘画发展影响重大。而绘画之父乔托,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代表作《逃亡埃及》中背景的描绘,第一次明确地表现出了透视法的运用,比如画面中飞翔的天使。他在创作中所提出的人物与背景关系、空间关系和物体的体积感等问题正是后几代艺术家所面临的,乔托为后来的艺术确定了传统绘画的发展方向。而在光透视方面做出独特贡献的,是称为“用光大师”的伦勃朗,他的作品《浪子回头》光线从左侧射来,投在父亲与儿子的身上,周围的人物笼罩在阴影之中,整个画面通过光的明暗层次变化,使人物间显现出一定深度空间。而最终将透视学理论化系统化的是丢勒,在他作品《忏悔中的圣哲落幕》中,画家注重表现人体肌肉结构和空间透视,将人物和自然景色和谐地融合。他将几何学运用到造型艺术中,他的透视作图几百年来一直还保持着它的优势,为人们所采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透视学终于逐步发展并且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

透视学在中国的出现,也不亚于西方,早在公元前三四百年的《墨经》中,就已记载了中国人对小孔成像的认识。而南北朝时,宋代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已经阐述了透视原理在中国绘画中的运用。晋顾恺的《画云台山记》也提到了阴影和水中倒影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以后历代画家对透视现象及其艺术的表现都不乏精辟的论述和创造性的运用。如清代王翚的作品,画中内容既有平视又有仰视和俯视。构图上,巧妙地把不同视点观察到的景物汇集在一个构图之中,但不失整体感。

结语

透视学是一门与绘画息息相关的学科,他使得画面更具生命力与活力,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而现代美术教育中,透视学更是一门必修课程,我们只有更好地认识它、了解它,并且加以灵活运用,才能让作品绽放持久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胡亚强.绘画透视学[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杨先艺.西方艺术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平行规律物体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逃离平行世界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巧解规律
再顶平行进口